古诗文过关小卷(八上诗歌、文言文)(解析版)_第1页
古诗文过关小卷(八上诗歌、文言文)(解析版)_第2页
古诗文过关小卷(八上诗歌、文言文)(解析版)_第3页
古诗文过关小卷(八上诗歌、文言文)(解析版)_第4页
古诗文过关小卷(八上诗歌、文言文)(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22/12古诗文过关小卷04(八上诗歌、文言文)(试题分值:70分测试时间:45分钟)一、诗歌鉴赏(共16分)(4分)阅读《野望》,完成下面小题。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2分)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诗歌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东皋”,此时此地的诗人满腹心事,无可诉说。尾联呼应首联,以“相顾无相识”的处境,表达的心境。2.(2分)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认为“诗缘情而托物”,即诗歌借助景物来寄托情感。请你从《野望》的颔联和颈联中任选一联,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缘情托物的。【答案】1.薄暮孤独失意2.示例:诗人举目四望,满眼秋色,山间草木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越发萧瑟,别有一种凄清落寞之感。【解析】1.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一空,“东皋薄暮望”意为: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这句话点明了地点为“东皋”,时间为“薄暮”;第二空,首联后半句“徙倚欲何依”意为: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尾联的意思为: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此句中“采薇”运用典故,指伯夷、叔齐那样的隐居生活,写出诗人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表达了诗人孤独失意的心境。2.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应重点分析借景抒情的手法,联系诗歌的颔联或颈联具体分析即可。(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2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4.(2分)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案】3.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4.示例一:沈德潜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诗中确实无送别朋友的意思。从诗的内容来看,“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的意思,所以删去“送别”二字更为合适。示例二:我不同意他的观点,“送别”是故乡送我离开,拟人手法的使用,使想象奇特,不落人送人的俗套,言有尽而意蕴无穷。让这份山水亲情充盈天地,熠熠生辉。【分析】3.考查诗歌语句赏析。可从意境、炼字或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意境方面,4.考查诗歌主题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要求和理解表达自己的观点。(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5.(2分)下列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忘言”二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和自然之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B.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刚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C.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人生真意,这种乐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会意者无须叙说。D.“忘言”指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表达,知音难觅,对不明白人生真意的人无须多说。6.(2分)在“经典诵读”诗会活动中,小豫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以改成“望”,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答案】5.D6.示例:我不赞同。“见”字写出了此时诗人不是有目的地刻意远望,而是以纯粹的心灵意外发现、不期而遇,这样才能达到和自然融为一体的闲适淡泊的效果。“望”字带有目的性和刻意成分,不符合诗人当时的心境。【解析】5.考查对诗歌词句的理解。D.“知音难觅,对不明白人生真意的人无须多说”理解错误;这里“忘言”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故选D。6.考查诗歌炼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见”字描写诗人采菊时无意间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相融合,营造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和惬意。而“望”是有目的性的,比较刻意,不符合诗中诗人无意间所看到的景象的场景,因此“见”字更合适。据此分析作答即可。(4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7.(2分)汪曾祺曾说“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请你结合全诗对其色彩艺术进行分析。8.(2分)初中阶段同学们学习过多首以战争为素材的诗歌,请你说说这首诗的三四句与辛弃疾的《破阵子》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战争的异同。【答案】7.示例:首联用“黑”色表现敌军人数众多,黑压压一片,暗喻敌军嚣张的气焰;用“金”色表现阳光照耀甲胄时的耀眼夺目,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的英姿勃发、不可侵犯,突出了将士们高昂的士气和爱国热情。颔联写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用“燕脂”和“紫”写血迹的颜色,暗示双方有大量的伤亡,这些浓艳斑驳的色彩交织在一起,营造出黯然凝重的氛围,烘托了战争的悲壮惨烈。8.示例:同:两首诗词都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展现出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异:“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弓弦声比作霹雳,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满”字写出了号角声惊天动地,突出了战争规模之大;“凝”字写出了氛围凝重,突出了战斗的残酷与悲壮。【解析】7.考查赏析诗句。8.考查对比赏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意思是:跨着快如的卢的战马飞驰前行,弓弦的响声就像霹雳轰鸣。把战马比作“的卢马”,把箭的声音比作“霹雳”,用词生动形象,视听结合,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意思是: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视听结合,“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满”是充满的意思,号角声惊天动地,突出了战争规模之大。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凝”是凝结的意思,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二、文言文阅读(共54分)(14分)文言文阅读,完成各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⑤。”(《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注释】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9.(2分)给下列句子断句,只划一处。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10.(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1)必先苦其心志

(2)入则无法家拂士(3)仆闻之

(4)孙叔敖蹴然易容曰11.(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B.舜发于畎亩之中/子知之乎C.曾益其所不能/其一犬坐于前D.然后知生于忧患/孙叔敖曰:不然12.(4分)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可以免于患乎?13.(2分)【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答案】9.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10.使……(痛)苦同“弼”,辅佐听,听说改变11.D12.(1)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干。(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13.问一: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艰难甚至痛苦的磨难。问二: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者也。【解析】9.考查文言断句。句意:我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小子不敏”是一个主谓结构,其中“小子”是主语,“不敏”是谓语,表示“我不聪明”或“我资质不高”。“何足以知之”是一个反问句,其中“何”是疑问代词,“足以”是动词短语,表示“足够用来”,“知之”是动宾结构,表示“知道它(这件事)”。整个句子意思是“我怎么知道这件事呢?”根据语法结构,主谓结构和反问句之间应该断开,因此“小子不敏”和“何足以知之”之间应该有一个断句。故划分为: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10.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苦:使……(痛)苦。(2)句意为: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3)句意为:我听说。闻:听,听说。(4)句意为:孙叔敖吃惊不安地说。易:改变。11.考查一词多义。A.代词,这/判断动词;B.结构助词,的/代词,指这件事或道理;C.代词,他/其中;D.均为“这样”;故选D。12.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曾,通“增”。能:才干。(2)句重点词语:可:可以。以:凭借。免:免除。患:祸害。13.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第一问,结合【甲】文中“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知,舜、孙叔敖等人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崛起,最终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他们经历了生活的艰辛、思想的挣扎、行为的挑战,但正是这些磨难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和能力,使他们具备了成就大业所必需的素质。因此,可以说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艰难甚至痛苦的磨难。第二问,乙文讲述了孙叔敖与狐丘丈人之间的对话。狐丘丈人告诉孙叔敖,拥有高位、大权、厚禄往往会带来三种祸患,即他人的嫉妒、君主的厌恶以及怨恨的集中。然而,孙叔敖并不认同这种看法,他提出自己虽然爵位越高、官职越大、俸禄越厚,但自己的志向却越谦卑,心思越谨慎,施舍越广泛,认为这样可以避免祸患。与【甲】文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者也”同样强调了忧患意识的作用。只有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不断警醒自己,才能避免陷入安乐之中,从而保持前进的动力和活力。【点睛】参考译文:乙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吃惊不安地说:“我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多的人,怨恨会集中于他。这就是三利三害。”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小心谨慎,只想着人民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我对贫穷的人)布施越加广泛。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患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13分)文言文阅读,完成各小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乙】居卫河侧者言:河之将决中流之水必凸起然不知其在何处也。及棒椎鱼集于一处,则所集之处不一两日溃矣。棒椎鱼者,象其形而名,平时不知在何所,至河暴涨乃麋①至。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②,传响不绝,则决在斯须间③矣,此为数④也!然唐尧洪水,天数也;神禹随刊⑤,则人事也。惟圣人不委⑥过于天,先事而筹谋,后事而补救。(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麋(qún):成群。②筑:猛捣。③须间:转瞬间。④数:天数。⑤神禹随刊:大禹实地勘察,因势利导。⑥委:推卸。14.(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惩山北之塞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3)象其形而名

(4)传响不绝15.(4分)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棒椎鱼集于一处,则所集之处不一两日溃矣。(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16.(2分)用“/”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断两处)。河之将决中流之水必凸起然不知其在何处也。17.(3分)【甲】文中的愚公算得上【乙】文所说的“圣人”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4.苦于肩负、扛得名消失15.(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幼儿都比不上。(2)等到棒椎鱼聚集在一起的时候,那么这个地方用不了一两天就要决口了。16.河之将决/中流之水必凸起/然不知其在何处也17.示例一:算得上,愚公能坚持不懈,想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符合乙文中的“圣人”标准——“不委过于天,先事而筹谋,后事而补救”。示例二:愚公面对困难不逃避,相信人力是无穷的,有计划,能坚持,符合乙文中认为圣人不把问题推卸给天数,能够事先谋划的标准,所以算得上。【解析】14.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5.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6.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句意:河堤决口的时候,河水中流必然凸起高于两岸,但不知将在什么地方决口。“河之将决”写河堤将要决口,句意完整;“中流之水必凸起”写河水,句意完整;“然不知其在何处也”与前面形成转折。故断为:河之将决/中流之水必凸起/然不知其在何处也。17.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乙文的理解,可知所谓的“圣人”,指的是“不委过于天,先事而筹谋,后事而补救”的人,意思是:唯有圣人才不把过错推给上天,他们事事预算筹划,并在事后加以补救。愚公能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移山,并且事先有计划,能坚持去做,而不是只认定“天数”,与乙文“圣人”的标准是相符合的。根据这一理解作出解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乙】住在卫河岸边的人说:河堤决口的时候,河水中流必然凸起,高于两岸,但不知将在什么地方决口。到了棒椎鱼集聚在一起,那么这个地方用不了一两天就要决口了。棒椎鱼是因为它像棒椎而得名的。它平时不知在什么地方,到了河水暴涨之时,它才集合到一起。护堤的人看见它们用头撞堤岸,好像千万个棒椎向堤岸猛捣,传出的回声一直不消失,那么决口就是转瞬间的事了。这不是天数么?不过,唐尧时朝的洪水,是天数;大禹实地勘察,因势利导,则是人事。唯有圣人才不把过错推给上天,他们事事预算筹划,并在事后加以补救。(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三峡》)18.(3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略无阙处()

(2)素湍绿潭()

(3)属引凄异()19.(4分)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选自《水经注·江水》)20.(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东入西陵界/任意东西 B.其石彩色/秦王色挠C.略尽冬春/略无慕艳意 D.泠泠不绝/来此绝境21.(2分)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22.(4分)我国长江三峡以险著称,但在三峡上却建了很多大型水电站,例如三峡水电站和葛洲坝水电站,为什么要选在这里建水电站?请你结合【甲】【乙】两篇选文的内容分析理由。【答案】18.同“缺”,空隙、缺口急流延长19.(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20.A21.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22.①水流湍急,“峡中水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地势险要,“两岸高山重障”“重岩叠嶂,隐天蔽日”③水量大,“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④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解析】18.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的能力。19.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翻译。20.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的能力。A.向东/向东;B.颜色/脸色;C.大约/丝毫;D.断绝/与世隔绝的;故选A。21.考查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再结合语法结构辅助断句。本句句意为: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其中“山水纡曲”是整体概括山水的特点;“而两岸高山重障”是描述山高峻的景象,“非日中夜半”表明时间,“不见日月”侧面表明山高峻陡峭的效果。故断句为: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22.考查分析概括能力。依据甲文②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峡中水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句意可知,这是描绘夏季水流湍急的特点;甲文“两岸高山重障”“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乙文“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句意可知,这是描绘三峡山势高耸、地势险要的特点;依据甲文“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知,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这是描绘三峡水量大的特点;依据甲文中“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句意可知,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这是描绘水落差大的特点。上述三峡山水特点都能为建水电站提供充足的条件。【点睛】参考译文:【乙】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的形状。林木高而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①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①,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②之计。②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③酒,瀹④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③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注】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②苟完:大致完备。③秫(shú):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④瀹(yuè):煮。23.(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③狱讼充斥

()

④撷园蔬

()24.(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水陆草木之花

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B.策之不以其道

伐安丘、高密之术以修补破败C.颓然乎其间者

乐哉!游乎D.人不知而不愠

夏凉而冬温25.(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26.(2分)请谈谈对【甲】文中“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答案】23.念:考虑,想到相与:共同,一起狱:诉讼事件(案件)撷:采摘(摘取)24.A25.(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2)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26.(1)闲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夜游赏月,悠游自如,富有闲情雅趣;含有自嘲自慰之意。(2)超然:一方面指弟弟为他游玩之地取名为“超然台”;另一方面指苏轼被调任之后,还能修整花园,打扫庭院,与朋友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是因为他有着乐观豁达、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解析】23.考查文言词语解释。24.考查一词多义。A.助词,的/助词,的;B.介词,按照/介词,用来;C.介词,在/助词,表感叹语气;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故选A。25.考查文言句子翻译。①庭下:庭院中;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