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知识点汇总《老子四章》知识点课文详解老子四章〔先秦〕老子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人们常常厌恶这些。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课下注释: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埏埴:和泥制作陶器。户牖:门窗。企:抬起脚后跟站着。跨:迈步越过。余食:吃剩的食物。赘形:身上的赘疣。智:聪明。明:圣明。寿:长寿。未兆:尚未显出迹象。垒土:堆叠的泥土写作背景老子生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老子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5、赏析:本文的说理方法:以喻说理,富有哲理。①善于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具体事物中概括出抽象的哲理;善用辩证对应的双方来说理。如作者连举生活中的三个例子,用车毂、陶器和房屋说明世间万物无不存在“有”和“无”的对立统一。“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②善用逆向思维,具有意想不到的开创性。这一特点是指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领悟的效果。如老子所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就是其逆向思维的体现。③行文简洁凝练,句句警言,如歌如诗,显出独特的魅力。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寥寥数语,即从平凡的现象中反映出深刻的哲理。。《五石之瓠》知识点课文详解五石之瓠〔先秦〕庄子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不够坚固,无法拿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取悦吴王。越国发兵入侵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课下注释惠子:宋国人,姓惠名施,做过梁惠王的相。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魏王:即梁惠王,又称魏惠王。贻(yí):赠送。瓠(hù):葫芦。树:种植、培育。实:结的葫芦。石(shí):形容容积。举:拿起来。瓠落:又写作“廓落”,很大很大的样子。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为(wèi):因为。掊(pǒu):砸破。固:实在,确实。龟(jūn):通作“皲”,皮肤受冻开裂。洴(píng):浮。澼(pì):在水中漂洗。絖(kuàng):丝絮。方:药方。鬻(yù):卖,出售。说:同“悦”,取悦。难:发难,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将(jiàng):统率部队。裂:划分出。一:同一,一样的。或: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以:凭借,其后省去宾语“不龟手之药”。虑:考虑。一说通作“摅”,用绳络缀结。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4、赏析寓意:惠子用的“大瓠之种”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的“不龟手之药”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启示:这篇寓言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二、专项练习《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复习训练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得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见者不明
明:明察
B.
物或恶之
恶:凶恶
C.
其未兆易谋
谋:解决
D.
复众人之所过
复:弥补、补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死而不亡者寿
常于几成而败之
B.
千里之行
复众人之所过
C.
当其无
不失其所者久
D.
凿户牖以为室
是以圣人欲不欲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云霞明灭或可睹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B.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②余因得遍观群书
C.
①且放白鹿青崖间
②年且九十
D.
①迷在倚石忽已暝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4.下列对《老子》四章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第十一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讲的“有”与“无”是就现象界而言的。
B.在《老子》第二十四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我”“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这些做法是不足取的。
C.《老子》第六十四章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进行对比,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道理。
D.老子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5.《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的方法,而《老子》一书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旨趣大异的两部经典,却成了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这说明中华文化(
)A.
就是儒道文化
B.
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
C.
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
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阅卷人
二、填空题得分
6.解释《〈老子〉四章》《五石之瓠》中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①埏、埴:埏埴以为器埏,动词,________埴,名词,________②企:企者不立动词,________③处:有道者不处动词,________④明:自知者明
形容词,________⑤强:自胜者强
形容词,________⑥彰:自是者不彰动词,________⑦几:常于几成而败之动词,________⑧复:复众人之所过动词,________⑨掊: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动词,________⑩拙: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动词,________⑪虑: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动词,________阅卷人
三、默写得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老子》四章(1)《老子》第十一章在列举三个例子之后,得出“
1
,
2
,”结论。(2)在《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老子用“
1
,
2
”作比喻,说“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是不可取的。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老子看来,“知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更加重要,表现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1
,
2
。”(2)老子以树木为例,形象说明大的东西无不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句子是:“
1
,
2
。”(3)老子以“
1
,
2
”为喻,引出“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的后果都是不好的。(4)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
1
,
2
。”(5)老子以车轮为例,形象说明“有”与“无”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1
,
2
,
3
,
4
。”(6)老子以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小时容易散失的现象为例,说明解决问题要做到:“
1
,
2
。”阅卷人
四、文言文阅读得分
9.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1)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2)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3)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4)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5)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惠子讲述“五石之瓠”的事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惠子和庄子在《五石之瓠》中的形象特点。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这里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请赏析《老子》四章中的以下内容: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13.阅读《老子》四章,分析语段中举车子、器皿和屋室为例的作用。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4.难点
《五石之瓠》中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15.翻译下列句子。(1)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汫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16.阅读《五石之瓠》一文,完成下面小题。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纟光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纟光,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
B.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
C.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
D.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是庄子的至交好友。
B.
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十斗等于一石。这个意义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君”等。
C.
越人:是百越地区古越人的简称,百越之地诸部落常统称为越人。
D.
吴:中国东部鲁江浙地区文化的统称,位于鲁南、浙北、苏南的环太湖地区及上海全境。(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对惠子所说的故事内容虽是讲药方和葫芦的用途问题,言外之意却说在人心上,说在逍遥游境界的追求上。
B.
庄子讥笑惠子大而无用,以“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讽刺惠子不善用大,心如蓬草。
C.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从本文寓言故事也能得出这样的启示:物各有其用。
D.
“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同一事物的不同使用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如何看待手中的绝技是关键,不为近利所蔽,才称得上高瞻远瞩。(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二)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日:“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税务管理的实操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师考试报告撰写能力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核心竞争力提升试题及答案
- 甘肃省陇南市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部编版随堂测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理解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考题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测试试题及答案
- 市级课题申报书流程
- 了解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的工作流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 沉淀知识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方式试题及答案
- 领导下井带班作业管理制度
- 银行调动申请书
-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详细解读
- 《波司登品牌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11000字(论文)
- 软件开发环境配置说明文档
- 环保培训管理制度
- 动物园安全检查汇报
- 中医护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 《基于污水处理的斜生栅藻生长及其固碳性能研究》
-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课件讲义
- 门式起重机操作证理论考试测试练习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