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廊坊市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廊坊市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廊坊市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廊坊市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第12页,共12页2024-2025学年度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卷答案一、单选题1.下图为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一幅漫画,这可以佐证鸦片战争时期()《老毛子:中国人对英国水手的印象图》A.英国海军军事实力强大B.中国缺乏对世界的了解C.中英文化冲突导致战争D.中国主权受到严重破坏【答案】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的漫画可知,《老毛子:中国人对英国水手的印象图》夸张的认为人御之化为血水,官兵持枪炮击之,刀剑不能伤”,这样的认知是不符合史实的,说明当时中国人缺乏对外部世界的了解,B项正确;漫画展示的是中国人对英国水手的印象,无法体现英国海军的军事实力,排除A项;漫画内容无法体现*中英文化冲突导致战争”,而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列强要打开中国的市场和掠夺原料,排除C项;漫画内容并未涉及中国的主权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2.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的部分条款内容。该条约签订于()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英国领事)处投禀,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谁是谁非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及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在中国获得“治外法权”,即“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56至1860年,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就一场刚刚结束的战争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盗窃了圆明园的全部财富,然后彼此分赃。”雨果描述的战争()A.导致中国丧失北方大片领土B.使得洋务运动成果丧失殆尽C.推动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兴起D.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可知,雨果描述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A项正确;洋务运动成果丧失殆尽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无关,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1851年,是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不符,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推动的,排除C项;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而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4.《天朝田亩制度》将土地分为九等,好田、次田相互搭配,按每家人口多少进行分配,凡16岁以上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份数量相同的土地,15岁以下者减半。《天朝田亩制度》()A.实现男女地位平等B.实行土地私有C.突破了小农经济的束缚D.追求绝对平均【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天朝田亩制度》将土地分为九等,好田、次田相互搭配,按每家人口多少进行分配,凡16岁以上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份数量相同的土地,15岁以下者减半。”并结合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将好坏相参的土地不分男女,平均分配,可知其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D项正确,“实现男女地位平等”是材料后半部分的内容,并非整个材料表达的意思,以偏概全,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实现了农民土地私有,但并非材料主旨信息,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中绝对平均分配的想法使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落后性、空想性,并未突破小农经济的束缚,排除C项。故选D项。5.湘淮军的崛起使得曾国藩、李鸿章等进入了清廷行政中枢,在地方,湘淮系出身的督抚占了多数,仅164年计,全国绝大多数督抚均出自湘淮系。这()A.缘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B.保证了洋务运动的顺利开展C.反映了清廷权力结构的变动D.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答案】C【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湘淮军的崛起使得湘淮系出身的督抚在地方占多数,全国绝大多数督抚出自湘淮系,这意味着地方权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本清朝的权力结构中,中央对地方有较强的控制,而湘淮系势力在地方的扩张反映了清廷权力结构的变动,地方势力增强,中央权力相对被削弱,清廷权力结构的变动,C项正确;湘淮军的崛起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需要地方武装力量来镇压,而非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排除A项;湘淮系督抚在地方占多数并不能“保证”洋务运动顺利开展,因为洋务运动在开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资金、传统观念的阻碍、技术人才的缺乏等,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4年时,清朝中央政权虽然受到地方湘淮系势力的影响,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控制力,还远未到军阀割据的程度,排除D项。故选C项。6.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开始了辅助军事工业,以“求富”反哺“自强”,为军事工业提供燃料、运输、原料、资金等支持的行动。为此,洋务派创办了()①江南制造总局②上海机器织布局③开平煤矿④上海轮船招商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C【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上海轮船招商局都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②③④符合题意;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而且创立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①。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7.1875年,清政府派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击败阿古柏政权,收复了新疆南北两路,维护了我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这位钦差大臣是()A.张之洞B.曾国藩C.李鸿章D.左宗棠【答案】D【详解】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75年,清政府派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击败阿古柏政权,收复了新疆南北两路,维护了我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的是左宗棠,D项正确;张之洞、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没有督办新疆军务,收复新疆,排除ABC项。故选D项。8.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后来,李鸿章等洋务派代表将这一主张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发展过程说明()A.向西方学习已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潮B.先进理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实现C.向西方学习的领域进入到新的阶段D.中国仁人志士不断探索国家的出路【答案】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国)。据题干“魏源师夷长技“发展为洋务派“中体西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学习西方技术到主张中西结合,体现了中国仁人志士在不同历史阶段探索救国道路的连续性(如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化),D项正确;题干未体现“主流思潮”(如洋务运动后期受到维新派批判),排除A项;洋务运动未实现近代化(如甲午战争失败),排除项;题干未涉及学习领域的拓展(如从技术到制度、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9.19世纪90年代,日本媒体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将中国描述为一个恐怖的庞然大物。在此影响下,一些西方民众甚至认为,清政府僵化的制度与落后的文明才是“导致危机乃至战争的根源”。日本媒体此举旨在()A.强调中国现代化取得突出成就B.为本国对外扩张发起舆论攻势C.提醒政府警惕国力日盛的中国D.歪曲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答案】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90年代(日本)。据题干“日本宣扬”中国威胁论”,将中国描述为恐怖庞然大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渲染中国威胁为其对外扩张(如甲午战争)制造舆论借口(如“自卫”或“解放亚洲”),B项正确;题干中“中国威胁论”旨在贬低而非强调中国现代化成就,排除A项;日本政府是舆论操控者,非提醒对象,排除C项;歪曲中国形象是手段,非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10.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甲午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加剧了民族危机,人们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民族危机意识增强,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在后半段,是以洋务运动说明人们应该正视民族危机的问题,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知识分子逐渐开始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而不是始于甲午中日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11.1899年,梁启超提出“欲国家之独立,不可不谋增进国民之识力。欲增进国民之识力,不可不谋转变国民之思想。”下列属于戊戌变法的措施并在日后发挥此作用的是()A.编译《四洲志》B.首次派遣留学生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D.京师设立大学堂【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世纪末中国。“欲国家之独立,不可不谋增进国民之识力。欲增进国民之识力,不可不谋转变国民之思想”强调启迪民智的重要性。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京师大学堂设立于戊戌变法期间,成为北京大学的前身,后来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运动的主要阵地,D项正确;林则徐编译《四洲志》,这不是戊戌变法的措施,排除项;派遣留学生是洋务运动的措施,排除B项;戊戌变法的措施包括废除八股,改试策论,但该措施在变法失败后被废除,排除C项。故选D项。12.在“百日维新”开始的时候,慈禧太后告诉皇帝“只要你保留祖宗牌位,不烧掉他们;只要你不剪掉辫子,我就不会干预。”据此可知()A.清廷内部达成改革共识B.皇帝已掌握政府的实权C.慈禧接受有限度的改革D.维新变法的障碍已扫清【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世纪末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只要你保留祖宗牌位,不烧掉他们;只要你不剪掉辫子,我就不会干预”可知慈禧太后认为祖宗牌位和辫子不能变,其他的她不会干预,进而可知慈禧接受有限度的改革,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廷内部对改革长期存在不同意见,没有达成共识,排除A项;百日维新是光绪皇帝企图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此时皇帝并无实权,排除B项,“已扫清”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3.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起到共同的积极作用是()A.直接促成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迫使清政府执政纲领根本转变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面对困境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有力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分裂中国的嚣张图谋,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由此可见。两次运动都体现了反侵略的爱国性质,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运动,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缓慢解体,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两场运动都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下以失败告终,“清政府执政纲领根本转变”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B项;两场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关,它们都属于农民阶级的斗争,排除C项。下图为北京某历史时期的地图,该图可能绘制于()A.1845年B.1869年C.1896年D.1903年【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图片可知,北京城内设有外国使馆区和兵营,结合所学,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因此材料图片应当绘制于1901年以后,D项正确;排除A项、B项、C项。故选D项。15.鸦片战争后,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其中,含有以下内容的条约,按照签订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②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仟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③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立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④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大英钦差大臣与大清特派之大学士尚书会议,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②①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晚清(中国)。①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是1843年《虎门条约》附件中规定的片面最惠国待遇。②......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仟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是1895年《马关条约》中的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设厂;③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立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是1901年《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④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大英钦差大臣与大清特派之大学士尚书会议,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是1858年《天津条约》中的开放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因此,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B项正确;其他选项排序混乱,排除A、C、D项。故选B项。16.近代中国谣言盛行,比如有一段时期,陕西流传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武汉地区也传唱湖北翻了天,犯人全出监,红衣满街走,长毛“在眼前”。据推断,这一时期()A.洋务派的“自强”运动陷入困境B.维新派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C.农民阶级试图回答革命向何处去D.资产阶级的武装起义此起彼伏【答案】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与“湖北翻了天,犯人全出监,红衣满街走;长毛在眼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谣言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众对清朝统治不满情绪浓厚。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而资产阶级的武装起义与民众对清朝统治的不满情绪相结合,使得此时的清朝内部资产阶级的武装起义此起彼伏,造成社会动荡,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在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后基本破产,而宣统是1909-1912年在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1898年,与宣统时期相差甚远,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这些谣言盛行的时期,是辛亥革命前夕,此时的农民阶级还是具有分散性,没有回答“革命向何处去”的意识,排除C项。故选D项。17.下表是19世纪末以来对华盛顿形象的不同认识,判断正确的是()时间载体华盛顿形象描述19世纪末《湖南时务学堂遗编》华盛顿“如汤武之贤”“故华盛顿以草野匹夫,乘众怒,因民愤,揭竿起义”1908年孙中山在报纸上回击保皇派华盛顿只是“十三州国民之一分子”,出任统帅也只是履行国民义务1911年新军将领蓝天蔚致电袁世凯“曹操、王莽、华盛顿,惟公择之”A.中西交流取得阶段性成果B.共和思想在各阶层中传播C.维新派接受民主革命理念D.历史人物评价受时局影响【答案】D【详解】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本质题、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9世纪末”维新运动时期,时务学堂认为华盛顿“如汤武之贤”,1908年建立同盟会时,孙中山认为华盛顿是“十三州国民之一分子”,1911年南北和谈时,新军将领认为袁世凯应该学习华盛顿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基于维新改良、民主革命和实现国内和平统一需要,将华盛顿塑造成一代圣君、共和国公民和推动国内统一的英雄等形象,说明历史人物评价受时局影响,D项正确;仅因为立场不同而产生的对华盛顿的三个不同评价,不能说明中西交流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排除A项;共和思想在各阶层中传播与维新运动期间时务学堂宣传华盛顿是一个明智君主的说法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维新派接受民主革命理念和要求推翻清政府的言行,排除C项。故选D项。18.如下图是发表在1912年《民立报》上的一幅新闻漫画《辞旧迎新》:图中的背景是挥动双手和帽子的欢呼雀跃的人们,图的中间部位是一面旗帜,一条龙正从旗帜中仓皇出逃。这幅漫画说明了()A.传统封建制度被推翻B.复辟帝制遭到强烈反对C.近代政治制度的转型D.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答案】C【详解】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中国)。据材料“1912年”“新闻漫画《辞旧迎新》“是一面旗帜,一条龙正从旗帜中仓皇出逃”,结合所学可知,龙代表封建皇权,龙从旗帜中仓皇出逃,意味着封建皇权退出历史舞台,而人们欢呼代表对新政权的认可,体现了从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近代政治制度的转型,C项正确;虽然龙象征封建皇权,但仅从漫画中龙从旗帜出逃不能直接得出传统封建制度被推翻,封建制度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辛亥革命只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等还存在,排除A项;图中没有明显体现出是针对复辟帝制行为,也没有信息表明人们是因为复辟帝制而欢呼,排除B项;漫画没有直接体现武昌起义相关信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和漫画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这些规定()A.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B.杜绝了袁世凯专权的可能C.反映了民主理念深入人心D.体现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答案】A【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与“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务员副署临时大总统提出的法律案对总统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而作为内阁首脑的国务员具有行政权而对国家元首总统的行政权力进行制约,这体现责任内阁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职责,故这些规定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A项正确;虽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责任内阁制,但袁世凯凭借自己的政治手腕,最终还是破坏了这一制度,实现了专权,所以这些规定并没有杜绝袁世凯专权的可能,排除B项;材料中的这些规定主要是关于政治体制的构建,更多地是从制度层面进行设计,不能直接反映民主理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材料中的规定没有体现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内容,无法得出“体现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20.辛亥革命后,城市普通民众中很多原先对政治持冷漠态度的人逐渐对政治生活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就连在历史上长期被剥夺了基本政治权利的广大妇女也加入政治团体,掀起了一股女子参政的风潮。这表明城市普通民众()A.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B.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C.获得广泛的民主权利D.对共和政体的普遍认同【答案】A【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城市普通民众中很多原先对政治持冷漠态度的人逐渐对政治生活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就连在历史上长期被剥夺了基本政治权利的广大妇女也加入政治团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促进思想解放,使得城市普通民众提高政治参与意识,积极参与政治活动,A项正确;仅仅因为民众参与政治并不能说明他们完全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而封建思想的束缚被彻底打破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表明民众获得了广泛的民主权利,只是说城市普通民众开始参与政治,而在当时实际上普通民众尤其是妇女等群体的民主权利仍然受到很多限制,排除C项;民众参与政治不能直接等同于对共和政体的普遍认同,他们参与政治可能是多种原因促成的,不一定是对共和政体有深刻的理解和普遍认同,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摘编自弗里曼《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材料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摘编自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内容出自哪一纲领性文件,并对其进行评价。(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答案】(1)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各种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任写两点得4分(2)文件:《天朝田亩制度》2分评价: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同时也体现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4分(3)原因:清政府腐败严重;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慈禧挪用军费或疏于国防或武备陈旧。写两点得4分。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分【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一“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鸦片战争最重要的深远影响就是社会性质的重大变化,即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主义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转变必然带来了一系列的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各种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本题第一问文件:依据材料二的信息,尤其是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种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关于“平均主义”的表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内容出自太平天国时期的《天朝田亩制度》。第二问评价:可结合所学知识对《天朝田亩制度》进行一分为二地辩证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是农民阶级反对地主土地私有制的斗争产物,但由于强调平均分配土地,这也体现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3)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本题第一问原因: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依据材料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可得出“清政府腐败严重”;依据材料三“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可得出“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依据材料三“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此时已被日本赶超”可得出,“慈禧挪用军费或疏于国防或武备陈旧”。第二问影响:简要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慈禧太后是洋务运动实际上的指挥者和决策者。从1865年至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为止的20年间,是洋务运动的全盛时期。以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大型企业为骨干的19个近代军用工业,大都在这期间先后创设。以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大型企业为骨干的30余个近代民用工矿交通企业,也大都在这期间建立起来。这些大型军用、民用洋务企业的设立,都经过了慈禧太后的亲自批准,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和基础。-摘编自姜铎《慈禧与洋务运动》材料二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知识分子们把向西方学习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通过维新人士等的积极努力,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着新政的开始,直到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发动政变将其废止,维新变法历时103天。-摘编自马冰《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背景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洋务运动时期慈禧太后维护清朝统治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答案】(1)措施:批准设立总理衙门;批准创办军用企业、民用企业;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命左宗棠收复新疆。写2点得4分(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早期维新思想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