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00亿支LED发光元器件及2亿套LED照明灯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年产300亿支LED发光元器件及2亿套LED照明灯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年产300亿支LED发光元器件及2亿套LED照明灯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年产300亿支LED发光元器件及2亿套LED照明灯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年产300亿支LED发光元器件及2亿套LED照明灯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2"\h\z\u第一章总论 ⑤在设备引进过程中,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设备安装中基础应做减振处理。因厂区绿化面积及绿化系数较大,噪声对厂界的影响较小,本项目建成后厂界噪声为40dB(A)~60dB(A),达到工业区厂界噪声标准要求。6.6.3固体废弃物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有铜丝等边角料、生活垃圾。①对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铜丝等边角料,集中存放,由回收部门统一回收,再生利用。②生活垃圾及时清运,能够符合环境卫生管理要求。不会产生堆存占地等方面的问题,对环境的影响微小。公司产出的其它固废按照环境管理要求,进行分类处理:可回收固废物:如破碎的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由销售厂和废品商回收处理。不可回收固废物: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少量废机油由专业回收;危险固废物:办公用废墨盒、电池等由供应商回收处理;废水化学处理后的废渣(无毒性),公司计划五至十年清理一次,废渣采用填埋处理。6.6.4生活污水、雨水处理本项目人均用水量按100L/人d计,项目拥有500人,则总生活用水量为50m3/d,生活污水产生量以用水量的80%计,产生量为40m3/d。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直接排入厂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排放水质满足有关要求。2、雨水:经管道汇集后排入道路沿线雨水管。6.6.5线路板废水治理措施一、设计依据(1)《污水排放综合标准》(GB8978-1996);(2)《简单重金属废水治理设计规范》(GBJ136-90);(3)《重金属污水化学法处理设计规范》(CES92:97);(4)《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建筑工业出版社;(5)《给排水设计手册》北京市设计院;(6)《环境工程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7)《反渗透水处理设备》(GB/T192449-2003);(8)《工业废水处理手册》化工工业出版社;(9)《工业废水中专项污染物处理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0)《水污染防治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12)《排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1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8)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二、设计原则(1)节省用地废水处理站尽量布置紧凑,节省占地面积。(2)采用先进成熟可靠、节省投资的技术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各种环保技术也相继问世,然而许多环保技术仍需要实践检验,在选择处理技术时,必须采用先进成熟可靠、节省投资的技术。(3)建筑布局实用美观水处理构筑物建筑布局首先考虑其实用性,同时,水处理构筑物的布局和外形也要有一定的美观性,即要和当地环境和建筑相协调,又要独树一帜,别具一格。(4)节约运行费用运行费用主要包括能源消耗、药品消耗、设备损耗和维修费用。为了降低运行费用,我们在设计时,结合工程使用情况,选择一些性能好、能耗低、使用寿命长的设备,在工艺条件许可和确保出水水质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药品的投加,尽量采用动力少的工艺。(5)自动控制为了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针对工艺的需要配置自动控制系统,以提升操作条件和管理水平。三、设计范围设计范围为废水处理厂范围内的总体设计,本期工程进行设计,包括工艺、土建、管道、电气、自控设计。废水进水管由厂方接到废水处理厂调节池中,此部分不在本次设计范围;供电电缆由厂方接到处理厂的低压配电箱,此部分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厂方在处理厂范围内指定排水位置,范围外排水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四、设计规模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本废水处理站的设计规模为:废水处理设计规模7000m3/d;回用水量3500m3/d,即7000m3/d废水进入RO处理系统,RO产水率50%。设计按每天运行时间:24h。五、进水水质及分类(1)产污缓解分析通过对PCB生产工序进行分析,各种污染物产生的环节见图6-1~6-6及表6-1(每家生产商按其工艺特点会有不同):图6-1底片制作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图6-2双面/多层板制作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图6-3化学铜工段工艺流程及节点图图6-4化镍金工艺流程及节点图图6-5喷锡工艺流程及节点图图6-6OSP(有机保焊剂制程)工艺流程图表6-1污染物产生环节识别一览表分类产污环节主要污染物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主体工程基板制作R1磨刷清洗水G1粉尘钻孔机噪声S1边角料内/外层制作R1磨刷清洗水W1重金属废水W2有机废水W3显影去膜废水G2硫酸雾G3氯化氢压膜机噪声曝光机噪声显影机噪声板面清洗机噪声DES线噪声翻板机噪声L1重金属废液L2有机废液L3微蚀废液L4脱膜显影废液L5蚀刻废液S2干膜渣压合R1磨刷清洗水W1重金属废水W2有机废水G1粉尘G2硫酸雾热压冷压机噪声PP裁切机噪声拆解线噪声钻钯机噪声L1重金属废液L2有机废液S1边角料S3废半固化片S4废纸类S6废铝板镭射钻孔W1重金属废水W2有机废水W3显影去膜废水G2硫酸雾G3氯化氢钻孔机噪声L1重金属废液L2有机废液L3微蚀废液L4脱膜显影废液L5蚀刻废液S2干膜渣通孔电镀R1磨刷清洗水W1重金属废水W2有机废水W4化学镀铜废水G2硫酸雾G4甲醛废气G5硝酸雾镀铜线噪声L1重金属废液L2有机废液L6膨松剂废液L7高锰酸钾废液L8化学镀铜废液L10硝酸废液塞孔电镀工艺R1磨刷清洗水W1重金属废水W2有机废水W4化学镀铜废水G2硫酸雾G4甲醛废气G5硝酸雾G6有机废气镀铜线噪声L1重金属废液L2有机废液L3微蚀废液L6膨松剂废液L7高锰酸钾废液L8化学镀铜废液L9废油墨L10硝酸废液防焊印刷R1磨刷清洗水W1重金属废水W3去膜废水G2硫酸雾G3氯化氢G6有机废气防焊显影线噪声刮刀研磨机噪声四轮研磨机噪声曝光机噪声L1重金属废液L4脱膜显影废液L9废油墨电镀镍金W1重金属废水W5含镍废水W6含氰废水G2硫酸雾G3氯化氢G7含氰废气L1重金属废液L3微蚀废液L11含镍废液L12含氰废液化学镀镍金W1重金属废水W2有机废水W5含镍废水W6含氰废水G2硫酸雾G7含氰废气L1重金属废液L2有机废液L3微蚀废液L11含镍废液L12含氰废液L13钯回收液化学镀银W1重金属废水W2有机废水W7含银废水G2硫酸雾G5硝酸雾L1重金属废液L2有机废液L3微蚀废液L14含银废液冲压成型R1磨刷清洗水W1重金属废水G1粉尘G2硫酸雾成型机噪声清洗机噪声L1重金属废液S1边角料检测W1重金属废水W2有机废水G2硫酸雾L1重金属废液L2有机废液L3微蚀废液文字印刷G6有机废气L9废油墨菲林制作L15显/定影废液铜回收W12含铜废水-L1重金属废液-L3微蚀废液-L5蚀刻废液-L10硝酸废液公用工程锅炉G8锅炉废气锅炉噪声L16废润滑油新鲜水制备E6污泥、淤沙E5废活性炭软水制备E5废活性炭纯水制备W11再生水R2浓缩水辅助工程空压机空压机噪声L16废润滑油水冷机组L16废润滑油办公生活区W9生活污水S7生活垃圾员工食堂W10食堂污水G9油烟S8食堂垃圾环保工程废气喷淋塔W8碱性废水中央集尘机中央集尘机噪声E4粉尘粉末活性炭吸附E5废活性炭污水处理站E1重金属污泥E2含镍污泥E3废树脂(2)废水来源在印制电路生产过程中,使用多种不同性质的化工材料,导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及废液性质非常复杂。不同生产工序所产生的废水及废液,含有不同性质污染物,既有重金属化合物,又有合成高分子有机物及各种有机添加剂。废水和废液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大部分以游离的离子态存在,部分重金属以络合物的形态存在,以络合物形态存在的重金属主要是化学镀漂洗水和化学镀废液及碱性蚀刻废液,它们分别为EDTA-Cu和[Cu-(NH3)4]2+等。PCB生产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主,主要来自脱膜(去油墨)显影漂洗水和废液、这种有机物可生化性比较差,构成了PCB废水有机物污染物处理的特点。此外,还有一些低分子有机物如甲醛、EDTA、酒石酸等,这些有机物是构成废水中COD的来源。传统PCB废水处理工艺必须进行按质分类进行处理,且废水分类直接影响PCB废水达标难易程度。一般分类原则如下清污分流。按废水的污染程度进行分类收集,将污染较轻的、污染物浓度较低的并入一起。按质分流。将含有相同污染物或性质相近的污染物的废水合并收集与处理,既可减少处理系统投资,又便于管控,同样,将不同性质的污染物的废水进行分流,如含离子态铜的废水与含络合态铜的废水分流,确保末端处理系统的达标稳定性。按污染物级别分流。将第一类污染物与第二类污染物分流收集,将既含有第一类污染物又含有第二类污染物废水归入第一类污染物废水中收集与处理,绝不将第一类污染物混入第二类污染物废水中。例如,沉镍金中的后端清洗废水中含有镍氰络合物,这类废水将归入含镍废水中,既可保证镍的去除,又可保证氰化物的去除。废液与废水分流。原则上将所有废液单独收集与处置,如显影脱膜废液与有机废水分流,既有利于废水和废液的处理,又可节省处理成本。按上述分水原则,传统工艺将废水与废液分为如下几类:序号废水废液收集对象分类说明去向1磨板清刷水钢板磨刷线;表面处理;陶瓷磨板线等此类废水污染物浓度低,易回用磨板废水收集池2一般清洗水镀锡清洗水、酸活化清洗水、不含有机酸的微蚀清洗水、除胶渣清洗水、中和清洗水、预活化清洗水、钯活化清洗水、解胶清洗水、DI水洗废水含离子态铜,COD浓度低,一般呈酸性,较容易回用综合废水收集池3电镀铜清洗水电镀铜清洗水主要含CuSO4,属回用的废水综合废水收集池4有机废水内外层绿油显影、退膜清洗水、显影退膜槽维护废液排除后的清洗水、膨松清洗水、整孔清洗水、OSP清洗水、过松香清洗水、含有机酸的微蚀清洗水、内板黑化清洗水、无络合剂的除油剂清洗水此类废水中收集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废水有机废水收集池5络合废水化学沉铜清洗水、碱性蚀刻清洗水、棕化后水洗、含络合剂的除油剂清洗水此类废水收集了所有生产线中含络合铜的废水络合废水收集池6含氰废水沉金线上金缸后的清洗水、化学镀银清洗水含氰废水收集池7含镍清洗水电镀镍、化学镍的清洗水;沉银后的清洗水;沉镍金后的清洗水含镍废水收集池8酸废液磨板机废酸、活化废酸、电镀铜、电镀锡废液废酸收集池9有机废液内外层绿油显影、退膜溢流废液及换槽废液,显影退膜槽维护废液显影脱膜废液收集池10除油废液酸性碱性、除油废液有机废水收集池11化学铜废液沉铜线络合废水收集池12酸性蚀刻液酸性蚀刻废液PCB企业内单独收集,由产业园统一处置13碱性蚀刻液碱性蚀刻液14微蚀液微蚀废液15退锡水退锡水16膨松废液膨松废液17高锰酸盐废液沉铜线18OSP废液沉铜线19活化废液沉铜线;沉金线20含银废液沉银线21微蚀废液内外层前处理线;沉铜线;棕化线;减铜线;阻焊前处理线;沉金线;沉银线;OSPPCB企业内单独收集,由产业园统一处置22含金废液沉金线23由于产业园区内未确定将入驻何种类型的企业,同时即将入驻产业园的超远电子未能提出该公司的废水水质情况和生产线用水与用料量,因此本方案参考国内同类型的PCB产业园的废水水量与水质情况,同时参数国内各类型的线路板企业的废水水量与水质情况,作为本方案的设计依据。下面列举国内相同类型的废水水量与水质情况。硬板广东达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线路板生产企业,主要以生产硬板为主,2007年实施污水站改造工程,根据业主提供的水质情况,其进水水质见下表:序号废水种类水量(t/d)所占比例(平均)水质(mg/L)pHCuCODNH3-N1一般综合废水615085%2~5<100<100/2络合废水80011%<4<60<300<403有机废水2804%>10/<8000/合计7230100%软板春焱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由西萨摩亚春焱实业有限公司独资建办,公司地处常熟市东南经济开发区黄浦江路,主要生产以柔性线路板为主的新型仪表元器件及相关材料,根据业主提供的进水水质资料,其水质情况如下表:序号废水种类水量(t/d)所占比例(平均)水质(mg/L)pHCuCODNH3-N1有机废液200.5%13<58000/2有机废水2808.2%7/~300/3综合废水288585.2%420<60/4络合废水2005.1%380~200<50合计3385100%单面板上海外开希(PYKC)电路板有限公司位于上海金陵松江工业园区内(上海金陵松江工业园区位于文俊路88号)。主要以生产单面板为主,根据业主提供的进水水质资料,其水质情况如下表:序号废水种类水量(t/d)所占比例水质(mg/L,pH除外)CODCupH1络合废水1006.9%≤200~1005~102有机废水1158%~10000~10123综合废水122585.1%≤100~303~5合计1440双层、多层板昆山沪利微电有限公司位于昆山市出口加工区,是一家专业的印制线路板生产公司,主要生产双层、多层板。根据业主提供的进水水质资料,其水质情况如下表:序号废水种类水量(t/d)所占比例(平均)水质(mg/L)pHCuCODNH3-N1综合废水400080%435<100/2络合废水50010%<580~200<503有机废液501%13<510000/4一般有机废水4509%7/~300/合计5000100%复合型板(同时生产单面、双面、多层板企业)安捷利(番禺)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坐落于南沙开发区资讯科技园,是一家生产单面、双面及多层柔性印制电路板的企业,据业主提供的进水水质资料,其水质情况如下表:序号废水种类水量(t/d)所占比例(平均)水质(mg/L)pHCuCODNH3-N1综合废水185075%530<1002有机废水2008.1%7/~300/3络合铜废水30012.1%<580~200<1004有机废液502%1310~12000/5含氰废水351.4%101006含镍清洗水351.4%6合计2470100%(3)设计进水水质确定废水分类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将该项目废水分为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其中生产废水分为综合废水、含镍废水、油墨废水、酸性废液。综合废水:产生于微蚀、酸洗、蚀铜、活化、孔金属化(沉铜)、碱性蚀刻等工序的清洗水,该类水包含了除含镍水意外基本上所有的清洗水。其特点为水量大,污染物种类多,浓度较低,主要污染物为酸、COD、Cu2+和络合铜等。油墨废水:主要产生于显影、脱膜阶段,在显影、脱膜废液中溶解了大量的油墨或干膜,故废液中大量感光膜、抗焊膜渣等成分。主要污染物为碱、COD较高。含镍废水:主要来源于镀镍过程中化学清洗、电解清洗、水洗等废水。酸性废液:主要产生于微蚀、酸洗等工序的清洗槽液。各类废水的水量及水质如下表所示:表6-2废水水量及水质表序号废水种类(平均)水质水量(m3/d)pHCu2+mg/LCODmg/LNH3-NMg/L其他总水量1综合废水≥3≤200≤200≤10/64002油墨废水≤12/≤8000//2503酸性废液≤1////1404含镍废水≥3/≤100/Ni2+≤1001705生活污水6~9/≤300≤25/406合计/////7000注:以上废水水质水量已经业主方确认。(4)治理要求(由厂方提供)排放水质要求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废水经过处理后出水执行《污水排放综合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具体见下表:表6-3排放水质表序号污染物排放限值处理后水质1总镍1.0mg/l≤1.0mg/L2pH6~96~93COD100mg/L≤100mg/L4SS70mg/L≤70mg/L5氨氮15mg/L≤15mg/L6总铜0.5mg/L≤0.5mg/L回用水质要求根据厂方要求,本项目废水回用率要达到50%,即回用水量3500m3/d。根据厂方要求再生水水质要求具体指标见下表:表6-4回用水水质表序号污染物单位处理后水质1电导率us/cm≤2002pH6.5~7.53浊度<1六、处理工艺选择本项目PCB废水传统处理工艺为:首先对废水进行分类收集,然后分别进行预处理(如化学混凝沉淀)后,最后针对有机废水再进入生化处理池进行二次絮凝沉淀。此类处理方法是在原排放标准下的经典工艺技术,已经在传统PCB废水治理领域沿用了几十年,它要求分水一定要清晰完全,否则无法稳定达标,并且每天产生大量的危险废弃物。1、传统线路板废水处理工艺(1)传统工艺流程图6-7传统PCB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传统线路板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上图所示,首先工厂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分水,由不同的提升泵,提升至相应的调节池,然后不同废水经过不同前处理后(其中含镍废水需要加碱、PAC和PAM进行沉淀分离。各股不同类型的废水经过物化处理后,混在一起进入生化池,生化池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加碱、PAC和PAM进行沉淀后通过重力沉淀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达标排放。若是用户有回用要求或者更严格的出水指标,二次沉淀池出水还需经过深度处理。(2)传统线路板废水处理工艺原理(A)物化前处理①传统电镀废水分水主要有:重金属废水(还可进一步细分,但为了叙述方便,统一将生产过程产生的金属废水称为重金属废水)、络合废水(一般为铜氨络合物、EDTA),含氰废水、前处理废水等。一般传统重金属处理主要分为氢氧化物沉淀和硫化物沉淀。②氢氧化物沉淀法:主要是针对非络合或者螯合的重金属离子;硫化物沉淀主要是针对于络合的金属离子。氢氧化物沉淀法:先向废水中投加NaOH或者Ca(OH)2调整pH值后,再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絮凝剂使废水中氢氧化物沉淀物颗粒长大,形成较大的沉淀物,然后通过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进行固液分离。Mn++nOH-→M(OH)n↓混凝剂混凝剂M(OH)n+胶体絮凝体↓絮凝剂絮凝剂③硫化物沉淀法:先向废水中投加NaOH或者Ca(OH)2调至于较高的PH值后,投加硫化钠,然后投加亚铁离子去除水中多余的硫化物,然后投加混凝剂、絮凝剂,通过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进行固液分离。2Mn++nS2-→M2Sn↓混凝剂混凝剂絮凝剂M2Sn+胶体絮凝体↓絮凝剂④含氰废水:首先二级碱性破氰,破除废水中铜氰络合物,然后采用氢氧化物沉淀法或者硫化钠沉淀法。CN-+ClO-+H2O→CNCl+2OH-CNCl+2OH-→CNO-+Cl-+H2O2CNO-+3ClO-+H2O→2CO2↑+N2↑+3Cl-+2OH-⑤络合废水:对于络合态的重金属离子,由于重金属络合态比氢氧化物稳定,因此无法通过常规方法加碱沉淀。一般加入破络剂,如硫化钠,由于重金属硫化物要比络合态稳定,因此生成重金属硫化物沉淀。例如:Cu-EDTA+Na2S→Na2-EDTA+CuS↓将重金属离子沉淀后,下一步进行混凝。(B)生化处理传统工艺中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包括其衍生工艺),生物膜处理法。以下主要考量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传统MBR的原理。①活性污泥法:它是将空气连续鼓入含有大量溶解性有机物质的废水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即形成生物絮凝体——活性污泥,在活性污泥上栖息、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以溶解性有机物为食料,获得能量,并不断增长繁殖,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②接触氧化法:废水连续流经固体填料(碎石、塑料填料等),在填料上就会生成污泥状的生物膜,生物膜繁殖着大量的微生物,起到与活性污泥同样的净化废水的作用。③传统MBR法:膜生物反应器主要由膜组件和膜生物反应器两部分构成。大量的微生物(活性污泥)在生物反应器内与基质(废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等)充分接触,通过氧化分解作用进行新陈代谢以维持自身生长、繁殖,同时使有机污染物降解。膜组件通过机械筛分、截留等作用阻止微生物的流失。生物处理系统和膜分离组件的有机组合,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出水水质和运行的稳定程度,还延长了难降解大分子物质在生物反应器中的水力停留时间,加强了系统对难降解物质的去除效果。传统线路板废水处理工艺原理传统工艺存在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工艺要求必须分水,但实际生产车间难以做到绝对分流,废水经常混排,导致废水处理难以稳定达标;※加入Al、Fe盐等混凝剂辅助沉淀生成,产生大量污泥,增加了危险废弃物处置费用;※必须加入PAM(高分子絮凝剂)作助凝剂,容易造成后续深度处理系统的堵塞,导致回用系统无法稳定运行;※沉淀工艺,需要较大占地;※传统的生化工艺需要排生物污泥,大大增加了危险废物的量。另外,传统工艺生化处理段也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如表3-1所示。表6-5传统工艺生化处理段存在的不足工艺类型不足活性污泥法需要较长的培菌时间。污泥量较大,排泥频繁,增加运行费用。操作维护难度较大,容易产生各种故障。运行费用高。需要较大的沉淀池。必须每天对有机剩余污泥进行处理,劳动强度大。接触氧化法需要较长的培菌时间。需安装填料和填料支架,增加了工期。操作维护难度较大。填料需要更换,填料支架也面临着生锈,腐蚀的问题。需要较大的沉淀池。必须每天对有机剩余污泥进行处理,劳动强度大。传统MBR法高效同时也高耗,能耗为一般生物工艺2~3倍;仍需排有机剩余污泥,会形成二次污染。难同步脱氮除磷。2、混凝分离组合工艺(推荐工艺)PCB废水处理,因为分水不清致使废水处理无法稳定达标,已成为其发展的短板,致使企业及地方政府均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我司作为一家专业的环保公司,充分利用我司的技术及资源优势,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结合我司多年来的电镀废水治理实践经验,潜心研发,首创了混凝分离组合工艺(即混凝分离处理系统与FMBR(兼氧FMBR)处理相结合的工艺),目前该工艺已经过数十个工程实践证明切实可行,成功的解决了传统工艺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工艺获得了多项国内外专利,目前已经授权专利就有19项,其中美国2项、英国、欧盟、印度各1项。(1)混凝分离组合工艺流程有机污泥近零排放有机污泥近零排放综合废水酸、碱少量的危险废弃物回用或排放反应池混凝分离处理系统兼氧FMBR图6-8混凝分离组合工艺流程图综合废水进行调质调量后,加酸、碱反应后进入混凝分离处理系统,进行固液分离,混凝分离处理系统出水再进入到兼氧FMBR池,最终出水可作为回用水源或直接达标排放。混凝分离处理系统,不需加混凝剂,污泥量大大减少。兼氧FMBR池中的高浓度活性污泥可以降解废水中的COD、BOD,同时活性污泥被截留浓缩在兼氧FMBR系统中,进行自我消化,可以达到有机污泥的近零排放。(2)混凝分离组合工艺原理及特点混凝分离组合工艺由两大体系组成:一是混凝分离工艺,二是兼氧FMBR工艺。分别介绍如下:(1)混凝分离工艺原理及特点混凝分离工艺主要采用金达莱公司自主研发的去除重金属离子的装置——混凝分离处理器代替普通沉淀工艺,同时达到固液分离和污泥浓缩的目的。以含铜废水为例,用比较法说明混凝分离工艺原理,见下图:——传统重金属废水处理工艺过程(以含铜废水为例)如下:废水(含Cu)废水(含Cu)反应沉淀危险废弃物(含Al、Fe、Cu、Ca等难以利用)pH调整砂滤PAM(高分子絮凝剂)混凝剂Al、Fe、Ca盐保安+RO(不易回用)图6-9传统重金属废水处理工艺过程——混凝分离处理技术过程(以含铜废水为例)如下:pH调整pH调整废水(含Cu)反应重金属污水处理器危险废弃物产量为传统工艺1/10保安+RO(较易回用)图6-10混凝分离处理技术工艺过程(2)兼氧FMBR工艺原理及特点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近年来倍受关注。常规好氧MBR工艺能耗较大,运行费用较高,在工程应用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为此金达莱环保公司自主开发了一种新型膜生物反应器—FMBR工艺,首次提出并成功开发应用了兼氧FMBR工艺,兼氧FMRR实现菌体共生,同步处理不同污染物,大幅提高系统适应能力、处理效率。具有:C有机污泥“零”排放(低能耗);P气化除磷降解(低能耗);N厌氧氨氧化脱氮(低能耗);突破好氧MBR工艺(能耗高、易堵膜)的瓶颈。兼氧FMBR体系菌群特点兼氧FMBR污泥以兼性厌氧菌为主,有机物的降解主要是通过形成较高浓度的污泥在兼性厌氧性菌作用下完成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是被逐步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最终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稳定的无机物质。由于兼性厌氧菌的生成不需要溶解氧的保证,所以降低了动力消耗。曝气的主要作用是对膜丝进行冲刷、震荡,同时产生的溶解氧正好被用来氧化部分小分子有机物和维持出水的溶解氧值。污水污泥同步处理(有机污泥近零排放)FMBR技术在实现污水处理回用的同时,实现了有机污泥的大幅度减量,可实现基本无有机剩余污泥排放,成功解决了剩余污泥处置难题。F/M比是影响污泥增值的重要因素,低F/M将使得生化系统中污泥处于高度内源呼吸相,进入系统有机基质最终被内源呼吸而代谢成为二氧化碳、水及少量无机盐。新增有机物在兼性厌氧菌的作用下一部分被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继而被氧化分解为CO2、H2O等无机物;另一部分被合成为细胞。在低污泥负荷条件下,该细胞作为营养物在兼性厌氧菌作用下一部分又被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继而又被氧化分解为CO2、H2O等无机物;另一部分又被合成为新细胞。依此类推,在低污泥负荷条件下,该新细胞又作为营养物在兼性厌氧菌的作用下继续作分解与合成的代谢,直至细胞最后全部代谢为CO2、H2O等无机物。由下图可见,从整个分解、合成代谢的过程来看,有机物已被彻底代谢,系统内有机污泥没有富集增长。

兼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分解分解分解CxHyOzO兼性厌氧菌合成细胞小分子有机物C1……兼性厌氧菌CO2、H2O等O兼性厌氧菌合成细胞小分子有机物C2CO2、H2O等O兼性厌氧菌合成细胞小分子有机物C3CO2、H2O等O图6-11兼性厌氧菌对有机物的分解与合成及产物示意图当系统内新增细胞等于代谢速率时,有机污泥零增长。我司通过某长期实验,监测出当污泥自身消化与增殖达到动态平衡时,系统内的污泥负荷基本维持在0.072kg(COD)/kg(MLSS·d)。进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新增细胞多,代谢速率高,MLVSS升高;反之,进水有机污染物浓度低,新增细胞少,代谢速率低,MLVSS降低。由于膜生物反应器能够将细菌截留下来,污泥浓度随进水浓度可以在比较宽的范围内波动,确保系统能在0.072kg(COD)/kg(MLSS·d)这个污泥负荷下运行,实现有机剩余污泥近零排放。且通过不排泥方式的运行,可以维持较长污泥龄,抑制了丝状菌的增殖,解决了不排泥情况下的污泥膨胀问题。同步脱氮(厌氧氨氧化)厌氧氨氧化的反应机理:在一定条件下,硝化作用产生大量的NO2-累积,厌氧氨氧化菌首先将NO2-转化成NH2OH,再以NH2OH为电子受体将NH4+氧化生成N2H4;N2H4转化成N2,并为NO2-还原成NH2OH提供电子,实验中有少量NO2-被氧化成NO3-。由于实现了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作用,减少了供氧,大幅降低曝气能耗和反硝化所需碳源,从而实现了高效脱氮目的。在实施上,不仅要优化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促进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同时要设法改善菌体的沉降性能并改进反应器的结构,促使功能菌有效持留。厌氧氨氧化涉及的化学反应为:NH2OH+NH3→N2H4+H2ON2H4→N2+4[H]HNO2+4[H]→NH2OH+H2O(3)混凝分离组合工艺优势废水分类简单,甚至无需分水,企业容易做到,可操作性高;出水水质真正稳定达标,实现污水有效处理;不加入混凝剂,污泥产量仅为传统工艺10%,大大降低危废处理成本,提高了物化污泥资源化利用的价值;有机污泥近零排放,减少有机污泥处置成本;不加入PAM,减少对RO膜的堵塞问题,减少运行费用;大幅减少占地;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数量少,维护管理方便简单。(4)混凝分离组合工艺与传统工艺的比较下面对混凝分离组合工艺(推荐工艺)与传统处理工艺从技术、经济上进行比较,以充分展示混凝分离组合工艺的优点。下面进行列表比较:表6-6混凝分离组合工艺与传统工艺的常规经济、技术比较一览表比较内容混凝分离组合工艺传统工艺工艺特点①可以混排,分水简单,出水水质可以稳定达标;②无需投加絮凝剂、混凝剂等,物化污泥产量小;有机污泥近零排放;③物化污泥资源化简单,易于回收;④危险废弃物处置费用低;⑤流程简单;⑥设备可分期投入。①须严格按照废水中污染物种类进行分类,流程复杂,出水水质达标不稳定;②需要投加絮凝剂、混凝剂等,物化污泥产量大;每天必须排出大量有机剩余污泥;③物化污泥资源化困难,不利于回收;④危险废弃物处置费用高;⑤流程复杂。⑥设备一次性投入。运行管理流程简单,设备数量少,运行管理较容易和方便。废水分类多,流程复杂,设备数量多,运行管理相对复杂。设备维护设备数量及种类较少,维护工作量小、简单。设备种类及数量较多,维护工作量大、复杂。吨水投资(元)AA运行费用(元/吨水)0.8BB占地小于1/2CC(5)RO工艺原理主要用于降低原水含盐量及改善水质,满足工艺用水水质要求。①中间水池用于贮存RO原水。池内设有液位控制仪,能随时监控水位,在水位达到设定位置时自动控制中转泵,并能在水位达到设定低位位置时自动控制水泵停止工作,以免水泵空运转损坏。②阻垢剂加药装置在反渗透进水口投加阻垢剂,可进一步抑制反渗透膜表面硬垢的形成。相对用软化水设备来说,软化设施的成本与流量成正比关系,而阻垢剂添加设施的成本与流量关系不大,另外使用阻垢剂还可以降低硅及各类重金属沉淀,并且在系统中添加阻垢剂较易实现连续自动化,成本较低。③保安过滤器内装PP质滤芯,其作用是防止过滤水中有颗粒状杂质进入反渗透内损坏反渗透膜,主体选用不锈钢制作。④高压泵泵进水口装有低压保护开关,在过滤水泵启动后,管内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才能启动,当管道内堵塞或出水不畅时,管内压力达到高压保护开关设定压力时,自动停止高压泵运转,确保高压泵的安全使用。由于反渗透装置运行压力高,高压泵功率大、扬程高,在高压泵启动的瞬间会出现极大的启动电流、及会在膜壳内部形成巨大的水锤效应,对泵、膜、膜壳都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因此,本方案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在电器控制及管道安装中添加了软启动装置,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因素的产生。⑤反渗透主机反渗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膜分离技术。这种技术是使欲分离的溶液的某些成份(如海水中的水)在压力的作用下,透过一种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半透膜——反渗透膜,在膜的低压侧收集透过物,而在膜的高压侧则为被阻留的其它成分的浓溶液。它是一种节能、高效、无污染和实用性强的高新技术。水通过一种半透膜进入一种溶液或从一种稀溶液向一种比较浓的溶液的自然流动称作渗透。这种对水或溶液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称之为半透膜。但是在浓溶液一边加上适当的压力则可使渗透停止,当稀溶液向浓溶液的渗透停止时的压力称为渗透压。反渗透则是在浓溶液一边加上比自然渗透压更高的压力,扭转自然渗透方向,把浓溶液中的水压到半透膜的另一边,这和自然界的正常渗透过程相反,因此称为反渗透。这种特制的半透膜称为反渗透膜。反渗透主机的主要部分是反渗透膜组件。本系统采用的反渗透膜组件为抗污染膜组件,保证了主机除盐的长期、稳定可靠地达到设计要求。本反渗透主机设计反渗透水温为25℃,系统总脱盐率大于或等于97%,并有电导率的随机显示,并带有自动报警功能。因为反渗透膜在使用一定时期后,会产生污堵现象,需要对膜进行药剂清洗。由于反渗透膜在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水源对反渗透膜的污染在所难免,故此,所有反渗透膜系统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对反渗透系统进行必要的化学清洗,尤其常规的反渗透膜在应用于含有有机物、表面活性剂或经过混凝沉降过滤处理后的地表水和废水系统时,膜污染及水通量衰减过快的问题更显得较为突出:浓溶液浓溶液浓水至浓溶液即一般的反渗透复合膜在水质变化较大的地表水和城市三级处理水条件下应用时,往往由于原水中含有阳离子或两性表面活性剂、生物污染源或带正电荷的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物等,而导致在常规水质条件下膜表面呈现负电荷特征的膜系统水通量衰减较快,平均化学清洗周期在2035天,这是因为常规反渗透膜的电荷性能和微观上的表面粗糙度特征而导致高分子聚合物、有机污染物及微生物会很快在膜表面沉积和聚集,从而造成膜系统水通量的过快衰减。⑥反渗透清洗水箱主要用于反渗透膜的酸洗、碱洗等药剂处理。⑦药洗过滤器内装PP质滤芯,其作用是防止清洗液中有颗粒状杂质进入反渗透内损坏反渗透膜。(6)工艺确定经过上述经济、技术比较,本项目确定采用我司首创的混凝分离处理组合工艺+RO工艺,以全方位解决贵司废水处理、回用及污泥处置之难题。七、处理工艺及流程1、综合废水处理系统(1)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综合废水综合废水综合废水调节池综合废水反应池1综合预分离池综合废水反应池2混凝分离系统pH调整池1中间水池综合废水反应池3污泥池污泥污泥池污泥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混凝分离系统pH调整池2保安过滤+RO系统回用于生产线回用水池RO浓水经预处理含镍废水RO纯水兼氧FMBR池格栅池生活污水调节池经预处理酸性、油墨废液(2)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经管道收集的综合废水、经预处理的酸性、油墨废液收集至综合废水调节池中,在曝气系统的作用下均匀水质、水量,由提升泵提升至反应池1中(经预处理后的含镍废水进入本反应池1),在反应池1中投加药剂,调整pH值至碱性,使废水金属离子形成金属离子形成晶体,反应池1出水进入综合预分离池中进行固液分离。出水进再入反应池2中,在反应池2中投加适当药剂,使废水中残留的金属离子形成晶体,出水进入混凝分离系统中进行固液分离。混凝分离系统的出水进入pH调整池1,调整pH值至中性后RO处理系统,RO产水作为车间用水,RO浓水经反应池3加药反应后,进入混凝分离系统做进一步的反应,其出水调节pH值至中性后与经预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一同再进入生化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系统采用兼氧FMBR生化处理工艺,废水在兼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继续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等污染物,同时通过膜的分离作用实现固液分离,去除大量的SS和死亡脱落的菌体,净化水质,确保出水达标排放。混凝分离系统内的污泥均由污泥泵抽入污泥池内进行浓缩,污泥进入脱水机进行脱水处理,滤液进入综合废水调节池内再度参与处理,而泥饼外运处置或回收。2、油墨废液、酸性废液处理系统(1)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油墨废液油墨废液酸化池压滤机综合废水调节池污泥外运处置滤液油墨废液调节池酸性废液酸性废液调节池(2)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油墨废液和酸性废液分别收集至各自调节池中,在曝气系统的作用下均匀水质、水量,然后由提升泵将废水提升至酸化池中,在酸化池中添加适当药剂,在曝气作用下充分反应,经酸化反应后废水通过气动泵泵至污泥脱水机过滤,滤液进入综合废水调节池中,污泥外运处置。3、含镍废水处理系统(1)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含镍废水调节池含镍废水调节池含镍废水含镍混凝分离系统综合废水反应池1回收或外运滤液污泥池污泥泥饼含镍反应池(2)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含镍废水收集至含镍废水调节池中,在曝气系统的作用下均匀水质、水量,然后用提升泵将废水提升至含镍废水反应池中,在反应池中加药反应,使废水中镍离子形成沉淀;之后进入含镍混凝分离系统中进行固液分离,含镍混凝分离系统的出水进入综合废水调节池中与其它废水一起进行后续的处理。混凝分离系统内的的含镍污泥先排入污泥池中,之后直接用气动隔膜泵抽入污泥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滤液收集至含镍废水调节池中,再度参与处理,而泥饼外运处置或回收。4、生活废水处理系统(1)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格栅池格栅池生活废水兼氧FMBR池生活废水调节池(2)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生活污水收集至格栅池中,经格栅去除废水中悬浮物和大颗粒污染物后进入生活废水调节池,在生活废水调节池均匀水质水量,在提升泵作用下泵入兼氧FMBR池中与其它废水一起进行后续的处理,出水最终达标排放。6.7厂区绿化搞好绿化,既可美化环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吸灰隔尘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影响的作用。本项目绿化采取车间四周空地的块状绿化与厂内道路两侧带状绿化相结合的方式。在道路边,以不影响交通为前提,间种适宜当地生长的防尘的灌、乔木,在车间周围种植遮阳、防尘的树种,在厂内空地上种植草皮及其它防尘与观赏性集一体的树种,布置一些绿化小景观,对有粉尘产生的车间四周,种植一些阔叶、抗尘、吸尘树种作为防护带,减少粉尘的扩散。6.8环境保护管理本项目拟设专门的环保管理和监测小组,配备2~3名专职环保管理人员,负责厂区的环境管理工作,各生产车间根据实际情况设环保员,负责车间的环保工作。本项目环保监测工作主要依托当地环境监测站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测。第七章节能篇章7.1用能标准和规范根据国家的能源政策及法规规定:在工程规划设计中,全过程推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建筑要求,充分考虑节约能源,把节能作为很重要条件之一考虑,必须结合实际,采用先进技术及设备,降低能耗。本项目在节能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用能标准和规范:(1)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⑥《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6号);⑦《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7号);⑧《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2)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等①《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40号);②《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9号);③《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④《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3)政策法规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②《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③《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④《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⑤《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印发《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指南》的通知(发改环资[2008]704号);⑦《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⑧《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的通知》。(4)管理及设计方面的标准和规范①《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②《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③《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④《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GB/T12723-2008)》;⑤《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91)》。(5)合理用能方面的标准①《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②《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③《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1992)》。(6)工业设备能效方面的标准①《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5)》;②《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153-2003)》;③《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06)》。7.2能源消耗能源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二五”规划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和要求,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通过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自主创新和大规模节能技术改造,使我国高耗能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基本淘汰上世纪落后的高耗能、高排放工艺和设备,促进我国工业能源利用和清洁生产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本项目主要能源动力消耗为水、电,主要为生产设备用电、生产及生活用水。本项目主要设备总功率为5689.5KW,按单班制,年生产330天计算,则项目年耗电为:5689.5KW*8小时*330天=1502.03万度。项目用水主要为生产及生活用水。生产用水按2万吨/年计算;生活用水按年生产330天,劳动定员为5136人计算,每人每天用水量为60升计算,则项目年用水量为:60×5136×330=10.17万吨本项目主要能源(资源)消耗见表7-1。表7-1主要能源(资源)消耗表项目能源名称年需要量折标系数折标煤(t)单位数量单位系数1电万kW·h1502.03tce/104kW·h1.2291845.992水万吨12.17tce/万t0.85710.43总计1856.427.3节能措施本项目将全面贯彻节能法,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树立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观念。实行清洁生产,突出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两个重点。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完善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措施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8.3.1节约土地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在利用土地资源时,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行业部门规定的建设用地指标,根据建设内容、规模和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节约土地资源的要求,合理利用土地。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根据新余市的总体规划以及规划部门对本项目地块的控制性指标,本着经济适宜、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利用率。8.3.2设备节能(1)设备选型合理,避免出现“大马拉小车”。(2)选用优质高效的设备,确保组件质量。(3)设备优选节能型,选用新型低耗系列电机泵类。8.3.3自控节能(1)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2)选用节能型仪表。8.3.4建筑节能(1)办公楼及宿舍的墙体全部采用页岩煤矸石烧制空心砖,保温隔热效果明显,比实心砖墙体保温节电5%。(2)平面设计尽量保证主要建筑物较多的日照。(3)建筑平、立面设计规整,减少凹凸面部分,以减少外表面积,减小体型系数,其中车间办公部分体型系数小于0.3,窗墙面积比小于0.39。建筑外墙及屋面选用暖色调饰面材料,以吸收太阳的辐射热能。(4)建筑外窗在满足采光、通风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开窗面积,选用质量可靠的塑钢窗,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车间办公部分的门窗采用中空玻璃塑钢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大于0.40。(5)建筑外墙和屋面在下一设计阶段进行验算,以保证传热阻大于当地节能部门要求的最小传热阻,并重点处理好柱、梁嵌入处、散热器、管道嵌入的地方及伸缩缝等有可能产生热桥的部位,如选用质量可靠的预制保温隔热板。车间办公部分的外墙采用250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加6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温层,传热系数约为0.88。(6)建筑物屋面均为保温屋面,现浇混凝土屋面均采用倒置式屋面,60厚挤塑型聚苯板,其中车间办公部分的传热系数约为0.5;轻钢屋面采用镀铝锌板保温屋面,保温层为超细玻璃丝棉100厚。由于对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均做了节能设计,且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均小于规范限值,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规定,车间办公部分的一层能够满足公建节能50%的要求,各指标都能满足规范限值,综合测算后满足江西省建筑耗热量指标。8.3.5节电措施节约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关注的问题。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能源消耗也日益增加,合理回收和利用能源是发展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具体保证。设计中如何优化节能措施,是项目建设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本项目主要采取如下几方面的节能措施:①采用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并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和操作水平,使各项消耗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②为了节约电能,本工程设计中消耗电能较多的电气设备均采用节能型。电力变压器采用低损耗节能型。其它电气设备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节电型。③照明灯具采用高效节能光源,道路照明采用光控开关控制,避免白天开常明灯。在满足装置照度及光色的条件下,减少灯具用量及灯具容量,达到节能目的。8.3.6节水措施①提高水的循环使用率。在工艺生产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冷却水,本设计采用循环冷却水,设置循环冷却水系统,提高水的循环使用率,水耗大大降低。②加强生产管理,在各用水点安装计量设备,对用水设备进行流量控制,严格考核用水指标,降低水耗。8.3.7节能管理(1)节能管理组织项目能源管理系统实行公司和车间科室二级能源管理体系。公司设有节能办公室,由公司总经理任主任,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担任副主任,各车间主任和电工负责人任成员,其常设机构是电工组,全面负责公司日常能源管理的组织、监督、检查和协调工作。(2)节能管理制度能源计量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能源计量管理是指配备和用好计量器具的的仪器、仪表,保证安全运行,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各种有关能源数据。单位必须实行全面的节能管理,首先要设置能源计量管理机构和配备专业人员,并根据《计量法》的要求,企业对能源器具要达到规定的配备率、检测率和鉴定率;然后设立节能管理制度,加强能源的节约利用。其具体建立的管理制度包括: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办法,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抽检制度和巡回检查制度,能源计量器具实验室工作制度,能源计量器具使用、维护、保养制度,能源计量测试档案、技术资料使用保管制度等。(3)企业能源管理状况公司以节能、节材、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不断完善能源管理的体系建设,加强能源科学管理,初步建立了各项能源管理制度,坚持管理与技术创新,在节能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能源利用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第八章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8.1设计的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4)《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8)《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决定》;(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10)《建筑物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11)《电器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4064-83);(12)《建筑物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8.2卫生安全防护措施本项目由于电力、机械设备、作业环境、易燃易爆物品、污染等方面的危险性因素的客观存在可能性较小,但考虑到生产的安全性,须针对不同危害和危险性因素的潜在的可能性,研究提出相应的安全卫生措施,主要有:(1)选择工艺技术方案时,应尽可能选用安全生产和无危害的生产工艺和设备。(2)对危险部位和危险作业提出安全防护措施方案。如在建筑物上设置避雷装置,尤其是高大建筑物,以防雷击;厂区内按规定设置消防系统,车间设置换气扇。(3)对危险场所,按劳动安全规范,提出合理的生产工艺方案和设置安全间距。生产车间设置安全走廊孔洞处加设盖板和围栏,传动装置加防护设施。根据各工段的性质状况设置安全通道出口,配置事故照明应急及疏散指示标志,以利于安全疏散和处理紧急事故。(4)对易产生职业病的场所,应提出防护和卫生保健措施方案。如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和疗养等。(5)在生产过程中设置自动报警、紧急事故处理等安全设施。(6)对高温、噪声、振动等工作环境,采用保护性防护措施。按《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规范》设计,对噪声源、振动设备采取消声、隔音、吸声、减振措施。对本工程主要声源等,在设计中将部分主要声源设备隔离在单独房间,墙面使用隔声,吸声材料,对振动大的设备采取减振处理措施,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测试。(7)对可能产生危害的生产过程,尽量采用自动化作业,减少体力劳动,保护职工健康。(8)设备电器的安装、维修均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进行,设置触电保护装置;为确保防高温、防烫伤,对于高温管、容器采用保温材料包裹外表面,用醒目颜色标出高温管道。部分高温设备全封闭生产,并配备全套降温设施。(9)个人防护,采取送风、空调、降温等措施。设置更衣室。生产人员按规定穿戴鞋帽、工作服、口罩、手套等,方可进入工房工位操作。(10)加强安全教育,对有关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技术操作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8.3消防与设施安全8.3.1防雷该项目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140-2005)执行,要求将整个建筑物的金属结构钢筋连成一整体,形成笼式避雷网。在屋顶设避雷带,并利用金属构架与屋顶避雷带焊接作为接闪器。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内的两根主钢筋作为引下线(Φ≥16),要求避雷带和作为引下线的柱内钢筋。地基基础内的钢筋均可靠焊接。屋顶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属管道、金属围栏也均与避雷带可靠连接。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接方式。在配电室设总等电位联接箱,在建筑物设局部等电位箱,局部等电位联接与总等电位联接盘连接。屋顶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与防雷装置可靠联结。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为接地极,要求沿四周基础及引下线处基础两根主筋焊接成网,综合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当接地电阻要求达不到要求时,可补打接地极。为防止人身触电的危险,本工程设专用接地保护线(PE),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室外地坪-0.8m处用-40×4镀锌扁钢引出散水外作为接地预留,防雷引下线在距地0.5m处设接地电阻测试点。8.3.2消防消防安全工作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GB15630-1995《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加强公司领导和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编制消防演习计划并定期进行消防演习,以提高员工的消防技能和安全保护能力。该项目所有的建筑都按二级耐火等级考虑,其墙、梁、柱、顶板采用不燃烧体,建筑的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采用TN-C-S,电源进户处应作重复接地,所有电气设备及电气线路外露部分应均按规范接地,建筑物应作等电位连接。该项目消防设计要点及措施:(1)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该装置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外缘与成品库房之间相距12米做为防火隔离带。(2)消防给水和灭火:=1\*GB3①沿消防通道设计消防给水枝状系统.最小管径≥100mm;=2\*GB3②装置消防用水管网与厂消防用水给水管网衔接,消火栓的数量按每个用水量10-15L/S计算;=3\*GB3③建筑物、构筑物的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取25L/S,消火栓用水量取20L/S,消防给水管道压力保证用水总量达到最大且水枪在任何建筑物、构筑物的最高处时,水枪的充实水柱仍不小于10米。同时,从地面算起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不小于10米水柱;=4\*GB3④根据场地特点设置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主要建筑物、厂房设室内消火箱及防火楼梯,各生产工序及库房均备有安全防火措施。(3)消防电源及其配电:消防用电设备按二级负荷供电。并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备有明显标志,穿管防火保护等措施,保证消防用电,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少于40分钟。主控室等重要部位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4)厂区内各厂房之间按规范标准要求布置,确保消防通道畅通。8.4预期效果及评价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本项目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工程设计中采取了各种职业安全卫生防护措施,为工厂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企业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及制度,保障各项职业安全卫生防护措施的实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本项目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9.1项目实施进度9.1.1项目进度计划建议为了完成本项目建设,公司成立了以公司法人代表为领导的项目领导小组,下设人员具体组织实施该项工程。为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等实行全过程负责。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议项目承办单位抽调精干人员,对项目的概算控制、资金使用、施工组织、建设工期及工程质量等进行管理,确保项目按时完成。承办单位尽早组织落实各项内外部条件,如项目资金筹措、设备选型、非标设备设计制作、项目设计、考察签约等工作。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抓住设计、招标、订货、施工、安装、调试和人员培训等多个环节,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力求快速、优质地完成好项目建设。(1)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本项目可成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主要任务是办理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委托手续及签订相应的合同和协议(通过招标、投标和评标来确定);参加厂址选择;提供设计必需的基础资料;申请或订购设备和材料;负责设备的检验和运输;承担各项生产准备工作。(2)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在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测工作并提出设备、材料订货清单和非标准设备制造图纸。勘测精度要与设计阶段相适应,本项目采用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订购设备须考虑设备到达时间和安排顺序。引进国外设备时,须考虑到向国外有关公司进行询价、谈判(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比选和签订合同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办理各种审批手续所需的时间。(3)施工准备项目初步设计批准之后,即可着手进行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有:选定施工单位和签订施工合同。本项目通过投标确定施工单位。组织设备和材料订货;完成施工用水、用电和道路等工程;进行临时设施建设和代替临时工程的住宅建设以及报批开工报告等。(4)施工和生产准备1)施工:施工阶段是项目实施时期的主要阶段。本项目属大型复杂项目,须安排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图撰写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厂生产系统投产次序安排车间和设施的施工顺序,主体车间及其相应的辅助公用设施的配套要完整。土建施工和设备的验收、发运、运输以及设备的安装都要做出适当的安排,保证合理交叉进行。2)生产准备:①建立管理机构,企业管理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扩大和健全。②招收和培训职工,对职工的调集、招聘和必要的培训要做出适当的时间安排,使其和生产经营需要相衔接。③组织收集生产技术资料,制订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④组织生产物资供应,落实原材料、燃料、协作产品、水、电、汽和其他配合条件,签订有关协议。⑤组织工具、器具、模具、备品、备件等的计划、制造和订货。⑥生产前推销,投产前后应制订具体的销售计划,并进行销售市场的准备工作,包括广告宣传、培训销售人员和推销人员等。(5)竣工验收此阶段包括以下各项活动:①生产前检查;②试运转(单机试车或联动试车);③负荷试运转(负荷试车);④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建设项目必须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建设完毕,并经生产前检查、试运转、带负荷试运转合格后,形成生产能力,能正常生产合格产品时,应及时验收。此时生产人员进驻现场,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办理移交固定资产手续,交付使用。9.1.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本项目自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之日起开始进入建设期,整个建设期为36个月,即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项目施工计划如下:(1)初步设计及审批:2015年1月-2015年2月;(2)施工设计:2015年3月-2015年5月;(3)土建工程:2015年6月-2017年4月;(4)设备采购:2017年1月-2017年7月;(5)设备安装与调试:2017年4月-2017年10月;(6)人员培训:2017年9月-2017年10月;(7)试生产:2017年11月;(8)正式运营:2017年12月。本项目施工计划详见表9-1。表9-1工程进度安排表年份名称2015201620171234567891011121….123456789101112初步设计及审批施工设计土建工程设备采购设备安装与调试人员培训试生产正式运营9.2项目实施管理(1)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市场需求情况,筹划项目建设,组织调查研究,邀请咨询、研究单位对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委托设计研究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工程设计,并按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审批;(2)落实项目资本金、固定资产投资及相应流动资金。根据项目建设进度需要,保证自筹资金足额到位;(3)加强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做到项目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规范、验收评定标准的要求;(4)加强企业内部生产、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岗前和岗位培训工作,做好投产前的准备工作,保证投资试产一次成功;(5)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进展情况和存在主要问题,并按有关部门做出的决定予以落实;(6)项目达到设计要求,通过企业各项技术鉴定,及时组织验收,初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7)项目建成后,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并确保按期偿还债务;(8)在项目建设管理中认真履行职责,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违反有关规定,在项目建设中造成经济损失的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十章项目招投标鉴于本项目建设规模较大,采购设备数量及金额较大,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节约投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9号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及标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和第3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的要求,依法对该项目进行招标,以选取资信可靠的施工企业及施工监理单位。10.1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招标公告发布的范围包括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和设备采购四项,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鉴于项目法人单位目前尚不具备自行招标所具备的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该项目招投标活动全部委托给有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办理。10.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和建设要求,在招投标过程中必须遵守如下程序:(1)项目经上级部门批复同意后,项目承办单位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2)在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30日内,具有承担投标项目能力的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都可以投标。对投标单位的资质要求:工程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要求为乙级及乙级以上。投标人少于3个时,应当重新进行招标。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做出响应,招标项目属于建筑施工的,招标文件的内容还包括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和拟用以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本工程不接受联合招标。(3)评标时由项目委托招标单位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由招标人委托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投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或者能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价格合理。(4)评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和程序进行。(5)中标人确定后,投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该通知书具有法律效力,若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自中标通知书发出30日之内,按照招标文件,项目承办单位和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同时,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10.3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项目主要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为保证项目的公开,对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和资质有如下要求:(1)评标委员会人员组成评标委员会由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主任由资深专家担任,主任不参与投标,只负责人员挑选和监督投票的公正性;评标委员会采用单数制,但最低不少于5人,并且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评标委员会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投标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以得票多者当选,但中标者的得票不得低于半数。(2)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资格要求评标委员会应是副高级以上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至少8年以上,对工程项目有较深入的研究,并且职业道德良好,与投标单位无任何利害关系。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客观公正的履行职务,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负责。10.4投标人资质要求施工监理、设计投标人应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监理乙级(含乙级)以上资质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施工企业必须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筑叁级或叁级以上施工资质,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项目招标情况见表10-1。表10-1项目招标情况表项目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法不采用招标方式备注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勘察核准设计核准核准核准建安工程核准核准核准监理核准核准核准主要设备核准核准核准重要原料核准核准核准其他核准核准核准审批部门核准意见说明:审批部门盖章日期:年月日第十一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11.1企业组织及工作制度11.1.1管理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规范的公司制,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机制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承担项目资金的投放、工程建设、经营管理和偿还贷款、债务的责任。采用先进的劳动组织形式,以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调整人员结构和使用劳动力,充分发挥劳动者的技能和积极性,保证企业经营正常运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建立高效、精简、完善的组织结构为目的,遵循因事设职原则、政令统一原则、责权利对等原则。通过科学的管理、监督、协调等有效手段,建立高效管理服务机构。11.1.2企业组织机构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公司,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公司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模式,由董事长、总经理组成领导机构,下设生产部、技术开发部、行政部、财务部等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在总经理指导下具体执行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总经理任免各机构负责人并直接调整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公司的经营管理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公司组织图如图10-1所示。图11-1公司组织结构图11.1.3企业工作制度本项目根据生产运营的实际需要将安排生产人员和辅助人员实行单班制,每班工作8小时,年工作日为330天。11.2劳动定员按照项目设计生产能力和生产工艺,结合公司组织机构设置,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参照行业和部门标准,本项目劳动定员以“精简、统一、节约”为原则,以方便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采取定岗定员办法。本项目定员5136人,其中管理人员300人,技术人员500人,生产工人(含后勤服务人员、销售人员)4336人。本项目劳动定员与人员构成见表11-1。表11-1项目新增定员及人员构成表序号部门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小计1生产车间423146028049712仓储车间8011913检测中心405454行政与生产辅助人员25429合计4336500300513611.3人员来源及培训11.3.1人员来源本项目所需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生产熟练工人全部实行外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求具有同行业多年从业经验,可从相关企业高薪引进和择优录用相关高校优秀的毕业生;各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可考虑从从农村富余人员,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1.3.2人员培训由于本项目的生产连续性较强,工艺控制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所有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认真的岗位培训和安全教育,并通过严格的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重要岗位需持证上岗。大部分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在装置建设期需陆续进入岗位,参与装置建设和管理。操作工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与能力,因此择优选用至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定点到国内相关企业进行岗前培训,达到熟悉工艺流程,了解设备结构原理和掌握操作要点。学会预防和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达到独立上岗操作。经过考试合格后,方可准予上岗操作。重要岗位的操作工和工班长由经过培训后的业务骨干担任。操作工在项目投产前由公司统一安排进行培训。需培训的工种由公司的职能部门统一组织,并定期进行各岗位的操作技能的竞赛及考核。(1)培训对象本项目培训对象主要为技术人员、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