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58近代以来世界科学的发展高考真题_第1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58近代以来世界科学的发展高考真题_第2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58近代以来世界科学的发展高考真题_第3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58近代以来世界科学的发展高考真题_第4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58近代以来世界科学的发展高考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步研习高考真题高考研析把握考向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表现,不符合“独立宣言”的特征。2.[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一等①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事实。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事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二等①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事实。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事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①运用世界近现代史事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①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事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②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3.[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潮。4.[2012·全国新课标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控制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2)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答案:(1)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2)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5.[2017·天津卷]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答案:A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生产方式出现了由开始机械化、批量生产到电脑操作生产再到信息整合生产等变化,体现了科技发展改变生产方式,A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科技的重要作用,但没有与其他内容进行比较,不能体现科学是否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排除B项。图片没有体现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而且科技使生产越来越机械化、信息化,实际上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应该是降低了,排除C项。信息化只体现在第三次和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前两次工业革命没有体现,排除D项。6.[2017·江苏卷]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答案:A解析:A对: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的这位科学家承袭了前人的传统(培根的实验方法、笛卡尔的数学法则),联系所学可知这位科学家是牛顿,他创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的法则,A项符合题意。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是20世纪初提出的量子论和相对论,排除B项。创立太阳中心说理论的是哥白尼,排除C项。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排除D项。7.[2014·江苏卷]“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A.牛顿 B.达尔文C.爱因斯坦 D.普朗克答案:A解析:牛顿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科学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标志着科学时代的开始,故答案为A项。依据材料中的“第一次”,可排除B、C、D三项。8.[2015·四川卷]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答案:C解析:欧洲长期以来都是西方科学文化的中心,而爱因斯坦最终放弃了欧洲国家而选择移居美国,朗之万认为这一事件“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说明他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可能会由欧洲转移到美洲,而且此时美国已经是新兴经济强国,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出谴责之意,排除A项;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并不是材料中朗之万担心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了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并未体现科学家的全球流动现象,排除D项。9.[2015·重庆卷]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答案:B解析: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通过参加英国科学家牛顿的葬礼,得知了牛顿通过苹果落地获得启发进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并将其传遍世界,同时也传播了牛顿的科学思想。因此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科学团体的信息,排除A项。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0.[2014·山东卷]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