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第3课《项脊轩志》教学课例反思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第3课《项脊轩志》教学课例反思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第3课《项脊轩志》教学课例反思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第3课《项脊轩志》教学课例反思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第3课《项脊轩志》教学课例反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脊轩志》教学课例及反思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师晓梦【教学设计缘起】一,首先我结合工作室的“零距离”语文教学理念,它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趣味、情味、和韵味。课堂要以语言为载体落实听说读写,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做到学生和课本的零距离,学生和学生的零距离,教师于课本和学生的零距离,达到走出生活,走进课本,再融入生活的效果,还原本色语文,真语文,生命语文的本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文字的魅力。二、其次是针对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大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对亲情视为理所应当,熟视无睹,不以为意,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珍视亲情,关爱亲人。【教学设计分析】《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散文的杰作。它通过记述“百年老屋”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在教学设计中:一、紧扣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导语和结束语,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一篇叙写亲人琐事、抒发内心悲情而又艺术价值极高的浓情散文,我是如此设计导语的:引用白居易的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饱含真情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然后用史铁生的母亲,朱自清的父亲,李密祖孙二人的感人亲情来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为下文的情感体验做铺垫。在导语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教学情境。结束语应该要有总结整节课教学目标和升华主旨的功能,我是如此设计结束语的:可见生活中我们并不缺少爱,只是缺少一颗体验爱的心,希望同学们珍视亲情,关爱亲人,不要让爱都成往事再去追忆。让学生体验教材,回归生活。二、落实课前预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没有课前预习,根本无从谈课堂效率,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上该课之前,我布置了如下预习提纲:查找归有光的生平及贡献并写成读书笔记;分别用轻快的、急速的、悲缓的三种语调朗读课文三遍,看哪种语调吻合本文的感情基调,然后读出感情来;凭借课文注释与古汉语词典疏通全文,把不懂的划出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全文的重点句是哪些?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并进行圈点批注,做好初步欣赏,上课前组长检查,科代表监督,我有目的地抽查,督导落实,效果不错,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强调学生把预习中不懂的内容作为上课听课的重点和难点,个性化吸取课堂内容,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我一直这么做,效果不错。三、反复朗读课文。《项脊轩志》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要求学生反复读,对于课文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对感情的把握不一定准确,尤其是这种言浅意深的文章,反复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四、巧引拓宽视野。在这堂短短的四十分钟课里,我几次引用经典诗文名句,恰到好处地或点评或概括或点拨。如:学生赏析了文尾“庭有琵琶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我如此点评:树长,人亡!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情何以堪!曾经写过的一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令我想起苏轼的悼亡诗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我们不难从苏轼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中想象归有光的泪流满面、情难自已.。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枇杷树。这亭亭的枇杷树,怎一个悲字了得?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段点评化用了崔护、苏轼、李清照等人的名句,收到了言简意赅的作用,诗化了语言,阐明了意境,拓宽了视野,升华了主旨,感染了课堂!如:讲完悲喜之情的内容后,我用对联作结。《项脊轩志》如此深切感人,读来让人唏嘘不已。书海啸歌、庭阶寂静、桂影斑驳,几多憧憬几春秋;老妪追怀、祖母殷望、妻子相敬,一度思亲一怆然。轻轻掩上书卷,四百多年前的归有光,在怀念三代亲人时那热泪盈眶、柔肠寸断的情状历历在目!对联的运用既概括文章内容,又诗化了课堂。平时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腹有诗书,气宇轩昂,课堂上才能妙语连珠,信手拈来,博得学生的心,用实力和魅力征服学生,让学生喜欢你,崇拜你,从而喜欢你的课,提高课堂效率!五、洞悉学情,为备重、难点导航。(一)把握作者写作思路本文作者“围绕一间书屋,抒发两种感情,感怀三位亲人。”请问是哪两种感情?哪三位亲人?一间小屋(项脊轩)两种情感(多可喜,多可悲)三个女人(先妣、大母、吾妻)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承上启下)学生通过思考这个问题就能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明确本文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项脊轩引发文中的“喜”和“悲”两种感情,为下一步鉴赏指出了方向。(二)、研习课文内容给学生展示老屋的图片。1、喜从何来?(怡然自得悠然自得)(修葺前)窄小陈旧、阴暗破漏、潮湿(修葺后)轩中明亮、宁静;庭中幽雅、恬静;作者悠闲、自在。2、悲在何处?(家道中落三位亲人去世)诸父异爨(家道衰落颓败零乱)回忆母亲(幼年丧母痛失母爱)回忆祖母(殷殷期盼终落成空)怀念亡妻(夫妻永诀痛不欲生),这个部分细节的揣摩比较到位。六、巧设问题——“多问”不如“巧问”1、提问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概括能力2、提问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3、提问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七、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导师很重要。借这个机会,我衷心感谢周主任及工作室老师对我这堂课的支持,他们给了我灵气与活力,给了我技术上的指导。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是很深入;方法点拨还不是很明显;教态还不够完善,教学过程应关注全体,而不是仅提问眼前的局部学生;教学中过程性评价还可更明确。本次公开课为我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思中求进。我将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