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宣城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命题人:审核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兵部尚书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此举()A.加强了地方管理B.促进了隋朝统一C.改善了用人制度D.扩大了隋朝疆域2.在中国古代,地理环境是分裂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大江大河的阻隔。为防止由此造成分裂,巩固统一,隋朝采取的措施是()A.修筑长城B.创立科举制C.开通大运河D.治理黄河3.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它有利于选拔封建统治人才,提高行政效率,适应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要。科举制创立于()A.秦朝B.唐朝C.隋朝D.元朝4.“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也;如其有才,虽仇不弃,魏征等是也。”材料体现了唐太宗()A.严刑峻法B.重视农业C.节俭治国D.唯才是用5.武则天的“建言十二事”,第一条就指出要“劝农桑,薄赋徭”。她掌权后颁行《臣轨》,指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忠臣之思利人者,务在劝导”。这表明武则天()A.打击敌对官僚B.重视发展生产C.大力发展科举D.巩固开拓边疆6.如表内容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时期唐太宗时期武则天时期唐玄宗时期政治措施完善三省六部制创立殿试制度改革税制和兵制A.国家统一B.选官方式的调整C.开放的社会D.制度的创新发展7.下面两幅图片共同反映出唐朝()A.丝织业兴盛B.民族交往频繁C.手工业发达D.娱乐活动丰富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8.《唐律疏议》规定:“诸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闭门鼓后、开门鼓前行者,皆为犯夜”;《大唐六典》要求:“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主要表明唐朝()A.统治者重视法治刑法严酷B.商业活动有严格时间限制C.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D.商业经营场所有明确界限9.唐初,法律规定工商业者免除交纳税收,只交纳按资产规定的户税,同时严禁官员兼职经营商业;唐高祖诏令“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这些措施()A.遏制了官员贪腐行为B.摒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D.有利于唐朝商业发展10.在印尼海域打捞出的“黑石号”沉船上装载有6万多件唐朝瓷器,这些瓷器很多具有西亚风格的纹饰,这显然是为了迎合当时的国际市场需求而绘制的。由此可见()A.唐朝的海外贸易受阻碍B.唐朝制瓷水平达到顶峰C.唐朝尊重和包容外来文化D.唐朝时的海外贸易发达11.唐蕃分界碑中记载:“往日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蕃。已后景龙二年,重为婚媾,金城公主因兹降蕃。自此以来,万事休帖。”这反映出唐朝()A.国力十分强盛B.中外交流频繁C.民族和谐交融D.社会风气开放12.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他先在长安太学学习,毕业后参加唐朝科举考试,历仕三代皇帝,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当时中国()A.科举制度对应试者没有身份限制B.科举考试制度被日本所仿效C.具有世界大国开放与自信的胸襟D.吸收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文化13.一学生整理某一历史时期治国理政的主要举措(见下表)。这一时期史称()①任用姚崇、宋璟为相②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③发展生产,改革税制④注重文教,编修图籍A.贞观之治B.文景之治C.开元盛世D.光武中兴14.翰林学士刘允章上唐懿宗(833——873)《直谏书》中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这说明了()A.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B.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C.唐末社会危机的严重D.五代十国社会环境的混乱15.隋唐王朝不仅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来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文化,也以积极态度输出先进文明给周边国家,如新罗、日本等。材料反映出唐朝的对外交流()A.强调以中华文明为中心B.呈现双向交流的特色C.构建了完整的贸易体系D.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16.下表反映了唐朝的()类别诗歌书法绘画内容(部分)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名家辈出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及宗教画A.社会习俗B.中外交往C.社会经济D.文学艺术17.“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历史时期,本质上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但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增长………”材料从整体上体现出该阶段的特点是()A.藩镇割据的延续B.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凝聚力C.政权分立中孕育着统一D.各地经济发展联系密切18.“尝考五代之际,政治上之大患有二:曰腹心之患,即禁兵;曰肢体之患,即藩镇。”为解决“腹心之患”,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创设三省六部制度B.解除禁军将领兵权C.取消节度使收税权D.设锦衣卫监视百官19.史载,宋代帝王“日阅三卷”,以至乡童“朝诵暮弦”,时人甚至说:“人生至乐无如读书。”由此可见,宋代()A.崇文风气成为社会时尚B.儒家思想开始受到推崇C.地方治理重在文化教育D.国家教育体制十分完备20.辽宋夏金时期,契丹、党项、女真都模仿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A.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B.汉字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包容性C.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的频繁D.各政权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21.下列能够反映南宋与金对峙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诗词是()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23.元朝规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这体现行省制度()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使地方官员丧失了权力C.对后世影响深远D.不利于管辖辽阔的疆域七年级历史试卷第3页(共6页)24.王安石变法使“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仅方田均税法推行的十三年中,所清查过的土田数字,约占全国纳税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四左右。这表明王安石变法()A.提升了宋朝军事实力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C.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D.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25.自元朝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线,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如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向北门户洞开,无险可守。这说明行省制度()A.使地方失去割据的地理条件B.使地方权力收到中央监督C.加强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D.将地区政治权力统归中央二、辨析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括号内正确打“✔”,错误打“×”,并加以改正。()26.隋文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改正:()27.持续八年之久的藩镇割据,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改正:()28.隋唐时期书法名家辈出。柳公权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流传至今。改正:()29.1279年,元朝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改正:()30.北宋建立后,宋朝统治者按照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陆续消灭南唐等割据政权。改正:三、材料解析题(第31题8分,第32题15分,共23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材料二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摘编自周平、李大龙主编《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制其钱谷”的举措是什么?有什么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元朝在西藏和台湾分别采取什么边疆管理措施?(4分)七年级历史试卷第4页(共6页)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墨翟《墨子》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赵嘏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三科举敝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亦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知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末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梁启超《论科举》(1)根据材料一,归纳墨翟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2分)(2)材料二、材料三都涉及了我国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试根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积极影响。(8分)(3)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并援引材料二中的一句话加以印证。(5分)四、活动探究题(共17分)33.唐宋元时期,国家在民族关系、政治制度、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呈现出大国的气度。老师围绕相关内容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任务一【对比材料———见证民族关系】材料一唐太宗时民族关系和谐。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受到西北各族人民的爱戴,他也被尊奉为“天可汗”。太宗还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开创了民族一家亲的礼制典范。——摘编自付少振、毕研婷《礼》(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有何作用?(6分)材料二下面是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七年级历史试卷第5页(共6页)(2)请写出材料二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政权。依据示意图指出该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5分)任务二【史论结合——阐述对外交往】材料三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摘编自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中国数谷》(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最具代表性的唐朝对外开放“大出大进”的史实。并依据材料归纳唐朝文化“大出大进”的特点(6分)。七年级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CCDBDCBDDCC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