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门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门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门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门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门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门中学2025年高二级年级历史科第二次月考(测验)一、选择题(每题3分,总共69分)1.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做买卖,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A.“百姓日用即道”C.“存天理,灭人欲”B.“心外无物”D.“工商皆本”2.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3.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4.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5.公元8-9世纪,阿拉伯人大规模地将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献翻译成阿拉伯语。到了14世纪,其中的一些文献已陆续传到欧洲。这为A.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B.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C.启蒙运动提供了依据D.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6.一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迁善”,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A.被朱熹批评其理学过于“支离”B.推动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C.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D.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7.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图3可知,人类文明交往图3A.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B.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C.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8.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在论及君臣关系时说,“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该思想家还提出A.“愚夫愚妇与圣人同”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天地之化日新”D.“天下为主,君为客”9.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A.可能出现于洋务运动中B.反映出国人抛弃了改良道路C.可能是立宪派的宣传品D.反映出清末西学东渐的深化10.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1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12.公元723年,日本太政官奏:“百姓渐多,田地窄狭。望请劝课天下,开辟田畴。其有新造沟池营开垦者,不限多少,给传三世。若逐旧沟池,给其一身。”天皇准奏。这A.反映了灌溉技术进步B.动摇了土地公有原则C.体现了天皇地位提高D.推动了庄园制度发展13.《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14.《史记》记载:“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悯)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这一记载说明,孔子编订《诗》《书》意在A.加强君主集权B.恢复周礼C.宣扬礼法并用D.发展私学15.唐人崇尚“晋贤真迹”,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进士及第后在雁塔题名的字迹被认为皆有“江左遗风”。这主要反映出,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科举推动行书步入盛世C.市民文化需求强烈D.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16.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D.楚国制漆工艺精湛17.南宋陈亮为学“俱以读书经济为事,嗤(嘲讽)空疏随人牙后谈性命者,以为灰埃”,世人“以为此近于功利,俱目之为浙学”;叶适指出”(士、农、工、商)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明代王守仁认为“四民异业而同道”,明末清初黄宗羲进一步提出“工商皆本”。这些学者的理念A.挑战了封建的纲常伦理B.反映士农阶层地位逐步下降C.促使重农抑商政策转变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18.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承续华夏传统B.倡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19.黄宗羲曾言:“明初以来,宗风(指佛教禅宗各派)寥落。万历间,儒者讲席遍天下,释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禅宗高僧),因缘而起......而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这反映了明朝A.灭亡原因在于学风空疏B.儒学地位受到佛教冲击C.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D.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20.《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中常见有“四海之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方内安宁”“日月所照”等类似表述。这反映了汉代A.边疆治理趋于完善B.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C.“大一统”的政治理念D.“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21.据考古发掘,距今约9000年前的浙江上山、河南贾湖等遗址,出土了中国特有的制作榫卯结构工具石凿;距今8000至7000年前的浙江跨湖桥、河姆渡等遗址,发现了榫卯木结构建筑。之后,此类建筑在中华大地广泛分布、成为中国最典型的建筑形式之一。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A.本土性和包容性B.多样性和连续性C.本土性和连续性D.多样性和包容性22.中世纪开始后的数百年间,亚里士多德已经被人们忘在脑后,尽管其希腊文原稿在拜占庭保存完好。但在750至900年间,所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都被译成阿拉伯文,其中一些直接译自希腊文,一些由古叙利亚文转译。之后,他的著作又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到13世纪,亚里士多德几乎所有著作都有了拉丁文译本,并闻名于西方世界,而最大的翻译中心是西班牙的托莱多。上述材料旨在说明A.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西方文明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伊斯兰文明C.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古希腊学者D.希腊字母演化到拉丁字母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23.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公民的男性后代必须接受8年的初级教育,富家子弟可继续接受约4年的中等教育。公元前5世纪末,年满18岁公民必须接受两年以军事训练为主的教育。学习内容见表1表1年龄学习内容约6-14岁写作、音乐、体育约14-18岁音乐、讲演、几何学、天文学、修辞学、伦理学18-20岁军事训练、文学、修辞学、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等上述材料表明,当时雅典A.构建了完整的公共教育体系B.公民积极追求智慧和健康C.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现状D.重视公民综合素质的培养二、选择题2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2世纪欧洲最有名的集市是香槟集市,它们是位于巴黎东面香槟地区的四个城市。商人用马车或驮畜运来货物,在预定时间、地点相互交易。香槟伯爵在骚乱年代维持了秩序,给商人和旅行者提供居所和保护。到12世纪中叶,香槟集市因其贸易量而蜚声于整个大陆。14世纪初,香槟地区成为法兰西国王属地,国王收取比交易费用更高的费用,如棚舍出租费和销售税等。随着欧洲贸易量的增长,集市城市里的运输和交易已不能满足需求,其重要性开始下降。-摘编自【英】诺尔曼·庞兹《中世纪城市》等材料二12世纪中期形成的汉萨同盟是一个松散的商业联盟,它由波罗的海、北海沿岸等地的独立城市国家和城镇组成。1370年,同盟获得了对丹麦和波罗的海诸国的贸易垄断权,在北方所有的商业中心拥有贸易站。15世纪,同盟势力和重要性开始下降,诺夫哥罗德、伦敦、布鲁日等贸易站特权被所在国收回。17世纪,中欧和北欧的战争成了对汉萨同盟的最后一击,同盟城市数量逐渐减少。-摘编自【美】布莱恩·蒂尔尼等《西欧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一,简析香槟集市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萨同盟衰落的原因。(6分)(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12-17世纪欧洲贸易发展的趋势。(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15~16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19世纪中期,美国葡葡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7分)2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历史人物论墨子人物时间评论备注孟子战国时期墨翟之言盈天下......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是禽兽也-司马迁西汉汉武帝时期盖墨翟,宋之大夫,擅守御,为节用。或曰(墨子生活时代)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史记》无墨子传。记述墨子仅20余字,附《孟子荀卿列传》末尾裴松之(史学家)南朝宋墨翟......见用(擅于制作)于时,乃有益于世本段见于《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对能工巧匠马钧的评述朱熹南宋(评孟子抨击墨子“无父”)“若君亲与他人不分先后......便是无父”,但认为墨子“只是见偏了,犹自是道理在”赞同孟子观点,但认为墨子并非不知“孝”,只是在孔子“泛爱众”的基础上多走一步宋濂(朱元璋时期的文臣)明初墨者,强本节用之术也-李贽明后期(评墨子“兼爱”)故兼者,圣王之道也,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万民衣食之所以足也--摘编自《孟子》等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表中有关墨子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须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门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A2.A3.C4.A5.A6.C7.A8.D9.D10.B11.B12.B13.A14.B15.D16.C17.D18.A19.D20.C21.C22.B23.D二、材料分析题24(1)影响促进欧洲区域贸易繁荣,推动城市商业发展;增强香槟地区政治经济地位,为王权强化提供物质基础;成为欧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加速不同地区文明互动。(2)衰落原因欧洲民族国家兴起,收回贸易特权,冲击同盟垄断地位;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转移至大西洋沿岸,汉萨同盟地理优势丧失;17世纪中欧与北欧战争直接破坏同盟城市经济,加速瓦解。(3)发展趋势贸易范围:从区域性集市向全球贸易网络扩展;贸易主导:从地方贵族/商业联盟主导转向民族国家主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