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及反思主备人备课成员设计意图本教案旨在通过《望洞庭》这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理解诗句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核心素养目标分析1.文化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理解古诗词表达的自然景观与情感。
2.语言建构与应用:提升学生的古诗词朗读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3.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情趣。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理解诗句内容,把握诗人情感。
2.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难点:
1.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2.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解决办法:
1.通过朗读示范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引导学生模仿古诗的韵律,练习朗读技巧,增强情感表达。
3.组织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激发想象力,更好地理解诗句。学具准备Xxx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2.辅助材料:洞庭湖相关图片、古诗《望洞庭》朗读音频、自然景观视频。
3.教学工具:PPT课件,用于展示诗句、图片和视频。
4.教室布置:布置安静的学习环境,设置朗读角和讨论区,确保学生可以舒适地阅读和讨论。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望洞庭》古诗的朗读音频和诗句图片,要求学生提前了解古诗背景,尝试朗读并思考诗句中的自然景观描绘。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望洞庭》的意境,设计问题如“诗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诗人对这些景物有何感受?”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班级微信群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预习任务。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古诗和背景资料,初步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根据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方便学生获取预习资料和反馈信息。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洞庭湖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古诗的朗读技巧,如如何把握诗句的节奏和情感。
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朗读诗句,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如何将诗句中的情感融入朗读。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朗读和评价,提高朗读技巧。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详细讲解朗读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韵律美。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朗读技巧。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再次朗读《望洞庭》,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景象。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一些与古诗相关的书籍和网站,供学生课后阅读。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按照作业要求,朗读古诗并描述景象。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进一步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课后阅读和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反思总结法: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朗读和描述,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作用与目的:拓展与延伸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古诗十九首》中的其他作品,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让学生体验不同古诗的风格和情感。
-《唐诗三百首》中的自然景观描写,如《望天门山》、《登高》等,丰富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宋词三百首》中的山水田园词,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清平乐·村居》等,拓展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范围。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小诗,以《望洞庭》为灵感,描绘自己心中的自然美景。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景观,如湖泊、山川等,实地观察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将观察结果与《望洞庭》中的描写进行对比。
-开展“古诗中的自然”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古诗中关于自然景观的描写,并讨论这些描写对现代环境保护的意义。
-通过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洞庭湖的历史变迁和生态保护现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知识点拓展:
-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根据古诗词的韵脚和节奏进行朗读,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
-古诗词的意象:分析《望洞庭》中使用的意象,如“洞庭”、“白银”、“青天”等,探讨这些意象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的背景知识:介绍《望洞庭》的作者刘禹锡及其生平,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鉴赏古诗词,包括理解诗句内容、把握诗人情感、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等。
4.实用性活动设计:
-制作古诗卡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制作成卡片,并在卡片上标注诗句、作者和创作背景,进行交流分享。
-古诗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古诗创作工作坊:邀请诗人或文学爱好者来校,与学生一起创作古诗,分享创作经验和技巧。板书设计①本文重点知识点:
-《望洞庭》
-刘禹锡
-自然景观描绘
-古诗韵律
②词、句重点: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板书结构:
-标题:《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诗句解读: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韵律特点:
-平仄押韵
-节奏感强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内容
-感受古诗之美
-学习朗读技巧反思改进措施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融入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我尝试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来丰富学生对《望洞庭》这首古诗的理解。我发现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强化朗读体验: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通过模仿、分组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增强他们对古诗词的感受能力。
反思改进措施(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深度不足:虽然我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但部分学生对古诗的内涵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2.课堂互动性有待提高:在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可能是由于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不够浓厚或者缺乏足够的自信心。
3.课后拓展不足:虽然我布置了一些课后拓展作业,但学生的完成情况并不理想,这说明我对课后拓展的引导和督促还不够到位。
反思改进措施(三)
1.深化古诗内涵讲解:针对学生对古诗理解深度不足的问题,我计划在课堂上增加对古诗背景、作者情感和诗句意象的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
2.创设互动情境:为了提高课堂互动性,我打算设计更多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加强课后拓展指导:我会更加注重对课后拓展作业的指导,通过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反馈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学习,同时也会定期检查和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确保他们能够真正完成拓展任务。教学评价1.课堂评价:
-提问:在课堂上,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望洞庭》这首古诗的理解程度。例如,询问学生诗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诗人对这些景物有何感受等,以评估学生对诗句内容的掌握。
-观察:我会仔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包括他们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认真听讲、是否能够正确朗读诗句等,以此来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
-测试: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如默写诗句、简述诗句内容等,以了解学生对古诗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作业评价:
-批改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包括古诗默写、创作、分析等,确保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点评反馈:在批改作业时,我会给出具体的点评和建议,如指出学生在理解上的误区、朗读中的不足等,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及时反馈:作业的反馈要在第一时间完成,确保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根据反馈调整学习方法。
3.评价方式多样化: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同伴互评: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作业和朗读,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评价:作为主导者,教师的评价应全面、客观,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进步。
4.评价结果的应用:
-诊断学习问题:通过评价结果,我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辅导。
-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评价结果,我可以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互动环节、改进作业设计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激励学生学习:通过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我能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5.评价的持续性和发展性:
-持续评价:教学评价不应是一次性的,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
-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潜能挖掘。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
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问题: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这两句诗。
答案:湖面上的光芒与秋天的月亮相映成趣,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镜子。
2.例题:
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问题:请解释“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话的意思。
答案: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水一片翠绿,就像一个银色的盘子中放着一枚青色的螺。
3.例题:
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问题:这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诗人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湖光与秋月相提并论,比喻成“两相和”,将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拟人化地描述了湖面的平静。
4.例题:
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问题:诗中“遥望”一词有何作用?
答案:“遥望”一词表明诗人与洞庭湖之间的距离较远,通过这种远观的角度,诗人能够更加宏观地描绘洞庭湖的景色,增强了诗句的意境。
5.例题:
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问题:请分析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两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注册会计师知识系统的全面架构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成就展望试题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证证券工具运用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心理素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职业素养试题及答案
- 项目成果达成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全景观察试题及答案
-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部编版随堂测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职业伦理的核心理念与影响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知识更新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房地产市场报告 -2025年一季度厦门写字楼和零售市场报告
- 【MOOC】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23年版》
- 小米创业思考
- 2023届汇文中学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GB/T 12939-2002工业车辆轮辋规格系列
-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课件
- DB32T4220-2022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技术规范-(高清版)
- 生物化学-脂类课件
- Q∕SY 02098-2018 施工作业用野营房
- DB62∕T 3176-2019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墙体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