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第11讲甲午中日斗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甲午中日斗争(1)缘由①根本缘由:日本在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
②干脆缘由:1894年,朝鲜爆发农夫起义,日本乘机入侵朝鲜,蓄意挑起斗争。(2)过程①斗争爆发:1894年7月底,日本舰队在朝鲜海面攻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②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③黄海大战:日军限制黄海制海权。④辽东、威海卫之战:日军进攻辽东、山东半岛,占据大连、旅顺、威海卫等地,威海卫之战后,全军覆没。
(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4)影响:中国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
①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遇严峻损失。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新通商口岸的开拓,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化中国内地。④允许外国在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峻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概念辨析】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同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2.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详细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2.八国联军侵华(1)缘由①根本缘由:外国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企图瓜分中国。②干脆缘由:义和团发动的运动形成高潮。
③借口:镇压义和团。(2)过程①发动斗争:1900年6月,从天津向北京进犯。②遭到阻击: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在和天津坚韧阻击侵略者。
③攻陷北京:1900年7月,八国联军占据天津;8月,攻陷北京。【易错提示】正确相识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1)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简单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2)灭洋:能动员广阔民众参与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3)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冲突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3)结果:1901年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①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②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各国驻兵爱护。
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驻兵北京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与反帝斗争的官员,恒久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与反帝性质的组织。⑤改总理衙门为,位居六部之上。
(4)影响①《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标记着中国完全陷入社会的境地。
【归纳概括】】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考点一甲午中日斗争的失败及影响甲午中日斗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角度表现列强侵华特征甲午中日斗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的侵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社会主要冲突民族冲突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经济结构变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阶级关系变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的运动高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中国人渐渐相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当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史论结合】史料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马关条约》解读史料中“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实际是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只交所订进口税”说明日本享有关税方面的特权。问题依据史料,指出19世纪末列强侵华方式在经济方面的变更。考点二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辛丑条约》体现的列强侵略特点(1)惩处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列强要求赔款4.5亿两白银,当时中国人口4.5亿,用意是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处、羞辱全部的中国人;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考五年。(2)带有剧烈的政治色调:《辛丑条约》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巨额赔款也不是列强的根本意图所在。列强干脆目的就是要限制清政府,折服中国人民,把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3)既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又加以严格限制:此条约惩办参与反帝斗争和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但丝毫未涉及处置慈禧太后。相反,由清政府接着充当列强侵华的代理人。为了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列强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限制。【史论结合】史料大清国国家应允许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抚督、文武大臣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损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需立时弹压惩办。——《辛丑条约》解读史料以第一个句号为标记分为两层,对关键词“留兵驻守”“立时弹压惩办”进行分析。问题史料反映了列强的侵华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更?这些变更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2024·全国卷Ⅰ·28甲午中日斗争的进程以甲午中日斗争中日本与清政府的舆论宣扬策略为载体,考查学生近代列强侵华特征,考查学生获得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实力2024·全国卷Ⅰ·29列强侵华的影响以近代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为载体,考查近代列强侵华对中国近代教化特点的影响,考查学生理解、阐释历史现象的实力2024·全国卷Ⅰ·29甲午中日斗争的背景以甲午中日斗争前西方人士对斗争的看法为载体,考查洋务运动与甲午中日斗争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得出历史结论的实力考题1[2024·全国卷Ⅰ]甲午斗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扬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很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扬左右了斗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考题2[2024·全国卷Ⅰ]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激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更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考题3[2024·江苏卷]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更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考题4[2015·四川卷]右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签订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D.《辛丑条约》签订考题5[2011·新课标全国卷]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爱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爱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爱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的中心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考向1甲午中日斗争的背景和影响1.[2024·东北三校联考]1894年7月,日本《朝日新闻》发表连续报道:《清国商人归国》(11日)、《袁世凯归国》(21日)、《有七十一名支那人回国》(27日)、《清国公使馆员回国》(28日)、《支那人归国》(29日)、《清国公使馆和领事家族归国》(31日)。这一系列报道 ()A.预示中日大战燃眉之急B.宣扬日本政府亲善的外交形象C.渲染清人仓皇逃离日本的氛围D.传达中日已经断绝邦交的信息2.[2024·山西孝义名校一模]1897年9月9日,德国通知俄国,依据彼得戈夫会谈的精神,德国舰只将考虑今冬在胶州湾过冬。为此,在德国刚刚占据胶州湾时,俄国外交大臣就上奏沙皇:“由于山东的已成,看来我们应不失时机,即由我国舰队占据大连湾。”这反映出 ()A.俄国和德国对中国山东争夺激烈B.俄、德两国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军事限制C.清政府重视利用列强间的冲突D.列强侵占中国权益时相互勾结考向2义和团运动3.[2024·河南中原名校质检]闻名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革命任务不明确 B.指导思想不科学C.革命目标不清楚 D.具有空想性4.[2024·山东菏泽一模]“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变更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看法和观念,深刻相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行短期战胜的。”这体现了 ()A.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B.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C.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考向3八国联军侵华斗争的影响5.[2024·安徽五校联考]庚子国变后清政府内部对讲“民主”、骂“专制”不再敏感,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分歧已不是民主不民主,而是排满不排满了。这是因为 ()A.民主共和成为政治共识B.清朝专制统治不得人心C.反满兴汉已经深化人心D.革命派和立宪派达成妥协6.[2024·北京朝阳模拟]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更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斗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反抗意识的全部丢失。这一论述 ()A.表明白鸦片斗争后清朝政府的看法B.表现了甲午斗争失败后清朝的反应C.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的现实D.揭示了武昌起义爆发后政府的心态第11讲甲午中日斗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主干学问回扣】1.明治维新丰岛平壤北洋舰队半殖民地化投资设厂势力范围2.反帝爱国廊坊使馆界山海关外务部半殖民地半封建【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商品输出的同时,起先以资本输出为主。考点二变更:“以华制华”。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C[解析]本题设置新情境,以甲午中日斗争时期日本实行的舆论宣扬策略考查学生有效解读信息、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历史问题的实力。甲午中日斗争时期,与日本精于公关、注意舆论宣扬策略相比,清政府对舆论宣扬策略相识不足以致无所作为,这背后恰恰反映出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项正确。欧美舆论宣扬影响了斗争进程,但不能说“左右了斗争进程”,A项说法过于肯定,错误;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且与题意不符,故错误;材料反映了一些西方媒体倒向日方,并非反映出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D项错误。考题2A[解析]本题以不同地区留日学生的人数差异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材料信息,联系所学学问,说明、分析历史现象的实力。从题中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及直隶的留日学生较多,而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人数较少可知,A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留日学生”在不同地区数量的差异,并非革命高涨程度的差异,解除B项;洋务派曾派留学生出国深造,但1904年洋务运动已经结束,再者,清政府选派留学生政策并未体现地域上的差异,解除C项;各省区留日学生数量存在差异不能反映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解除D项。考题3A[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表信息和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表格中“1894—1914年”日本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说明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故A项正确。此时,英国仍旧是国际强国,对英国贸易比重降低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明显下降,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斗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错误;晚清时期中国国际地位比较低,故D项错误。考题4D[解析]本题以列强侵华的图片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再认、再现历史学问的实力。从图片上的星条旗可知美国参与了这次侵华斗争,故该战事为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在斗争结束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考题5B[解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背景。从题干材料信息中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地方官员与列强签订条约看出,清政府的中心集权遭到地方势力的冲击,即中心集权面临危机。A、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而地方势力也没有发展到与朝廷分庭抗礼的程度,故D项错误。•练经典1.A[解析]1894年7月,中国商人、民众、领事相继归国,说明中日之间即将发生斗争,故选A。这些报道未体现日本政府的外交看法,并且中国人大规模集中离开日本也不能说明日本外交的亲善,B项错误;这些报道的标题反映了战前中国人离开日本的事实,并不能体现中国人仓皇逃离,C项错误;这些报道是民间行为,并不代表中日已经断交,D项错误。2.D[解析]据材料“依据彼得戈夫会谈的精神……德国刚刚占据胶州湾……我国舰队占据大连湾”可知,俄、德两国在瓜分中国的过程存在利益勾结,故选D。据材料“山东的已成……我国舰队占据大连湾”可知,俄、德两国未争夺中国山东,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俄、德两国侵占中国权益,未涉及其对清政府的军事限制,B项错误;材料主要围绕俄、德两国对中国权益的侵占,未体现出清政府利用列强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售后合同服务2025
- 住宅装修合同协议
-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物理试题含解析
- 项目合作的合同书
- 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合同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鼓楼实验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动态性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考前适应卷物理试题含解析
- 企业与员工合同协议书
- 辽阳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9月初态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房产租赁中介服务合同
- 大豆进口合同
- 学会自我保护课件
- 政府会计实务(第六版)课件 3.政府会计核算模式
- 借助deepseek提升科技研发效率与质量
-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
- 2025年全职高手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年江苏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限公司招聘1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ABO血型鉴定》课件
- 2025届新高考生物冲刺易错知识点梳理
- 《孔雀鱼组》课件
- 2024年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第二版)》 课件 11.第十一章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