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木姜叶柯条形茶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广西《木姜叶柯条形茶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广西《木姜叶柯条形茶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广西《木姜叶柯条形茶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广西《木姜叶柯条形茶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地方标准《木姜叶柯条形茶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0年第二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桂市监函〔2020〕1832号)文件精神,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三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巴马伟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的广西地方标准《木姜叶柯条形茶生产技术规程》(合同编号:桂林科字[2021]第19号,立项编号2020-02166)。二、项目背景及目的意义木姜叶柯(LithocarpusPolystachyus),也称多穗(石)柯,系壳斗科石栎属植物,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珍贵的经济林源药材树种。民间将其制成“甜茶”饮用,已流传上千年,尤其产于世界长寿之乡——中国广西巴马县的木姜叶柯甜茶被称为“长寿茶”,当地瑶医常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目前在广西柳州三江、百色都有种植计划。规范我区木姜叶柯条形茶的生产,可以达到稳定木姜叶柯条形茶的产品质量,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黄酮类化合物是木姜叶柯的药效主成分,其含量超过30%,尤以二氢查尔酮苷类的根皮苷、三叶苷备受关注。木姜叶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多种保健功能,特别是近年的研究发现,木姜叶柯及其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降血糖、血脂效果。英国伯明翰阿斯顿大学临床科学教授CliffBailey在2013年第49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上提出,根皮苷(英文名Phlorizin,别名1-(2-(β-D-吡喃葡萄糖氧基)-4,6-二羟基苯基)-3-(4-羟基苯基)-丙酮,分子式C21H24O10)作为一种新型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阻止肾脏对葡萄糖的吸收,实现通过非胰岛素依赖型机制来降低血糖水平。研究发现,传统制茶工艺的揉搓、干燥工序对木姜叶柯活性成分会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因此,规范木姜叶柯条形茶的生产技术已成为开发其作为功能茶产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至2017年截止,国内糖尿病人群已经超过9000万,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带来沉重负担。糖尿病人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尤其是含糖食品。推出作为一种甜味,能够降低血糖水平的功能性茶产品,无疑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木姜叶柯(多穗石柯)的开发利用高度重视,2012-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了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珍贵林药多穗柯资源培育及开发利用研究》项目,建成了多穗石柯种质资源基因库,筛选出优良种群和单株,建立了多穗石柯高效栽培体系,建立了多穗石柯繁育圃,经过选育繁殖的植株已在广西河池巴马种植500亩,进入采收期,新一期工程将扩建3000亩。2017年国家卫计委批准木姜叶柯成为新食品原料,为木姜叶柯在食用领域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法理依据。该标准的制定对大力发展木姜叶柯作为功能茶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村的致富门路,可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对促进广西农林科技进步、林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三、项目编制过程(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广西地方标准《木姜叶柯条形茶生产技术规程》项目任务下达后,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制定了标准编写方案,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具体标准编制工作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三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巴马伟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员配合。(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了相关文献资料。主要参考标准及文献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30375茶叶贮存GB/T31748茶鲜叶处理要求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915农产品追溯要求茶叶GH/T1070茶叶包装通则GH/T1077茶叶加工技术规程GB/T35810红茶加工技术规范GH/T1091代用茶JJF1070-2005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刘韫滔,黄伟民,李诚,等.木姜叶柯全发酵茶的活性成分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46(20):53-60.滕腾,赵懿琛,赵德刚,等.不同杀青方式下多穗石柯成分分析[J].生命的化学,2021,41(6):1181-1188.(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之后,2020年10月,标准编制工作组召开了标准编制会议,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确定为术语和定义、原料、生产安全、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和用具、生产人员、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四)调研、形成文本草案、征求意见稿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分组深入企业、市场、应用单位进行了广泛地实地调研工作,对木姜叶柯条形茶生产工艺要求进行系统总结,形成了标准的具体构架,对工艺流程的主要环节进行了讨论并对项目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2021年3月至5月,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掌握的不同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为依据,通过理清逻辑脉络,整合已有的资料、数据,按照简化、统一等原则编制完成广西地方标准《木姜叶柯条形茶生产技术规程》(草案)。2021年6月至8月,通过采样检测验证,并实际征求意见,通过收集反馈的大量意见,标准编制工作组多次召开会议,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反复修改和研究讨论。最终形成了广西地方标准《木姜叶柯条形茶生产技术规程》的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四、标准制定原则1、实用性原则本标准是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国内木姜叶柯条形茶生产现状及实际调研情况下,结合标准编制单位生产经验而总结起草的,符合木姜叶柯条形茶生产的需求,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并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提高木姜叶柯条形茶的市场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协调性原则本标准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与木姜叶柯条形茶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在内容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协调一致。3、规范性原则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的内容,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4、前瞻性原则本标准在兼顾当前区内木姜叶柯条形茶生产现实情况的同时,还考虑到了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在标准中体现了生产工艺的特色性、前瞻性和先进性条款,作为对木姜叶柯条形茶生产的指导。标准主要内容及依据来源广西地方标准《木姜叶柯条形茶生产技术规程》的章节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原料、生产安全、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和用具、生产人员、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其中主要内容是生产工艺。不同的工艺和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木姜叶柯的活性成分有不同的影响。如刘韫滔,黄伟民,李诚,等通过对木姜叶柯全发酵茶的活性成分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发现木姜叶柯经发酵处理后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降低26.36%和23.29%,主要甜味物质三叶苷和根皮苷的含量分别降低10.24%和39.37%;滕腾,赵懿琛,赵德刚等对不同杀青方式下的多穗石柯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杀青方式下成分组成相似,但蒸汽杀青样品中黄酮类成分含量高于滚筒杀青。黄酮类成分是木姜叶柯的主要活性成分,作为药食两用的木姜叶柯条形茶,本标准充分考虑了保留活性成分的同时,结合茶的色泽、口感等因素,参照标准GB/T35810、GH/T1091、GH/T1070、GB7718及GB/T30375,通过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本标准的生产工艺及其要求。术语和定义里的“木姜叶柯”主要明确该茶的植物来源,区分于甜茶(学名:Rubus

chingii

var.

suavissimus

(S.K.Lee)L.T.Lu),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原料确定为木姜叶柯嫩叶,是依据该茶是药食两用产品,嫩叶的活性成分三叶苷含量丰富。三叶苷被证明具有抑制糖尿病关键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和抗氧化性,是一种药、食两用,兼有茶、糖、药三种功能的珍贵物质。其他要求参照GB2762、GB2763及相关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T31748的规定。生产安全依据GB/T33000的要求;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和用具、生产人员依据GH/T1077的要求,主要生产设备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确定;质量管理参照GB14881、GB/T33915的要求。不同工艺条件下,三叶苷和根皮苷的测定含量见表1。表1不同工艺条件下三叶苷和根皮苷的测定含量工艺根皮苷(mg/g)三叶苷(mg/g)原料52.4165.4三江制法143.5151.0三江制法241.8131.6巴马制法118.6111.4巴马制法216.3113.1江西制法123.1123.5江西制法220.7120.4由表1可知,三江制法1对有效活性成分三叶苷和根皮苷的保留最好,该制法就是标准采用的制法。国内同类标准制修订情况及与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关系经查阅,国内外与本标准制定的相关产品标准有地方标准DB36/T1163—2019《多穗柯矮林培育技术规程》、DB43/T1633—2019《木姜叶柯(甜茶)育苗和栽培技术规程》,但没有木姜叶柯条形茶(多穗柯茶)的标准,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本标准的编写符合GB/T1.1—2020的要求。本标准的编制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