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生化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
1.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具有一定的空间构象能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化学反
应的部位
2.酶原:生物体内能转变成酶的化学物质
3.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同一活性中心,干扰了酶与底
物的结合,从而降低了酶的催化活性,称为没得竞争性抑制作用
4.同工酶:是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
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5.米氏常数:酶促反应达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6.一碳单位:具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因称为一碳单位
7.全酶: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结合而成的具有催化活性的复合体
8.必需基团:酶分子有些基团若经化学修饰(如氧化、还原,酶化、
烷化等)使其改变,则酶的活性丧失,这些基团即称为必需基团
9,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些抑制剂与底物可同时结合在酶的不同部位上,
形成三元复合体
10.酶活力:酶活力()也称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n.酶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底物及其催化反应的严格选择性。
通常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或一类相似的反应,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程度
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可分为三种类型: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
专一性
12.辅助因子:结合酶的非蛋白质部分为辅助因子
13.比活力:又称比活性,是指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活力单位
14.不可逆抑制作用:某些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与酶蛋白中的必需基团结
合,而使酶失活,抑剂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有这种作用的
不可逆抑制剂引起的抑制作用称不可逆抑制作
15.可逆抑制作用:酶蛋白与抑制剂以非共价键方式结合,使酶活力降低或
丧失,但可用透析,超滤等方法将抑制剂除去,酶活性得以恢复
16.酶原的激活:无活性的酶原转化成有活性的酶称酶原的激活
17.抗体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免疫球蛋白
18.辅酶与辅基:辅酶是指以非共价键和酶蛋白结合的小分子有机物质,通
过透析或超滤等物理方法可以除去,辅基是指以共价键和酶蛋白结合的小
分子有机物质,不能通过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
19.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分子,是生物催化剂
20.激活剂: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都被称为激活剂
21.抑制剂:又称为缓聚剂。阻滞或降低化学反应速度的物质,作用与负催
化剂相同
22.酶的最适温度():在某一特定时,酶促反应具有最大反应速率,该
值为酶的最适值
23.寡聚酶:寡聚酶是由2个或多个相同或不相同亚基以非共价键连接的
酶
24.变构酶:即别构酶,指代谢途径中受到变构调节的酶,酶分子中含与底
物结合起催化作用的催化亚基(部位)和与变构效应剂结合起调节作用的
调节亚基(部位
2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称为活化能26.固定化酶:固定化酶是酶工程的一种手
段,是利用物理化学手段将生物提取的酶固定在介质上,是指不溶于水而具
有酶活性的状态,提高酶的催化活力和催化效
27.邻近与定向效应:邻近效应是在酶促反应中,由于酶和底物分子之间的
亲和性,底物分子有向酶的活性中心靠近的趋势,最终结合到酶的活性中心,
使底物在酶的活性中心的有效浓度大大增加的效应.
28.底物形变:
29.疏水空穴效应:疏水效应是指水溶液中非极性分子折叠或缔合的现象,
是病增加驱动的结果30.酶的转化系数:表示酶的催化中心,每
个活性中心或酶分子底物转换底物的分子数
31.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32.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是能在水中溶解的一组维生素,常
是辅酶或辅基的组成部分
33.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是指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的维
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34.糖原:糖原()又称肝糖或糖元,是一种动物淀粉,由葡萄糖结合而成
的支链多糖,其糖昔链为a型
35.糖酵解作用:在无氧或缺氧条件,葡萄糖分解为乳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36.糖的异生作用:由非糖物质生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37.血糖:血液中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
38.柠檬酸循环:乙酰辅酶A经一系列氧化脱薮作用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
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一个循环,该循环是从含三个羚基的柠檬酸开
始的,所以称柠檬酸循环
39.巴斯德效应:在厌氧条件下,向高速发酵的培养基中通入氧气,则葡萄糖
消耗减少。这种抑制发酵产物积累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40.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过程就叫做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41.糖原的合成:糖原合成就是在糖原合酶的催化下活化形式的葡萄糖与
引物分子(未降解完全的糖原分子或糖原素)合成糖原
42.细胞内能量水平:
43.乳酸循环:乳酸循环是肌糖原无氧氧化为乳酸,进入血液回到肝脏在乳
酸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丙酮酸,再经糖原异生为肝糖原,再由血液在肌肉中
转变为肌糖原的循环过程
44.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
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中间
代谢产物的过程,有称为磷酸己糖旁路.
45.活性葡萄糖
47.高能键:含有高能的化学键,在水解反应或基团转移反应过程中能释放
大量自由能,一般超过5(14.18)。通常用“〜”符号表示
48.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
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的过程
49.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是在被氧化的底物上发生磷酸化作
用。即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中间产物,通
过酶的作用可使生成
50比值:物质氧化过程中,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摩尔数
51.呼吸链: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是由一系列电子载体构成的,从或2
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
52.生物氧化: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
应与氧化合成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53.阻抑作用:
54.解偶联作用:在氧化磷酸化反应中,有些物质能使电子传递和的生成两
个过程分离,它只抑制的形成,而不抑制电子传递,这一作用称为解偶联
作用
55.氧化磷酸化作用:氧化磷酸化作用()是指在生物氧化中伴随着生成的
作用
56.苹果酸穿梭作用:
57.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B-羟基丁酸
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58.血浆脂蛋白:血浆中血脂与蛋白质的结合物
称为血浆脂蛋白
59.脂肪酸的B-氧化:饱和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较基端的B位C原
子发生氧化链在a位C原子与B位C原子间发生断裂,每次生成一个乙酰和
较原来少两个C单位的脂肪酸,这个不断重复进行的脂肪酸氧化过程称为
脂肪酸的B氧化.
60.血脂: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
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
61.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不可缺少
而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慢无法满足机体需要,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
脂肪酸.
62.非必需脂肪酸:非必需脂肪酸()是机体可以自行合成,不必依靠
食物供应的脂肪酸,它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一些单不饱和脂肪酸
63.脂肪酸的动员:脂库中贮存的脂肪经常有一部分经脂肪酶的水解作用
而释放出脂肪酸与甘油,称为脂肪的动员.
64.脂类:脂类,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这是
一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剂的化合物
65.必需氨基酸:必须氨基酸指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外界摄入,有
八种,口诀:甲携来一本亮色书,甲硫氨酸,缴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
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婴儿有九中,多一种组氨酸66.
生糖氨基酸:能通过代谢转变成葡萄糖的氨基酸。包括丙氨酸、精氨酸、
天冬酰胺、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组氨酸、
甲硫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缴氨酸等15种。
67.联合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是指含氨基的分子在分解时,转氨基
作用和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氧化脱氨基作用两种方式联合起来进行脱氨基
的过程
68.生酮氨基酸:生酮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能转变成乙酰乙酰辅酶A的
氨基酸,共有亮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5种
69.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指的是一种a-氨基酸的a-氨基转移到一
种a-酮酸上的过程。70.氧化脱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作用
()是指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伴有氧化的脱氨基反应。
71.非必需氨基酸:不一定非从食物直接摄取不可。这类氨基酸包括谷氨
酸、丙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脯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
72.尿素循环:又称为鸟氨酸循环,肝脏中2分子氨(1分子氨是游离的,1
分子氨来自天冬氨酸)和1分子2生成1分子尿素的环式代谢途径.尿素循
环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式代谢途径.73.氨基酸的脱竣基作
用:
74.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脱氨基作用是指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去氨基
生成a-酮酸的过程。这是氨基酸在体内分解的主要方式
75的半保留复制: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
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聚合酶、解旋酶、链接
酶等)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分子。
76的半不连续复制:半不连续复制是指复制时,前导链上的合成是连续的,
后随链上是不连续的,故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77.冈崎片段:相对比较短的链(大约1000核甘酸残基),是在的滞后链
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这是在合成实验中添加放射性的脱氧核昔
酸前体观察到的.78.碱基配对原则:
79.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传递给,再从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
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80.基因: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基本单元,是或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
的特定核甘酸序列.
81.领头链:在复制中,解链方向与复制方向一致,因而能沿5,至3,方
向连续复制的子链称为领头链。
82.随从链:在一个复制叉中,以5,一3'链为模板的链,按5'-3'合成
一段段的冈崎片段,再连接成长的链,是不连续的,因该链合成较前导链
滞后,故称随从链。
83.复制叉:复制叉()是复制时在链上通过解旋、解链和蛋白的结合等
过程形成的Y字型结构称为复制叉
84.复制子:复制是从一个复制起点开始,最终由这个起点起始的复制叉完
成的片段。中发生复制的独立单位称为复制子。
85.反转录:反转录是以为模板,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过程,是生物合成的
一种特殊方式。
86.启动子: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序列。启动子是基因()的一个
组成部分,控制基因表达(转录)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的程度
87.外显子:基因组中出现在成熟分子上的序列.外显子被内含子隔开,转
录后经过加工被连接在一起,生成成熟的分子.信使核糖核酸()所携带的信
息参与指定蛋白质产物的氨基酸排列.
88.内含子: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中,经过剪
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分子中.内含子和外显子的交替排列构成了割
裂基因.在前体中的内含子常被称作“间插序列”.
89.模板链:双链中的一条链,用于转录翻译复制的一条母链,叫做模板
链,作为模板,用于转录和翻译。
90.编码链:双链中,不能进行转录的那一条链,该链的核昔酸序列与转录
生成的的序列一致(在中是以U取代了中的T),又称有义链
91.多顺反子:多顺反子见于原核生物意指一个分子编码多个多肽链。这些
多肽链对应的片段则位于同一转录单位内,享用同一对起点和终点。
92.顺反子:即结构基因,为决定一条多肽链合成的功能单位,约1000
93.结构基因:结构基因是指编码任何蛋白质或非调控因子的的基因,是操
纵子的一部分
94.核心酶:核心酶():大肠杆菌的聚合酶全酶由5个亚基组成(a2
B,35),没有6基的酶叫核心酶。
95.不对称转录:在分子双链上,一股链作为模版指引转录(模版链),另
一股不转录(编码链),模版链并非总是在同一单链上
96.转录:生物体以为模版合成的过程
97.遗传密码:()分子上从5'端到3'端方向,由起始密码子开始,每三个核
甘酸组成的三联体.它决定肽链上某一个氨基酸或蛋白质合成的起始、终止
信号.又称为三联体密码,也叫遗传密码子.
98.反密码:分子的反密码环上的三联体核甘酸残基序列。在翻译期间,反
密码与中的互补密码结合
99.翻译:翻译指核酸碱基链的信息在肽合成酶的作用下,按照三个碱基
决定一个氨基酸的方式合成相应的多肽链。
100.同义密码:编码同一氨基酸的密码子称为同义密码子。
101.遗传密码的简并性:同一种氨基酸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密码子的现象称
为密码子的简并性102,摆动性:
103.反馈调控:
104.阳性调控:激活物蛋白对聚合酶的转录进行的调节
105.阴性调控:
106.操纵子:指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一系列紧密连锁的结构基因的总称,
主要见于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如乳糖操纵子、阿拉伯糖操纵子、组氨酸
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等
107.酶形成的诱导:
108.酶合成的阻遏:酶阻遏()细胞中受反应最终产物的影响而中止特定酶
合成的作用
109.酶促酶型互变:
no.底物循环:底物循环也称之底物循环()。一对催化两个途径的中
间代谢物之间循环的方向相反、代谢上不可逆的反应。
ni.阻遏物:与或结合来阻止转录或翻译的一类蛋白质。
112.激活物
113.组成酶:组成酶是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它的合成仅受遗传物质控制
即受内因控制。
114.诱导酶:诱导酶是在环境中有诱导物(通常是酶的底物)存在的情况
下,由诱导物诱导而生成的酶
115.复制眼:
116.原点:
117.引物
118.从头合成途径:生物体内用简单的前体物质合成生物分子的途径。
H9.补救途径:与从头合成途径不同,生物分子,例如核甘酸,可以由该
类分子降解形成的中间代谢物。
二、填空题
1.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激
活剂)(抑制剂)。
2.酶对底物和反应类型的选择性,称为酶的(专一性)。根据其选择程度
的不同,可分为(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
三种类型。
3.结合酶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两部分构成,前者决定酶的(专一
性),后者决定酶的(种类和性质)。
4.酶活性部位上的基团可分为(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两类。前者的
作用是(决定酶对底物专一性),后者是(决定反应专一性)。
5.酶促反应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催化效率极高)(反应条件
温和)(易变性失活)(催化活性可调控)。
6.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物质,也称为(生
物催化剂)。根据酶分子化学组成的特点,可将酶分为(单体酶)、(寡
聚酶)和(多酶复合体)三种类型。
7.酶的值只与酶的(种类)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一种酶可有几种
底物,其中值大的,说明(与底物亲和力)小,值小的说明(与底物亲
和力)大。
8.降低活化能,提高酶促反应速度的机制有(邻近效应与定向效应)、(底
物分子的变形与扭曲)、(共价催化)、(酸碱催化)(活性中心的低
电介性)等5种。
9.酶活力是指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测定酶活力,实际上就是测定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速度)。酶活力的大小可定量地用(酶活力单
位)表示。
10.比活力是指(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活力单位数),酶制剂的比活力越
大,表明该酶(含量及纯度)愈大。
n.在酶促反应中,亲核基团是电子对的(供体),亲电基团是电子对的(受
体)。
12.比活力是指(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活力单位数)。比活力的大小常用
来衡量酶制剂的(含量)和(纯度)。比活力较大的酶制剂,其(含量)
和(纯度)较高。
13.酶活力测定的主要原则是在特定的(温度)和()条件下,测定酶促反
应的(初)速度。
14.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不同的酶有不同的(值),因此,测定
酶的(米氏常数)可以作为(鉴定酶)的一种手段。
15.根据酶催化的反应类型,可将酶分为(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
解酶)、(裂解酶)、(异构酶)、(合成酶)六大类。
16.如果一种酶有多种底物,其中值最(小)的底物,称为该酶的(天然底
物)。
17.1主要由(嚷哇环)和(喀喔环)两部分构成,它在体内的辅酶形式
是(焦磷酸硫胺素),构成(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和(a-酮戊二酸
脱氢酶)的辅酶,参与糖代谢。
18.2是(核醇)和(二甲基异咯嗪)的缩合物,它在体内的辅酶形式是
O和O,构成(脱氢酶)辅酶。
19.泛酸亦称为(遍多酸),它在体内的辅酶形式是();构成(转酰酶)
和(酰化酶)辅酶。
20包括(烟酸)和(烟酰胺)两种物质,它们都是(嗽咤)衍生物,在体
内的辅酶形式是O和O,构成(脱氢酶)酶的辅酶。
216包括(嗽哆醇)(嗽哆醛)和(嗽哆胺)三种物质,其中(磷酸嗽哆
醛)和(磷酸嗽哆胺)可相互转变,它们在体内的辅酶形式是(磷酸嗽
哆醛/胺),构成(转氨酶)和(氨基酸脱竣)酶的辅酶。
227是由(嘎吩环)和(尿素)构成的骈环,构成(竣化酶)辅酶,起固
定(二氧化碳)的作用。
23.9的化学名称叫(叶酸);辅酶名称叫(5,6,7,8-四氢叶酸),构
成(一碳基团转移)酶的辅酶,起(一碳基团转移)的作用。
24.体内的一碳基因包括(甲基)(甲烯基)(甲快基)(甲酰基)(亚氨
甲基)。
2512是唯一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它在体内的辅酶形式有(甲钻胺
素)和(5,脱氧腺甘钻胺素)两种,构成(甲基变位酶)的辅酶。
26.硫辛酸亦称(6,8-二硫辛酸),它在体内有(闭环二硫化合物)和(开
链还原)两种类型,构成(a-酮酸脱氢酶系)辅酶。
27在动物体内有(D型)和(L型)两种形式,因其含有(烯醇式)结构,
所以它即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8.四氢叶酸的(N5)和(N10)部位是(一碳单位)的结合部位,因此它
是体内(一碳基团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氨基酸)代谢。
29.12有多种形式,如(氟钻胺素)(羟钻胺素)(甲钻胺素)(5'脱
氧腺昔钻胺素)等。(5,脱氧腺昔钻胺素)则是维生素B12在体的辅
酶形式;(甲钻胺素)则是维生素B12转运甲基的形式。
30.叶酸是由(蝶吟咤)、(对氨基苯甲酸)、(谷氨酸)结合而成的,
在(谷氨酸竣基肽酶)催化下,叶酸可转化为具有生理活性的(5,6,
7,8-四氢叶酸)。
31.泛酸和(疏基乙胺)(焦磷酸)(3,-磷酸腺昔)结合生成O,构成
(转酰酶)和(酰化酶)的辅酶。
32.糖酵解在细胞的(胞液中)进行;糖有氧氧化在细胞的(胞液)和(线
粒体)进行;糖异生在(肝、肾皮质)组织进行;磷酸戊糖通路在细胞
的(胞液)进行。
33.丙酮酸脱氢酶系包括()()()()(硫胺素)()等六个辅助因
子。
34.糖酵解途径的生理意义是(为机体迅速提供能量)和(为某些厌氧生
物及组织细胞生活所需);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是(机体获取能量的
主要途径、是物质代谢的总枢纽、是三大物质代谢共同的最终途径),
糖异生的生理意义是(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和(有利于乳酸的利
用)。
35.磷酸戊糖通路的特点是(6不需经亦可完全氧化)(有5-磷酸核糖生
成)(脱氢酶辅酶是);生理意义是(为许多物质的合成提供还原力)
(生成5-磷酸核糖)(与有氧、无氧分解途径相互联系)。
36.糖原是由(葡萄糖)构成的大分子多糖,在其分子间通过(糖昔键)
键相连。分枝间通过(a-1、6-糖昔键)键相连;糖原主要贮存于(肝)
和(肌肉)组织。
37.糖异生作用主要在(肝)组织中进行,其原料主要有(氨基酸)、(乳
酸)、(丙酸)和(丙酮酸)。
38.控制糖有氧氧化的六步限速反应是由(己糖激)酶、(果糖-6-磷酸激)
酶、(丙酮酸激)酶、(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酶和(a
-酮戊二酸脱氢)酶所催化的6步不可逆反应。
39.磷酸戊糖途径是从(葡萄糖-6-磷酸)开始的,反应可分为(氧化)和
(非氧化)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重要中间产物有(核酮糖-5-磷酸)
和()o通过此途径可使(糖)和(核甘酸)代谢相互联系起来。
40.糖异生作用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过程。糖酵解过程中由(己糖激酶)、
(果糖-6-磷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催化的三步反应是不可逆的;
在糖异生中,它们可由(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1,6-二磷酸酶)、
(丙酮酸竣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竣激)酶催化绕过以上三步不
可逆反应。
41.糖代谢各途径相互联系的关键中间产物有(葡萄糖-6-磷酸)、(甘油
醛-3-磷酸)、(丙酮酸)等。
42.糖原合成酶是催化()与(糖原引物)生成()和(糖原)。
43.呼吸链中生成是在()、(―)和(3—02)等三个部位。
44.代谢物上脱下的氢可经()和()呼吸链传递交给(02)生成(H20),
并产生(2.5)和(1.5)分子。
45.胞液中脱下的氢可通过(a-磷酸甘油)和(苹果酸)穿梭作用,运至
线粒体进入()和()呼吸链,产生(2.5)和(1.5)分子。
46.体内的生成方式主要有(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两种,
体内的高能化合物主要有(高能磷酸化合物)和(高能硫脂化合物)。
47.是动物体内的(能量货币),它可推动体内各种需(自由能)的反应,
形成的过程称为(磷酸化)反应。此反应在体内分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和(氧化磷酸化)两种类型。
48.底物脱下的氢与氧结合生成水的同时,伴随有()生成()的反应,
前者叫(氧化)作用,后者叫(磷酸化)作用,二者偶联在一起称为(氧
化磷酸化)。
49.真核生物的生物氧化是在(胞液和线粒体)进行,原核生物是在(细
胞膜)进行。动物体内呼吸链主要有()和()两条。
50.呼吸链中的电子排列顺序是O、O、O、O、(1)、O、
(3)o
51.细胞色素是一类含(血红素铁口卜咻)的化合物。它们通过分子中(铁
原子化合价)的变化,起到(传递电子)作用。典型线粒体细胞色素主
要有(5)种,其中(a)和(a3)常呈复合物状态存在,二者又称为(细
胞色素氧化酶)。
52.呼吸链主要由(不需氧脱氢酶)(递氢体)和(递电子体)三种成分
构成,第一种成分包括O、O;第二种包括O、();第三种包
括()、O。
53.鱼藤酮抑制电子由()向()的传递;抗霉素A抑制电子由()向(1)
的传递;氟化物、抑制电子由(3)向(02)的传递。
54.生物氧化是(营养物质)在细胞中(的氧化);生物氧化的总结果是(消
耗氧)
和(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生物氧化也称为(细胞氧化)或(组织氧化)。
55还原酶的辅基是()和();2-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辅基是O、()
和O。
56.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辅基是O、O和(3)。
57.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包括(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
四个基本过程。
58.脂肪酸的B一氧化包括(氧化)(水合)(再氧化)(硫解)四个过
程。
59.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酰基载体是(脂酰基载体蛋白);脂肪酸B-氧化的
酰基载体是(肉碱);脂酰进入线粒体的载体是(肉碱);乙酰从线粒
体进入胞液的载体是(柠檬酸)。
60.动物体内的酶只能在脂肪酸的O、A5,A8,A9)处引入双键,
故动物体只能合成含(一双键)的脂肪酸。动物体的必需脂肪酸主要是
(亚油酸)、(亚麻油酸)和(花生四烯酸)。
61.酮体是(乙酰乙酸)、(B-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它们主要在
(肝)合成,运至(肝外)组织利用。
62.血浆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
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四种。
63.血浆脂蛋白的生理功能是(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转运
内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转运内源性胆固醇)、(逆向转运胆固
醇)。
64.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原料是(乙酰)、O、O和(H20);脂肪合成
的直接原料是(a-磷酸甘油)和(脂酰)。
65.1分子棕桐酸通过(7次)B氧化,可生成(7)和(7)2和(8)乙
酸,为机体净提供(106)。
66.酮体生成的关键酶是(合成酶),关键中间产物是(B-羟-B-甲基戊
二酸单酰),生理意义是(为机体提供极易利用的能源)和(在饥饿状
态下取代葡萄糖为大脑供能)。
67.催化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酶是(脂酰基载体蛋白)复合体,由(7)种酶
和(脂酰基载体蛋白)构成。
68.血浆脂蛋白主要由(载脂蛋白)、(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
和(其酯)构成。
69.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方式有(氧化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和(联
合脱氨基作用)三种,其中(联合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
方式。
70.氨基酸脱竣基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相应的胺);脱氨基产物是
(氨)和(a一酮酸)。
71.尿素的生物合成主要在(肝)组织的(胞液)和(线粒体)进行,尿
素分子中的氨主要来自于(线粒体的谷氨酸脱氢酶作用)和(胞液谷氨
酸转氨基作用)。
72.谷氨酰胺是动物体内氨的(运输)和(贮存)形式,哺乳动物体内氨
的主要去路是合成(尿素),禽类则是合成(尿酸)。
73.氨基酸脱段酶的辅酶是(磷酸嗽哆醛);它催化氨基酸脱段生成(二
氧化碳)和(相应的胺)。
74.在酶的催化下,一个氨基酸的(a-氨基)转移到一个a-酮酸的(酮
基)上,从而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和(a-酮酸)的过程,叫做(转
氨基作用)。
75.动物体内氨基酸来源有(消化道吸收)、(体内蛋白水解)、(其他
物质转化)前者称为(外源氨基酸)后二者称为(内源氨基酸)。
76.肾上腺素可由(酪氨酸)转变而来;胆碱可由(甲硫氨酸)转变而来;
5-羟色胺可由(色氨酸)转变而来,肌酸可由(精氨酸)(甲硫氨酸)
和(甘氨酸)转变而来。
77.糖和脂肪相互转变的关键物质是(乙酰)和();糖和蛋白质相互转
变的关键物质是(a-酮酸)、(琥珀酰)和(延胡索酸)。
78.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也称为(尿素)循环或(鸟氨酸)循环,整个反应
过程可人为地分为(氨甲酰磷酸的生成)、(瓜氨酸的生成)、(精氨
酸的生成)和(精氨酸的水解)四个阶段。
79.转氨酶的辅酶是(磷酸嗽哆醛),该酶有(2)个底物,一个叫(a-
氨基酸),另一个叫(a-酮酸),转氨酶对(受体)特异性强,对(供
体)特异性不强。
80.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先(脱氢)形成(亚氨基酸),进而与(水)作
用生成(a-酮酸)和(氨)的过程,称为氨基酸的(氧化脱氨基作用)。
81.能为机体提供一碳基团的氨基酸有(色氨酸)、(甘氨酸)、(丝氨酸)、
(组氨酸)和(甲硫氨酸)等。
82.大多数哺乳动物嘿吟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尿囊素),禽类是(尿酸)。
嘿吟核甘酸生物合成途径主要有(嘿吟核甘酸的从头合成)和(嘿吟核
昔酸的补救合成)两条。
83.在分子中总是(A)和(T)配对;(G)和(C)配对,我们将这种配对
方式称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84复制时,一条链的合成是连续的,称为(先导)链,另一条链的合成是
不连续的称为(滞后)链,不连续的片段称为(冈崎片段)。这些片段
需在(聚合酶I)和(连接)酶共同作用下才能形成一条完整的子链。
85复制包括(起始位点的识别)、(双螺旋链的解开)、(引物的合成)、
(链的延伸)、(引物的切除)和(冈崎片段的连接)五个基本过程。
86.大肠杆菌聚合酶具有(5-3聚合酶)、(5-3外切酶)、(3-5外切酶)
活性,因此它们既可催化(3,5-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也可以催化(3,
5-磷酸二酯键)的水解。
87复制时,合成新链之前必须先合成(引物),它在原核生物中的长度大
约有(30-40);在哺乳动物中的长度大约有(8-10);在病毒中的长
度有约有(8)o
88连接酶催化(3,5-磷酸二酯键)的形成,真核生物连接酶连接的能量
由()提供;原核生物连接酶连接的能量由()提供。
89复制时,前导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复制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
同);随后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复制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
反)。
90聚合酶HI的(3-5外切酶)活性使之具有(校对)功能,极大地提高了
复制的(准确性),所以复制的(误差)是非常低的。
91.真核生物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多为(不连续的)。编码的序列还被保留
在成熟中的是(外显子),编码的序列在前体分子转录后加工中被切除
的是(内含子)。成熟的中(外显子)被拼接起来。
92.基因有两条链,作为模板指导转录的链称为(模板链),与之相反的链
称为(编码链);真核生物的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多为(不连续的),
转录后的产物必须通过(剪切)才能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93聚合酶即可催化(3,5-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也可以催化(3,5-磷酸
二酯键)的水解;连接酶催化(3,5-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引物酶催
化(引物)的形成。
94复制过程中,聚合酶的作用是(复制)、(修复)和(切除引物);连
接酶的作用是(切口处形成3,5-磷酸二酯键)。
95复制时,需要()做模板,()做引物,()做底物,同时还需要多种
(酶)和(蛋白质)参加。
96.反转录酶以()为模板,在引物参与下,以()为底物,按(5-3)方
向催化合成一条与模板互补的(单链)。
97连接酶能使一条链的(5-磷酸基)与另一条链的(3-羟基)形成(3,
5-磷酸二酯键)。连接反应需要()o
98.聚合酶催化的反应条件需()为底物,()为模板,()为引物,其
聚合方向为(5-3)。
99.参与复制的酶有(拓扑异构酶)、(解旋酶)、(引发酶)、(聚合酶)
和
(连接酶)。
100.大肠杆菌聚合酶属于(多功能)酶,具有(复制)作用和(修复)、
(切除引物)作用。
101.大肠杆菌复制过程主要包括(双螺旋的解开)、(引物的合成)、(链
的延伸)、(引供;原核生物连接酶连接的能量由()提供。
102聚合酶全酶由(a2BB'5)亚基构成,脱去(8)亚基的酶称为(核
心)酶,只有(全)酶才具有识别转录起始位点的作用。
103.原核生物核糖体内由(30S)和(50S)亚基构成,两亚基聚合一起称
为(70S)核糖体,在大亚基上有(肽酰基)和(氨酰基)位点,小亚
基上有(结合)位点。
104聚合酶催化的聚合方向是(5)至(3),新生链的5,端一般为()或
()O
105.转录是以(不对称)方式进行,我们将被转录的一股链称为(模板链),
另一股链称为(编码)链,模板链与新生的链是(互补的)。
106.真核生物的许多基因是(不连续的),一个完整的基因被(插入序列)
间隔,我们把插入而不编码的序列称为(内含子),被间隔的编码蛋白
质的基因称为(外显子)。
107.大肠杆菌聚合酶由(4种亚基)组成,这些亚基聚合在一起,称为(全
酶),
没有(6)亚基的聚合酶称为(核心酶),前者的作用是(选择起始部位
并启动转录),后者的作用是(延长链)。
108.转录是指以()为模板合成()的过程;转录产物包括O、()和
O三种。
109聚合酶只具有(5-3聚合酶)作用,无(3-5外切酶)作用,因此转录
的错误频率是复制中错误的(10万)倍。
no.一个转录单位一般应包括(起始)序列、(编码)序列和(调控)序
歹、前者也叫(外显子),后者也叫(内含子)。
in.大肠杆菌聚合酶需要()为底物,按(5-3)方向催化(3,5-磷酸二
酯键)的形成。与聚合酶不同,它不需要(引物)也没有(3-5外切酶)
活性。
112.转录开始时,由(5亚基)辨认(-35序列),并催化第一个(3,5-
磷酸二酯键)形成,然后(6亚基)脱落,由(核心酶)催化链的延伸。
113.转录过程中,聚合酶的聚合方向是(5-3),沿模板移动的方向是(3-5);
转录时转录方向上将出现O和O。
H4.P因子是一种参与(转录终止)过程的蛋白质,能辨认()上的(终
止子)。当转录到一定长度时,P因子与(新生链)结合,使转录(终
止)。
115二级结构呈(三叶草形),在其3''末端有()结构,在蛋白质生物
合成中起(结合活化氨基酸)作用;与之相对的环称(反密码)环,在
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识别密码子)作用。
116.当模板上出现(终止)密码时,此时无任何(氨酰)可识别,而(释
放因子)可识别;结果使P位上的(肽酰转移)酶不起(聚合)作用,
而起(水解)作用。
H7.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主要场所。真核生物核糖体称为(80S核糖
体),由一个(40S小亚基)和(60S大亚基)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又
由(蛋白质)和()组成,因此核糖体是一种(蛋白质与组成)的亚细
胞结构。
H8.蛋白质生物合成包括(氨基酸的活化)(对密码子的识别)(合成的
起始)(肽链的延长)(合成的终止)五个阶段。
119.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主要是在(核糖体)进行,其合成方向是从(N端)
至(C端);模板阅读方向是(5)至(3)。
120.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是O;终止密码是O、OO;在原核
生物中识别起始密码的必需携带(甲酰甲硫)氨酸,真核生物中必需携
带(甲硫)氨酸。
121.肽链的延长包括(氨酰进入A位)、(肽键形成)(转肽)和(移位)
和四步基本反应,每形成一个肽键需消耗(2)。
122.氨酰合成酶既能识别(氨基酸),又能识别O,它催化(氨基酸)
与()结合,形成(氨基酰)。
123.原核生物肽链合成的启始复合体由O、(30S亚基)、(甲酰甲硫
氨酰)组成;真核生物肽链合成的启始复合体由()()、(40S亚基)、
(甲硫氨酰)组成。
124.原核生物岗崎片段的连接需要()提供能量,真核生物岗崎片段的连
接需要()提供能量;氨酰合成酶利用()供能,催化(酯)键的形成。
125.阻遏蛋白是由(调节)基因合成的产物,它能与操纵子的(操控)基
因结合,阻止(聚合)酶沿(结构)基因移动。
126.操纵子包括(启动基因)(操纵基因)(结构基因)三部分,它的开
放与关闭受(调节基因)产物的控制。r>127.操纵子调节系统是属于
(转录)水平调节,它通过控制()的合成,间接控制(基因)表达。
转录水平调控又可分为(阴性)和(阳性)调控,调控物均为(调节基
因)产物。
128.新陈代谢调控的基本方式有(细胞水平调节)、(激素水平调节)和
(整体水平调节)三种;新陈代谢调控的实质是(酶活性)和(酶含量)
调控。
129.已有酶活性调控的方式有(共价修饰调节)、(亚基的聚合与解聚)
和(酶的变构效应调节)三种;酶含量调控的方式有(基因的转录水平)
和(翻译水平)两种。
130.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调节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个(阻抑蛋白),它与
(操纵基因)结合,阻止(结构基因转录);当有(诱导物)存在时,
(诱导物)使之变构失去活性,从而使(结构基因)得以转录。
131.反馈调控是以(变构效应)为基础。受反馈调控的酶均属于(变构酶)。
该酶的动力学曲线为(S型),而不是(米氏方程曲线)。
132.新陈代谢调节的目的是使动物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灵敏)、(经济)、
(准确)、(迅速)、(高效)、(合理)的应答,以适应环境变化的
需要。
133.某一代谢途径的(终产物),能反过来调节该途径(第一)或(第二
个酶)的活性,从而使整个代谢途径速度发生改变,此称为(反馈调节)。
134.在动物体内,有许多关键酶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活性型),另一
种(无活性),它们可在(酶的催化下)相互转变,此称为(酶的化学
修饰)。
三、选择题
1值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它与酶促反应的性质和条件有关,与下列因素
中的哪一种无关(A)
A.酶浓度B.反应温度C.底物种类和浓度D.和离子强
度
2.酶促反应中酶的作用是(C)
A.改变B.提高反应的活化能
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E.提高正向反应速度
3.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是由于哪一种效应?(C)
A.向反应体系提供能量B.降低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E.提高产物的能量水平
4.已知某种酶值为0.05,试问要使此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达最大反应速
度的80%时底物浓度应是多少?(C)
A.0.04B.0.8C.0.2D.0.05
5.一个酶作用于多种底物时,其天然底物值应是(C)
A.最大B.与其他底物相同C.最小D.居中间
6.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效应是(D)
A.降低,值不变B.降低,值降低
C.不变,值降低D.不变,值增加
7.下面关于酶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A)
A.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B.酶是生物催化剂
C.酶是在细胞内合成的D.酶具有专一性
8.酶的不可逆抑制的机制是由于抑制剂(C)
A.使酶蛋白变性B.与酶的必需基团结合
C.与酶的催化中心以共价键结合D.与酶表面的极性基团结合
9.乳酸脱氢酶属于(A)
A.氧化还原酶类B.转移酶类
C.水解酶类D.异构酶类.
10.一个简单的米氏酶促反应,当[S]W时(B)
A.反应速度最大B.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成正比
C.反应速度难以测定D.增加酶浓度,反应速度显著增加
11.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具有下列哪种动力学影响(B)
A.不变,减小B.增加,不变
C.增加,减小D.和都减小
12.酶的非竞争性抑制的动力学特点是(C)
A.值增大,不变B.值与值均增大
C.值不变,减小D.值与均减小
13.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是(D)
A.不可逆抑制B.非竞争性抑制
C.反竞争性抑制D.竞争性抑制
14.反应速度为的80%时,其与[S]之间的关系是下列情况中的哪一种?(B)
A.0.5[S]B.0,25[S]
C.0.75[S]D.[S]
15.某一符合米曼氏方程的酶,当[S]=2时,其反应速度V等于(B)
A.B.2/3C.3/2D.1/2
16.已知某酶的0.05,在下列哪个底物浓度下反应速度可达到最大反应速度
的90%?(B)
A.0.05B.0.45C.0.9D.4.5
17.关于酶的抑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C)
A..酶的抑制剂中一部分是酶的变性剂
B.酶的抑制剂只与酶活性中心上的基团结合
C...酶的抑制剂均能使酶促反应速度降低
D.酶的抑制剂一般都是大分子物质
18.下列关于辅基的正确叙述是(C)
A.一种与酶蛋白紧密结合的小肽,
B.只决定酶的专一性,与化学基团传递无关
C.一般不能用透析的方法与酶蛋白分开
D.酶的活性中心内的氨基酸残基
19.唾液淀粉酶经透析后,水解淀粉能力显著降低,其主要原因是(B)
A.酶蛋白变性B.失去C.酶含量减少D.酶活性降低
20.下列单位中哪个不是的单位(C)
A.B.C.D.
21.构成a-酮酸脱竣酶的辅酶是(C)
A.B.C.D.4
22.下列哪个化合物是氨基脱竣酶的辅酶(C)
A.生物素B.焦磷酸硫胺素
C.磷酸嗽哆醛D.磷酸嗽哆胺
23.转氨酶的辅酶是(B)
A.硫辛酸B.磷酸嗽哆醛
C.磷酸嗽哆胺D.焦磷酸硫胺素
24.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含腺昔酸组分(B
C.
25.以焦磷酸硫胺素为辅酶的酶是(D
A.氨基酸脱竣酶B.谷氨酸脱氢酶
C.转氨酶D.丙酮酸脱竣酶
26.下列哪种物质参与一碳基团的转移?
A.维生素BiB.维生素B2
C.维生素B7D.维生素Bg
27.下列哪一个辅酶不是来自维生素?(B)
28.下列哪个维生素或辅酶不含还状结构?(C)
A.烟酸B.四氢叶酸C.泛酸D.生物素
29.下列哪个反应需要生物素?(B)
A.羟化反应B.竣化反应C.脱薮反应D.脱氨基反应
30.下列哪种酶分子需要作为辅基?(B)
A.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琥珀酸脱氢酶
C.苹果酸脱氢酶D.异柠檬酸脱氢酶
31.糖原中一个糖基转变为2分子乳酸,可净得几分子(C)
A.1B.2C.3D.4
32.缺氧情况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的去路是(C)
A.进入呼吸链氧化B.经苹果酸穿酸进入线粒体
C.丙酮酸还原为乳酸D.经a-磷酸甘油穿较进入线粒体
33.一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时共发生几次底物水平磷酸化(D)
A.3B.4C.5D.6
34.在糖原的生物合成中,葡萄糖的活性形式是(B)
A.葡萄糖-1-磷酸B.二磷酸尿甘葡萄糖
C.葡萄糖-6-磷酸D.二磷酸胞甘葡萄糖
35.动物体内合成糖原时需要的活化葡萄糖基供体是(D)
A.B.1C.6D.
36.从葡萄糖合成糖原时,每增加一个葡萄糖残基需消耗几个高能磷酸
键?(B)
A.1B.2C.3D.4
37.下面哪一个不是糖酵解的限速酶(D)
A.已糖激酶B.磷酸果糖激酶
C.丙酮酸激酶D.葡萄糖-6-磷酸酶
38.肌糖原不能直接调节血糖浓度的原因是肌肉组织缺乏(D)
A.己糖激酶B.葡萄糖激酶
C.果糖二磷酸酯酶D.葡萄糖6酯酶
39.在糖酵解过程中,下列哪一个酶不是关键酶?(B)
A.己糖激酶B.磷酸甘油酸激酶
C.丙酮酸激酶D.磷酸果糖激酶
40.1葡萄糖经有氧氧化过程可生成的乙酰是(B)
A.1B.2C.3D.4
41.呼吸链的各种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D)
_
A.Ci~*b-*c-*3*02B.c-Ci-b_*3fO2
C.CLC—b—3-*。2D.b-CLc-3—O2
42.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推动人事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计划
- 采购与供应链协同风险管理重点基础知识点
- 2025证券资格考试核心试题及答案分析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模拟测试试题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证自学资源整合试题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内容深度解析试题及答案
- 整合信息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变革趋势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计分标准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与解读试题及答案
- GB/T 10628-2008气体分析校准混合气组成的测定和校验比较法
- 三维激光扫描在影视业中的应用
- 2022年赤峰龙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渣土清运协议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课件
- 招投标评分索引表模板
- 运输风险防控记录表
- 红星美凯龙商场管理制度全套
- Q∕GDW 12151-2021 采用对接装置的输电线路流动式起重机组塔施工工艺导则
- 《叙事式心理治疗》精品PPT
- 高速铁路知识PPT通用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