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高教版世间最感人的坟墓教案_第1页
中职语文高教版世间最感人的坟墓教案_第2页
中职语文高教版世间最感人的坟墓教案_第3页
中职语文高教版世间最感人的坟墓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世间最感人的坟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世间最感人的坟墓》是统编版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首篇课文。本单元以"探索与创造"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探索精神的深层内涵,培养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品格,激发创新思维与实践热情。《世间最感人的坟墓》是一篇寓情于景的散文。表面以游记形式记叙托尔斯泰墓探访过程,实则通过景物描写抒发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传递"精神力量超越物质形式"的核心观念。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表达,理解"朴素"与"最美"的辩证关系。【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探究作者如何借景物描写展现托尔斯泰人格魅力,理解"最感人的坟墓"的深层意蕴。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本文写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散文情景理交融的创作特点。文化传承与理解:体悟"朴素美"的精神内涵,感受其震撼力量。【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情景理交融的散文创作特点。难点:理解朴素形式与精神崇高的辩证统一,体会平凡中蕴含的伟大。【教学方法】引导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导向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死亡是生命最后的诠释"。有人以金字塔铭刻永恒(埃及法老),有人以陵寝彰显功绩(秦皇汉武),而托尔斯泰这位文学巨匠,如何用一方朴素坟茔完成对生命的终极注解?今天让我们跟随茨威格的文字,走进那片震撼世界的"最美坟墓"。二、知人论世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以心理描写见长。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生平经历:犹太资产阶级出身→青年游学欧洲→一战反战活动→流亡巴西→1942年自杀。其创作融合人道主义精神与心理现实主义,被誉为"灵魂的猎者"。三、写作背景1928年托尔斯泰诞辰百年之际,茨威格应邀访俄。这次旅程不仅让他目睹"全新俄国",更深化了对托尔斯泰的理解。本文正是这次精神朝圣的产物,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伟人平凡精神的礼赞。四、整体感知(一)文本细读墓景特征:位置:树林环抱的偏僻山丘形态:黄土矩形土墩,无十字架/墓碑/铭文环境:稀疏栅栏,初秋摇曳的树木与鲜花特点归纳:自然、简朴、宁静、开放哲思探讨:朴素美学观:庄子"朴素莫能争美"、托尔斯泰"朴素是美之必要"、爱默生"美在质朴"精神溯源:传说启示(亲手种树之地即幸福所在)、晚年追求(平民化理想)人物品格:贵族出身的革命镜:批判现实主义巨匠,《战争与和平》等著作影响深远精神苦修者:放弃贵族生活,82岁离家出走,死于乡间车站朴素践行者:遗嘱要求简葬,以长方形土堆回归自然五、深入探究幸福悖论:托尔斯泰墓是否兑现了"幸福许诺"?结合文本,其朴素选择恰是对功利主义的否定,是"大巧若拙"的人生智慧。美学解构:(1)三重对比:空间对比:宏伟内在(伟大作家)与朴素外形(土丘)历史对比: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豪华墓茔价值对比:世俗荣耀与精神永恒的辩证(2)写作技法:排比强化视觉震撼("没有……没有……没有……")对比突显精神崇高(伟人与坟茔的反差)终极追问:"最美"本质何在?在抛弃虚名的勇气,在伟大灵魂的自我降维,在朴素形式与精神崇高的完美统一。六、拓展训练拓展思考: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请以"平凡中的伟大"为主题,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