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东环境艺术设计(本科级)教学大纲_第1页
东东环境艺术设计(本科级)教学大纲_第2页
东东环境艺术设计(本科级)教学大纲_第3页
东东环境艺术设计(本科级)教学大纲_第4页
东东环境艺术设计(本科级)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艺术设计(本科2004级)教学大纲

目录

1、《构成I》课程教学大纲

2、《构成H》课程教学大纲

3、《图形创意》教学大纲

4、《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5、《西方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6、《建筑装饰史》课程教学大纲

7、《美学概论》教学大纲

8、《民间美术》教学大纲

9、《设计素描》(I)课程教学大纲

10,《设计素描》(II)课程教学大纲

11、《色彩》(I)课程教学大纲

12、《色彩》(II)课程教学大纲

13、《摄影》教学大纲

14、《设计制图》教学大纲

15、《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16、《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17、《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8、《室内设计I》课程教学大纲

19、《展示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20、《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1、《建筑结构基础》教学大纲

22、《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教学大纲

23、《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24、《建筑物理与设备》教学大纲

25、《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6、《建筑绘画与表现》教学大纲

27、《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课程教学大纲

28、《绿化小品与园林设计》教学大纲

29、《家具与陈设》课程教学大纲

30、《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大纲

31、《室内设计H》课程教学大纲

32、《小区环境规划设计》教学大纲

33、《公共设施设计》教学大纲

34、《景观设计》教学大纲

35、《雕塑与壁画基础》教学大纲

36、《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37、《计算机辅助设计(3dsmax)》教学大纲

38《近现代室内设计思想与流派》课程教学大纲

39、《空间组合论》教学大纲

40、《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41、《人体工程学》教学大纲

42、《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教学大纲

43、《风水与建筑》课程教学大纲

44、《雕塑与壁画创作》教学大纲

45、《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46、《艺术鉴赏》教学大纲

47、《水彩》课程教学大纲

48、《国画》教学大纲

49、《书法》课程教学大纲

50、《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51、《美术写生》课程教学大纲

52、《景观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53、《小区环境规划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54、《家具与陈设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55、《室内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56、《工地劳动》课程教学大纲

57、《CAD集中训练》教学大纲

58、《公共设施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59、《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60、《综合考察》课程教学大纲

61、《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62、《认知考察》课程教学大纲

63、《设计制图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64、《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704201

构成I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64,学分数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性质: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形态要素的组合编排规律以及形式

美规律的造型艺术,达到具有创造新的审美视觉传达能力。

(三)任务:

1.学习关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方面的理论和训练。

2.训练学生对物体造型方面的认知从而寻求符合人们生理的、心理的形态美等

规律。

3.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4.将所学理论用于造型实践活动,以创造出生动完美的形象。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绪论

要求:了解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平面构成

要求:

1.了解平面设计的设计理念。

2.了解平面造型的三大要素。

要求:

①点:要求对点的概念,点的作用有清晰的认识。

②线:线的分类,表情功能和性格。

③面:了解面的类型及其图形设计功能。

3.掌握常用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4.掌握平面造型要素间的关系,对基本形、空间及其二者的正负关系,骨骼的

理解和应用

5.熟悉造型原理了解形式美法则。

6.掌握形象的组织规律,如重复、相似、渐变、发射、特异、密集构成、对比

和肌理的创造和应用。

重点:

1.理解形式美规律和法则。

2.熟练应用形象的组织规律进行造型设计。

(三)色彩构成

1.光与色的关系

要求:掌握色彩的三要素以及色彩的表示方法。

2.色彩的混合和色彩的对比:加法混合、减法混合、中性混合;色相对比、明

度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形状、位置与色彩的对比。

要求:理解中性混合和明度对比的作用

3.色彩的调和

要求:了解调和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4.色彩的心理

重点:了解色彩的表情功能,色彩的感觉,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5.色彩结构

要求:了解色调基调、色彩的节奏、色彩的平衡、色彩的位置、色彩的空间层

次。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讲授课内实践小计

1绪论22

2平面构成概述22

3平面造型三要素246

4平面造型的关系448

造型原理和造型

5448

法则

6形象组织规律4610

7光与色246

8色彩混合448

9色彩对比与调和448

10色彩心理4610

11综合训练88

合计323264

四、课内实践项目表

序号项目名称内容要求学时数

运用点线面的造型原

点、线、面的运用点、线、面进行造

1理,黑卡纸4

构成训练型创造

10cm*10cm*4

平面造型关系运用骨骼和基本形与空造型过程中理解概

24

要素间造型念,10cm*10cm*4

造型法则和原用造型法则和原理创作正确运用造型法则和

34

理4幅作品原理

运用形象组织规律和肌正确运用组织规律和

4形象组织训练4

理,作4幅作品肌理创造方法

作18色色环和明度为体会色彩的三要素和

5光与色2

11等级的渐变色阶表示方法

选一张风景照作空间混理解空间混合的原理

6色彩混合4

7色彩对比明度对比和色相对比规格:10*10*42

8色彩调和6色调和规格:20*20*22

完成二张表现心理的作规格:20*20*2

9色彩心理2

运用平面和色彩构成的规格20*20*2

10综合训练知识,表达生活中能体4

现你兴趣爱好的图形

合计32

五、有关说明

(一)先修课程

素描、色彩

(二)教学建议

1.运用多媒体教师进行演示教学。

2.提供专业制图教室。

(三)教学参考书

《平面设计》、《环境造型设计》、《室内色彩心理学》、《装饰造型设计基础》

执笔人:王新军

审定人:张新荣

批准人:温魏山

SY105-1

4州工举箧/

课内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构成I_____________

课程代码1704201

制(修)订日期:2005年02月20日

课程名称构成I课程代码1704201

课程总学时数64学分数4

课内实践学时数32

一、课内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训练学生对物体造型方面的认知从而寻求符合人们生理的、心理的形态

美等规律。

2.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3.将所学理论用于造型实践活动,以创造出生动完美的形象。

二、课内实践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学

实践项目名称实践内容及目的备注

号时

1点、线、面的构成训练4运用点、线、面进行造型创造

运用骨骼和基本形与空间造

2平面造型关系要素4

用造型法则和原理创作4幅

3造型法则和原理4

作品

运用形象组织规律和肌理,作

4形象组织训练4

4幅作品

作18色色环和明度为11等级

5光与色2

的渐变色阶

选一张风景照作空间混合

6色彩混合4

明度对比和色相对比,6色调

7色彩对比与调和4

完成二张表现心理的作品

8色彩心理2

4运用平面和色彩构成的知识,

9综合训练表达生活中能体现你兴趣爱

好的图形

介计32

三、课内实践考核方式

1、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

2、要准确理解概念,并有创造性的进行表现。

3、发挥创造性和联想来完成作业。

四、课内实践教材或指导书

《平面构成》崔齐、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06

《造型基础》林建群、高等教育出版社、2()03.04

《色彩设计学》黄国松、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06

五、有关说明

(-)先修课程

素描、色彩

(-)教学建议

1.提供专业制图教室。

执笔人:王燕

审定人:张新荣

批准人:温魏山

课程代码:1704202

构成n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性质: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门专业基础课。

(二)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立体造型的组合编排规律以及形式

美规律的造型艺术。

(三)任务:

1.学习关于立体构成的理论和训练。

2.训练学生对物体造型方面的认知从而寻求符合人们生理的、心理的形态美等

规律。

3.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4.将所学理论用于造型实践活动,以创造出生动完美的形象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绪论

内容为该课程的培养目标,设计方法论,关于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的重

要性。

要求:1、了解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

2、构成等造型基础知识与建筑、建筑室内外装饰设计的关系。

(二)立体造型观念

要求:了解立体造型的作用和意义。

(三)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

要求:掌握点、线、面、体、色彩空间与肌理在立体造型中的应用。

(四)立体造型原理与法则——形式要素。

内容:①对比与统一

②简明与丰富

③稳定与轻巧

④空间感与体量感

⑤联想与意境

要求:理解啸傲行原理与法则

(五)立体造型的材料——物质要素

内容:①材料的重要性

②材料分类。

③材料力学特性。

④材料质感的体验与心理效能。

要求:熟悉和认识立体造型的材料

(六)立体造型与制作的方法步骤——技术要素。

内容:①创意、计戈h详图。②选材。②加工。④组装。⑤表面装饰。

(七)立体制作的类型

内容:①二点五维构成。②线立体。②面立体。④块立体。

(八)立体造型与环境艺术

内容:了解立体构成在景观建筑、园林小品、结构雕塑、室内陈设中的应用。

要求:了解立体造型观念,理解立体造型的各种要素,掌握立体构成造型能力。

重点:立体构成制作。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讲授实验小计

1绪论22

2立体造型与要素44

立体造型原理与

344

法则

4立体造型的材料224

立体造型与制作

544

的方法步骤

6立体制作的类型41620

立体造型与环境

74610

艺术

合计242448

四、课内实践项目表

序号项目名称内容要求学时数

立体造型的材认识和搜集立体构成的

12

料材料

用纸或者其他材料进行每人制作8个规格

2二点五维构成4

二点五维构成造型15*15cm

3线立体用可用材料创造线立体符合线立体的概念4

造型符合面立体的概

4面立体用可用材料创造面立体4

念,有创意

造型符合块立体的概

5块立体用可用材料创造块立体4

念,有创意

组织参观景观建筑或园

6参观林小品或结构雕塑或室分析和绘制参观对象2

内陈设

运用立体构成知识和专

7模型制作业知识,创作一幅景观有创意4

建筑或者雕塑模型

合计24

五、有关说明

(-)先修课程

素描、色彩、构成1

(二)教学建议

1.运用多媒体教师进行演示教学。

2.提供专业制图教室。

(三)教学参考书

《环境造型设计》、《装饰造型设计基础》、《立体构成》

执笔:王新军

审核:张新荣

批准:温魏山

SY105-1

4州工举箧/

课内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构成11_

课程代码1704202

制(修)订日期:2005年9月3日

课程名称构成II课程代码1704202

课程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课内实践学时数24

一、课内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认识立体构成的材料

2.了解和运用现代构成的语言

3.了解有创意的立体空间造型方式

4.利用立体构成语言,实施现代雕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意造型

二、课内实践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内容及目的要求学时数

立体造型的材认识和搜集立体构成的

12

料材料

用纸或者其他材料进行每人制作8个规格

2二点五维构成4

二点五维构成造型15*15cm

3线立体用可用材料创造线立体符合线立体的概念4

造型符合面立体的概

4面立体用可用材料创造面立体4

念,有创意

造型符合块立体的概

5块立体用可用材料创造块立体4

念,有创意

组织参观景观建筑或园

6参观林小品或结构雕塑或室分析和绘制参观对象2

内陈设

运用立体构成知识和专

7模型制作业知识,创作一幅景观有创意4

建筑或者雕塑模型

合计24

三、课内实践考核方式

(考核标准、对学生考核的要求等)

本课程的课内实践主要内容共四个部分,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应用能力,依

据“课内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的达标情况进行考核,前三个部分各占总分的百分之三十,

第四个部分占总分的百分之七十。

四、课内实践教材或指导书

(按教材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年月顺序填写。由学校出版、印刷的实践教材

或指导书,统一写作“常州工学院印刷”)

(1)《环境造型设计》吴顺平主编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3

(2)《装饰造型设计基础》白佐民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1993.3

(3)《立体构成》王秋平主编高教出版社2000.2

五、有关说明

1.课内实践部分均在模型工作室进行。

2.本课程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完全通过课内实践的作品来显示,

所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完全依据课内实践作品进行考评,不再

另作理论考试。

执笔人:周啸虎

审定人:张新荣

批准人:温魏山

《图形创意》教学大纲

(总学时48,学分数3,编号170420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图形创意课程的设置旨在通过图形的创意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图

形创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图形语言在视觉设计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运用图形创造

的语言表现事物并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图形创意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

基础必修课,是艺术设计各方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图形概述

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及本课程在培养艺术类设计人才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第二章图形语言的形式和功能

掌握图形的基本概念及图形的广义分类,并通过图形心理学的学习来深化理解图形在设计

中作为一种重要语言的形式与功能。

重点:图形的定义、图形语言传递信息的功能。

难点:图形心理学(主要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概念及通过图形心理

学来分析图形语言功能的实质。

第三章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

研究图形创意的过程和方法,并通过图形创意的专题训练(如:基

本元素的训练;元素的想象;正负形、影子图形、同构图形、异变图形、

元素替代等训练)来达到掌握图形创意方法的目的。

重点:图形创意的方法和过程。

难点:图形创意专题训练中“图形同构”和“元素替代”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本章的

学习培养学生从新的角度观察、认识、理解熟悉的事物的能力。

①创意的方法和过程

②图形创意的专题训练

第四章图形创意实践

初步掌握运用图形创造的语言形式表现事物并进行设计创作的技巧和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堂练习、课外作业、设计实践等。

1.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和鼓励学生从

新的角度观察、认识、理解熟悉的事物并通过设计创作实践深化对本课程的学习,

增加讨论课、现场课以及优秀创意作品和作业点评等教学环节。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幻灯片、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

2.教学辅助资料

课件、优秀图形创意设计作品幻灯片等形式。

3.习题课、课外作业、答疑和质疑

(1)习题课:开展课堂讨论、限时快题考试和学生的创意解说等

(2)课外作业:按课程学习的进度和需要布置课外作业

典型习题:运用图形创意表现主题招贴或广告作品的设计实践。

要求:创意草图不少于50个,在授课老师选定草图后学生进行创意表现,数

量不少于一幅。

(3)答疑和质疑:每周在规定时间和地点至少安排一次答疑或质疑。

4.考试环节

本课程采用以限时快题考试、课堂练习、创意解说、课外作业为本课程的考核标准,其

中各环节所占比重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讲授实验小计

1第一章图形概述2课时2课时4课时

2第二章图形语言的形式和功能6课时6课时12课时

3第三章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8课时8课时16课时

4第四章图形创意实践8课时8课时16课时

小计24课时24课时48课时

(四)、有关说明:

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素描》、《色彩》等专业基础课。

2、根据课程特点,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实际设计和制作相结合。

执笔:包毅

审核:张新荣

批准:温魏山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总学时:24课时学分:1.5课程编码:1704204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中国美术史》是大学本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全面系统的介绍了中国

美术的整个发展过程,及各个时期优秀的美术作品。其涉及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艺术形式。

通过《中国美术简史》的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整个中国美术史的全过程。并懂得如何来分析

评价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更热爱民族艺术。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课程基本内容有:史前及先秦美术、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五代宋元的

美术、明清的美术、近代美术

具体内容

1、史前及先秦美术:

(1)史前美术

(2)先秦美术

2、秦汉美术:

(1)绘画艺术

(2)画像石与画像砖

(3)雕塑艺术

(4)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

3、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1)建筑艺术

(2)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3)隋唐的绘画艺术

(4)魏晋南北朝的雕塑艺术

(5)隋唐的雕塑艺术

(6)工艺美术

4、五代宋元的美术:

(1)五代两宋的绘画

(2)辽金元的绘画

(3)雕塑和工艺美术

5、明清的美术:

(1)卷轴画艺术

(2)壁画、版画、年画

(3)建筑与雕塑

(4)工艺美术

6、近代美术:

(1)绘画艺术

(2)雕塑艺术

7、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分析: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二)

(-)各章基本要求:

(1)史前及先秦美术: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这时期美术的明显

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知道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解旧时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

特别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知道先秦时期的青铜艺术和绘画艺术。重难点:彩陶和青铜器

(2)秦汉美术:秦汉时期,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宫殿寺观

壁画、墓室壁画、帛画、工艺装饰画等门类有所发展。使学生知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画

像砖与画像石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秦代兵马俑是这一时期雕塑艺术的代表。简洁生动的两汉陶

俑也积聚艺术特色。了解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

(3)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了解这一时期重要的石窟寺建筑。知道为什么美术作品在魏

晋时代独立及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和他们的作品。知道隋唐时期的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并能分

析这些作品。绘画在这时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知道各个画科的代表画家和优秀作品。了解

这时绘画史论的发展。重难点:隋唐的绘画艺术。

(4)五代宋元的美术:知道这时著名的画家及代表作。知道这时山水画的发展过程及艺

术特色,花鸟画的风格特点,宋人物画及作品,宋代文人画的特征。知道元四家的绘画艺术。

了解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重难点:元四家,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发展。

(5)明清的美术:明清两朝,画家之众多,画派之丛起与画法之新变都超过了宋元两代。

知道明中期吴派文人画与吴门四家的艺术特色,董其昌、清初“四王”、“四僧”的绘画特色

及“扬州八怪”的艺术。了解这一时期的壁画、版画和年画。了解工艺美术和建筑上的成就。

重难点:卷轴画艺术。

(6)近代美术:知道上海画派、岭南画派的艺术特色,近代著名画家及其作品。重难点:

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及作品。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学

教学内容讲授实践实验

1史前及先秦美术2

2秦汉美术4

3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6

4五代宋元的美术4

5明清的美术4

6近代美术2

7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分析2

总计24

四、有关说明:

1、本课程的课堂讲授部分,应做到知识讲得透彻,内容前后融合、贯通,欣赏和讲授相结

合。

2、本课程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作业布置应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欣赏、分析美

术作品的能力。

3、本课程在教学和手段方面,应努力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等辅助教学手段。

4、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中国美术简史》李浴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美术史纲》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执笔:于洁

审核:张新荣

批准:温魏山

课程代码:1704205

西方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24学分:1.5)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性质: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美术在原始、上古、近代、现

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概貌,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主要艺术流派的产生、特征、画家

及作品发展状况。

(三)任务:

1、学习西方美术史的基础理论。

2、具备一定的西方美术理论知识和对西方美术作品的鉴赏、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原始及古代艺术

要求:

1、了解原始美术的酝酿与诞生和原始美术的基本特征,并且通过对作品的赏析,

也对各个地区和不同时代原始美术的特征作基本了解。

2、了解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美术产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并对该时期具有影

响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做较全面的了解。

(二)中世纪艺术

要求:了解中世纪欧洲艺术的历史、社会、文化、政治背景,通过对中世纪的

艺术作品的赏析,理解该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

重点:理解该时期的建筑的特征。

(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要求:了解文艺复兴美术诞生的历史背景,理解该时期各流派、地区的名家名

作。

重点:理解文艺复兴三杰的艺术成就。

(四)17、18世纪欧洲艺术

要求:了解17、18世纪欧洲艺术诞生的历史背景,理解巴洛克、罗可可艺术的

基本特征和一些名家及其代表作。

(五)19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艺术运动

要求:了解19世纪法国艺术运动诞生的历史背景,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特征及名家名作。

重点: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特征及名家名作。

(六)18、19世纪法国以外的欧美艺术

要求:了解18、19世纪德国、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国的美术流派及其代表画

家的作品。

(七)19世纪末至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

要求:了解19世纪末至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诞生的历史背景,理解西方现代

绘画的美术流派及其代表画家的作品。

重点:理解西方现代绘画的美术流派及其代表画家的作品。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讲授课内实践小计

1原始及古代艺术22

2中世纪艺术22

6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6

4

417、18世纪欧洲艺术4

19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4

54

艺术运动

18、19世纪法国以外的2

62

欧美艺术

19世纪末至20世纪西4

74

方现代艺术

小计2424

四、有关说明

(-)先修课程

(二)教学建议

1、提倡改革教学方法,强调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2、在讲授时,注意结合图例进行讲解。

3、让学生多阅读相关的艺术书籍。

(三)教学参考书

1、中央美术学院外国美术史编写组《外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邵大箴《图式与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材中知识扩展部分供学生自由选择课外学习。

(四)其它

1、《西方美术史》为考查科目,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2、所有学时均为课内学时。

执笔人:黄海波

审定人:张新荣

批准人:温巍山

《建筑装饰史》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总学时32,学分数2)

编号:1704206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建筑装饰设计和室内设计以及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类独有的文化特征,它随着社会的前进而

发展,对设计历史的研究与学习,可以说等于是从事一项名胜古迹的探索活动,它涉及面广,

而且饶有兴趣。

本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中开设,是一门专业文史课。全课程对建筑环境艺术、建

筑装饰、室内设计等的起源、发展变化作了全面的叙述,尤其对典型的建筑形制、设计风格都

有着重讲解,同时还介绍了建筑环境、建筑装饰、室内装潢的材料、技术、方法及相关的家具、

陈设和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

学习设计史,是让学生进行一次时间和空间的旅行,从而了解中外古今不同时期的装饰设

计风格,不同时期的人类文化和艺术。提高设计方面的素质和修养,使学生丰富自己知识面的

同时,能在实际应用中真正得以借鉴,使我国当前的设计事业更加绚丽多彩。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对设计史的研究范围和学习内容以及建筑形制和设计风格等作•些概括性的介

绍。

要求学生在学习设计史之初就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

第二章西方古代

本章主要叙述西方古代从原始时期到古代埃及和西亚、希腊太古、古代希腊和古代罗丐、

封建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到18世纪到19世纪西方各国的建筑装饰、环境艺术、室

内设计等发展变化。使西方古代各时期的灿烂文化,再一次散发出它的无穷魅力。

要求全面了解西方各时期的环境艺术、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等的起源、发展变化;深刻理

解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封建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制和设计风格;了解17世纪至

19世纪欧洲各国的建筑、室内设计发展状况。

重点和难点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装饰设计情况。

第三章中国古代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从上古至商周、春秋战国,从秦

汉到魏晋南北朝,从隋唐到五代、宋、辽、金以及元、明、清,本章对各个时期的建筑装饰、

室内设计和工艺美术以及相关的艺术都作了详细的叙述。

要求知道中国从上古至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造型文化、建筑装饰及室内设计、工艺美术

等发展情况;了解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的建筑装饰、环境艺术、室内设计、工艺美术发展变化;

了解从隋唐到五代、宋、辽、金的建筑装饰、环境园林艺术、室内设计、家具陈设、绘画、工

艺美术等发展演变情况;全部理解掌握元、明、清以来的建筑、园林、家具等建造装饰情况。

重点和难点是元、明、清时期的装饰设计情况。

第四章近代

本章分不同时期对近代建筑装饰及室内设计的思想和动态作了详细的叙述,对各个时期的

设计流派、设计大师、代表作品等也分别作了介绍。

要求了解近代发生的建筑装饰及室内设计运动,理解有关设计思想、设计流派,对设计大

师各个时期的设计风格、代表作品要有进一步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是近代设计思想和设计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变化。

第五章现代

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艺术和室内设计向着多元化与个性化的路径发展,这•切构成了现代

乃至当今设计领域的一派纷繁景象,设计还包括产品设计、视觉设计等,其发展变化万千,永

无止境。

要求知道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艺术和室内设计等的发展状况,了解当今设计发展动向。

重点和难点是现代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变化情况。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章节内容学时数备注

1第一章绪论2

第1节学习内容和研究范围

第2节建筑形制和设计风格

第3节地域与时代

2第二章西方古代10第4节、第5节、第6

第1节原始时期节、第7节可适当布

第2节古代埃及与西亚置作业

第3节希腊太古——“爱琴文化”时期

第4节古代希腊

第5节古代罗马

第6节封建中世纪

第7节文艺复兴时期

第8节17世纪的欧洲

第9节18世纪和19世纪

3第三章中国古代8第3节、第6节可适

第1节上古至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当布置作业

第2节秦汉时期

第3节魏晋南北朝

第4节隋唐时期

第5节五代、宋、辽、金时期

第6节元、明、清时期

4第四章近代8第1节、第2节可适

第1节近代装饰设计的起始当布置作业

第2节近代装饰设计的成立与发展

第3节现代主义

第4节装饰派艺术

第5节专业化的室内设计

5第五章现代4

第1节晚期现代主义的形成与展开

第2节后现代主义建筑装饰

第3节建筑装饰的多元化

合计32

四、说明

1、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须了解和掌握的一门文史类专业课,能开拓学生视野,

增加学生知识,最好在室内设计课程前或差不多时候修学。

2、作业布置可视学时情况来定,学时多可布置课堂作业或观看幻灯、光盘等,学时数可在28

——36范围内调整,学分数不变。

3、参考教材

(1)建筑装饰简史

(2)设计史

(3)室内设计经典集

(4)中国古代建筑史

执笔:张新荣

审核:张新荣

批准:温巍山

课程代码:1704207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32学时学分:2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性质:本课程是环境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

(二)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学生的审美感性体验,培养学生欣

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美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艺术名作赏析,引导学生自觉的

审美意识,提高艺术设计实践中的艺术创新能力。

(三)任务:

1.学习人类的审美意识基本概念。

2.了解现实美的存在与欣赏。

3.提高对各门类姐妹艺术的认识、认知和鉴赏。

4.培养审美力和艺术想象能力。

5.了解美学历史和当代美学新成果。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审美对象:

美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现实美与艺术美

第二章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本质、感受与心理、联想与想象

第三章艺术家:

艺术家与时代背景、民族传统文化、政治经济及世界观

第四章艺术创作活动:

艺术构思、创造心理、表现语言系统

第五章艺术作品:

内容与形式、艺术种类、风格与流派

第六章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

艺术欣赏与再创造、艺术设计美学

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根据该课程的特点,熟悉和了解其基本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能

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人文修养,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对美的鉴赏和

艺术设计创造中去。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讲授实验小计

1审美对象22

2审美意识22

3艺术家22

4艺术创作活动44

5艺术作品1010

艺术欣赏与艺术

61212

批评

合计3232

四、有关说明:

(-)先修课程

素描、色彩写生、造型基础

(二)教学建议

1.强调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CAI课件、CDROM、DVD等。

2.课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各类艺术作品的鉴赏,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参考书

《美学概论》王朝闻主编,人民出版社。

《美术概论》,王宏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美学与艺术鉴赏》,金元浦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执笔人:周啸虎

审定人:张新荣

批准人:温巍山

《民间美术》教学大纲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适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