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题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题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题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题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题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题专项练习题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西高止山区某地由两列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组成,河流自东向西入海。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下图)。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1)说出图示区域因流水侵蚀已经发生的变化。(6分)(2)列出悬崖Ⅰ、悬崖Ⅱ、悬崖Ⅲ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8分)(3)若河流侵蚀持续进行,说明分水岭式悬崖Ⅱ未来的演化趋势。(4分)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的一种耐盐植物,是海岸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盂加拉国是世界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该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库尔纳专区、南部的巴里萨尔专区和东南部的吉大港专区。图甲示意2016年盂加拉国红树林分布,图乙示意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1)与库尔纳专区相比,指出巴里萨尔专区红树林分布的特点,并从自然角度说明原因。(2)指出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的趋势,并分析成因。(3)推测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大引领战略,下图为其位置示意图。材料二下表是2016年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数据比较表。人口总量/万人面积/万平方千米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京津冀地区1120522756255.1%、36.7%、58.2%长江经济带591402053371828.0%、42.9%、49.1%(1)与京津冀相比,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述长江经济带中成渝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合作的各自优势条件。(3)为推进长江经济带持续发展,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高端海洋航运服务业是航运服务业的上游产业,具有服务链条长、辐射面积广、带动效应强等特征,需要具备大量的专业人才和较高的服务水平。近年来,中国在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上体现出了巨大的中国力量。上海也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持续发力,加快补齐高端海洋航运服务短板。(1)列举海洋航运服务业的上游产业。(4分)(2)简述长三角地区高端海洋航运服务企业集聚上海的原因。(4分)(3)分析中国发展高端海洋航运服务业的优势和短板。(8分)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图a示意欧洲部分区域一种典型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图b)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位于莱芒湖区,时速可超过100千米。这种风会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逆温层下方常有层云(低空中呈层状的云层)形成;当有其他条件配合时,莱芒湖畔局地还容易出现冰冻现象。图c为莱芒湖畔某次发生冰冻时的街景。(1)结合图,分析莱芒湖区大风的形成过程。(8分)(2)说明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层云的成因。(6分)(3)指出除大风外,莱芒湖畔局地出现冰冻现象所需的自然条件。(4分)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当前,浙江省杭州市正处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内部空间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更新与重构,中心城区原有的工业用地转变为办公楼,多用于生产性服务业,工业迁至核心区以外地区。下图示意杭州市2000—2012年中心城区商务办公楼建筑面积变化情况。杭州市中心城区由内到外可分为核心区、内圈层、外圈层。(1)与核心区相比,指出2000—2012年外圈层商务办公楼建筑面积的变化特征。(4分)(2)说明杭州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变迁给相关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6分)(3)结合市场因素,分析杭州市中心城区商务办公楼建筑面积逐年增加的原因。(4分)答案及解析1.(1)高原面面积变小,被切割形成诸多孤立山丘,起伏增大;(2分)悬崖I所在山脉高度下降,被切穿形成豁口;(2分)总体地势降低,形成自东向西倾斜的阶梯地形。(2分)(2)悬崖I先形成,悬崖Ⅲ其次,悬崖Ⅱ最后形成。(2分)理由:图示区域悬崖是河流侵蚀的产物。早期,河流流程较短,I所在山脉为当时的分水岭,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2分)随着河流溯源切穿悬崖I,在高原面中下切,形成裂谷式悬崖Ⅲ;(2分)当上溯至Ⅱ所在山脉时,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Ⅱ。(2分)(3)随着河流持续下切,悬崖Ⅱ相对高度增大、长度加长;(2分)当河流切穿悬崖Ⅱ的分水岭后,在风化、侵蚀和崩塌作用下,相对尖耸的悬崖Ⅱ高度降低、拓宽。(2分)2.(1)特点:分布较少,呈零散块状。原因:地势低洼;河口前缘地形较破碎;受风暴潮、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大等。(2)呈减少趋势。成因:海平面上升,红树林的栖息地缩小;沿海滩涂的开发,挤占红树林的生存空间;极端天气增多,威胁红树林的生长;水质污染,导致红树林死亡等。(3)海水侵蚀增强,海岸线后退;海水入侵加剧,导致土壤盐渍化;风暴潮、台风灾害加剧,造成的损失加大;海岸带生物栖息地减少,威胁生物多样性;净化污染能力减弱,近岸水域污染加重等。【分析】本大题以红树林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湿地及其功能、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详解】(1)由图甲示意2016年盂加拉国红树林分布可以看出与库尔纳专区相比,指出巴里萨尔专区红树林分布相对较少,呈零散块状。主要是由于巴里萨尔专区地势低洼,且河口前缘地形较破碎,不利于红树林成片发育;受风暴潮、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大,红树林成片生长受限制等。(2)由图乙示意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可以看出整体呈现减少趋势,结合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主要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红树林的栖息地缩小;人类城镇化的扩张,沿海滩涂的开发,挤占红树林的生存空间;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威胁红树林的生长;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的发展产生大量水质污染,导致红树林死亡等。(3)红树林面积减少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可以从红树林的生态作用的角度分析。红树林覆盖面积减小,海水侵蚀增强,海岸线后退;失去红树林的阻碍,海水入侵加剧,导致土壤盐渍化;红树林可以延缓沿海地区自然灾害的强度,红树林减少,风暴潮、台风灾害加剧,造成的损失加大;红树林作为海岸带生物栖息地减少,威胁生物多样性,净化污染能力减弱,近岸水域污染加重等。3.(1)滨江联海;水运便利;经济腹地广阔;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任答2点)(2)成渝城市群具有资源、能源和劳动力优势;长三角城市群具有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3)加强区域合作、优势互补,治理环境污染;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优化产业结构;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等。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和位置分析,与京津冀相比,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是面积大、人口多、经济腹地广阔;滨江联海,水运便利;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第(2)题,在长江经济带中,成渝城市群位于西部地区,优势条件集中于资源、能源丰富;劳动力丰富;环境发展空间较大。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水平高,优势条件集中于技术水平高;高级人才丰富;资金雄厚;产业水平高等。第(3)题,推进长江经济带持续发展需采取的措施,主要从整体角度分析,加强区域合作、优势互补,治理环境污染;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优化产业结构;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等。4.(1)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管理、船舶制造、燃料供应、港口建设、物流仓储等。(2)上海经济发达,航运服务业需求大;河运和海运便利。(3)优势: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高端海洋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航运市场之一,市场需求较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为高端航海洋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短板:高端海洋航运服务业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目前中国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高端海洋航运服务业的服务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相对较弱,高端海洋航运服务业的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解析:(1)航运服务业是由港航服务、航运管理等服务业相互联结而成的供应链。高端航运服务业是航运服务业的上游产业,包括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理赔和航运管理等,此外,造船业和港口码头等基础供应产业也是海洋航运服务业的上游产业。(2)高端海洋航运服务企业集聚上海的主要原因是上海经济发达,高端海洋航运服务需求大;上海沿海、沿江,河运和海运特别便利。(3)中国发展高端海洋航运服务业的优势主要从优惠政策、广阔市场、技术支持等角度分析。中国发展高端海洋航运服务业的短板主要从服务型专业人才不足、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高端海洋航运服务业的国际地位不高等角度分析。5.(1)等压线较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偏北风越过汝拉山脉后下沉过程中,受重力影响加速;地处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脉之间,谷地呈东北—西南走向,与风向平行,具有狭管效应;湖面摩擦力小,风速大。(2)气压北高南低,偏北风越过汝拉山脉下沉增温,高空气团性质温暖;冷空气因密度大,堆积在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脉之间的谷底,下部气团性质较冷,上下气团形成逆温;莱芒湖的蒸发为下部气团提供水汽;大气稳定,晴天多,(夜晚)辐射散热强,下部气团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云;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难以对流,云系难以向上发展,形成层状展开。(3)气温下降到0℃以下;天气晴朗;近地面相对湿度较大;具有逆温现象,对流较弱。解析:(1)从图b中来看,莱芒湖位于汝拉山脉与阿尔卑斯山脉之间,处于瑞士中部高原的南部地区,该地区谷地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图a的等压线分布可判断风向,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为东北风,风向与谷地走向大致平行,同时由于两山相夹,该地地形较窄,具有一定的狭管效应。从图中等压线形式来看,该湖泊附近的等压线较为密集,整体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对较大。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地北部有明显的高压中心,东南部有明显的低压中心,较强的偏北风越过汝拉山脉后,在下沉的过程中受山地重力的影响,会对风力起到加速的作用。同时湖泊表面摩擦力相对较小,使得风速较大。(2)材料提及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而逆温层的下方常有层云出现,层云是指低空中呈层状的云层。从图a中可以看到,该地气压北部相对较高,南部相对较低,较强的偏北风在越过汝拉山脉后顺地势向下运动,而下沉气流会出现增温效应,使得高空气团的性质相对偏暖。冷空气密度相对较大,易堆积在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脉之间的谷底,导致下部气团相对较冷,而上部气团相对较暖,上下部气团形成明显的逆温层,莱芒湖的蒸发又为下部气团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同时逆温现象会导致风力偏小、大气稳定,晴天多,在夜晚时辐射散热相对较强,下部气团的水汽容易凝结成云。同时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对流运动相对较弱,云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