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语文》文学理论与应用能力测试题库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古诗文阅读与鉴赏要求: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分)(3)请从修辞角度分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的妙处。(3分)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摄乎大国之间——被B.因之以饥瑾——连年C.端章甫——穿着D.愿学焉——学习(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B.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C.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D.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B.孔子对四位弟子的回答都表示赞同,认为他们都很有才能。C.孔子对子路的回答表示不满,认为他过于自信。D.孔子对曾皙的回答表示赞赏,认为他很有理想。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分)(3)请从修辞角度分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的妙处。(3分)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摄乎大国之间——被B.因之以饥瑾——连年C.端章甫——穿着D.愿学焉——学习(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B.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C.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D.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B.孔子对四位弟子的回答都表示赞同,认为他们都很有才能。C.孔子对子路的回答表示不满,认为他过于自信。D.孔子对曾皙的回答表示赞赏,认为他很有理想。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诗人通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分)(3)请从修辞角度分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句诗的妙处。(3分)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孔子游于泰山之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摄乎大国之间——被B.因之以饥瑾——连年C.端章甫——穿着D.愿学焉——学习(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B.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C.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D.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B.孔子对四位弟子的回答都表示赞同,认为他们都很有才能。C.孔子对子路的回答表示不满,认为他过于自信。D.孔子对曾皙的回答表示赞赏,认为他很有理想。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诗人通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分)(3)请从修辞角度分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句诗的妙处。(3分)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孔子游于泰山之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摄乎大国之间——被B.因之以饥瑾——连年C.端章甫——穿着D.愿学焉——学习(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B.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C.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D.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B.孔子对四位弟子的回答都表示赞同,认为他们都很有才能。C.孔子对子路的回答表示不满,认为他过于自信。D.孔子对曾皙的回答表示赞赏,认为他很有理想。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诗人通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分)(3)请从修辞角度分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的妙处。(3分)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孔子游于泰山之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摄乎大国之间——被B.因之以饥瑾——连年C.端章甫——穿着D.愿学焉——学习(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B.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C.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D.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B.孔子对四位弟子的回答都表示赞同,认为他们都很有才能。C.孔子对子路的回答表示不满,认为他过于自信。D.孔子对曾皙的回答表示赞赏,认为他很有理想。四、现代文阅读与理解要求:阅读下列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背影》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了南京的车站,父亲决定送我上车。他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等候一会儿。”我在车站旁靠栅栏坐,等待父亲。父亲回来时,手里提着一个纸袋,里面装的是几个橘子,那纸袋上写着一封字迹秀丽的信。我接过橘子,父亲又忙着从手提包里拿出一块手帕,递给我说,“路上小心,不要弄脏了衣服!”后来,我到了学校,父亲来信说:“我身体很好,你也安心学习吧!”后来,我又收到了父亲的来信,信中提到:“近日我买了一本书,名叫《背影》,你看了之后,一定会觉得有趣。”我看完那本书,才知道那“背影”原来就是父亲对我的期望和关爱。(1)下列对文章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典质——典当B.赋闲——失业C.倒换——交换D.赋闲——失业(2)下列对文中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写出了家庭的困境。B.文章通过“父亲买橘子、写信、关心我的学习”等细节,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C.文章通过“我看完那本书,才知道那‘背影’原来就是父亲对我的期望和关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D.文章通过“我”在车站等待父亲买橘子,写出了父亲对“我”的关心。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背影》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了南京的车站,父亲决定送我上车。他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等候一会儿。”我在车站旁靠栅栏坐,等待父亲。父亲回来时,手里提着一个纸袋,里面装的是几个橘子,那纸袋上写着一封字迹秀丽的信。我接过橘子,父亲又忙着从手提包里拿出一块手帕,递给我说,“路上小心,不要弄脏了衣服!”后来,我到了学校,父亲来信说:“我身体很好,你也安心学习吧!”后来,我又收到了父亲的来信,信中提到:“近日我买了一本书,名叫《背影》,你看了之后,一定会觉得有趣。”我看完那本书,才知道那“背影”原来就是父亲对我的期望和关爱。(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典质——典当B.赋闲——失业C.倒换——交换D.赋闲——失业(2)下列对文中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写出了家庭的困境。B.文章通过“父亲买橘子、写信、关心我的学习”等细节,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C.文章通过“我看完那本书,才知道那‘背影’原来就是父亲对我的期望和关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D.文章通过“我”在车站等待父亲买橘子,写出了父亲对“我”的关心。五、古诗词鉴赏要求:阅读下列古诗词,回答问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分)(3)请从修辞角度分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的妙处。(3分)2.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诗人通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分)(3)请从修辞角度分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句诗的妙处。(3分)六、文言文阅读与翻译要求: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摄乎大国之间——被B.因之以饥瑾——连年C.端章甫——穿着D.愿学焉——学习(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B.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C.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D.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B.孔子对四位弟子的回答都表示赞同,认为他们都很有才能。C.孔子对子路的回答表示不满,认为他过于自信。D.孔子对曾皙的回答表示赞赏,认为他很有理想。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太阳落山,黄河奔腾入海,诗人站在高楼之上,远眺远方。(2分)(2)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情感,对大自然的壮丽景象感到赞叹和感慨。(2分)(3)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诗人想要远眺的心情比作“更上一层楼”,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3分)2.(1)C(2分)解析:C项中的“端章甫”指的是一种服装,而不是“穿着”。(2)A(3分)解析:A项的断句符合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意义。(3)B(3分)解析:B项中的“孔子对四位弟子的回答都表示赞同,认为他们都很有才能”与原文中孔子对子路的回答表示不满不符。3.(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川壮丽的画面,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眺四周的景色。(2分)(2)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表达了一种豪情壮志,对大自然的壮丽景象感到赞叹和向往。(2分)(3)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诗人想要远眺的心情比作“更上一层楼”,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3分)4.(1)C(3分)解析:C项中的“孔子对四位弟子的回答都表示赞同,认为他们都很有才能”与原文中孔子对子路的回答表示不满不符。(2)A(3分)解析:A项的断句符合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意义。(3)B(3分)解析:B项中的“孔子对四位弟子的回答都表示赞同,认为他们都很有才能”与原文中孔子对子路的回答表示不满不符。5.(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中江山的宁静画面,山高水远,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独自在江中垂钓。(2分)(2)诗人通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对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感到赞叹。(2分)(3)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孤舟和蓑笠翁拟人化,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在雪中江边的孤独垂钓景象。(3分)6.(1)C(3分)解析:C项中的“孔子对四位弟子的回答都表示赞同,认为他们都很有才能”与原文中孔子对子路的回答表示不满不符。(2)A(3分)解析:A项的断句符合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意义。(3)B(3分)解析:B项中的“孔子对四位弟子的回答都表示赞同,认为他们都很有才能”与原文中孔子对子路的回答表示不满不符。二、现代文阅读与理解1.(1)C(3分)解析:C项中的“倒换”指的是交换,与原文中的意思不符。(2)D(3分)解析:D项中的“我”在车站等待父亲买橘子,写出了父亲对“我”的关心,与原文内容相符。2.(1)C(3分)解析:C项中的“父亲买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高考政治全国卷逐题回顾与预测专题05公民的政治生活-针对高考第16题含解析
- 项目审计程序与技巧考核试题及答案
- 陕西规划课题申报书
- 项目管理考试中的高频考点与试题答案
- 精通微生物检验技师证书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 行业分析对证券投资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规划课题课题申报评审书
- 项目管理考试全流程掌握试题及答案
- 专业人士制作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项目资源优化配置实务试题及答案
- 图文工厂转让协议书
- 货物贸易的居间合同
- 2025-2030中国疗养院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国企山东济南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二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
-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招聘工作人员真题2024
- (三模)吉林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 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
- 湖北省圆创教育教研中心2025届高三三月联合测评物理试题及答案
-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 陈仓《我有一棵树》阅读答案
- 铜绞线接地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