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及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测评题库(含答案)_第1页
职业危害及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测评题库(含答案)_第2页
职业危害及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测评题库(含答案)_第3页
职业危害及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测评题库(含答案)_第4页
职业危害及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测评题库(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危害及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测评题库(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高温作业招旨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

温高于室外0℃或以上的作业。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高温作业尉旨:工>企业和1艮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

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北京地区为30℃)2℃或2℃以上的作

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

2.接触联苯胺可引起的法定的职业性肿瘤是0。

Av肺癌

B、肾癌

C、肝癌

D、膀胱癌

统D

解析: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麝居泌尿询恶性肿瘤的首位。

其发病原因还不清楚,一械为与经常麒致癌物i瞭胺、联苯胺等有关,日常生

耐常胆螭料飒、螂制a,斛、流翻融有潜在悔陶噩

3.氯气为黄绿色,窒息性气体,有剧毒,发生题或胭R时,年应佩戴氧气面具

或防毒面具。无防毒面具或氧气面具时可用o捂住口鼻,并迅iQ开氯气泄漏点,

不能顺风离去。

A、湿毛巾

B、手

C、报纸

D、餐巾纸

雒:A

解析:一般来说氨气泄漏的对应最好用防毒口罩,没有的话用碱水向空气中喷撒

也行,比如说苏打水或者浸毛巾轻捂口鼻(毛巾一定要拧得略干一点),但不可以

用强碱,更不能用强碱水捂口鼻。

4.有毒物质工作场所要根据。特点和危害特点配备现场急救用品。

A、理化

B、生化

C、物化

D、化学

答案:A

解析,可能存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和危害特

点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

向标。

5.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物质场所,

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o

A、隔离装置

B、泄漏报警装置

C、急救设备

D、逃离装置

级:B

解析:在生产中可能薇诞出大量有害物品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

物品的室内作业场所,应当设置事故通风装置,以及与事糊网系统相联锁的泄

漏报警装置。

6.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原料代替高毒原料。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高毒原料时,应

强化()措施。

Av降温

B、通风排毒

C、密闭化、自动化

D、隔离

球B

解析:LIt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

应尽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

风措施。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

原料代替高毒原料。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高毒原料时,应强化通风升障措施。

7.车间内噪声源数量较多,而且声源在车间内分布得较为分散时,宜采取0的方

触&

Av隔声间

B、隔声罩

C、吸声^10

Dv消声器

答案:C

解析:由于声源分布较为分散,如采用隔声,需要设置的隔声设备较多,不易实现。

而;肖声器主要是针对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故采用吸声较为可行。

8.职业性病损致病模式三角不包括0。

A、个体特征

B、劳动方式

C、职业性有害因素

D、作用条件

,B

解析: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引发职业性病损的原因,但这些有害因素使接触者产生

职业病病损,还需一定的作用条件和接触者的拂奸体特征。只有当有害因素、

作用条件和接触者个体特征三者共同存在,并相互作用,符合"淋病的致病模

式0寸,才能造成职业性病损。

9.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0如实告知

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i黄或者欺骗C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D、职业病病名

辱:A

解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

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

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10.苯慢性中毒主要损害人体的0。

A、消化系统

B、神经系统

C、血液系统

D、运动系统

彝:C

解析:慢性苯中毒是长期慢性接触造成的,主要损害的是人的造血系统,也损害人

的神经系统。

11.应进行上岗前检查的是()。

A、即将从事需要开展强制性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

B、变更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人员

C、因各种原因较长时期脱离工作又重新返回工作岗位的人员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1)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该种作业岗

位的人员⑵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人员,如高处作业、电工作业、职业机

动车驾驶作业等

12.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设在0。

A、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

B、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C、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D、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辎A

解析:《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1.4向大气扫做有害物质的

工业企业应设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

13.企业生产经营性活动的职业有害因素来源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以及生产环

境。下列职业有害因素中,属于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是0。

A、粉尘

B、不良体位

C、高温

D、硫化氢

球B

解析: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有以下几项:1、劳动组织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

匏等。2、精神(心理)过度紧张,如驾驶员。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14.下列职业危害评价方法最简洁明了的是()。

A、类比法

B、定量法

C、检查表法

D、定性法

统C

解析:我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采用的方法有:类比法、风险评估法、检

查表分析法、定量分级法和播法,其中检查表法以表的方式呈现,简单易懂容

易掌握,简洁明了,且根据不同的t撼和目的,可僦环同的检查表,应用灵

活广泛。

15.工作场所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必须控制SO以下,而不容许超过此限值。

A、工人接触时间肺总通气量

B、呼吸性粉尘容许浓度

C、最高容许浓度

D、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答案:C

解析:该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必须懒U在最高容许浓

度以下,而不容许超过此I限值。

16目前企业中存在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毒物、物理因素,均来源于0。

A、工作环境

B、燃料

C、原料

D、生产过程

解析;生产工艺过程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变化不同而

变化,如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辐射

及传染性因素等有关。

答案:D

17.的分散度是指0。

Av粉尘的分布距离

B、粉尘的分布均匀程度

C、粉尘粒径大小(u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

D、粉尘的漂浮能力

答案:C

解析:分散度是指物质破碎的程度,通常所说的粉尘分散度是指某粒级的粉尘量

与粉尘总量的百分比。

18.长时间采样,是指采样时间一般在0以上的采样。

A、15min

B、1h

C、8h

D、12h

答案:B

解析: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中表示长时间采样(Longtimesa

npling)指采样时间一般在1h以上的采样。

19.电焊工人作业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0。

A、有害气体

B、辐射

C、粉尘

D、有害气体、辐射、粉尘、噪声

僦D

解析:电焊作业职业危害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有害烟尘、有毒气体、弧光辐射、

噪声、高频磁场、射线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20.由职业性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

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0职业病。

A、劳动

B、环境

C、重度

D、法定

统D

解析:法定职业病按照2002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

的规定,职业病身跄业、事业单位和仲*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S®

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0申报一次。

A、一年

B、月

C、峥

D、半月

答案:A

解析:《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第八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

次。

22.非电离辐射可分为0。

A、高频电磁场、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

B、微波、红外辐射、紫外辐射

C、射频辐射、红外线辐射、紫外线辐射、激光

D、微波、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

答案:C

解析:非电离辐射是指能量比较低,并不能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产生电离的辐射。

非电离辐射包括低能量的电磁辐射。有紫外线、光线、红外线、微波及无线电波

等。它们的能量不高,只会令物质内的粒子震动,温度上升。

23.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

A、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B、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C、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和档案

D、职业病例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

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

健康资料。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

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童。

24.生产环境气象条件不包括()。

A、气压

B、气湿

C、热辐射

D、气温

答案:A

解析: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主要是指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

25.我国总结出的防尘“八字”方针是0。

Av革、水、防、风、护、治、教、查

B、革、水、密、风、护、管、封、查

C、革、水、密、保、护、管、教、查

D、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答案D

解析:我解合防尘A字方针是“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的卅。

26.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0,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A、个人诚信档案

B、职业病档案

C、职业史档案

D、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修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

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

健康资料。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

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27,提出“职业健康”概念的国际组织是0。

A、国际劳工组织

B、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粮农组织

答案:A

解析:职业健康是研究并预防因工作导致的疾病,防止原有疾病的恶化。主要表

现为工作中因环境及接触有害因素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定义有很多种,最

权威的是195诈由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联合职业委员会给出的定义

28.以下职业性危害因素中,高温、辐射、噪声属于0。

Av物理因素

B、化学因素

C、生物因素

D、劳动心理因素

缄:A

解析:触因素,如不期勺蚀条件温、高湿、低温等)、异常的气压福气压、

低气压)、辐射(高频电磁场、微波、紫外线、红外线、放射线)、噪声、振动等

29.可吸入性粉尘的粒径为()。

A、1-5mm

B、1-5pm

C、1-5nm

D、1-5cm

答案:B

解析:可吸入性粉尘的粒径为<15um

相对非吸入性粉尘而言,其空气动力学直径(AED)小于15um。其中直径小于5um

的颗粒粉尘,和长度在5um及以上,直径不超过5Hm且长度与直径比超过3:1

的纤维状粉尘称为可吸入粉尘或呼吸性粉尘。直径大于5um的可吸入粉尘常被

阻留在上呼吸道,引起鼻、咽和气管炎症。而直径小于5uni的可呼吸性粉尘可进

入肺泡,引起肺纤维化。粉尘对机体的损害多由可吸入粉尘引起。

30.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是()。

A、监视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B、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相关疾病及职业禁忌症

C、评价作业环境与职业危害的关系和危害程度

D、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

答案:B

解析:职业健康监护是以预防为目的,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有关医学检

查和健康资料,及时掌握健康状况、了解疾病的分布和发展趋势,以便早期发现健

康损害的征象,及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达到保护目标人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属

于职业病第二级预防。

31.高毒作业场所设置()警示线。

A、黄色区域

B、红色区域

C、绿色区域

D、蓝色区域

统B

解析: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

32.下列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属于化学因素的是0。

A、病毒

B、真菌

C、工业毒物

D、辐射

球0

解析:化学因素,如工业毒物、粉尘等;生物因素,如某些寄生虫、微生物等。⑵

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因素。如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精神紧张,劳动强度过大、频

度过密等。(3)生产环境中固有的因素。如自然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厂房建筑不

合理等。

33.李某在某厂工作,最近觉得乏力、腹部隐痛,想知道是不是工作岗位上接触了

铅而导致慢性铅中毒,他可以在0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申请职业

病诊断。

A、李某暂住地

B、工厂所在地或李某户籍所在地

C、李某出生地

D、任意地点

级B

解析:疑似职业病的劳动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

选择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诊断,这里所指的职业病诊断机构

必须是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由该机构组织三

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诊断证明书由参加诊断的医师

34.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0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

因素。

A、作业环境

B、辐射环境

C、低温环境

D、电离环境

球A

解析: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hazards)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生产工

作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

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35.生产车间有车床发出的噪声为0。

A、空气动力性噪声

B、机械性噪声

C、电磁性噪声

D、压力性噪声

统B

解析:机械性噪声:机械的撞击、摩擦所产生的噪声为机械性噪声,如机床、纺织

机、电锯、球磨机等发出的声音。

36.劳动者在准备调离或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岗位前,应进行离岗

时健康检查;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0内,可视为离岗时

检查。

A、30日

B、60日

C、90日

Dx120日

答案:C

解析: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非常重要,如果身体因接触职业病危害造成损害已

经达到疑似职业病标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会建议到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医疗机

构进一^台,一旦诊为职业病,会享受相应的职嶂患者待遇,而放弃职业健康

检查,有可能会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损。但如果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

查是在离岗前的90天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

37.能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是0。

A、一氧化碳

B、氯气

C、瓶化氢

D、二氧化氮

答案:C

解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原因和/或肺外原因引起的,以顽固性

低氧in症为显著特征的I触综合征,高病死率。吸入有毒气体如高浓度氧臭氧

氨氟、氯、二氧化氮光气、醛类、烟雾等

38.生产车间由空气压缩急性机发出的噪声主要为0。

A、空气动力性噪声

B、机械性噪声

C、电磁性噪声

D、压力性噪声

解析;空气动力性噪声是指空气流动或物体在空气中运动引起空气产生涡流、冲

击、或者压力突变导致空气扰动而形成的噪声。

答案:A

39.目前,()已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绝大多数国家用做评价噪声的主要指标。

A、A声级

B、B声级

C、C声级

D、D声级

答案:A

解析:A声级广泛应用于噪声计量中,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绝大多数国家

评价噪声的主要指标

40.有苦杏仁味的气体是()。

A、氨气

B、硫化氢

C、甑化氢

D、一氧化碳

C

解析:K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HCN,标准状态下为液体。氤化氢易在

空气中均匀弥散,在空气中可燃烧,当氤化氢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5.战~12.8%时,

具有爆炸性。氢氤酸属于剧毒类。急性M化氢中毒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呼出气中有

明显的苦杏仁味,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心率加快、头痛、恶心、呕

吐、视/幼唐:,■:O重度中毒主要表现呈深昏迷状态,呼吸浅快,阵发性抽搐,甚至强

直性痉挛。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常把机化氢作为毒气室的杀人毒气使用。

41.0辐射作用可引起皮炎,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时可出现小水泡和水肿,并有

发痒、烧灼感。

A、紫外线

B、红外线

C、激光

D、射频

答案:A

解析:第襟强烈作用于皮用时可发生光照性皮炎,皮肤上出现痒、槌、

水肿、眼痛、流泪等;严重的还可引起皮脱E。第陶乍用于中树幄系统,可出

现头痛、头晕、体温升高等。

42.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主要目的是0。

A、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

B、减少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机会

C、降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强度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略

43.关于职业病监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0。

A、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

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B、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个人承担

C、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

作业

D、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答案:B

解析: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32条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

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

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

人单位承担。

44.不属于噪声控制技术措施的是0。

Av控制噪声源

B、控制传播途径

C、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D、职业性健康检查

答案:D

解析:噪声控制的一般方法

⑴噪声源的控制⑵传播途径的控制⑶对接收者的防护

45.容易引起职业性白内障的是0。

A、红外线

B、紫外线

C、激光

D、B粒子

答案:A

解析:选A由于眼球含有较多的液体,对红外线吸收较强,因而一定强度的红外线

直接照射眼睛时可引起白内障。白内障的产生与短波红外线的作用有关;波长大

于1.5jm的红外线不引起白内障。

46.职业健康工作应该遵循预防医学的()级原则。

A、2

B、4

C、3

D、5

答案:C

解析:职业卫生的“三级预防”原则是即:

①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

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

②二级预防,对作业工A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抗

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③三级预防,对乙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

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

47.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是0。

A、材料

B、蒸汽

C、气体

D、尘肺

答案:D

解析:窗长时间处于粉尘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所以这些粉尘一直堆积

在肺内,出现了潴留的现象,对肺组织造威员伤,从而出现了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

的现象。

48.下列设备发出的噪声属于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是0。

A、电锯

B、砂轮机

C、空气压缩机

D、发电机

解析;空气动力性噪声是指空气流动或物体在空气中运动引起空气产生涡流、冲

击、或者压力突变导致空气扰动而形成的噪声。

答案:C

49.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应当符

合0。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国际标准

答案:A

解析:略

50.压缩机操作员佩戴耳塞进行操作,属于0。

A、工程技术措施

B、个体防护措施

C、管理措施

D、运用法律措施

答案:B

解析:略

51.在微小气候诸因素中,受外界影响最大的因素是0。

A、气温

B、气湿

C、气流

D、气压

答案:A

解析:微气候泛指工作场所的气候条件,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网速)、

通透性和热辐射等因素。其中,气温是微气候环境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工作

情绪、疲劳和身体健康。

52.我国职业卫生工作实行0预防原则。

A、一级

B、二级

G三级

D、四级

答案:C

解析:职业卫生的“三级预防”原则是即:

①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昨业

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

②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有效治疗、

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③三级预防,对已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

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

53.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0。

A、劳动生理危害因素

B、职业性有害因素

Cv劳动心理危害因素

D、劳动环境危害因素

答案:B

解析:选B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hazards)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生

产工作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

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54.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

0,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计。

A、警示牌

B、逃生装置

Cv报警装置

D、消除装置

装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

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

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

55.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中,0是最主要、最危险、最常见的途径。

A、呼吸道

B、皮肤

C、消化道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统A

解析: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

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成,

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

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

浓度,浓度越高,呼吸越快。

56.以下属于窒息性气体的是00

A、一氧化碳

B、苯

C、有机磷农药

D、盐酸

辍A

解析:窒息性气体是以气态吸入而引起组织窒息的一类有害气体。指被机体吸入

后,可使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发生障碍,使全身组织细胞得不到或不能利

用氧,而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窒息的有害气体的总称。在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有一氧

化碳、氧化物和硫化氢等。

57.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

向所在地()和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报告。

A、卫生行政部门

B、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C、工会

D、公安机关

统A

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

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接到

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作出处理。

58.作业场所毒物浓度很高时最好选用0。

A、过滤式防泰面具

B、隔离式防毒面具

C、防毒服

D、简易防毒口罩

霹B

解析:①过滤式: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过滤净化,达到防护目的。在作业场所空气

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很高的情况下,佩戴此类防护器。

②隔离式:佩戴者呼吸所需的空气(氧气)不直接从现场空气中吸取,而是由另外

的供气系统供给。这种防护器多用于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较高的作业场所。

59.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

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A、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B、遗传病

C、病史

D、身体状况

统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

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

健康资料。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

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60.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

的噪声标准为()。

A、80dB(A)

B、85dB(A)

C、90dB(A)

D、95dB(A)

级B

解析: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85分贝(A)。现

有工业企业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标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分贝(A)。

61.工Ik上噪声的个人防护采用的措施为0。

A、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B、隔声装置

C、消声装置

D、吸声装置

答案:A

解析:由于技术上或经济上的原因,岗位噪声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职工,多采用个

人佩戴的耳塞、耳罩或头盔来保护听力。

62.易引起电光性日的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是0。

A、红外线

B、紫外线

C、麻

D、射频辐射

筋,B

电光性眼炎又称斜卜线性眼炎,是指以黯卜线照射后双眼沙涩灼热、畏光流泪、

疼痛剧烈等为主要表现的眼病。多见于电焊、气焊时未加防护用具,而受光弧与

熔化金属产生的紫外损伤,或紫外线消毒灯使用不当者。

63.响度级的测定是以0Hz的纯音作为基准音。

A、100

B、1000

C、2000

D、4000

答案:B

解析:以频率为1000赫兹的纯音作为基准音,其他频率的声音听起来与基准音一

样响,该声音的响度级就等于基准音的声压级,即响度级与声压级是一个概念。

64.中压风机的风压范围是()。

A、500Pa<P<1000Pa

B、1000Pa<P<2000Pa

C、1000Pa<P<3000Pa

D、1000Pa<P<5000Pa

答案:C

解析:低压:风机全压HWIOOOPa中压:1000Pa<HW3000Pa高压(离心风机):3000

Pa<H<15000Pa

6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职业病的诊断需要依据患

者、患者所在作业现场的职业卫生学监测调查资料、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结果、(),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综合判定。

A、工作经历

B、职业史

C、生活史

D、劳动史

答案:B

解析:《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职业病诊断应当按照《职业病防

治法》、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依

据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临床表

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材料齐全的情况下,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

在收齐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诊断结论。

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职

业病。

66.机械通风送入车间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蒸气及粉尘的含量不得超过最高容许

浓度的()。

A、10%

B、20%

C、30%

D、50%

答案:C

解析: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部分循环空气时,

送入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汽及粉尘的含量,不应超过规定的接触限值的

30%o

67.()是用来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

A、声强

B、声强级

C、响度

D、响度级

装C

解析:响度又称音量。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弱,它是人对声音大小的一个主观感

觉量。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声音接收处的波幅,就同一声源来说,波幅传播的愈远,

响度愈小;当传播距离一定时,声源振幅愈大,响度愈大。响度的大小与声强密切

相关

68.对气态毒物进入呼吸道深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0。

A、毒物的分子量

B、毒物的水溶性

C、毒物的血/气分配系数

D、毒物的脂溶性

答案:B

解析:由于水溶性毒物含有较小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含有可以自由通过半透膜

进入水溶液,而一些大分子如生物体的蛋白质、脂肪等则不能通过半透膜而留在

膜内,因而使得毒物得以分离。

69.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属于职业性危害因素中的0。

A、放射性因索

B、化学物质类

C、物理因素

D、生物因素

级C

解析:物理因素:噪声、高温、低气压、高气压、高原低氧、振动、激光

低温、微波、紫外线、红外线、工频电磁场、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

70.没有证据()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

职业病。

A、肯定

B、判定

C、否定

D、支持

*C

解析:新版《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规定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

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71.下列不属于刺激性气体的是0。

A、氯气

B、二氧化硫

C、氨

D、一氧化碳

僦:D

解析: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分子量为28.

0101,通常状况下为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物理性质上,一氧化碳的熔点为

-205℃,沸点为791.5℃,难溶于水(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02838g),不易

液化和固化。化学性质上,一氧化碳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能发生氧化反应嬷

烧反应)、歧化反应等;同时具有毒性,较高浓度时能使人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

危害人体的脑、心、肝、肾、肺及其他组织,甚至电击样死亡,人吸入最低致死浓

度为5000ppm(5分钟)。工业上,一氧化碳是Tit学的基础,可由焦炭氧气法等

方法制得,主要用于生产甲醇和光气以及有机合成等。

72.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是通过0途径进入人体的。

A、呼吸道

B、消化道

Cv皮肤

D、指甲

答案:A

解析: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

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成

肺力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

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

73.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

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没置0。

A、轴流风机

B、局部机械通风设施

C、事故通风装置

D、密闭设施

统C

解析: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

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

装置。

74.属于一级预防的措施是0。

A、早期检测病损

B、对已患病者作出正确诊断

Cv患者及时脱离接触有害因素

D、以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

答案:D

解析:一级预防也称撼预防,就是在问题尚没有发生前便采5措施,减少病因或

致病因素,防止或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颜

75.劳动中过度精神(,傩紧张属于0中的有害因素。

A、生产过程

B、劳动过程

C、生产环境

D、精神状态

卷B

解析: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有以下几项:1、劳动组织不合理、劳动作息^峻不

合理等。2、精神(,辘过度紧张,如驾驶员。3、劳动强S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76.国家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0制度。

Av评审

B、登记

C、申报

D、备案

第:C

解析:根据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国家建立职业病危害项

目申报制度”、第三款“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部门制定”的规定,将规章名称修改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77.作业场所的操作人员每天在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限值为()dBo

A、115

B、75

C、85

D、95

答案:C

解析:对于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小时的场合,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

间,按接触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增加3dB(A)的原则,确定其噪声声级限

值。但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dB(A)。

78.在职业卫生行业中,经常所说的“三苯”是指0。

A、苯、苯酚、甲苯

B、甲苯、苯胺、苯酚

C、苯、甲苯、二甲苯

D、苯酚、苯胺、苯并在

球C

解析:三苯,是指I业t的苯、甲苯、二甲苯,可作为化工原料或葡%主要应用

于染皿k、农药生产、香料制作、造漆、喷漆、制药、制鞋、家具制i皤列k。

79.分析纯化学试剂的代号是0。

A、G.R

B、C.P

C、A.R

D、C.R

答案:C

解析:优级纯或一级品(GR,精密分析和科学研究工作);分析纯或二级品(AR,重要

分析和一般研究工作);化学纯或三级品(CP,工矿及学校一般化学实验);实验试

剂(LR)o

80.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射斓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0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应当

及时安排对疑/姆业版人进彳形断。

A、劳动者本人,当地卫生行政宫PH

B、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主管部门

C、用人单位、劳动者本人

D、劳动者本人

答案:C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激第五十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发现

疑似BR业病跳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

81.急性0中毒后在恢复过程可出现“假球月”o

A、一氧化碳

Bv馥化氢

C、硫化氢

D、有农药

答案:A

解析:一氧化碳中毒假愈期,T92~6Q无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

钝甚至出娜呆,木僵优和震颤、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称为迟发性脑病

82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应首先从0曲掩M

Av声源

B、传递过程

G时间

D、距离

器:A

解析:对于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以低噪声的工

艺和设备代替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

83.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0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A、不得

B、可以

C、可以协议

D、根据劳动合同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2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碱

第三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离岗时

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

劳动合同。”

84.分割粒径0,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越高。

At越小

B、越大

C、无影响

D、不确定

僦:A

解析:旋风除尘器的分割粒径是指除尘效率为50洞的粒径若除尘器的分割粒径

越小,除轨率越高

85.以下0毒物中毒可导致溶血。

A、碑化氢

B、氯气

C、汞

D、苯

答案:A

解析:碑化氢、苯朋等中抵可引起严重的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导致溶血性贫

血。

86.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稼人员应当接受0培训,遵守职业病防

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技术

B、技能

C、安全

D、职业卫生

卷D

解析:职业病防治法

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87.可导致白血病的有机溶剂是()。

A、正己烷

B、甲苯

C、三氯乙烯

D、苯

统D

解析:苯一峰导致白血病。苯是导致白血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一些常见

的苯类化学制品,例如装修房间时使用的一些油漆都可能■白血病。

8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厨旨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

济组织的劳动者在0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

而引起的疾病。

A、生产活动

B、

c、劳动活动

D、工作活动

霹B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

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

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

规定,TS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

89.一般有毒作业设置0警示线。

A、黄色区域

B、红色区域

C、绿色区域

D、蓝色区域

答案:A

解析:在一般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使用有毒作业场

所外缘不少于30cm处。

90.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0。

A、职业病危害

B、职业危害

C、职业危害因素

D、职业卫生危害

统A

解析: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91.对高毒作业场所配置说法,不正确的是0o

A、设淋浴间

B、设物品存放专用间

C、设女工冲洗间

D、设医疗室

答案:D

解析:高毒物品作业的具体要求有关辅助设施的限规定:1、从事高毒物品作业

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淋浴间和更衣室,并设置清洗、存放或处理从事高毒物品作

业劳动者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的专用间。

92.职业病指0。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

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答案:B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

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

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

规定,TS3I明照符合法律规定搦蒜才能称为职螭。

93.分割粒径是反映0除尘器除尘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A、湿式

B、旋风

Cx布袋

D、电

球B

解析:略

94.靠近声源的场所,采用0措施,通常而言不会取例想的降懒X果。

A、吸声

B、隔声

C、减振

D、阻尼降噪

统A

解析:由于靠近声源,直达声占支配地位,而吸声迪懿只能降低其混响声,故

对于靠近声源的场所,不会取融I想的陶融果。

95.根据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分为0o

A、10类132种

B、10类99种

Cv10类105种

D、9类99种

答案:A

解析: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

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该《分类和目录》将职

业病分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日盼、职业

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10类132种。

96.吸收法是采用适当的0作为吸收剂,根据废气中各组分在其中的0不同,而使

气体得到净化的方法。

A、液体,分散度

B、固体,分散度

C、液体,溶解度

D、固体,溶解度

统C

解析:吸收法处理是利用液态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以除去其中某一种或几种气

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会发生某些气体在溶液中溶解的物理作用,这是物理吸收。

也有气液中化学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这是化学吸收。

97.工作场所高温作、也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

0℃o

A、20

B、25

C、30

D、32

答案:B

解析:工作场所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25℃

的作业。

98.对不能湿式作业场所采用()方法除尘。

Av通风

B、个体防护

C、密闭、抽风、除尘

D、隔离

答案:C

解析:干法生产容易造成粉尘飞扬,可采用密闭、抽风、除尘的方法

99.人类无法听到频率低于()Hz的声音。

A、10

B、20

C、50

D、100

答案:B

解析: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这两种声音人

耳都无法听到

100.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0。

A、减少

B、提高

C、不变

D、停止

答案:C

解析:侬业病防治法》第五十四条职竭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

遇不变。

101.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毒物分级标准,以下分级

正确的是0。

A、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轻度危害、轻微危害

B、极度危害、高度物质、中毒危害

C、高度物质、中毒危害、轻度危害

0\图毒物质、中毒物质、轻度物质

答案:A

解析:《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goi0)》适用于职业性接触毒物

危害程度分级,各等级分别为”级(极度危害)‘,’11级(高度危害)’,‘川级(中度

危害)「IV级(轻度危害))

102.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0。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A、逃生装置

B、中文警示说明

C、报警装置

D、防护设备

僦B

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

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

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

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103.具有腐败臭鸡蛋味的气体是0。

A、硫化氢

B、氤化氢

C、一氧化碳

D、苯胺

答案:A

解析:硫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S,分子■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

燃的雌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浓度树喇更旬破味,有

剧毒。7曜液为氢献,酸性较弱,比瞬弱,但比《峻乱能溶于水,易溶于逐类、

石油溶剂和原油。

硫化氢为易燃危化品,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槌

爆炸。硫化氢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

104.职业卫生是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

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0、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A、装置

B、设备

C、环境

D、条件

统B

解析:职业卫生:是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职业危害因素侵害为目

的的工作领域和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105.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不包括0。

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B\最高容许浓度

C、长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D、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答案:C

解析: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

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

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

三类。

106.“标准采样体积”是指在0大气压下的采样体积。

A、101.3Pa

B、101.3KPa

C、100.3Pa

D、113KP9

彼B

解析:标准采样体积:指在气温20℃,大气压为101.3kPa(760ninHg)下,采集空气

样品的体积,以L表示。

107.0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接触职业有害作业的工人

B、职业病病人

C、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

D、接触矽尘工人

级B

解析:懒1病防治澎第四章第五十六条至kl一(一)用人单位应当

保蝴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螃待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摩有关规

定,安«瞅1嘛病人说亍台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用人单位对不适宜鳏从事原

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用人单位对从事授做职业病危

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108•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0本人的健康档案。

A、有权索取

B、无权索取

C、有权要求复印

D、无权要求复印

答案:C

解析:《中华人融和国恻礴胎涉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

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隹期限妥善保存。”“劳动者离开用人

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

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18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劳动者个体的健康状况结论可分为0种。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答案:D

解析: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4.8.3中提到有五种:①目前未见异

常、②复查、③疑似职业病、④职业禁忌症、⑤其他疾病或异常。

110.甲醛的职业禁忌症有0。

A、全身性皮肤病和慢性眼病

B、原发性高血压

C、风湿性关节炎

D、原发性心脏病

缄:A

解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间质性肺病、支气管扩张都是甲醛的

职业禁忌症。

111.0不属于有毒作业场所的防护用品。

A、防护服装

B、防护工具

C、防毒口罩

D、防毒面具

级:B

解析:在有毒作业工作环境中应配置事故柜、急救箱和个人防护用品(防毒服、

手套、鞋、眼镜、过滤式防毒面具、长管面具、空气呼吸器、生寂面具等),人体

冲洗器、洗眼器等卫生防护设施。(1)防护服装。(2)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

112.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时,所产生的危害与接触剂量(强度)有关,也就

是说存在0关系。

A、剂・

B、效应

C、对应

D、剂量*应

统D

解析:剂・TJ®关系是指一种外来化合物剂.与个体或群体呈现某种效应的定

量强度,或平均定置强度之间的关系。

113.我国将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下列三类,其中不包括0。

A、职业病危害轻微建设项目

B、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

C、职业病危害较大建设项目

D、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

答案:C

解析: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

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

114.低温作业是指()。

A、作业场所平均气温WO'C

B、作业场所平均气温W1°C

C、作业场所平均气温43℃

D、作业场所平均气温W5°C

答案:D

解析:低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

115.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入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称为0。

Av职业中毒

B、急性中毒

C、慢性中毒

D、亚急性中毒

霹D

解析:亚急性中毒指介于急性与慢性中毒之间的中毒,是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

物进入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

多选题

1.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

A、逃生装置

B、中文警示说明

C、警示标识

D、防护设备

答案:BC

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

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

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

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2.《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不适用于0。

A、爆炸性粉尘

B、放射性粉尘

C、致癌性粉尘

D、引起化学中毒的危害性粉尘

答案:BD

解析:作业分级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和引起化学中毒的粉尘也不适用于矿山

井下作业。

3.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0。

A、噪声

B、振动

C、异常气象条件

D、视觉疲劳

答案:ABC

解析: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异常气

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4.在职业病诊断与鉴定中,用人单位有哪些责任与义务0。

A、安排职业病诊断与复查

B、承担诊断与鉴定费用

C、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D、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答案.ABCO

解析:依据《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职业

病诊断、鉴定的相关义务包括;及时安升限业病病人、疑似职业病病人进彳亍诊治;

报告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等。

5.对可能产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0。

A、报警装置

B、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C、冲洗设备

D、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答案:ABCD

解析: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第十七条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

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

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6.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存在于0。

A、原料、辅助材料

B、中间产品、半成品、成品

C、废气、废液及废渣

D、设备

答案:ABC

解析: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

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漳及废渣,有时也可能来自加热分解的产物,如聚氯

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0C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

7.国家对从事0等作业实行恃殊会。

A、后]毒

B、高危粉尘

C、强酸、强碱

D、放射性

答案:ABD

m: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国家对从事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特殊

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8.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为0。

A、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抖限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B、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

C、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D、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可以辞退

答案:ABC

解析: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

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

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

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职业病病人的诊断、康复费用,伤残

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

执行。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

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1)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

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

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9.粉尘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有0等。

A、粉尘沉着症

B、尘肺

C、呼吸系统肿瘤

D、肺部病变

答案:ABCO

解析:粉尘对呼吸系统的危害:粉尘的沉积与清除、肺尘埃沉着症⑥肺)、粉尘

沉着症、有机粉尘所致肺部疾病、呼吸系统肿瘤、慢性非特异性呼吸道疾患

10.职业病有。等特点。

A、职业病因明确

B、所接触的危害因素通常是可以检测的

C、在接触同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中,只出现个别病人

D、越早发现,越容易恢复

答案:ABD

解析:①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

减少发病;

②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需达到一定的强度(浓度或剂量)才能致病,一

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③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④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处理,康复效果较好,但有些职业病(例如矽肺),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综合处理,故发现愈晚,疗效愈差;

⑤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11.职业中毒可分为0。

C、应急救援设施

D、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答案:BC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对职业病防护设备、

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

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14.下列作业环境有害因素属于化学性因素的是()。

Av氮氧化物

B、硫化氢

C、一氧化碳

D、电离辐射

答案:ABC

解析:生产性粉尘和生产性毒物。常见的生产性粉尘:氮氧化物、硫化氢、一氧

化碳等窒息性气体;氟、氯、溪、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气体;正己烷、苯、三氯乙烯、

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铅、汞、碑等金属毒物和类金属毒物。

15.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分为0。

A、化学因素

B、地理因素

C、物理因素

D、生物因素

答案:ACD

解析: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

因素等。

16.劳动者可以在()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A、用人单位所在地

B、本人户籍所在地

C、临时居住地

D、经常居住地

答案:侬

解析:疑似职业病的劳动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

选择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诊断,这里所指的职业病诊断机构

必须是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由该机构组织三

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诊断证明书由参加诊断的医师

共同签署,然后机构审核盖章。

17.生产性噪声按其声音的来源可分为()。

A、空气动力噪声

B、机械性噪声

C、电磁性噪声

D、压力性噪声

答案:皎

解析:机械性噪声:由于机器转动、摩擦、撞击而产生的噪声。如各种车床、纺

织机、凿岩机、轧钢机、球磨机等机械所发出的声音。

空气动力性噪声:由于气体体积突然发生变化引起压力突变或气体中有涡流,引

起气体分子扰动而产生的噪声。如鼓风机、通风机、空气压缩机、燃气轮机等发

出的声音。

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噪音。如发电机、变压器、电

动机所发出的声音。

18.《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依据0指标,将接触粉尘作业的危害程度分

为五级。

A、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B、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浓度

C、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D、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答案:ACD

解析:《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是根据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将接触粉尘作

业的危害程度分为五级;锻、I级危害、HH级危害、川级危害、I侬危害。

19.我国已将0列为生物因素法定职业病。

A、炭疽

B、森林脑炎

C、蚓

D、传染性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