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精创】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秦观_第1页
【教学资料精创】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秦观_第2页
【教学资料精创】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秦观_第3页
【教学资料精创】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秦观_第4页
【教学资料精创】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秦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秦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硫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

相对。

忆昔西池会,鸩鹭同飞盖[注]。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滑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

万点愁如海。

【注】鸩鹭:谓朝官之行列,如鹦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飞盖,状车辆之疾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碎”两字凝练地写出春景的生机盎然,但其中乂隐约有乐景衬哀情之感。

B.“碧云暮合空相对”一句,既写了时间的缓慢流逝,又凸显了诗人的形单影只。

C.曾经西池会上的好友,而今谁在?这里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朝廷的不满。

D.诗人由春景触发对个人际遇的感慨,表达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思想容量极大。

2.“愁”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思绪,古人喜欢用“水”来喻愁,本词与《赏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中都有此类诗句,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答龚深之①

秦观

深巷茅檐日渐长,卧看花鸟支朝阳,

惜无好事携樽酒,懒有邻家振烛光。

尚友颇存书万卷,封侯正阙木千章。

错刀锦段②相仍至,小子都忘进取狂。

【注】①龚深之:龚原,字深之,自幼师从王安石,曾任国子直讲,退居广陵,与秦观结识。

②“错刀”,王莽时铸造的货而:“锦段”即锦缎。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春日渐长,诗人居住在深巷中的茅屋里,横卧着欣赏花、鸟在阳光中的形态。

B.颔联委婉地道出诗人当时的生活境况比较清贫,但幸好邻居在自己需要时总会帮忙。

C.颈联运用典故,赞赏友人藏书万卷,才华横溢,正是封侯拜相一展宏图的大好年华。

D.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了友人与自己深厚的情谊,言浅意深。

4.诗人发出“小子都忘进取狂”感慨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工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卜面小题。

秋日三首

秦观

其一

需落邯沟积水清,塞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褰笑语声。

其二

月团新碾渝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货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需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B.第二首前两句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自有闲适情趣。

C.两诗都写秋日,时间都在秋夜,而地点有别:一为舟中,一在家里。

D.两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但观察都细致入微,语言清新动人。

6.两首诗都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

秦观①

梅英疏淡,冰渐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②俊游,铜驼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③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

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释】①元佑年间(1086年一1094年),秦观先后于朝廷供职达五年之久,常参与公卿名

流的文酒期会。绍圣元年(1094年)政局大变,秦观坐党籍被贬,即将遣离汴京,重游其

地,有感而作此词。②©金谷、西园:即金谷园。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洛阳西北。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海潮”这一词牌为柳永创制,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所写的城市是杭州,秦观

的这首词所写的城市是洛阳。

B.上阕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

局变化。

C.“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怀旧之意,感慨至深,与上文。东风

暗换年华''相呼应。

D.这首词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大量运用对比手法,以今衬昔,

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

8.本词与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卜.面小题。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躯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

相对。

忆昔西池会②,鹃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

点愁如海。

[注]①词人于绍圣元年贬监处州酒税。②元祐七年三月,作者等二十六人同游西池。

9.对这首宋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影乱,骂声碎”二句以“乱''字状花之纷繁,“碎”字表莺声盈耳,用笔尤工,各极其妙。

B.“携手处,今谁在”照应“人不见”、“空相对”,突出作者与昔日友人不得相见的伤感。

C.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初春的景象,显得鲜明生动。

D.本词一波三折,一唱三叹,蕴藉含蓄,感人肺腑。

10.“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秦观⑶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辂来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入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所用,一生仕途抑寒。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和露”两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

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写出了花在暮春轻寒细雨中的动人情

态。

C.“不道春难管”,与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如此美好,但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无奈

和忧愤之情。

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

达出借春之意。

12.“乱山深处水漂【可,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煽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体见,重挽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1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词中“巧''与"恨”,契合七夕人间“乞巧”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特征。

B.范词中嫦娥蹙紧蛾眉,风姨兴风吹雨,承群仙相妒写出,宕开一笔,诗意隽永。

C.两首词遣辞造句各异,但都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欢娱苦短”的永恒主题。

D.两首词都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赋予牛郎、织女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

14.对于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秦观和范成大所表达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鹤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盘,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英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注}①鸣蛋:蟋蟀。②槎:木筏。③甚霎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霎儿:

一会儿。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纤云弄巧”,既写出了初秋夜空轻盈多姿的美丽,又将纤云与织女之巧联系了起来,形

象地烘托了织女的美丽和猿慧。

B.《鹊桥仙》这首词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

隽永。

C.“草际鸣蛋,惊落梧桐”,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极写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

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D.《行香子•七夕》整首词幻想与现实结合,天上人间遥相呼应,境界奇丽,曲径通幽,写

透了青年男女的离愁别恨。

1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两句。

17.这两首词同是写七夕,但是情致却不同,各有一番风味。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

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卜面小题。

踏莎行①.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曲成此恨无重数。鄱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①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徒

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这首词正是他寓居桃州旅舍时所写的。②驿寄梅花:陆

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三句以眼前景物的凄迷朦胧象征前途的渺茫,表现的是词人被贬官后内心无所

适从的惆怅之情。

B.“可堪”两句运用寓情于景、视听结合的艺术手法,选取典型意象,写词人羁旅客馆的生

活。

C.词人遭遇贬官,朋友寄赠的礼物和书信本应令他高兴,事实上却引发了他更浓的思乡怀

旧的愁绪。

D.一个“砌”字把不可言传的抽象的感情变为形象的东西,给人一种直觉的感受,同时也可

以使人想象积恨的沉重坚实、无法消解。

19.苏东坡最欣赏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并把它写在扇面上。这两句好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裁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延,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①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2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一般,不同凡响。上句正面见意,

下句反面强洞,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表达对春光的无限喜爱。

C.词作在艺术表现上运月的是传统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花,为美人之象征,在美人身

上,我们又不难看出词人自身的影子,亦花亦美人亦词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

在“断人肠”的您以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21.“乱山深处水紫延,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

意?请简要分析。

22.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春日

秦观

一夕格雷落万丝,霁光浮瓦基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书事

张耒

虫飞丝里两悠扬,人意迟迟日共长。

春草满庭门寂寂,数楔窗日挂空堂。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得到过苏轼的指导和垂青。

B.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是两位诗人选择的景物却不尽相同,正如王国维所

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C.“数根窗日挂空堂”中的“挂”字,写出了窗根遮挡了日光,导致屋内阴暗的景象。

D.《春口》一诗的景物描写鲜活灵动,远近搭配,动静结合,有情有姿,参差错落。

(2)秦诗”有情芍药含春泪”中的“含”字别有风味,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3)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一列小题。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敢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

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艇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

忙。

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光明媚,万物竞发,全词以细描笔法勾勒出•幅色彩缤纷的田园风光图。

B.“倚东风”两句,描写词人沐浴春风,表现出其沉醉农村春景欢快心态。

C.“艇青旗”类似《鹏鸽天》词中的:“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D.词作一反作者在其他词作中常见的哀怨凄切情调,描绘出春天勃勃生机。

24.你认为词作中的八段景即八个句号所描绘的八般景致,哪一段最能代表美丽乡村的春天?

请说明理由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三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f,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5.这三首作品中均采用了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都借此表达了之感。

26.李商隐曾写道: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请结合三首作品的具体诗句分别赏

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

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鸩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

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C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C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循鹭:

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描写了一派热闹的城郊早春风光,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B.“忆昔西池会,鹤鹭同飞盖”两句,追忆当年与同僚飞车赴会的盛况,抚今追昔,证人发

出“今谁在”的凄怆悲呼。

C.全词语言清丽俊逸,情韵天成,画面凄美,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感人至深。

D.“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

愁之广之深。

28.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请结合全诗分析工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鹃塘天

秦观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卷鱼鸟尢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①。安排②肠断到黄昏。甫能③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①尊,通"樽:②安排:听任。③甫能:宋时方言,刚刚,才。

2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因声传情,声情并茂,写黄莺悲啼,人鸟同悲。一个"泪’'字,奠定了全词的

感情基调。

B.词中的“鱼鸟指鲤鱼和鸿雁.传说鸿雁、鲤鱼可以传递书信「思妇怨恨丈夫整个春天都

没有来过书信。

C.上片写思妇凌晨被莺鸟声唤醒,远忆征人,泪流不止:"梦''是关键。后两句写致梦之因,

前两句写梦醒之果。

D.“安排肠断到黄昏”一句,与李清照《声声慢啾词》“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同意相

似,令人凄然欲绝。

30.词的最后两句含蓄蕴藉,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鉴湖

秦观

画舫珠帘出缭墙①,天风吹到麦荷②乡。

水光入座杯盘莹,花气侵人笑语香。

翡翠侧身期禄酒③,靖蜒偷眼避红妆。

蒲蜀力缓单衣怯,始信湖中五月凉。

【注】①缭墙,围墙。②芟荷,指茅叶与荷叶。③禄酒,美酒。同“碌”。

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调动多处感官,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的角度描写山水交融、高朋满座

的盛况。

B.秦观作诗多有奇思妙语。“花气侵人笑语香”一句更是神思、神来之笔,让笑语也有了香

昧。

c.“蜻蜓♦•一句化用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中的“偷眼蜻蜓避百劳”,而更明艳

含蓄。

D.颈联用拟人手法把碧绿的荷叶的随风摇曳和蜻蜓的妩媚顾盼、惹人怜爱描摹得逼真传神。

32.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找出并说明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虽然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但却独出机杼,立意高远,跳出了格调哀婉、

凄楚的传统窠臼,堪称词中佳品。

B.卜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抒依依惜别之情.整首词表达了作者的超凡脱俗的爱情观:

只要情比金坚,哪怕聚少离多!

C.本词笔触轻盈,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语言

自然流畅而乂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D.本词将“牛郎织女”传说赋予新意,变有情人之间离别的痛苦为欢乐,认为不管是朝朝暮

暮还是聚少离多都同样值得珍惜。

34.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分析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各题。

如梦令

北宋♦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释】秦观:半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i±徙。此同是贬谪途中夜宿驿亭时所作。

3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无摩的一项()

A.“遥夜”“沉沉”状出了夜漫漫而难尽的感觉。“如水”的譬喻既是夜长如水,还是夜凉如水,

也是黑夜深沉如水,喻意十分丰富。

B.次句把“风紧”与“驿亭深闭”联在一起,一方面更显得荒野“风紧”;另一方面也暗示出即

使重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荒野寒寂之感就从这景语中暗示出几分。

C.第三句只写“梦”而没说明梦的具体内容,但从“梦破”二字似可推断词人所做的是一个好

梦,梦之美好越发反衬出周遭氛围的凄清,流露出诃人内心的烦恼情绪。

D.“无寐,无寐”直接写人物的心情,好不容易熬到天明,门外“马嘶人起”正是驿站之晨的

光景。暗示出旅途跋涉,白昼艰辛的生活又将开始,倦于宦游的愁怀又见于言外。

36.以丑陋的“(老)鼠”作为诗歌意象入词,十分少见,但“鼠窥灯”三字可谓善状(描绘)

特殊的情景。请结合词作内容对此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泗州东城晚望

秦观

渺渺孤城白水环,岫胪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的处山。

金山晚眺

秦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二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3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渺渺”一词既扣住诗题中的“晚望”,乂与下句中的“夕霏”相应,写出辽阔苍茫的意境。

B.诗人借助所闻“触胪人语”,烘托出傍晚时分东城郊外的热闹繁华,赋予全诗浓郁的生活

气息。

C.诗人写西津江口的初弦新月、接天水气,为下句写“茫不辨''的远眺之景作了铺垫,自然

合理。

D.两首诗都写到了水雾之气,有迷蒙之景却不见凄凉愁怨之情,情调尚属明朗,诗风清雅

婉丽。

38.有人评论说,两首诗尾句中的"应''字,意义和表达的效果是一致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各题,

千秋岁

宋-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躯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

相对。

忆昔西池①会。鸦鹭同飞盖②。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

点愁如海。

千秋岁③

宋-黄庭坚

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飞骑轧,鸣珂④碎。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严鼓断,杯盘狼藉

犹相对。

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兔园⑤高宴悄,虎观英游⑥改。重感慨,波涛万

贯珠沈海。

I注]①西池:作者与诸同僚聚会之地。②鹦鹭同飞盖:指作者和同僚一同乘坐着车辆飞驰于

大道。③这是黄庭坚被贬宜州,经过衡阳时,追和秦观遗作《千秋岁》的作品。④鸣珂:显

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⑤兔园;汉梁孝王园,指代朝廷。⑥虎观英游:虎观,

泛指宫廷中讲学处。英游,英俊之辈,才智杰出的人物.

39.根据两首词字数的多少,可以判断这两首词都是()

A.长调B.中调C.小令D.双调

40.以下关于语言风格的评价对两首词都适合的一项是()

A.清新自然B.沉痛悲苦C.慷慨激昂D.质朴苍劲

41.结合秦词末句“飞红万点愁如海'’和黄词末句“波涛万贯珠沈海”,比较两首词的情感异同。

42.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⑴卜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个性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点明人间“乞巧''

的主题和特征。

B.这首词借鹊桥相会的传说,警示人们时空阻隔会让相爱的男女双方逐渐走向彼此淡漠。

C.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

D.词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这首词练达而

凄美。

(2)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沏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

盈”,近在咫尺;秦观为何以“迢迢二字写银河的辽阔呢?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注】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4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回肠百转。

B.古人鸿雁传书,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目成愁。

C.“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这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

足见愁恨的深重。

D.全词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格,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

感。

44.请从意象意境的角度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千秋岁①

秦现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

相对。

忆昔西池会②,鹃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

点愁如海。

[注]①词人于绍圣元年贬监处州酒税。②元祐七年三月,作者等二十六人同游西池。

45.下列对本作品体裁的称呼,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子诃B.长短句C.乐府D.散曲

46.对这首宋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初春的景色,显得鲜明生动。

B.“花影乱,莺声碎”描摹百花齐放的春景,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C.“携手处,今谁在“照应“人不见”、“空相对”,突出作者与恋人不得相见的伤感。

D.全篇语言哀婉幽怨,感情细腻,韵味悠远

47.“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卜面小题。

千秋岁①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

相对。

忆昔西池会②,鸦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

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次韵少游④苏轼

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泪溅,丹衷碎。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

安对。

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旧学终难改。吾已矣,乘椁且恁

浮于海。

【注释】①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亲政后起用新党,包括苏轼、秦观在内的一大批,•元祐

党人”被贬。这里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作于苏轼被贬僻州、秦观被贬处州之时。②西池会:元

祐七年三月上巳,奉诏赐.秦观与僚友在西池宴集赋诗唱和。③鹤鹭:指朝廷百官。④次韵

指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本词为苏轼和秦观(字少游)《千秋岁》而作。

48.下面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花影乱,莺声碎”:这两句描绘了花影摇曳而纷乱、莺声清脆而杂乱的景象,正与前句

的“春寒退”相呼应。

B.“珠泪溅,丹夷碎”:这两句紧承“未老身先退”而来.以泪溅心碎.抒发了词人远谪僧州

的沉痛。

C.“碧云暮合空相对“:这句借写碧云和暮天徒然地相对着,直接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

落寞。

D.“斜阳正与长安对“:句中的长安代指北宋都城开封,本句抒发了身在万里蛮荒的词人对

帝都的惦念。

49.下面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欧阳修有言“酒逢知己千杯少”,而秦观却说“飘零疏酒盏“,从“疏”中可见词人贬谪远地、

知交零落的孤独、落寞。

B.秦观的《千秋岁》上片重在写今,下片转而提及昔日,在今昔对比中,写出词人人生境

遇的巨大变迁,也自然而然地牵出了如海般的深愁。

C.苏轼说自己一面“觊觎’着新恩,一面想坚持原有的学术和主张,从中读出他对原有政治

主张的怀疑、不坚定。

D.秦词即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得清丽深婉;苏词多直抒胸臆,寄慨深沉而又酣畅淋漓,

老健中有清旷之气。

50.对于这两首《千秋岁》,有人评价说,与秦词相比较,苏词更多一份家国襟怀。你赞成

这种说法吗?结合两首词中画线的句子进行分析。

5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纳凉

秦观(宋)

携技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杳。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的“追”字表现了作者(1)的心情。而结句“风

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2)的志趣。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小题。

千秋岁

[宋]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

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鸥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

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次的少游

[宋]苏轼

岛边天外,木老身先退。珠汨溅,丹衷碎。声推苍侃,色亚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

长安对。

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旧学终难改。吾已矣,乘椁

且恁浮于海。

[注]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亲政后起用新党,包括苏轼、秦观在内的一大批“旧党”纷纷

被贬,这两首词分别作于苏轼被贬琼州,秦观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

52.苏轼的词属于之作,次韵的意思是

O

53.从抒情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两首词的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卜面小题。

八六子・倚危亭

秦观(宋)

倚危亭、恨如芳草①,萎萎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驶别后,水边红袂②公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③,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

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鹉又啼数声。

①恨如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②袂(m©i)红:红袖,指女

子,情人。③娉(ping)婷:美貌,指美人。

54.下列这首诗的皓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景起,出笔突兀。“恨如芳草”两句,兼有写景与比喻两意,意象很美,思巧语也

巧。

B.“念柳外青驶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是虚写,“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是实写。

C.下片无端怨天,看似无理,实则有情,而且正是作者那种不能自制的痴呆之情。

D.本词是一首离别相思之情的词,语言清新自然,情群相称,精工而无斧凿之痕。

55.这首词的意境蕴藉含蓄,情致悠长,耐人寻味。词的下片创设了三个情景体现这一点,

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鹏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

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稿,笑从双脸生。

如梦令・春景

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②,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③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

瘦。

【注】①此时诗人因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乂被削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

友聚少离多。②红溜:形容花朵娇红。③《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

《小梅花》等曲。

56.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诃题目相同,部描写了春天的景物。但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破阵子》主要

表达的是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如梦令》主要表达的是伤春怀人之情。

B.《破阵子》下阕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群天真活泼的采桑少女的形象。风格朴实,

情调欢快,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

C.《如梦令》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

得诗歌境界一转,可见诗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

D.“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为点题之笔,感叹春色渐老,春光即逝,更有那刻骨的相

思深情。整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

57.这两首词在描写自然景物时,有何异同?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工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58.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7E

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59.《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

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秦观①

碧桃②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深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入肠。

[注]①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②碧桃:又名千叶桃花,

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6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

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

的特点

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

诗人对春天的惋惜和无奈之情

D.本诗为一首咏物诗,仕途不顺的诗人以碧桃自喻,从中寄托了无人就识、怀才不遛的身

世之感

61.“乱山深处水濠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

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卜.列小题。

次的太守向公鳌楼眺望二首①(其二)

秦观

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网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疆尽是春秋国,庙食②多怀将相思。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③

【注】①太守向公,指向宗回,时任蔡州太守,有治绩。向有《登楼眺望》诗,此诗为次其

韵而作。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汝水流经城旁,入夏以后水患严重。②庙食,蔡州有祀狄

仁杰的狄梁公庙,有祀李想的李太尉庙.秦观曾代州守为文祭告以上先贤。③李斯,上蔡人.

官至秦朝宰相,秦始皇死后,他与献高合谋,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一度成为

二世帮凶。后为赵高所忌,被腰斩。临刑时,李斯顾谓其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

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6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庖烟遥认孤村,天寒未见人影,诗人借助“庖烟”二字,于无人处写出人来,激

发了读者的想象力。

B.水灾之后虽然人们生活艰难,但是祠畔的明月光辉依旧,给人以希望,“销魂”二字点明

诗人的欣喜之情。

C.从五、六两句看,汝南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古城,人们立庙祭祀先贤、追怀恩

泽,民风古朴淳厚。

D.诗人由当地灾情联想到历史名人,咏史悯时,感慨良多,其心系百姓生活、着眼国家利

益之心,令人赞佩。

63.这首诗是用哪些手法表达诗人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湖①

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⑦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

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蚊国繁雄,有迷楼③挂斗,月观横空C纹锦制机,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④C往事逐孤

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⑤千钟。

【注】①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秦观访隋朝遗迹,作此词。②万井:古代以八家为一井,

指人口稠密众多。③迷楼:隋炀帝修筑,故址在今扬州市西北。④爵马鱼龙:爵,同“雀

指各种鱼龙雀马之类的戏玩之物。⑤拼:pin,同“拼”。

64.对比柳、秦两首《望海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海潮”这一词牌为柳永所创制,柳词所写的城市是钱塘(今浙江杭州),秦词所写的

城市是扬州。

B.柳词下阕“羌管弄晴'’三句生动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嬉嬉”二字表现了渔翁与采

莲姑娘欢乐的神态。

C.秦词上阕“豪俊”句写扬州多有才智杰出、气度宏伟之才,“曳照”句写达官贵人络绎不绝,

华丽飘曳的服饰映照着春光。

D.两首词都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手法描摹城市的盛况:疆域辽阔,人口稠密,景色优美,

人们生活奢华。

65.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的《望海潮(星分牛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

不同?试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①(其一)

秦观

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②穿路,尚想元和贱③负恩。

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④梦天门。

【注】①这是秦观任蔡州(汉所在河南汝南)教授时的作品。②鸿隙陂:西汉末年翟方进担

任宰相时,奏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从此“水无归宿”,经常为害。③元和贼:指唐

宪宗元和年间,吴元济割据蔡州等地,对抗李唐王朝,擅改汝水故道,虽为李想讨平,却遗

祸无穷。④陶侃:东晋大臣。《晋书•陶侃传》有陶侃“少时梦生八翼而上天门”,后来“位至

八州都督'’的传说。

6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汝水抱城奔流,春色带有烧痕,于无人处写出人来,着重表现了汝南百姓遭受灾

难后的悲惨情景。

B.领联把眼前景物与灾情回忆相结合,借传说中舜帝二妃泪染斑竹和蜀王魂化杜鹃的典故,

喻指灾区人民家散人亡,拭泪招魂的惨状。

C.颈联【可顾了造成水灾的历史根源:汉代翟方进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唐代吴元

济擅改汝水故道留下的隐悲和祸根。

D.尾联借陶侃梦天门的典故,以陶侃来拟向太守,诏意含蓄委婉,增强了诗歌的意蕴。

67.这首诗主要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虞美人

秦观[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涕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入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6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赞美花的仙品,说它像天上和露栽种的碧桃,不是凡

花俗卉一般。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下片写细雨轻寒,使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留住,叹息之中尽

显惜春之情。

C.末尾两句承前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

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干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

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69.“乱山深处水涕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花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

秦观

满天风雪,向行人、做出征途模样。回首家山才咫尺,便有许多离况。少岁交游,当时

风景,喜得重相傍。一樽谈旧,骊驹【1】门外休唱。

自笑二十年来,扁舟来往,惭愧湖头浪。献策彤庭【2】身渐老,惟有丹心增壮。玉洞

[3]花光,金城柳眼【4】,何用生凄怆。为君起舞,惊看豪气千丈。

注释:【1】骊驹:这里指告别歌。【2】彤庭:指皇宫。【3】玉洞:岩洞的美称,亦指仙道或

隐者的住所。【4】柳眼:形容初生的柳叶细长柔嫩。

7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先写秦观离开家乡,踏上征途,“满大风雪”也喻仕途艰难。

B.上阕后写秦观喜逢好友,劝酒叙旧,以休唱“骊驹”故作洒脱。

C.下阕表现秦观忠心朝廷,壮心不已,而没有丝亳的气馁与凄怆。

D.秦观是一位婉约派词人,而本词的语言却体现出了豪放的特点。

71.这首词中的“金城柳”,借“桓公叹柳”典故,慨叹光阴易逝,年华易老。下列写柳的诗句

表达的情感,与此最接近一项是()

A.浦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唐・罗隐《柳》)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

柳》)

C.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宋噌巩《咏

柳》)

D.颜色鲜明能几时,未辞黄叶已辞枝。都缘爱管闲离别,多恨多愁故早衰。(宋・李静独《柳》)

72.词中秦观的“自笑”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赏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材料二】

♦蒙太奇原为法文一个建筑术语,意谓结构、组合的方法。电影艺术发展到今天,蒙太

奇成为表达特殊思想内容的艺术武器。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它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创作构思,先拍摄许多分

镜头,然后加以剪辑,使之成为相互连贯、前后呼应的故事情节。

♦蒙太奇是选择若干处在不同时空的部分、要素及其序列,用以再现生活、表现生活的

技巧。

【材料三】

镜头的自然移动——摇,是宋词中最常见的描写手段之一。它的作用是能够在镜头所扫

描的空间内,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例如柳永《雨森玲》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呈现在画面上的首先是一个“浓睡不消残酒'’的落魄文人迷惘惊疑的形象,背景是一

片夜色,然后镜头缓缓摇动,一步步现出了他近旁的杨聊、树下的河岸、飘动的细枝茉条,

最后是一弯残月。于是,一种十分凄凉孤寂的氛围便整沐地呈现出来,使人顿生同情。

除了“摇”之外,视距与景深的灵活使用,也是词家们的拿手好戏。视距的选择,关系到

读者视象的浓淡去留.因此.为了准确地传情,就必须谨慎地调对焦距和光函。在宋词里.

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的恰当处理,俯拾皆是。但是各种视距的综合使用往往更为突出。

试看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上阕: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

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阔无边的一个高俯角的远景,水天相接,远山遥遥。然后镜头渐拉,

一个中景的烘托,哀鸿声里,夕阳映照着高亭,忽然转成近景,杀敌心切的游子把宝剑看了

又看,拍遍了所有的栏杆。最后停留在一个无可奈何、悲愤万分的面部特写上。如果我们要

拍摄一部关于辛弃疾的电影,这是最好不过的序幕了。推拉摇转的恰当使用,有点有面,有

背景,有细节,使宋词,尤其是慢词,焕发出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

73.请默写一首本学期所学的宋词,与上面一首词组成一组宋词鉴赏阅读材料,并用简洁的

语言阐述你选择这首宋词的理由。

74.从下面两道小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请从你组建的一组宋词鉴赏阅读材料中选择一首,参照材料相关内容,借用“蒙太奇”

来分析该词的意境。

(2)请比较分析你组建的一组宋词鉴赏阅读材料,参照材料相关内容,借用“蒙太奇''来比

较分析两首词的意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我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

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华不及妻③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

绎数终④,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比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那词云:“我精驹三千,足敌君

嬴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