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乐山十校高202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江苏版)历史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在分析现代民主与古代雅典民主的关系时,指出:今天的民主概念与公元前5世纪发明出来时的这个概念,即使还有什么相似之处,也是极其微小的相似。我们在使用同一个名词的时候,很容易误以为是在谈论同样的或类似的事情。结合所学,对该学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有①雅典民主制并非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制②雅典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隶制之上的直接民主制③雅典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对后世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④现代国家大部分是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建立代议制政府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如图为1975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的优秀作品《支农列车到山村》。该作品A.说明了经济形式全面好转 B.以政治思想宣传作为主题C.反映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D.表明当时文艺方针已转变3.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其意在A.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平定“七国之乱” D.促进选官制度完善4.古希腊作家阿里斯托芬在《吕西斯特拉特》中曾记载了一种“透亮”的服装,称其为“阿摩戈斯服装”,美国学者瑞切特认为“阿摩戈斯织物”就是丝,并认为这种织物通过进口获得。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系统发掘了雅典的克拉米克斯公墓并发现被烧过的轻薄的纺织品残迹。60年代,德国科学家亨特及其科研团队对纺织品残迹进行了鉴定,认为这正是原产自中国的家蚕丝。诸多学者基千上述检测结果,结合其他地区的考古发现对古代中国丝绸西传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初,再次对克拉米克斯公墓出土的纺织品样品进行检测,此次采用了更多更先进的技术,检测结果出乎意料——这些样品里面并没有丝的成分,科学家检测到了亚麻等四种纺织品的成分。当然,尽管此次重新检测使用了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中国丝绸何时进入古希腊地区并未形成最终定论。这说明A.文献记载必须通过考古挖掘和科学鉴定的印证才可信B.墓葬出土的文物并不能否认古希腊人使用丝的可能性C.现有科学技术的鉴定还无法满足弄清历史真相的要求D.运用科学技术对考古文物进行鉴定会让历史难以定论5.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6.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承认,“为了和平,我们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让步”,“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他所指的是A.第一次柏林危机B.第二次柏林危机C.古巴导弹危机D.越南战争7.梭伦执政时期,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帮助其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将来就不能要求儿子赡养自己。这些规定A.直接扩大了雅典公民的权力 B.阻碍了雅典农业经济的发展C.导致雅典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D.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8.《共产党宣言》指出:“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迅速发展的革命因素是指A.农民阶级力量壮大 B.资产阶级力量壮大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9.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A.B.C.D.10.“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杜甫:《忆昔》)对此诗评述较为恰当的是A.客观真实,无需考证B.文学家言,尚待求证C.背离实际,不足为信D.溢美之辞,不足为信11.1615年,法国人孟奇里梯安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提出:“商业,尤是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源泉,国家应该保护关税和商人利益,达到货币入超”。这一主张立即成为欧洲诸国政府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此理念下,欧洲诸国A.建立垄断性贸易公司 B.倡导自由贸易的原则C.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D.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12.唐高祖李渊为笼络前来归降的隋朝官吏,“割置州县以宠禄之”,自此“州县之数,倍于开皇、大业之间”。贞观元年(627)唐太宗在合并州县的同时,又设置了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准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以监察地方。唐太宗此举A.吸取了隋亡的历史教训 B.意图在于控制江南各地C.易于造成地方办事低效 D.起到了革新政治的作用13.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发言中宣布“我们与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此点”,同时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这反映出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完全胜利 B.党的工作重心实现全面转移C.外交策略受到国际环境影响 D.和平共处成为国际关系准则14.下表反映了1895—1910年中国纺纱工业的部分发展状况。据此推断A.纱厂的创立得益于民国政府的建立 B.创办者皆为儒学士大夫出身C.纱厂的创立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维新变法运动取得较大成效15.下图是中国近代史某不平等条约的影印件,该文件底本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6.梭伦改革的措施包括:奖励国外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禁止除橄榄油以外的其他粮食出口。这些措施A.提升了平民的经济地位 B.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C.扩大了雅典的民主范围 D.促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17.下图的名称应该是A.太平天国形势图 B.辛亥革命形势图C.北伐战争形势图 D.红军长征路线图18.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观察如图,下列项中的经济文化现象与图中地点对应正确的①地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②地名窑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③地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④地为朱熹、陆九渊讲学之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19.“新中国实行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平的外交政策,在此前提之上对国民党政府和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订、或重订。”其中“予以承认”的是A.《告各友邦书》B.《中苏友好同盟条约》C.《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D.《联合国宪章》20.下表为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工矿企业、近代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平均年增长率的情况。若为该表选取研究主题,最恰当的是时期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1894—1911年15.9814.3614.991911—1920年4.664.3711.181927—1936年13.8911.7614.28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日益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C.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破产 D.民族资本主义成为主导产业21.16世纪上半叶法国处于法兰西斯一世统治之下。当时法国的国家政治体制为A.封建等级制 B.等级君主制 C.君主专制 D.君主立宪制22.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出“1918年产生出两半的社会主义,正如在帝国主义一个蛋壳中的两只鸡雏。在德国和俄国分别体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两方面条件:一方面是经济、生产、社会经济条件,另一方面是政治条件”。列宁意在A.阐述德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合理性 B.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做舆论宣传C.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 D.说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条件不成熟23.《淮南子》论述先秦某思想家时说:“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该思想家A.受教于孔子 B.重义轻利 C.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D.主张节葬、节用24.1940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要求“普通党员的政治教育,一般的应当包含: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乡村工作。争取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这表明,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党性教育A.强化贯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侧重提高普通党员的军事水平C.强调各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D.注意结合敌后抗战的实际需要25.在近代社会转型中,法国贵族恃强凌弱,蔑视工商业活动,耻于与商人为伍。在英国,贵族、绅士与商人杂处,贵族的子弟进入贸易圈。这一反差A.说明商人是左右社会转型的关键力量B.体现出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创新C.说明法国人文思想的底蕴比英国浅薄D.反映出英法两国近代化转型起点不同26.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创始人选择上海作为举行中共一大的地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下列因素中,能够为他们做出决定提供参考的最关键性的因素应是A.位于长江入海口,交通便捷 B.有英美法租界,相对安全C.五四运动主阵地,思想激进 D.城市生活现代化,食宿方便27.下图反映的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的情况,影响图中曲线变化的因素有()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经济体制④第一次世界大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8.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牛一人耕作方式已居于主要地位,但汉代以来的二牛一人耕作方式也还存留着,这种并存情况在唐及以后各朝代都存在。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A.农耕文明停滞不前 B.农业耕作技术发展缓慢C.农业产量难以提高 D.农业生产规模较为固定29.“闽、浙、粤三省沿海郡县,迁民内居,筑界墙、严海禁,洋舶自此不得入。”这一禁令出自A.秦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30.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的医学著作是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神农本草经》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宋代之前,大多数上流社会家庭里都有受过医疗训练的仆人。政府机构里雇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内科医生,但他们的医疗和解剖知识与那些世代行医之家的郎中也许微有不同。这些郎中世代以卖药和从事按摩为生,社会地位相当低。材料二1044年北宋政府设立太医局,开始建立体制化的医疗教育制度,10年间医学生的总人数到达了200人;1061年,课程仿照太医局的地方医疗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其目的在于为地方培养训练有素的医生;宋徽宗在国子监设立“医学”,目的在于改善医疗体制;1115年,州县也建立了“医学”的分支机构。宋初开封的东部和西部有两家医院,称为福田院。他们的设立是为了帮助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弃婴,以及病饿者。两院都由和尚打理,后来才成为政府机构。1063年,开封南北又各增设了一家。每家福田院有病人300名,这意味着开封的医院系统总共可以容纳1200人。北宋末期,政府在京城和其他6个地区设立了“居养院”。——摘编自卜正民《儒家的统治时代:宋的转型》(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前后医疗保健领域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医疗改革的意义。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中心的进一步南移,江南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其中的重要表现是江南市镇的普遍兴起。在经济中心的转移过程中,中国的经济社会也开始了依次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近世社会始于16世纪。”——摘编自安涛《从中心到边缘:明清以来朱泾镇经济社会转型》材料二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大多分布在城市,尤其是沿海、沿江一带的城市。广大的内地与之相比则远远落后。从1895年至1913年的统计资料看,这18年所建立的549家厂矿企业中,沿海城市占61.35%,内地仅占38.65%,至于西南、西北边疆地区则几乎没有新式企业。——摘编自陈曼娜、陈伯超《论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材料三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成为城镇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正规经济迅速发展的“加速器”。——摘编自胡鞍钢、马伟《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世社会始于16世纪”的依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社会经济转型的特点及其主要成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变的表现及影响社会经济转型的因素。3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1)用专有名词概括说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规律)?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材料二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共十八大报告》(2012年11月8日)(2)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创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是什么?(3)用苏俄(苏联)的史实说明道路(政策)“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4)中俄两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哪两大理论成果?其显著的共同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由材料信息“今天的民主概念与公元前5世纪发明出来时的这个概念,即使还有什么相似之处,也是极其微小的相似”可知,雅典民主制并非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制,这也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对后世没有直接的重要影响,故①正确,③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隶制之上的直接民主制,现代西方国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的代议制政府,故②正确,④错误。由此可知,A正确,BCD错误。2、C【解析】
《支农列车到山村》中描绘的国家为农村建设提供了各种机械和物资,反映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故选C项;1975年处于“文革”时期,国家经济形势并未“全面”好转,A项错误;图片中没有鲜明地政治口号和标语,B项错误;文艺方针的转变是在十一届三中以后,D项错误。3、A【解析】
根据材料中“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可知材料反映了汉文帝采取措施削弱诸侯的实力,以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故选A;材料内容不能推断出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国之乱”发生于汉景帝时期,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促进选官制度完善,故D选项错误。4、B【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从《吕西斯特拉特》关于丝的推测到20世纪30年代对克拉米克斯公墓的发掘,到60年代对纺织品残迹鉴定再到初的更多技术鉴定均不能对中国丝绸何时进入古希腊地区形成定论,故墓葬出土的文物均不能对《吕西斯特拉特》关于丝的推测进行印证,无法得出是否古希腊人使用丝,故B项符合题意;文献记载具有一定真实性,并非全靠考古挖掘和科学鉴定的印证,排除A项;题干并未强调现代科学技术对历史真相探寻的作用,排除C项;运用科学技术对考古文物进行鉴定可以使历史定论证据更加可靠,排除D项。故选B。5、C【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分民内部的关系,C项符合题意;A项本身表述错误,罗马法不适用于奴隶,不合题意;B、D项是罗马万民法的内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6、C【解析】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中采取妥协态度,符合材料“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让步”,故C正确;第一次柏林危机时期苏联封锁西方占领区通向西柏林的通道,并未作出重大让步,故A错误;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美国试图牺牲联邦德国利益与苏联达成妥协,故B错误;越南战争时期苏联也不存在作出重大让步,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第一次柏林危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相关史实,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让步”,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7、D【解析】
梭伦改革时期,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并给予公民权,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发展经济的需要,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扩大公民权力,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阻碍农业发展,B错误;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8、B【解析】材料说明殖民贸易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导致封建势力逐渐走向崩溃,B正确;此时主要是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农民和无产阶级不是主要力量,A和C错误;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9、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有弱有强,但总体上是中央权力在加强,地方权力在削弱,故A正确;B项(地方权力渐强)和C项(地方权力无变化)较易排除;D项地方权力有强弱变化但最终渐强,不符合中央集权日益强化的规律,故D不正确。10、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学考证的方法之一就是以诗证史,但是诗歌本身属于文学作品,真实性有待考证,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排除;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的,CD选项说法错误。11、A【解析】
孟奇里梯安主张保护和发展商业,实现货币入超,即实行重商主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欧洲诸国通过建立垄断性贸易公司对外进行贸易和掠夺,故选A,排除B;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是在二战以后,排除D。故选A。12、D【解析】
据材料可知,唐太宗合并州县添设十道,是对地方行政监察体制的改革,D项正确;A项表述错在把革除唐高祖旧弊解读为吸取隋朝灭亡教训,排除;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加强对全国地方的控制,并非针对江南地区,B项错误;仅凭材料难以推断出C项结论,排除。故选D。13、C【解析】
材料体现了“一边倒”的思想雏形,与美苏冷战的国际大环境有关,故C正确;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1949年3月,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仍未取得完全胜利,排除A;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要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材料与这一转移无关,排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D。故选C。14、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0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和政府政策放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有关,C正确;民国政府成立于1912年,A排除;荣宗敬、张石君明显不是儒学士大夫出身,B排除;维新变法运动在1898年就已经失败,D排除。故选C。15、A【解析】
根据图片中“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可知该条款出自中英1842年《南京条约》,故A项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6、B【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梭伦的改革措施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因此B选项正确;这些措施主要对工商业者有利,平民不等于工商业者,A选项错误;C选项并未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D选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影响,排除。故选B。17、C【解析】
依据图中进军的路线从广州出发,打到长江流域,直至北京。说明是北伐的战争的进军路线。故C正确;太平天国进军路线是从广西开始,排除A;辛亥革命是从武昌开始爆发,排除B;红军长征是从江西瑞金出发,到达陕北,排除D。故选C。18、D【解析】
①是陕西,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排除①;②是浙江,在宋代江西景德镇名窑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排除②;③是广东,宋代中国的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技术推广到闽粤江南地区,③正确;④是江西,此地的白鹿洞书院是朱熹和陆九渊讲学之地,③④正确,故选D;①②对应不正确,排除ABC。19、D【解析】
材料中体现了新中要承认的是符合独立、平等的相关条约和协定,而《联合国宪章》的内容体现的正是尊重独立、平等、和平的原则,故新中国会承认的是《联合国宪章》,故D正确;《告各友邦书》是1912年孙中山以南京政府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表的,宣布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不符合“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平的外交政策”,排除A;《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新中国成立后签订的,不符合“国民党政府和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排除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新中国不会“予以承认”,排除C。20、B【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在1911年至1920年占比下降,1927年至1936年占比上升,这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性,B正确;外国资本在华占比并非一直上升,A排除;官僚资本在1920年之后比例上升,排除C;民族资本主义占据比例并无明显优势,因此不是主导产业,排除D。21、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上半叶,法兰西斯一世统治时期,君主专制基本确立,王权较强大,因此C选项正确。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基本确立于11世纪前后,14世纪后逐渐衰落,不是16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国家政治体制,A选项错误;1302年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标志着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16世纪上半叶法兰西斯一世的登基标志着它的终结,不是此后法国的国家政治体制,B选项错误;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开启了先例,16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并未实行君主立宪制,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2、C【解析】
根据材料“十月革命后”“在德国和俄国分别体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两方面条件:一方面是经济、生产、社会经济条件,另一方面是政治条件”等信息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强调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相对德国经济更加落后,在经济落后国家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社会主义革命更容易取得成功,说明列宁对俄国国情有比较客观的认识,意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C项正确;材料内容阐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合理性,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三年国内战争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与材料内容无关,B项错误;材料时间是“1918年”,十月革命在1917年已经胜利,D项错误。23、D【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学习儒家的学说,接受孔子的思想,认为他的礼节烦琐而不高兴,厚葬靡财而贫民,长期服孝伤害生命而妨碍政事,所以背道而行夏政周,由此可知,该思想家反对厚葬靡财,即提倡节葬、节用,这是墨子的思想,故选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是儒家思想内容,排除;C项是韩非的地位,排除。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联系墨家思想分析解答。24、D【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根据材料信息“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乡村工作,争取敌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可知,材料强调要根据抗日根据地的实际需要开展党员教育,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在抗日根据地内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教育,没有涉及军队的领导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的主旨是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教育而非提高党员的军事水平,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强调党员在根据地要结合实际开展工作,没有凸显出支部的战斗作用,故C项错误。25、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在近代社会转型中,英法两国贵族对商人的不同态度,最终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法国却滞后,这体现出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创新,B正确;A说法错误;C、D与材料无关。26、B【解析】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为建党选择将上海作为一大会址的关键在于上海有英法美租界的掩护,相对安全,B项正确;交通便捷、思想激进、食宿方便等,不是无产阶级为建立政党选择会址要考虑的最主要的问题和关乎政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ACD三项错误。27、C【解析】
1914年开始的一战使俄国经济受重创,因此会导致粮食生产下降,故曲线下降;1917年,俄国退出了一战,进入到国内战争时期,为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直延续到1921年,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故曲线上升,1925年,列宁逝世,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故影响图中曲线变化的因素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故①②④正确,C正确;斯大林经济体制在1925年还未形成,所以不是影响图中曲线变化的因素,故③错误,排除A、B、D。28、D【解析】
魏晋以后,长期存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模式长时期没有重大改变,D项正确;仅以耕作方式的稳定不能说明农耕文明停滞不前,A项错误;耕作方式不能反映整个耕作技术的发展状况,B项错误;农业产量难以提高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错误。29、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闽、浙、粤三省沿海郡县,迁民内居,筑界墙、严海禁,洋舶自此不得入”反映的是清初的海禁政策,故D正确;秦代、唐代、宋代都没有海禁政策,故ABC错误。30、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B项正确;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药物学专著《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都不是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ACD三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变化:由主要服务于上流社会和政府到全国范围内的医疗制度、医疗教育体系化;从医人员由祖传、自学等途径到由系统的教育更加专业化;医生的社会地位由低到高。(2)促进了全国的医疗慈善机构体系化的发展;促使医疗、慈善事业的官方化;有利于保障百姓的身心健康;有利于赡养老人,抚养弃婴,促进社会安定和谐。【解析】
(1)变化:据材料一“宋代之前,大多数上流社会家庭里都有受过医疗训练的仆人”可知,医疗保健领域主要服务于上流社会;据材料一从医人员“受过医疗训练的仆人。政府机构里雇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内科医生……与那些世代行医之家的郎中也许微有不同”等信息可知,有世代行医之家的郎中、受过训练仆人、内科医生;据材料一“这些郎中世代以卖药和从事按摩为生,社会地位相当低”等信息可知,医生的社会地位低。据材料二宋代后,“1044年北宋政府设立太医局,开始建立体制化的医疗教育制度”可知,开始建立体制化的医疗教育制度;据材料二“1061年,课程仿照太医局的地方医疗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其目的在于为地方培养训练有素的医生;宋徽宗在国子监设立“医学”,目的在于改善医疗体制”等信息可知,医疗教育体系化;系统的教育更加专业化;据材料二“宋徽宗在国子监设立“医学”,目的在于改善医疗体制;1115年,州县也建立了“医学”的分支机构”等信息可知,医生的社会地位是政府人员,地位增高。(2)宋代医疗改革的意义:据材料“宋徽宗在国子监设立“医学”,目的在于改善医疗体制”等信息可知,促进了全国的医疗慈善机构体系化的发展;据材料“他们的设立是为了帮助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弃婴,以及病饿者”等信息可知,有利于赡养老人,抚养弃婴,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结合前两点可知,促使医疗、慈善事业的官方化;有利于保障百姓的身心健康。32、(1)依据:商业市镇的普遍兴起;商品经济高度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特点:近代经济主要集中在城市;近代企业分布严重不平衡(或:近代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区);近代企业以轻工业为主体(或: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极不平衡)。成因:沿海或沿江地区较早地接受了西方工业文明;中国近代企业技术落后、资金薄弱。(3)表现: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向多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圳市育才中学2025届高三实验班暑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淄博沂源县联考2025届初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一模)物理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南菁高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25届高三12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陕西省榆林市名校2024-2025学年中考模拟(8)语文试题含解析
-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木林县2025年初三下期中考试英语试题理试题含答案
- 租赁合同大揭秘
- 机电设备交易合同样本2025
- 与建筑公司签订的合同赔偿协议
- 版中小学辅导机构合同协议
- 《榜样的力量》课件2
- 恩县洼滞洪区建设工程环评
- 安全技术与防范知识培训
- TOEIC托业词汇汇总(完整版)
- 美术写生基地可行性方案
- 2021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 屈光参差(anisometropia)课件
- 医务科依法执业自查表
- 机器学习-聚类分析
- 书香家庭申报表参考模板
- 组织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