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届高考生物难点大串讲专题05种群和群落含解析必修3_第1页
备战2025届高考生物难点大串讲专题05种群和群落含解析必修3_第2页
备战2025届高考生物难点大串讲专题05种群和群落含解析必修3_第3页
备战2025届高考生物难点大串讲专题05种群和群落含解析必修3_第4页
备战2025届高考生物难点大串讲专题05种群和群落含解析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专题05种群和群落【记忆导图】学问框架,唤醒记忆【记忆导图】学问框架,唤醒记忆【点滴解析】逐个突击,步步为营【点滴解析】逐个突击,步步为营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2.8.92.种群的特征1.4.6.223.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34.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5.7.8.10.215.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丰富度及种间关系11.186.群落的结构137.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148.群落演替的概念及特点12.15.19.239.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16.2410.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7【实践时刻】学以致用,查漏补缺【实践时刻】学以致用,查漏补缺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甲为迁入率和诞生率,乙为迁出率和死亡率C.丁为年龄组成,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种类型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诞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答案】C2.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答案】C【解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采纳样方法,即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然后以全部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3.下列有关种群数量模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B.“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中λ的含义是种群增长速率C.构建数学模型后需通过试验或视察等进行检验或修正D.数量增长曲线比数学方程式更能直观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答案】B【解析】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者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的,A项正确;“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所以B项错误;构建数学模型后需通过试验或视察等进行检验或修正,C正确;数量增长曲线比数学方程式更能直观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所以D也是正确的,所以选择B。4.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个体数所占比例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种群甲60%35%5%种群乙33%34%33%种群丙20%30%50%A.种群甲、种群乙、种群丙的年龄组成分别是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B.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种群甲的个体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大C.比较这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种群乙的诞生率最高D.可以通过提高种群丙的诞生率来改善种群丙的年龄组成【答案】C5.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的改变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始终呈“J”型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由于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削减D.假如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限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答案】B6.下列关于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年平均每10万人中诞生1862个孩子,则该年的诞生率为1.862‰B.某种群某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大,则种群密度必定减小C.探讨一座城市人口的改变状况不用考虑迁入率这一因素D.接近过年时,某大城市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缘由是迁出率明显增大【答案】D【解析】依据诞生率的定义可知,该年诞生率为1863除以10万,应当是1.862%,所以A错误;某种群某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大,诞生率可能也会增大,则种群密度未必减小,所以B错误;探讨一座城市人口的改变状况,迁入率是不行忽视的因素,所以C选项错误;接近过年时,某大城市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缘由是迁出率明显增大,D正确。越困难,其结构越困难。16.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的是祼岩上的初生演替B.乙可表示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完全相同D.若条件相宜,乙群落可演替成森林【答案】D【解析】甲演替前后的物种丰富度较高,不是初生演替。乙可表示裸岩上的演替。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完全相同,在温度相宜、水分足够等相宜的条件下,乙群落可演替成森林。17.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改变状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渐渐提高【答案】C18.下表为三个相邻群落的植被丰富度的调查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植被丰富度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甲群落21.535.519.5乙群落17.523.816.25丙群落2231.813.5A.甲群落植被丰富度最高,一般状况下甲群落整体的丰富度也最高B.乙群落植被丰富度最低,该群落的演替可能还没达到相对稳定阶段C.丙群落的草本层丰富度最低,可能因为该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植被更加茂密D.可采纳样方法分别对三个层次植被丰富度进行调查,调查时样方大小要一样【答案】D19.某植被严峻破坏的山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验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三个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改变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土壤条件的影响B.c点后,在相宜气候条件下,群落将不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C.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D.物种①和物种②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答案】C【解析】物种①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图中b→c阶段由于灌木数量增多,草本植物得到的光照较少,此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数量更多,说明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20.群落不断发展改变,依据肯定规律进行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初生演替历程一般较长、速度慢B.在正常状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生物多样性增加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改变D.在森林遭遇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一调查小组对我国东部某地群落进行深化调查,获得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小组对某块荒地的几种常见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一般采纳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假如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_______,该入侵物种在入侵初期类似于________型增长,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年份植物20102011201220132014甲10.09.28.06.85.5乙3.02.11.10.30.1丙0.30.61.11.52.3丁3.02.00.400(2)上图为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改变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是从第________年起先的,第20~30年种群的诞生率________(填“<”“=”或“>”)死亡率。第15年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型。【答案】(1)样方法随机取样丙“J”生存环境相宜(或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相宜),没有天敌(2)20=衰退22.下列为李同学构建的种群学问框架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⑤表示____________。(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____________等,其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_。(3)利用方法⑦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是____________(填“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5)在自然条件下,动植物在种群空间特征上差异较大,动物经常表现出________分布。【答案】(1)诞生率或迁入率年龄组成(2)气候相宜、没有敌害λ-1(3)偏大(4)性别比例生物防治(5)集群【解析】分析题图,①表示迁入率或诞生率,②表示诞生率或迁入率,③表示迁出率或死亡率,④表示死亡率或迁出率,⑤表示年龄组成,⑥表示性别比例,⑦表示标记重捕法,⑧表示样方法。(1)种群中个体的诞生或迁入能使种群密度上升;利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料种群密度改变趋势。(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相宜、没有敌害等;“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λ-1。(3)⑦表示标记重捕法,其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第一次捕获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利用该方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导致诞生率降低,进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是生物防治。(5)种群的空间特征有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和匀称分布三种。在自然条件下,动植物在种群空间特征上差异较大,动物经常表现出集群分布。23.2015年我国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地区的冰川发生移动,侵蚀了当地1.5万亩草场,近70户牧民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冰川移动在全球有多处发生。冰川移动后暴露出的裸地,最终可演替成包含地衣、苔藓、一些草本和小灌木以及少数种类动物的冻原群落。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从演替类型上看,冰川移动后所形成的裸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_。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___________(填“仍会改变”或“不再改变”))(2)分析灌木、草本以及地衣苔藓的分层现象是在________水平上探讨的问题,这种分层现象的出现显著提高了植物对________的利用实力。(3)群落中生活的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小灌木,其种子不能远离母株,因此形成的分布类型属于种群空间特征中的________(填“匀称分布”“随机分布”或“集群分布”)。(4)在探讨冻原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可采纳的统计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对采集的土壤作进一步分析,发觉土壤中积累的有机物多于热带雨林,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初生演替仍会改变(2)群落阳光等环境资源(3)集群分布(4)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种群的空间结构分为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匀称分布,由题意可知,基于种子繁殖的小灌木,其种子不能远离母株,属于集群分布。(4)探讨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可采纳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冻原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较少,在低温环境下,微生物体内的酶活性较低,分解作用较弱,因此冻原土壤积累的有机物多于热带雨林。24.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森林大火而遭到破坏,经验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复原。下图为复原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1)随着时间的推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在第Ⅰ阶段经验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在第Ⅱ阶段,草本和灌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演替,在从Ⅰ~Ⅳ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实力______________,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渐渐提高。(3)不同演替阶段中乔木层的优势树种不同,主要缘由是当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后期的优势树种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4)假如人类参加了该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