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说明:1.满分120分。2.有答案卷,考生直接把答案书写在答案卷上。3.建议使用黑色签字笔(最好是0.5mm的笔芯)答卷。题号一二三总分成绩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7分)★民风民俗传承★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民间技艺和民俗文化,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年级某班开展了“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选段做题。A.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甲]鲁迅记忆里那撺duō着去看社戏的少年、那蒙着皎洁月色的戏台,贺敬之心中那永不变味的糜子、油馍和米酒,B.刘成章笔下那气势磅礴、粗犷豪放、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吴伯箫文字里那静穆mù的、浸润着长幼深情[乙]人情世故、家国情怀的的灯笼,C.无一不是民俗风情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D.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还能深入理解民俗的深层价值。1.(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①撺duō_______②糜子_______③静mù_______④地域文化_______(2)填入【甲】【乙】两处的标点,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乙],(3)文中划线句子有一个有语病,请选出()(2分)A.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B.刘成章笔下那气势磅礴、粗犷豪放、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C.无一不是民俗风情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D.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还能深入理解民俗的深层价值。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在《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短文中都谈到恐龙灭绝。但说明的问题不同。B.《大自然的语言》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向我们介绍“物候”相关知识的事理说明文。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其创作手法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内容角度分为“赋”“比”“兴”三种,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D.“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了“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便是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冬天悄悄地到来了,那些活泼可爱的小昆虫都销声匿迹了。B.当她的琴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C.去年暑假,我们从北京去了上海;今年暑假,我们又将周而复始地从北京出发去海南三亚。D.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他们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______。______;______。如何突出中心呢?首先______,其次______,另外还可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如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对比手法等。①有了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②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③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相对集中而明确的中心④要围绕中心选材⑤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叫人不知所云A.①⑤②④③B.③⑤①④②C.①⑤③②④D.③①⑤④②【中国经典名著】5.小语和小文相约继续研读古诗,老师向他们推荐了《经典常谈》一书,请将以下对话补充完整。小文:初读《经典常谈》,这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看到其中《<说文解字>第一》《<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诗第十二》《文第十三》等诸多篇目,感觉不知该从何处入手……小语: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课本上推荐的读《经典常谈》的阅读方法①______(A.精读和跳读B.选择性阅读C.快速阅读)。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来看,运用这种阅读方法,若想了解汉字的演变,可选择②__________进行阅读;若想了解战国的历史可以选择③__________阅读等。(3分)老师:读经典的意义很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今、认识历史、探寻古诗文的源头,可以让我们亲近大师、对话大师;可以充实我们的精神、提升我们的修养……请选择《经典常谈》中下列三篇中的一篇,自选一个角度谈谈收获。(3分)④《说文解字》《诗经》《战国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生活低碳】6.学校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班委会准备制作一期海报,请你为下面的海报配上一则宣传语。(要求符合图旨,10字以内)(2分)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叶子和自行车为绿色【中国诗词情愫】7.漫步诗词感悟情感,欣赏美景。(7分)漫步诗苑,同学们吟诵“一日不见,(1)__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感受夸张修辞渲染出的无限情思;吟诵“气蒸云梦泽,(2)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感受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势;吟诵送别名句“(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感受王勃积极乐观克服空间阻隔的送别之情;吟诵“(4)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吟诵“亲人见了亲人面,(5)________________。(《回延安》)感受久别重逢的喜悦;吟诵“(6)__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欣赏桃花源外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43分)★诗词有情怀★(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8~9题。(5分)天仙子(宋)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①,往事后期②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注释】①流景:逝去的光阴。景,日光。②后期:日后的约会。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片“临晚镜”中“晚”,既表明了天色已晚,又隐指自己已到晚年。B.“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用“破”“弄”二字展现出月夜之景的静态美。C.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人声已静,但风还未停,词人联想到明日落花应该铺满小径。D.本词用词凝练,意象丰富,以工巧之笔表现了一种恬淡、朦胧之美。9.持酒听歌,本是乐事,但作者从中获得的不是“乐”,而是“愁”。你能体会到诗人的哪些愁绪?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10~14题。(14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①,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②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③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④,未可与易⑤也。《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诗》人以比贤人君子。”(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有删改)【注释】①陂田:水边的田地。②傃:朝,向。③挹:同“揖”,作揖。④南面之君:帝王。⑤易:交换。10.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似与游者相乐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潭西南而望甚驯而善飞C.以其境过清故《诗》人以比贤人君子D.乃记之而去见渔人,乃大惊11.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周围景物的特点。B.甲文第二段写游鱼,深得动静之理,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也使读者感受到水的澄澈。C.甲文语言极为精练优美,如写潭上溪流时,“斗折蛇行”的比喻,生动形象读来如在眼前。D.甲乙两文所述之景的命名各有其意,小石潭因形态得名,放鹤亭因山人在此处放养鹤得名。1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甲、乙两文都写于作者参与政治斗争失败之后,也都是面对山林美景而作,但所流露的心境并不相同。请结合甲、乙两文最后一段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进微雕技艺★(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0分)【文段一】①微雕,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微雕分立体雕和平面书画雕,平面书画雕也叫“微刻”是凹进去的,属于“阴雕”“浅雕”一类,而立体雕”则指“圆雕”“浮雕”“透雕“属于阳雕一类,微雕是微观艺术。②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众所周知的魏学洢的《核舟记》,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近代微雕大师于硕,与吴南愚有“南于北吴”之誉,于硕于金石书画之外,精于微雕,1915年其作品《赤壁夜游》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奖。天津博物馆收藏其作品六件。③如今,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能够用于观看更微小物体的仪器和极精细又坚韧的工具出现,致使微雕作品越来越小,雕刻难度也越来越大。④微雕,首先特别讲究选材,其石材质地要求绝对精纯,容不得有半点砂格和半丝裂纹,因为半个砂点就可能破坏了一个精细画面或多个汉字;其次,微雕的刀具也是特殊的细刀,既要尖细,又得锋利;再次,要有特别精熟的书画功底,雕刻的时候才可进行“意雕”“意刻”。还要注意,临场要屏息凝神,集中意念,毫厘千钧,一气呵成;同时,运刀要稳、准、狠,微雕的刀即是笔,功力不足,因微失控,刀不达意。(选自《内蒙古日报》,有删改)【文段二】①魏学洢在《核舟记》里写道:“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八分”有多长?“二黍许”又究竟有多高?②我国古代历来有“累黍定尺”的做法,《汉书·律历志》明确记载:“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粒黍的长度约为一分,一百粒黍累加起来的长度即为一尺。③《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及核舟的雕刻者王叔远均为明代人。明代的度量衡基本上沿用了元代的标准。我们姑且以元代的一尺长24.5厘米即一分等于0.245厘米来推算核舟的长度和宽度,通过计算可知,核舟长1.96厘米多一点,高约为0.49厘米。(摘自《核舟究竟有多大》,有删改)【文段三】①《核舟记》作者魏学洢由衷赞叹:“技亦灵怪矣哉!”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则感觉“太神了”!②“神”,是对人、物、技艺的极致赞美,含不可思议之意味。常人觉得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器物具备无以复制的极致精美,都会被冠以“入神”的赞美。③这枚核舟算是中国工艺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如今,更有以头发丝、米粒为材质的微雕作品。中国微雕大师常世琪在一根头发丝上雕出的鲁迅头像和相关文字,在上万倍显微镜下观看,形神逼真,栩栩如生。④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投入的时间越多,越聚焦,越持续,所花费的心力、心思、心神越多,他在这个领域就会越通透,愈能够获得别人无法获得的能力,以至于“如有神助”了。⑤而做事追求极致,其实就等于追求“通神”之境,神生智,智生能,能力就是这么炼出来的。(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5.下列对以上三个文段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微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手艺,文段一的内容围绕微雕艺术展开,开头即引出说明对象。B.文段二运用引用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核舟记》中核舟的长度和高度。C.文段二画线句中的“通过计算可知”“多一点”,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文段三画线句运用夸张手法,说明“如今,更有以头发丝、米粒为材质的微雕作品”。16.下列对三个文段理解和推断相符的一项是()(2分)A.微雕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早在战国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B.时代在发展,观看更微小物体的仪器和极精细又坚韧的工具出现,微雕难度越来越小。C.神生智,智生能,能力是炼出来的,不仅微雕如此,凡事要追求极致,就要花费心力。D.由材料可知,只要你在某个领域投入的时间越多,越持续,就一定能达到“通神”之境。17.根据文段一和文段三的内容,要完成好的微雕作品,需要哪些条件?请列出六点(每点不超过十个字)。(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望旧时情怀★(四)阅读林清玄的《仙堂戏院》,回答18~21题。(14分)仙堂戏院①仙堂戏院建成有三十多年了,它的传统还没有被忘记。那就是每场电影散戏的前十五分钟,看门的小姐会打开两扇木头大门,让那些原本只能在戏院门口探头探脑的小鬼一拥而入,看一部电影的结局。②有时候回乡,我会情不自禁地散步到仙堂戏院那一带去。戏院外等着捡戏尾的小学生,【A】他们或坐或站,聆听戏院深处传来的响声,等待那看门的小姐推开咿呀作响的老旧木门,然后就像麻雀飞入稻米成熟的田中,那么急切而聒噪。③那时,我已经是仙堂戏院的常客,天天去捡戏尾。有时贪看电影,还会在戏院前拉拉陌生人的衣角,央求着:“阿伯,拜托带我进场。”④那时戏院不卖儿童票,小孩只要有大人带着就可以免费入场。【B】碰到凶巴巴的大人难免让我自尊心受损,但我身经百战,锲而不舍,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的。偶尔运气特别坏,碰不到一个和善的大人,就向看门的小姐撒娇,“阿姨”“婶婶”不绝于口,有时也能达到目的。如今,我想起来,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当时脸皮那么厚,如果有人带我看电影,叫我唤他一声“阿公”也是情愿的。⑤那时的我爱看电影,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时常到仙堂戏院门口去偷撕海报。有时月黑风高,也能偷到几张剧照。后来看特吕弗的自传电影,知道他小时候也有偷海报、偷剧照的癖好,长大后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导演。想想当年和我一起偷海报的好友,如今能偶尔看看电影已经不错,不禁大有沧海桑田之叹。⑥好景总是不长,有一阵子不知电影为何没落,仙堂戏院开始“绑”给戏班子演歌仔戏和布袋戏。这些戏班一绑就是一个月,遇到好戏也有连演三个月的,一直演到大家看腻为止。但我是不挑戏的,不管是歌仔戏、布袋戏,或是新兴的剧,我仍然日日报到,从不缺席。我还常常逃课前往,最惨的一次是学校的月考我也没有参加,屁股被打得肿到一星期在椅子上都坐不住,但我还是每天站在最后一排看。歌仔戏、布袋戏虽好,然而仙堂戏院不再放电影总是美中不足的事,世界因此单调了不少。⑦上初中的时候,是仙堂戏院最没落的时期,这时有了彩色电视机,而且颇有家家买电视机的趋势。乡人要看的歌仔戏、布袋戏,电视里都有;要看的电影还不如连续剧吸引人;何况电视节目还是免费的——这一点对勤俭的乡下人最重要。为此,仙堂戏院失去了它的观众,戏院的售票小姐常闲得拍苍蝇打发时间,老板只好另谋出路。⑧到我离开小镇的时候,仙堂戏院一直经历着惨淡的时光。幸而几年以后,观众发现,电视中的节目千篇一律,其实也和歌舞团差不多,又纷纷回到仙堂戏院的座位上看“奥斯卡金像奖”或“金马奖”的获奖电影——对仙堂戏院来说,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到这时,捡戏尾的小学生才有机会重进戏院。⑨三十几年过去了,仙堂戏院的外貌变了,竹子做的长条凳被沙发椅取代,铁皮屋顶成了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天花板,铁铸的大门代替咿呀作响的木门。它的许多历史痕迹都被抹去了。当然,最好的两个传统被留了下来:一是容许小孩子去捡戏尾;二是失窃的海报、剧照不予追究。三十年过去了,人情味还留着芬芳。⑩我至今爱电影、爱看戏,总希望每部戏都有圆满的结局,可以说是从仙堂戏院开始的。而且我相信这种传统一直保留下来,总有一天,吾乡说不定也会出现一个特吕弗,那时即使丢掉万张海报的代价也都有了回报——这也是我对仙堂戏院一个乐观期待。仙堂戏院建成有三十多年了,它的传统还没有被忘记。那就是每场电影散戏的前十五分钟,看门的小姐会打开两扇木头大门,让那些原本只能在戏院门口探头探脑的小鬼一拥而入,看一部电影的结局。18.跟随作者的记忆,追寻戏院变迁史,完成思维导图。(3分)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19.文章语言充满趣味,请你从用词和修辞两个角度对比原句和改句,说说原句好在哪里。(3分)原句:他们或坐或站,聆听戏院深处传来的响声,等待那看门的小姐推开咿呀作响的老旧木门,然后就像麻雀飞入稻米成熟的田中,那么急切而聒噪。改句:他们或坐或站,聆听戏院深处传来的响声,等待那看门的小姐推开老旧木门,进入戏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注会考生的市场适应能力与试题及答案
- 地铁聚脲防水施工方案
- 证券市场运作机制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微生物技术的前瞻性发展试题及答案
- 理财知识补充要点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效备考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验分享试题及答案
- 红外线保健护理设备研发进展考核试卷
- 202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资格考试中考察的核心能力与素质试题及答案
- 项目团队沟通与协调题目及答案
- 综合执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软式内镜消毒管理与质量标准
- (高清版)DB11∕T2324-2024脚手架钢板立网防护应用技术规程
- DBJ50T-284-2018 工程勘察信息模型设计标准
- 无人机吊装作业安全措施
- 2012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专本科《法律文书》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永辉超市营运能力现状、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10000字【论文】
- 2024铁路通信线路施工合同规范范本3篇
- 2025年拉杆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双全日培训课件
- 个人北京租房合同范本下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