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8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8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8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8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8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北宋的政治兵变“得”天下——北宋的建立壹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1.北宋的建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建立方式960年赵匡胤(宋太祖)东京(今河南开封)武将夺权▲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方辽国南方南唐等割据政权979年(宋太宗)一、兵变“得”天下——北宋的建立2.北宋的统一:Q1:观察地图,如果你是宋太祖,你认为有哪些问题需要去解决?1、方针:“先南后北”2、时间:3、意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五代十国形势图北宋初年形势图后周时期960年1111年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2.北宋的统一(局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局部统一)赵匡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时代特点:民族政权并立☆北宋没有统一全国集权“安”天下——中央集权的加强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二、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宋初统治者针对唐末以来武将专权政权动荡的历史积弊2.方针/国策:崇文抑武材料1:杯酒释兵权材料2: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宋史·职官志》

材料3:“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②: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③: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①: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二、中央集权的加强兵不识将,将不专兵3.措施:(一)军事:收其精兵二、中央集权的加强3.措施政事堂(行政)三司(财政)枢密院(军事)参知政事(宰相)同平章事(副相)(1)在中央:分化事权,分割宰相的权力(二)政治:御史台皇帝三司中书门下(政事堂)枢密院财政行政度支盐铁户部同平章事枢密使、副枢密使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军政监察北宋前期中枢机构示意图(二府三司制)二、中央集权的加强3.措施(二)政治:(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日:“......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年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藩镇割据权、钱、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天下自安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所说的“权”“钱谷”“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①"权”指节度便的行政权力,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任期制,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②"钱谷”指的是地方的财权,宋太祖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③"兵”指的是兵权,宋太祖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任用文臣管理军务,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二、中央集权的加强3.措施材料1:上因谓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2)在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②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二)政治上:稍夺其权取消节度使收税权,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二、中央集权的加强3.措施(三)经济上:制其钱谷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摘自朱熹《朱子语类》目的措施1.军事上(收精兵)2.政治上(夺其权)3.经济上(制其钱谷)加强兵权①解初禁军高级将领兵权②文臣管军务(禁军将领只有握兵权)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加强行政权①中央:分化事权,分割相权加强财权a派文官任地方长官b设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二、中央集权的加强②地方:二、中央集权的加强3.措施(四)文化上:崇文抑武重用文官抑制武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特别注意:轻武是指抑制武将发展,但不是轻视武备和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为重视的。二、中央集权的加强(四)文化上:崇文抑武材料1:“文臣成为政事堂(宰相)和枢密长官(军事)的主要人选。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91%。”——《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3.措施二、中央集权的加强(四)文化上:崇文抑武材料2:(2)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3.措施①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及名次直接由皇帝掌握,进士成为“天子门生”。②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二、中央集权的加强②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影响:①为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探究】宋朝科举制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二、中央集权的加强3.措施(四)文化上:崇文抑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在崇文抑武的方针下,文教事业发展迅速,崇文成为社会风气,科举入仕成为读书人的主要目标。通过科举获取功名利禄,成为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不可及也。——《儒林公议》消极影响:①军队战斗力减弱(冗兵);②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冗官);③增加朝廷的财政支出(冗费)。二、中央集权的加强Q4:小组探究:重文轻武的政策会给宋朝带来的影响?4.评价: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专权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有人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官员人无实权B.北宋官员权力过大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D.北宋吸取前朝教训C以变“救”天下——王安石变法叁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军事经济社会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次战败政府官俸和军队开支不断膨胀,给朝廷财政造成很大负担。土地高度集中,赋役不均,弊端丛生冗兵积贫积弱冗官冗费农民起义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面对北宋社会危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庆历三年(1043年)提出改革措施,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得到宋仁宗支持。范仲淹主持的这场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新政因反对派阻挠只施行了短短几个月,但北宋统治局面已经为之焕然一新,开了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范仲淹三、王安石变法《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士大夫的情怀三、王安石变法2.概况【教材研读】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填写。时间、国君目的措施军事影响结果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经济改革派代表:王安石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有一定成效,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失败(原因:损害了大地主、权贵的利益,宋神宗去世后失去政治支柱)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坚定的信念。陈桥兵变与北宋的建立建立:960年,赵匡胤,开封结束分裂局面:先南后北中央集权的加强军事: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任用文臣管理军务中央:分化事权,削弱宰相权力经济: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目的:摆脱政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王安石变法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等文教: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方式:陈桥兵变结果:收到一些成效,但最终被废除政治地方: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课堂小结北宋的政治随堂习题1.(2024·湖北模拟)关于禁军之策,宋神宗阐述:禁军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与诸道之兵“内外相制”,天下因此安定百余年。这一策略()A.导致了武将专权B.分割了宰相的权力C.提高了文官的地位D.加强了中央集权D2.(2025·江苏模拟)作为宋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长期由文官掌握,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宋代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提升官员素质B.发展文教事业C.缓和阶级矛盾D.稳固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