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情调研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年来,短视频已发展成为全民化的内容媒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40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3.8%。可以说,短视频已深度嵌入当代信息传播、文化传承及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媒介化生存的重要工具。但与之相伴的是,短视频观看成瘾已成力当下的一种社会症候。媒介成瘾并非新现象,无论是印刷、广播、电视、电子游戏,还是互联网与社交媒体,每一种新兴媒介在带来便利与娱乐的同时,也引发媒介依赖、注意力分散和自主性削弱的问题。短视频成瘾的原因并非仅来自于用户单一维度,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在算法层面,持续无缝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即时需求。平台通过数据驱动的推荐系统精准捕捉用户兴趣并进行个性化推送,持续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算法根据用户的点赞、评论、分享、观看时长等行为数据,来调整推荐策略,推送更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而在不断选代中增强平台的吸引力,形成沉浸式体验。平台通过算法帮助用户过滤掉与之兴趣无关的内容,持续推送其关注度高、互动多的某类视频,从而形成“兴趣闭环”,构建“上瘾循环”:用户看得越多,算法越精准;算法越精准,用户越容易陷入持续观看。其次,在用户层面,容易导致自我决定幻觉的产生。算法使用似乎是对用户决策的一种“赋能”,让用户的媒介使用更加“如鱼得水”,获得高度的自主支配和控制感。包括短视频在内的大众文化消费可以用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这三种心理来解释:推荐算法精准推送符合用户兴趣和偏好的内容,使用户在浏览过程中自认感受到高度的自主性。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观看内容,不会受到传统媒体内容的限制,对比之下,这种自主选择权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使用动机。而胜任感的获取,来自点赞、评论、分享等互动功能提供的即时反馈,这种正反馈机制增强了用户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激励用户持续参与和使用平台。持续的胜任感满足,虽然短期内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但也导致用户对平台的依赖性增强,难以自我控制使用时间。而归属感,可以理解关联感,即短视频平台作为社交媒体的背后逻辑。短视频平台上强大的社交互动功能进一步推动了“社交验证”的作用,即用户通过他人的反馈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和内容的质量。这种社交互动的机制使得用户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以适应平台的互动模式,从而获得社交期待、社会认同和归属感。如此,用户在自主性、胜任感和关联感中,在频繁的“点开”“上划”中进入成瘾体验。最后,在内容层面,形成自我强化的内容池。一方面是无法预测的内容。内容创作者生产大量趣味片段、猎奇影像或精彩瞬间。“上划”之后,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条视频是什么,可能是新闻动态、知识解析,也可能是动物萌宠、搞笑趣闻等,哪怕遇到不感兴趣的作品,手指一动就能轻易地划走。这种持续不断的“小确幸”让人深陷其中。另一方面,这些快速、密集的刺激模式符合人类大脑寻求即时满足的倾向,从而形成“内容刺激——观看快感”的循环机制:观看者无需投入太多时间或精力,就能迅速获得满足感,不断刷屏能持续触发这类短周期的奖励机制。不同的内容始终围绕用户的兴趣与偏好,在间性内容中形成某种相似性的链式内容。由此可见,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促进下,用户可以不停地“上划”观看短视频,无需思考、选择下一条内容。这种设计方式导致用户很容易进入算法与内容池作用下的流畅观看状态,产生沉浸体验,进而不断刷屏,形成近似上瘾的使用体验。短视频平台精心设计的内容推荐和情感调动,往往能够激起用户的短期愉悦和满足感;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在现代社会,用户应对社会焦虑和压力的一种心理寄托也是短视频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
(摘编自晏青《短视频成瘾机制与人智交互错位之思》)材料二:在《童年的消逝》这本书中,波兹曼揭示了一个颠覆常识的真相:“童年”并非天然存在,而是印刷术缔造的文化产物。当文字成为知识垄断的工具,成人与儿童之间便竖起了一道认知高墙—儿童需要耗费数年时间跨越识字、语法、逻辑这三重阶梯,才能窥见成人世界的秘密。以汉字为例,一个孩子需经历千余天的学习,方能在四年级读懂报纸;而真正掌握社会规约、获得“准成人”身份,还需要度过相当漫长的青春期。这种信息壁垒划定了童年的边界,也孕育了人类独有的理性思维:羞耻感、延迟满足和对复杂世界的敬畏。短视频的崛起正在加速瓦解这道文化防线。高饱和度的画面、震耳欲聋的音效、每分钟三次的情节反转……它以各种方式,不断刺激我们的感官,将传统中不能谈及的禁忌加工成娱乐内容。伦理问题、猎奇话题、血腥、死亡与暴力⋯•禁忌一旦被揭露,其神秘与危险也随之消散,我们对禁忌的敬畏和羞耻感也在淡化。当狗血伦理与暴力叙事无需任何认知训练便能直达儿童眼底时,波兹曼笔下的“羞耻感消亡”便成沩了现实。儿童尚未理解生命的意义,已目睹死亡的狰狞;未曾学会沟通合作,先习得暴力的效率;还未形成道德判断,便被植入“宫斗权谋”的算计模板。当算法将战争、权谋算计等打包成“电子糖果”推送给小学生时,童年不再是成长的缓冲带,而成了商业流量收割的试验田。(摘编自芦花《短视频时代,我们如何保卫消逝的童年?》)1.下列对材料一关于短视频成瘾成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我国短视频用户10亿多人,在网民中占比很大,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直接导致成瘾现象普遍化。B.算法通过捕捉用户行为数据迭代推荐策略形成“兴趣闭环”,构建“上瘾循环”,让用户陷入持续观看状态。C.用户在浏览短视频时,拥有了完全自主的选择权,这种自主支配和控制感增强了用户的观看动机。D.猎奇影像、趣味片段等不可预测内容的随机出现,是用户持续刷屏的唯一动因,因其符合即时满足的倾向。2.下列对材料二中“童年的消逝”的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印刷术通过文字垄断构建认知壁垒,儿童需经长期认知训练才能跨越阶梯,获得成人世界的准入资格。B.印刷时代通过信息垄断塑造童年的理性思维,如延迟满足、羞耻感以及对禁忌的敬畏,形成文化防线。C.短视频以感官刺激消解羞耻感,通过暴力、伦理禁忌的娱乐化呈现,导致儿童过早失去对世界的敬畏。D.“电子糖果”指那些像糖果一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诱惑性,能给人带来及时满足感、容易上瘾的短视频。3.结合材料,下列分析与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A.算法推荐的即时满足机制,可能削弱儿童深度思考与延迟满足能力。B.短视频通过社交验证强化归属感,间接加剧用户对平台的依赖性。C.印刷术与短视频均重构了信息传播方式,但后者已瓦解了认知阶梯。D.短视频成瘾不仅是技术问题,与社会焦虑、文化防线遭受冲击不无关联。4.波兹曼说:“每一种技术都既是包袱又是恩赐,不是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短视频”这一技术简要说明。(4分)
5.在当今科技时代,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在所难免。请结合文本谈谈如何预防儿童短视频成瘾。(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老妈妈王愿坚我问:“刚才那个女同志是谁?”同志说:“同志们都管她叫老妈妈。算咱这个医院的副队长,又是政委、看护员、炊事员、采购员……反正这洞里的事她一手包干。人倒是个好人,就是年岁大了,腿脚不灵,嘴又啰唆………”听着听着,我不知不觉又睡着了。天放亮的时候,外面的联络员传过回消息:“外面到处是敌人,在找伤员。”一听这情况,洞里顿时乱了起来。旁边的老刘第一个放大嗓门儿喊着:“唉!这下子可完了,完了…”我也急得不知怎么是好。正在这时,老妈妈忽然霍地站了起来,走到老刘跟前,厉声地说:“老刘呀,什么完了,完了!你想想,你说这话能对得住长征路上的那些同志不?…•”她从腰里摸出一件什么东西,用力抖了抖,里面铮铮作响,“这是特委留下的钱,我可以偷着下山买米给你们做饭吃;钱花光了,我就是下山讨饭,也不能让你们饿着…⋯”她说完话,洞里鸦雀无声。山上的松涛呼啸着,风,把早晨的浓雾一团团地刮进洞里来。休息了一会儿,老妈妈欠起身,低声叫道:“主力上下来的张同志,你能到外面来吗?”洞外,是一块光坪。太阳已经露脸了。从弥漫的大雾里看去,像个通红的大火球。她搀着我向一棵大树走,忽然自言自语地说:“大妈,有开水吗?我可要开的。“听到这句话,我不由得一怔。迎着朝阳,我眯着眼睛仔细地打量起了她。苍老的脸上,刻着一条条深深的皱纹,门牙也残缺不全,在她的左眼下,有一个黄豆大的疤痕⋯噢,想起来了。三年前秋天,我奉命到潮汕地区去和一个新成立的组织接头。这是我们约定好的联络暗语。她就是我的联络人。她比三年前老多了,看上去约有六十岁的样子,嘴角上添了皱纹,鬓角也花白了。她把我扶到树下一块石头上坐好,收敛了笑容,说:“老张,这里就咱两个在党,得把这担子担起来。”我们把事情商量好了,又回到洞里。大概因我是主力上来的,又是个干部,大家都同意我暂时负责。我拿过那支驳壳枪来擦着。这工夫,老妈妈早已趁着雾大、不会暴露目标的时候,点上了火,烧了开水;她把开水舀出来一些,冲了盐水;又把米下到锅里。然后,端着一茶缸盐水,挨个给伤员擦洗、包扎伤口。她这一切做得那么仔细,那么沉着,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护士似的。这种镇定的情绪感染着洞里的所有人,大家都安定下来了,人们脸上又露出了笑容。抄起一根竹杖,对我说:“我去了。”时间真难熬啊,太阳已经落了,还不见老妈妈回来。我出去眺望了好几次,除了遍山荒草、大树、怪石,什么也看不到。更难的是粮食没有了,同志们都在忍着饿呢!黄昏时分,我决定顺着山路去找找看。我沿着小路往下爬才约莫半里路,实在爬不动了。我靠着一棵大树,四下瞭望了一下,远远地看见路旁草丛里好像有一个人影在蠕动,我警惕地掏出了枪,问了声:“谁?”一个微弱的声音回答:“是我。”我走上去一看,正是老妈妈。只见她脸上、手上满是血迹,两肘两膝上的衣服也破了。她趴在地上,头前放着一个包包,她用手和头顶着那个包包,正吃力地往山上爬。我连忙跑上去,激动地叫了声:“妈妈!”她见我来了,咧开干燥的嘴唇笑了笑。我用一只手拎着东西,她扶着我,就上了山。她一进洞口,就忘记了劳累,挤在人堆里,看看这个,瞧瞧那个,像多久不见的亲人一样。她摸着年龄最小的和竹子的手,抱歉地说:“孩子,饿坏了吧;上了几岁年纪,走道不利索,真是⋯⋯来”
,说着,解开了包包。这个包包简直是个杂货摊,里面有约莫十来斤的一小袋米,有打糕,有窝窝、红薯、干红薯丝子,有一块豆腐,有一个小南瓜,还有几卷各种颜色的布——大概是给我们包伤口用的。她把可吃的东西按人们的伤情轻重分了分。同志们饿了一天,现在每人都拿着一样东西吃起来。大家有说有笑,洞里的空气顿时活跃了。正吃着,忽然伢子喊了声:“老妈妈哪里去了?”我连忙跑出洞来找,只见她老人家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两手捧着一样东西在吃呢,见我去了,忙把手里的东西掖在衣服底下藏起来。我好奇地抢过来一看,原来是一块草根、菜叶、红薯丝、烂南瓜杂拌的窝窝。我眼眶子一热,一把抱住她:“妈妈,你……”“别嚷,别嚷,别叫同志们听见。”我硬把自己手里的一块煮红薯和她换过来。这天夜里,我被老妈妈的行动感动着,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清晨,老妈妈早早做好了饭,换完了药,又下山了。一个白天,我把老妈妈下山讨饭的经过和她瞒着大家吃的东西给大家说了说。最爱嚷嚷的老刘也怔怔地沉默了一天,最后才对我说:“老张,我的伤势轻,有什么事只管叫我干,要不,我对不住妈妈呀!……日子过得飞快,我已经康复了。黄昏,我收拾停当,就要上路了。走出了好远,回转头来看时,只见老妈妈还站在岭头上向我张望,她那花白的头发,迎着山风,微微地飘动着。1955年10月8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妈妈单独约我到外面,以日常生活对话为伪装,重复“开”字强化暗号识别度,意在提醒她是三年前的联络人。B.画线句子中“趴”“顶”“爬”三个动词,表现出老妈妈动作的吃力及对包里东西的珍惜,凸显她对伤员们的关爱。C.《老妈妈》中的“山洞”象征温暖安全与战士们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党费》中“咸菜”“阁楼”则没有象征义。D.老妈妈藏粗劣食物自食、将营养留给伤员,反映了在物资匮乏年代,共产党员的自我牺牲精神是战争胜利的力量源泉之一。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代人感,使老妈妈的形象更加立体,使文章主题表达更深刻。B.老刘等人在和老妈妈的相处过程中,经历了“慌乱悲观一开心快乐一安静镇定一内疚惭愧”的变化过程。C.“浓雾”暗示敌情隐蔽,为老妈妈下山行动营造危险氛围;“雾大”使冒险生火做饭的情节更具合理性。D.小说叙事手法得当,老妈妈两次下山一详一略,既增强了叙事节奏的层次感,又赋予小说更强的张力。8.小说末尾画横线句子是“她那花白的头发,迎着山风,微微地飘动着”,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9.我对“老妈妈”的称呼变成了“妈妈”,请简要分析这一变化有何表达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沟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俄直集贤院。先是,缤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杰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宋神宗)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力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日:“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沟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这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患。”作《辩奸论》以刺之。(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具官王安石,罔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属熙宁之有力,冠群贤而首用,信任之笃,古今所无。方需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浮云何有,脱屣如遗。进退之美,雍容可观。(节选自苏轼《王安石赠太傅》)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馆阁之命A屡下B安石C屡辞D士大夫E谓其无意F于世G恨不识其面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嚣,使⋯⋯哗然,与《报任安书》“故述往事,思来者”的“思”用法相同。B.就,担任、任职,与《陈情表》“辞不就职”的“就”意思和用法相同。C.以为,认为,与《离骚(节选)》“集芙蓉以为裳”的“以为”意思和用法相同。D.“罔罗六艺之遗文”的“罔”与《氓》“士也罔极”中的“罔”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是一位有改革志向的政治家,他因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颇具创新性的政治见解受到重用。B.王安石在万言书中强调,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就不会惊扰天下视听,也不至天下舆论哗然。C.宋神宗说人们都认为王安石不晓世务,王安石反而认为,很多所谓的读书人,大部分是才能庸俗的人。
D.王安石不好浮华、质朴自然,世人多称赞他,苏洵和苏轼也都赞美他的学识渊博、品格高尚。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4分)(2)属熙宁之有为,冠群贤而首用,信任之笃,古今所无。(4分)14.苏轼评价王安石有“进退之美”,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苏轼的观点?请简要概括。(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筹笔驿"罗隐②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朔冠剑恨谯周①。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注】①筹笔驿: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师伐魏,曾驻此地筹划军事,书写公文,因而得名。②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十上不第”。③孺子:指蜀国后主刘禅。④谯周:蜀国大臣,力主投降魏国,蜀亡后受到魏国封赏。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与《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都展现了诸葛亮君主分忧、尽心谋划的形象。B.颔联借“时运”的变化,道出了“时势造英雄”的感慨,歌颂了诸葛亮的英明神武。C.颈联运用典故,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刘禅和谯周,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忠诚和无奈。D.这首诗将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结合起来咏史抒怀,自然流畅,了无痕迹。16.有人评价本诗尾联“蕴藉深邃,意味悠长”,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
,
”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忧虑和理想未竟的感慨。(2)杭州,自隋唐起就是东南明郡,柳永在《望海潮》中用“
,
”展现了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当时杭州商业的发达。(3)唐代诗人写音乐,常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
,
”,就是侧面表现出乐曲的神奇魅力。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奉行长期主义不易,新时代中国沟我们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支撑。
①广阔市场鼓动“同台竞技”,②让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不同技术路线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共同发展、相互促进;③耐心资本支持“慢工细活”,④为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的产业领域注入信心和力量;⑤评价体系包容“十年不鸣”,⑥不断完善的科研长周期评价机制,让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投入工作⋯⋯市场空间在打开,政策效应在释放,产业土壤在积厚,创新氛围在变浓•今日中国,是长期主义者的乐土,是不断见证奇迹的舞台。当你深耕一个领域、(甲),它就有机会挨过漫漫寒冬,在来年春天或更远的春天破土而出。当然,强调坚持长期主义,不是说守着时间坐等,更不能把“长期才有效果”作挡箭牌,不顾当下、不论对错,蒙着眼睛蛮干。比如,有的地方未经科学论证,盲目上马投资规模巨大的文旅项目,说是有利于长远发展,(乙),制造了一些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彤象工程。有些地方看到新能源产业赚钱,不顾本地实际“一哄而上”,以力是在给长期发展打基础,实则难以沟继,落得“一地鸡毛”。透过这些教训更能理解,真正的长期主义,建立在对发展趋势和自身定位的清晰认识之上,是因为正确才值得我们长期坚守、坚定投入。因地制宜谋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行,统筹好眼前与长远,做困难而正确的事,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同台竞技”指不同技术路线在同一领域中公平竞争,相互促进。B.“慢工细活”强调企业应放慢发展速度,追求精细化的生产方式。C.“注入信心”指通过政策手段直接向科研人员提供资金支持。D.“十年不鸣”形容科研人员在十年内无法取得任何研究成果。19.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2.请用一个长单句简要概括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资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司马迁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鲁迅说:“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有人在沉默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也有人在沉默中迷失自我,被时代拋弃。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B(A项“直接导致”错误,用户规模是背景非原因;C项“拥有了完全自主权”错误;D项“唯一”绝对化。)
2.(3分)C(C项“失去敬畏”属偷换概念,原文为“对禁忌的敬畏……在淡化”。)(3分)C(C项“已瓦解”错误,原文是“正在加速瓦解这道文化防线”。)4.(4分)这句话是说每一种技术都是利弊(优点和不足)共存的,短视频也是如此。短视频的利(优点):①能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带来便利与娱乐,形成沉浸式体验;②能给用户带来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③是用户应对社会焦虑和压力的心理寄托。
短视频的弊(不足):①会引发媒介依赖、注意力分散和自主性削弱等问题;②容易上瘾,会形成依赖,丧失理性思维(思考能力);③容易导致自我决定幻觉的产生;④会瓦解文字构建的文化防线,导致“童年的消逝”。短视频是优点与不足共存的技术,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评分建议:每1小点1分,优点与不足各占2分。5.(6分)5.①算法层面:设置儿童模式,延缓儿童的即时需求,防止形成“兴趣循环”、“上瘾循环”。②在用户层面:减少儿童的自我决策功能设计,降低儿童自主支配和控制感,设置儿童使用时间限制。③内容层面:加强内容监管,建立适合儿童的内容池;增加家长可设置观看内容的功能,使内容具有可预测性。④社会文化层面:家长、学校、社会要给儿童提供情感满足,减少其压力焦虑。⑤其他方面:改变视频“上划”选择方式,设置适合儿童思考的问题增加观看难度。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3点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C项(“没有象征义”错,“咸菜”不仅是地下工作者上交的党费,还象征着他们对党的忠诚与革命奉献牺牲精神。阁楼象征着危机四伏的革命困境;阁楼也是躲藏的地方,也可以象征着对党员同志的守护。)7.(3分)B(心理变化过程应该是“慌乱悲观——安静镇定——开心快乐——内疚惭愧”)8.(4分)①表明老妈妈年岁已大、头发花白仍投身革命,关心牵挂革命战士;②使老妈妈形象更加鲜明具体,更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以人物特写收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③照应开篇,外在的衰老与精神的不朽形成对比,更突出老妈妈坚定、坚韧无畏的革命精神,深化主旨。评分建议:每点2分,2点4分,意思对即可。9.(6分)①增强情感递进:称呼的变化,表明人物关系由革命同志转变为家人,体现“我”对“老妈妈”从陌生到认同的情感递进。②升华人物形象:“老妈妈”是针对她个体形象的称呼,称呼变化为“妈妈”体现出老妈妈用母爱关心所有的革命同志,已经成为“母亲”的群体形象代表。③深化革命主题:称呼的变化,表明“我”受到了老妈妈行为的感染,,也体现了革命者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精神的传承与升华。
评分建议:每点2分,3点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10.(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整栋房子出租合同样本
- 劳动合同样本药店
- 分期转让合同样本
- 自助餐厅经营合同履约金条款
- 医院劳动聘用合同样本
- 农户合作合同标准文本
- 北碚区危化品货运合同标准文本
- 医疗设备合作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劳动合同标准文本全面
- 包场商铺转让合同标准文本
- 云梯高空作业车的施工方案
- 视觉设计基础
-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设计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09-03-03 陶瓷工艺品制作师(试行) 2024年版
- 安全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 中职教育基础模板课件《集合的概念 》
- 静密封知识完整版本
- 武汉铁路局招聘2024高校毕业生137人历年(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DL∕T 496-2016 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调整试验导则
-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 2024年江西省高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