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甘蔗工厂化健康种茎》编制说明_第1页
广西《甘蔗工厂化健康种茎》编制说明_第2页
广西《甘蔗工厂化健康种茎》编制说明_第3页
广西《甘蔗工厂化健康种茎》编制说明_第4页
广西《甘蔗工厂化健康种茎》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地方标准《甘蔗工厂化健康种茎》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姓名、单位、职务/职称、参与编制标准分工情况)等(一)任务来源《甘蔗工厂化健康种茎》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立项(2022年)(桂市监函[2022]1903号),项目序号为2022-1002,本技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西益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千百星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管理站负责起草。(二)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表1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姓名单位职务/职称分工情况邓智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主持编写徐林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参与编制吴凯朝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参与编制庞天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参与编制梁俊广西益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副研究员参与编制黄骊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种子管理站研究员参与编制翁梦苓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参与编制刘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参与编制莫璋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参与编制甘国勇广西益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副研究员参与编制杨振媚广西益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参与编制二、标准制定背景及意义1、标准制定背景及意义目前我区甘蔗生产用种70%以上属于农民自留种,蔗种质量无法保证,下种量严重偏高,加重生产成本,严重制约着蔗区良种布局、推广和机械化种植步伐。从市场上购买的甘蔗良种种茎比率仅占用种量的20%左右,蔗种商品化率低,健康种茎市场占有率更低。我区现有的52个甘蔗良种繁育推广基地缺乏标准化的甘蔗健康种茎繁育生产技术,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生产出的蔗种质量良莠不齐;甘蔗种业管理体系不完善,缺少必要的检测手段、检测技术和质量管理系统,不能满足对甘蔗种茎(苗)质量检测的需求,种苗质量仍难以保证。甘蔗种业产业化程度低,未能通过规模化的组织形式,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以及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生产出高质量的甘蔗健康种茎(苗),并以市场化的手段实现甘蔗种茎(苗)商品化供给;由于缺乏专业性、技术性、创新能力强的甘蔗种业企业,至今无法实施育繁推一体化经营管理,无法形成甘蔗种业的产业化运作。绝大多数甘蔗种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盈利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不足,供种能力有限,甘蔗种业企业竞争能力不强,甘蔗健康种茎(苗)供应存在巨大缺口。随着广西5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和1150万亩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建设,以及《广西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糖料蔗生产机械化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2年)》、《广西甘蔗种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18-203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广西甘蔗良种育繁推的实施意见》、《2020年广西粮改饲工作实施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有利于全面提升甘蔗良种繁育基地生产能力和健康种茎制种水平,有效规范种子生产,提高甘蔗种子质量,促使传统甘蔗用种由自留种向专业化商品化供种转变,同时加大了市场对甘蔗健康种苗(茎)的需求,为甘蔗商品化供种及种业产业化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针对目前甘蔗种茎质量良莠不齐、出苗率难保证,甘蔗种茎加工厂逐渐增多而工厂化供种种茎质量要求标准不统一等瓶颈问题,为确保生产出的甘蔗种茎符合工厂化健康种茎的要求和检验标准,保证生产出来的甘蔗种茎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特制订本标准。标准的制订,将进一步规范甘蔗工厂化健康种茎质量标准,为实现甘蔗健康种茎商品化标准化供种提供技术支撑,对提高甘蔗种茎质量,加快广西甘蔗种业产业化进程和健康种苗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2、国内外情况说明甘蔗健康种茎是通过种茎温汤处理或腋芽茎尖培养等方法脱去甘蔗体内病菌的腋芽试管苗或种茎,及其在不同隔离条件下逐代繁育并符合质量标准的、纯正、无病毒无虫害、健康的原原种、原种和大田生产用甘蔗种茎。种植脱毒健康种茎,甘蔗植株生长健壮,分蘖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可以从蔗种源头上减少病原菌,减轻病害发生几率,从而提高甘蔗产量和蔗糖分,延长宿根年限,减低种植生产成本,提高蔗农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甘蔗种苗(茎)脱毒技术的发展,结合大田生产栽培管理技术和种茎加工生产,获得了商品化甘蔗健康种茎,并在广西、云南、海南、湛江的主产蔗区推广应用。通过甘蔗种茎加工厂流水线切种、消毒、包衣、检测、分级等关键环节,生产出甘蔗健康种茎供大田生产应用,可以提高甘蔗种茎质量和种茎出苗率,并实现机械化精量播种,最终达到提高种植效率,苗齐苗壮、防病防虫的目的,从而有效降低甘蔗种植生产成本,延长宿根年限,达到降本增效的作用。切段式甘蔗工厂化健康种茎目前已经成为甘蔗供种的主要方式之一,有望3-5年内全面替代原料甘蔗全茎供种。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甘蔗工厂化健康种茎这一产品的质量标准,现有糖料蔗种苗质量监管缺乏规范、完善的技术规程和检测标准,企业种茎(苗)质量自检能力不足。项目组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追踪调查,目前已经已形成出一套甘蔗种茎质量评价指标和种茎质量检验检测方法,技术成熟,方法可靠。三、主要起草过程1、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益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千百星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管理站明确专人组成起草组,具体落实各项工作。经起草组全体成员共同研究讨论,确立标准起草编写方案,任务具体落实和分配。2、结合项目研究,工作小组对甘蔗良繁基地、甘蔗种茎加工厂及健康种茎生产现状、质量检测及控制等进行初步调研。根据实际调研,进行标准框架结构和主要章节内容的确定。3、根据标准要点框架技术内容,再次修改标准草案。各起草小组根据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试验,提供试验数据。4、标准编写小组进一步讨论完善标准草案,并形成征求意见稿。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情况1、制定原则本标准是最新起草的地方标准,并无其他标准被废止或替代,因此编制小组在编制工作中始终遵循以下原则:标准编制遵循“科学、先进、适用、可行”原则,标准内容准确、易于理解、可操作性强。通过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该标准可以作为部门监督、指导生产的技术依据,在甘蔗工厂化健康种茎加工生产上切实可行。目前国内还没有甘蔗工厂化健康种茎方面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新标准是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引用和参考NY/T1796-2009甘蔗种苗、NY/T1785-2009甘蔗种茎生产技术规程、NY/T2724-2015甘蔗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NY/T3172-2017甘蔗种苗脱毒技术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充分考虑糖料甘蔗工厂化种茎质量要求及质量检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规范化、数量化的语言进行描述。2、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情况国内与本标准相关的标准有NY/T1796-2009和甘蔗种茎生产技术规程两个行业标准。甘蔗甘蔗健康种茎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尚无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与现行国家标准无冲突、相协调。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1、标准主要内容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起草标准文本。包括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工厂加工原料种茎质量检测、工厂加工原料甘蔗种茎来源、甘蔗工厂化健康种茎质量要求、检验规则、贮存等7个方面。与同类技术规程的标准相类似。2、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根据前期研究成果、应用资料、文献资料及甘蔗良繁基地和甘蔗种茎加工厂调研、生产试验结果,确定标准的指标设置和各项指标要求。主要参考依据:(1)原料种茎来源质量要求用于工厂加工生产的原料种茎应按甘蔗品种进行分类、分批砍运与贮存,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原料种茎应来源于甘蔗良种繁育基地种植生产的甘蔗脱毒健康组培苗第一代原原种、第二代原种和大田生产用种,株龄5-8个月的甘蔗全茎种,平均有效节数≤18节,节间平均长度≥2cm,甘蔗种茎原料质量还应符合NY/T1796-2009、NY/T2724-2015和NY/T3172-2017质量要求。甘蔗脱毒健康组培苗后代可以保证甘蔗品种纯度和种茎质量,具有分蘖性强,病虫害少,增产增糖的特点。①株龄及种茎节数。老、嫩种茎的发芽发根有很大差别。前人研究表明,蔗芽萌发快慢和发芽率高低,与种茎内还原糖、可溶性氮化合物和水分含量、利于发芽的生长激素含量等呈正相关。成熟度高的蔗茎,蔗芽老化,蔗糖含量多于还原糖,可溶性氮化物较少,促进发芽和种根形成的生长激素浓度较低,脱落酸、乙烯等抑制发芽物质含量高,不利于芽的萌发。过于幼嫩的节段,根、芽发育尚未完全,并且种茎内所含营养物质少,抗性差,发芽率很低,蔗苗很弱。不同节段甘蔗种茎发芽快慢不同,成熟蔗茎蔗芽萌发“发芽梯度”现象明显,近梢部节段〉中部节段〉基部的节段,越靠近基部节段萌芽越迟、萌芽率越低。结合生产调研,综合考虑种茎内养分,选取5-8月株龄,甘蔗梢部生长点以下10-18芽(节)作种最好,蔗茎含水量、可溶性氮化合物、还原糖等物质的含量较高,基部蔗芽尚未老化,全株甘蔗蔗芽处于活跃状态,蔗芽萌发快且壮,萌芽相对整齐。②种茎节间长度。为提升机械化操作的效率,在选择种茎时一般要选择甘蔗节间适中的种茎,以降低伤芽率,其中一级种茎节间长度≥3cm,二级种茎种茎节间长度≥2cm。③种茎长度确定。综合考虑配套使用的甘蔗切段式种植机、机械切种机伤芽率小于5%满足甘蔗种茎萌发幼苗生长所需养分以及种植试验结果,确定单芽3-8cm,双芽以上茎段20-25cm。利用项目组研发的自动种茎加工生产线,可生产长度统一的标准化甘蔗健康种茎,有利于下一步种植机精量种植和提高种植质量与效率。(2)甘蔗工厂化健康种茎质量要求结合NY/T1796-2009、NY/T2724-2015和NY/T3172-2017中甘蔗脱毒种茎质量要求,甘蔗工厂化健康种茎按质量标准分为一级种茎和二级种茎两个等级,低于二级标准的种茎不得用于商品化供种。甘蔗工厂化健康种茎质量要求指标项目包括:品种纯度要求100%,茎段长度单芽3~8cm、双芽以上20~25cm,含水量60~75%,芽完好率90%,目标病原物检出率≤3.0,发芽率≥80%,茎径≥1.8cm,主要病虫害率≤4.0、夹杂物率≤1.0,消毒包膜或温水脱毒、包膜,株龄5-8月。(3)病虫害检测方法与结果判定采用表型病虫害症状或NCM-ELISA或PCR检测方法,具体操作依据NY/T1796-2009、NY/T2724-2015和NY/T3172-2017执行。只要其中一种方法检测出阳性,就可以判断该样本携带病虫害。(4)抽样同一地块、同一品种,加工生产的甘蔗种茎认为同一批次。采用随机取样法,按比例3%进行抽样。抽样数量要求甘蔗工厂加工种茎蔗芽总量抽样数量10000芽≤300芽10000~50000芽300~1500芽50000~100000芽1500~2900芽≥100000芽3000芽(5)检验检验分目标病原物检验和出厂检验甘蔗种茎质量。由种茎加工生产单位或第三方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执行健康种茎目标病原物检测,并出具正规的甘蔗工厂化健康种茎目标病原物检测报告。由种茎加工生产单位的质量检测部门执行原料种茎和加工种茎的出厂检测,按照本标准质量要求指标项目逐项进行,并出具种茎质量检测报告,附上甘蔗工厂化健康种茎质量检测证书。种茎检测限于在种茎加工厂和种茎繁殖基地进行。(6)甘蔗工厂化健康种茎判定规则种茎未进行目标病原物和主要病虫害检验或出厂检验,以及检验结果目标病原物检出率达不到相应标准要求的,或未进行消毒、包膜或温水脱毒、包膜的,即判定该批次产品不合格。目标病原物检出率超过3%的,可申请复检,复检结果如在允许范围内的,判定该批次产品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产品。(7)喷溯源码经抽样检验合格产品,喷溯源码,应注明标准号、种子生产经营者名称、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注册地地址及联系方式等信息,方便进行种源追踪和后期技术服务。销售时附上甘蔗种茎质量检测证书、种茎出厂检验合格证、目标病原菌检测报告复印件、产品合格证书等。(8)包装、运输。种茎装框或装袋。甘蔗种茎在装卸、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护蔗芽,防止蔗芽损坏。(9)储存包衣种茎比不包衣种茎耐储存。包衣种茎直接送往蔗地种植的,常温保存即可,按需合理安排蔗种调运。结合试验和生产实际,气温在20-25℃要求在10d内种完,气温高于25℃要求在7d内种完,气温高于30℃要求在3d内种完。冷库保存温度控制13℃,贮存期30d左右。贮存时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码整齐防止挤压等造成蔗芽损伤。种茎包膜及储存温度和时间确定依据:以甘蔗单芽种茎为材料,开展包衣对甘蔗单芽种茎不同温度保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包衣和未包衣处理甘蔗单芽种茎,其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10℃>13℃>15℃>常温,同处理比较,包衣甘蔗单芽种茎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未包衣处理。包衣甘蔗单芽种茎在不同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下,病菌感染率明显低于未包衣处理。其中,10℃、13℃、15℃和常温保存20d,包衣比未包衣病菌感染率分别低189%、226%、256%和191%;10℃、13℃、15℃和常温保存30d,包衣比未包衣病菌感染率分别低112%、106%、174%和94%;包衣保存30d,13℃低温下甘蔗单芽种茎病菌感染率最低为27.35%。综合得知,甘蔗单芽种茎包衣处理可延长保存时间至30d左右,并以13℃保存温度效果最佳,其能有效延缓营养物质的下降,减少病菌对甘蔗单芽种茎的侵染,增强蔗种抗逆性,较好的保持甘蔗种茎活力。在整个保存时期,相同保存时间和温度下,包衣甘蔗单芽种茎病菌感染率均小于不包衣处理;包衣后甘蔗单芽种茎保存时间能延长至30d左右,13℃保存温度效果最佳。因此,包衣可以有效降低胁迫对甘蔗单芽种茎的损害,减缓其劣变的速度,但这种保护效果仍具有时效性,随保存时间延长,其保护效果逐渐减弱。表1不同处理下未包衣甘蔗单芽种茎可溶性糖含量处理

Treatment可溶性糖含量solublesugarcontent10d20d30d10℃130.153.22aA113.858.84aA118.398.05aA13℃121.483.94abA107.355.37abA101.599.15abAB15℃121.0511.74abA101.679.30bA94.494.90bAB常温

(Normaltemperature)112.672.97bA98.8378.68bA75.948.25cB注: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表2不同处理下包衣甘蔗单芽种茎可溶性糖含量处理Treatment可溶性糖含量solublesugarcontent10d20d30d10

℃137.771.88aA130.193.18aA124.622.47aA13

℃136.334.68aA129.964.15aA124.623.73aA15

℃134.496.54aA125.547.50abA117.316.29bAB常温(Normaltemperature)132.193.38aA115.915.69bA108.705.42cB注: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表3不同处理下未包衣甘蔗单芽种茎氨基酸含量处理Treatment氨基酸含量aminoacidcontent10d20d30d10

℃40.190.87aA36.843.82aA

21.204.18abA13

℃26.841.86bB30.864.37bA23.553.04aA15

℃29.301.72bB21.292.53cB13.211.86bA常温(Normaltemperature)18.691.47cC16.840.33cB14.815.27bA注: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表4不同处理下包衣甘蔗单芽种茎氨基酸含量处理

Treatment氨基酸含量aminoacidcontent10d20d30d10

℃36.524.56aA33.011.88aA27.603.51aA13

℃36.360.66aA32.213.94aA23.203.17aAB15

℃33.481.75aA24.593.54bA14.884.05bB常温(Normaltemperature)30.013.09aA26.591.77abA14.683.49bB注: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注:1、2、3、4分别为10℃、13℃、15℃和常温下未包衣甘蔗单芽种茎保存10d;5、6、7、8分别为10℃、13℃、15℃和常温下未包衣甘蔗单芽种茎保存20d;9、10、11、12分别为10℃、13℃、15℃和常温下未包衣甘蔗单芽种茎保存30d。图1未包衣甘蔗单芽种茎不同处理下剖面图表5不包衣甘蔗单芽种茎病菌感染率保存天数Savingdays保存温度Savingtemperature10℃13℃15℃常温Normaltemperature10d0.00%0aA0.00%0aA15.76%0.04aA52.17%0.16aA20d35.70%0.16bB55.77%0.27bB79.51%0.18bB100.00%0bB30d58.81%0.27cC56.35%0.22bB100.00%0cC100.00%0bB注: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