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冬种菜用甘薯木薯轮作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广西《冬种菜用甘薯木薯轮作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广西《冬种菜用甘薯木薯轮作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广西《冬种菜用甘薯木薯轮作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广西《冬种菜用甘薯木薯轮作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地方标准《冬种菜用甘薯-木薯轮作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2年广西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市监函[2022]1903号文件精神,广西地方标准《冬种菜用甘薯-木薯轮作栽培技术规程》(编号:2022-1080),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起草。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共配备13名研究人员,他们长期从事薯类相关研究工作,了解该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学术思想,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人员搭配和知识结构上相对合理。杨海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南亚所,副主任/助理研究员,担任本标准起草工作小组组长,负责标准制订的全面工作。何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南亚所,技术员/助理研究员,担任本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副组长,负责对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蔡兆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南亚所,技术员/研究实习员,为本标准制订的主要完成人,负责征求意见及组织实施等工作。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利用农田进行冬种菜用甘薯-木薯轮作,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还能进一步释放土地潜力,减少种植单一对土壤板结化的趋势,解决木薯连作障碍问题。另外,冬季菜用甘薯的推广与应用,能在南方阴冷多雨的冬季,填补城乡淡季叶菜市场供应的空缺,增加蔬菜的花色品种,丰富居民的菜篮子,改善城乡人民的膳食结构,拓宽了甘薯的应用领域。因此,冬种菜用甘薯-木薯轮作技术的社会效益显著,是发展循环农业和实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通过制定广西地方标准《冬种菜用甘薯-木薯轮作栽培技术规程》,以标准为抓手,统一规范广西冬种菜用甘薯和木薯轮作过程中选地及整地、基肥施用、起畦、种苗(种茎)选择及处理、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技术要求,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制定甘薯-木薯轮作的栽培技术,不仅提升了土地种植的附加值,实现了“一地双收”增产增效,还助推了农业可持续、循环发展。三、主要起草过程1.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广西地方标准《冬种菜用甘薯-木薯轮作栽培技术规程》项目任务下达后,起草单位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制定了标准编写方案,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编制工作,具体标准编制工作由起草单位组织从事薯类作物栽培研究相关专业的人员配合。组成标准编制工作组,下设三个组,分别是资料收集组、草案编写组、标准实施组。资料收集组负责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查询、收集和整理工作,查阅前人对菜用甘薯、木薯栽培及其轮作技术的研究情况和目前科学界对菜用甘薯、木薯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草案编写组负责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的编写工作,包括后期召开征求意见会、网上征求意见,以及标准的修改和完善。标准实施组负责组织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开展标准宣贯培训会,对标准进行详细解读,让相关人员了解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冬种菜用甘薯-木薯轮作栽培技术进行规范化操作,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2.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工作小组先后到南宁武鸣、贵港桂平、崇左天等、崇左龙州等地开展菜用甘薯和木薯栽培考察、调研工作,通过与企业以及菜用甘薯、木薯种植大户的沟通交流,了解区内菜用甘薯、木薯栽培及其轮作技术存在的问题。参考的标准主要有:绿色食品木薯生产技术规程DB45/T405-2007,木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NY/T2046,菜用红薯叶生产技术规程DB45/T4912008。根据市场考察调研反馈的意见,并收集现行有效的相关标准、文献资料,拟订出标准编写计划。3.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标准编制工作组根据考察调研、资料收集并对数据和要求进行反复验收的结果,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为术语和定义、选地及整地、起畦、基肥施用、种苗选择及处理、种植、田间管理、采收与贮藏、病虫害防治。4.调研及形成征求意见稿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编制组内部召开了广西地方标准《冬种菜用甘薯-木薯轮作栽培技术规程》的研讨会,会议就该标准制定的原则、框架、主要内容和具体分工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国内、区内菜用甘薯、木薯栽培及其轮作技术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整理,并征询同领域专家的基础上,按照简化、统一等原则编制广西地方标准《冬种菜用甘薯-木薯轮作栽培技术规程》(草案)。2022年7月,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2年广西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市监函[2022]1903号文件要求,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员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标准化工作导则,研究落实了标准编写的原则和项目的实施方案。2022年8月至2022年12月,完成国内外相关标准资料的查找;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调研;根据往年的调查与统计,完成具体数据、资料收集,编写出征求意见稿。2023年1月至2023年2月,发布征求意见稿,收集同行专家及标准专家的意见。2023年3月至2023年5月,根据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与完善,完成送审稿。2023年6月至2023年8月:组织专家进行审定,再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与完善,编写报批稿。2023年9月至2023年10月:完成报批稿及报批手续。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情况1.实用性原则本标准是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菜用甘薯和木薯的特点及特性,在现有国家、行业标准相关甘薯和木薯栽培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多年的栽培经验而总结起草的。符合当前广西行政区域内冬种菜用甘薯—木薯轮作的栽培技术要求,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协调性原则本标准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与冬种菜用甘薯—木薯轮作栽培技术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在内容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协调一致。3.规范性原则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的内容,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本标准是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制订的,同时注意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之间的衔接,没有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冲突部分。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广西地方标准《冬种菜用甘薯-木薯轮作栽培技术规程》主要章节内容包括:选地及整地、起畦、基肥施用、种苗选择及处理、种植、田间管理、采收与贮藏、病虫害防治。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推荐性。本文件适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菜用甘薯-木薯轮作的栽培。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冬种菜用甘薯-木薯轮作栽培的术语和定义、选地及整地、起畦、基肥施用、种苗选择及处理、种植、田间管理、采收与贮藏、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菜用甘薯-木薯轮作的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2046木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DB45/T405-2007绿色食品木薯生产技术规程DB45/T491-2008菜用红薯叶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冬种菜用甘薯生长季节主要在冬季,在10月中下旬~11月中下旬栽种,次年2月中下旬~3月中下旬收获的菜用甘薯。3.2冬种菜用甘薯-木薯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轮作复种,安排种植菜用甘薯和木薯,使它合理的搭配和衔接。一般在11月中下旬~次年3月上旬为冬种菜用甘薯种植期,3月中下旬~11月上旬为木薯种植期。4.冬种菜用甘薯栽培技术4.1选地及整地甘薯种植前用拖拉机对土壤进行深耕翻晒,栽种前1d~2d用旋耕机旋耕耙碎,做到土层深、松、细、碎、平、无杂物,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尽量将地耕细整平,做到干湿适度,上松下实。对于杂草较多或有前作茎秆残茬的要先粉碎灭草,然后再翻耕整地。4.2基肥施用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用腐熟的干鸡粪、干羊粪、干兔粪等动物粪便,用量为15000kg/hm2;配合复合肥(N-P2O5-K2O15-15-15),用量为750kg/hm2。耕前均匀撒入地面深翻入土壤中,可满足菜用甘薯整个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4.3起畦坡度小于5°的平地或缓坡地采用平畦;坡度5°~10°的坡地宜起高畦或等高垒畦;坡度大于10°的坡地建立等高梯田,起高畦种植。畦带沟宽100cm,畦高15cm~20cm。4.4种苗选择及处理选用茎蔓粗壮、叶片肥厚、无病虫为害、长度为25cm的薯苗。4.5种植薯苗斜插入土,插植深度为3cm~5cm,土层覆盖枝条10cm~12cm,垄面栽植2行,株距0.25m,移栽密度1.1万株/hm2~1.3万株/hm2,栽后浇足窝水,用土将窝封好,保持土壤湿度。4.6田间管理4.6.1查苗补缺甘薯种植10d~15d后,查看薯苗生长情况,对缺苗的种植穴及时补苗,对补种的幼苗及时进行追肥,确保苗全、苗匀,苗壮。4.6.2中耕除草栽插后第一次中耕可与打顶结合进行,中耕深度为7cm~10cm,同时清理田间杂草,间隔10d~20d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4.6.3追水追肥采用喷灌补水,每隔3d浇一次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每次采摘后及时施肥,尿素用量75kg/hm2或者有机肥用量750kg/hm2~900kg/hm2,施肥可与浇水结合进行。4.7采收与修剪4.7.1采摘时间薯苗扦插成活后约10d~12d开始打顶摘心,栽插28d~35d藤蔓封行后进行第一次少量采摘,每隔8d~10d可采摘一次。4.7.2菜叶保存菜用型甘薯茎叶含水量大,易失水,因此要随采收随销售,有条件的可放置在保鲜库中进行短时间保存,尽量缩短运输流通时间,以保持较高的产品档次。4.7.3整枝修剪第3茬采摘完后进行首次修剪,每株从不同的方向保留4个~5个健壮的萌芽,剪除基部生长过密和弱小的萌芽,保留10cm~15cm内的分枝;以后每采摘3次~4次修剪1次,保证植株通风透光和养分的集中供给,提高产量和品质。4.8病虫害防治菜用甘薯主要病害为黑斑病、根腐病、茎线虫病,主要虫害有螨类、蚜虫、红蜘蛛、甘薯麦蛾、斜纹夜蛾。一旦有病虫害发生,要及早防治,避免病虫害快速传播蔓延。防治时可用0.38%苦参碱乳油300倍液~500倍液喷洒或灌根,亦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6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3d~5d再喷1次,连续喷2次。5.木薯栽培技术5.1整地前茬菜用甘薯在开春全部采收后继续深松耕,深度25cm~30cm。5.2起畦坡度小于5°的平地或缓坡地采用平畦;坡度5°~10°的坡地宜起高畦或等高垒畦;坡度大于10°的坡地建立等高梯田,起高畦种植。畦面宽1m,畦间距30cm~40cm。5.3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用腐熟的干鸡粪、干羊粪、干兔粪等动物粪便,用量为15000kg/hm2~20000kg/hm2基肥撒施在种植沟上面盖2cm~3cm的细土再放种茎,避免肥料与木薯种茎直接接触影响发芽出苗。5.4地膜覆盖选择在雨后或土壤湿润时进行盖膜。垄面选择相对较薄,白色透明,膜宽120cm的薄膜,平铺于平整好的垄面上,四周用土块压紧。在盖膜后按拟定种植株行距打好种植孔,平放种植的孔口直径15cm~20cm,斜插和直插种植的孔口直径10cm。地势低洼渍水、水位高、土质粘重的土壤不适宜覆盖地膜。5.5种茎选择与处理选择茎圆、粗壮、节密、芽点圆润,凸出明显,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征特性。无病虫害,无损伤,无霜害,色泽鲜明;新鲜,斩断切口有乳汁流出;同一条种茎选取中下部作种;砍种要求斜砍,快刀砍种,切口平整,忌撕裂。种茎长度15cm~20cm,边砍边种植。5.6种植采用平放或斜插的方式摆种,株行距为:0.8m×1.0m,种植数量为9000株/hm2~10500株/hm2。播种后,喷洒38%莠去津悬浮剂除草,喷洒量为3000ml/hm2~4500ml/hm2。5.7田间管理5.7.1木薯查苗补缺木薯种植15d~30d,查看木薯出苗情况,对缺苗的种植穴进行补种,对补种的幼苗及时进行追肥。5.7.2中耕除草除草结合培土进行,培土厚度3cm~5cm;也可采用300倍~400倍乙草胺低位定向喷雾灭草,避免除草剂接触木薯茎叶。5.7.3间苗木薯苗高15cm~20cm时,进行间苗,摘除多余幼苗,去弱留强,每个植株留1个~2个健壮幼苗。5.7.4追肥植后30d~40d或苗高30cm~40cm时追施尿素75kg/hm2~120kg/hm2,植后100d~110d或株高70cm~100cm时追施复合肥(N-P2O5-K2O15-15-15)300kg/hm2~450kg/hm2,植后180d~200d或株高100cm~140cm时施用硫酸钾或氯化钾90kg/hm2~120kg/hm2。追肥在雨后撒施为宜。5.7.5摘顶木薯株高达到150cm~200cm时,摘除顶芽,抑制植株徒长,促进块根生长。5.8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有细菌性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花叶病和枯萎叶斑病;主要虫害有螨类(红蜘蛛等)、象鼻虫。防治方法参照NY/T2046。5.9收获及种茎贮藏5.9.1块根采收于11月中旬收获木薯。收获时,选择晴天上午或阴天采收,可选择机收或人工采挖。人工采挖时,在离地面10cm~20cm处砍断茎秆,用木薯采收工具将地下木薯撬起;薯块采收后,及时装车运输,进入加工环节。5.9.2种茎贮藏收获后的种茎,选背风向南、湿润但不积水的地块贮藏,用锄头锄松表土,将木薯种茎竖直堆放,使木薯种茎基部紧贴地表并适当培土,在木薯种茎顶部盖上薄膜。装车和运输过程中,必须注意捆扎,捆扎不宜过大,每捆以15条~20条种茎为宜,轻手搬运,减少碰伤芽眼及表皮,遇到霜冻或寒害天气注意遮盖,避免冻伤种茎腋芽。六、标准宣贯实施的措施1.成立标准宣贯,落实工作小组,制定宣贯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分工,保证宣贯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开展。2.与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