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n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14个生字,会写“雷达、蚊
子”等12个词语。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II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14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
3、学会根据课文内容来提问。(重点)
一、识字导入
1、教师板书“我会写”中的“蝙蝠”,出示蝙蝠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认
识它吗?”指名学生回答,强调字音,并指导书写。在学生书写后,教师提出三个
问题:
(1)“蝙蝠”二字都是虫字旁,它是昆虫吗?
(2)蝙蝠会飞,那它是鸟吗?
(3)蝙蝠是什么类的动物?从哪得知呢?
2、刚刚我们认识了蝙蝠,那么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
一起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词,重点学习“系”的读音、“即”的书写。学生读词、写
字,同桌互查。
(2)解说一个重要的双音节词:根据课文内容阐释“秘密”一词的含义。
2、了解课文大意。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吗?
课文大意:科学家在反复试验中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
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三、提问角度: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1、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交流。
生1:为什么文章一起笔就写“清朗的夜空”中飞机在航行呢?(这是一种对
假设的情景进行描写作为文章开头的方法,既表现出一种生动的笔法,又顺利地引
出了“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话题。)
生2:文中两次设问“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难
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两个设问重要
吗?(是的‘,它们很重要,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这两处设问前后关联,逐层
深入,引出课文的重点内容:蝙蝠是如何探路的、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生3:怎样结合“蝙蝠”的生理特点来解说“雷达”的科学原理呢?(原来,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
光屏就像是蝙蝙的耳朵。)
2、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利用问题清单,发现提问角度:“大家的问题都很
有价值,看来是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的。让我们去分享更多的问题,和小组成员互
相交流,并罗列问题清单。认真阅读自己小组的问题清单,你有什么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够针对课文内
容,提出问题。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最熟悉的一种提问角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写作方式和联系生活经验提问,并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重
点)
2、链接课后习题,学会提出自己的问题。(难点)
一、提问角度:根据写作方式提问
1、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雷达原来是科学家根据蝙蝠飞行的特征发明出
来的,文中的“那位同学”也在最后联系生活经验提出了问题:“超声波在生活中
还有什么用途呢?"你能像他一样也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一些问题吗?
预设:我知道直升机是人们模仿蜻蜓发明的,同学们还知道其他的发明吗?
2、(课件出示青蛙、甲虫、蝴蝶等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这些小动物又和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发明有关呢?我们身边还有什么是受动
物启发发明的呢?
3、师:你们越来越会提问了!从动物身上发现功能特点,并受到启发,发明
造福人类的东西,这也是一门科学,叫仿生学。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阅这方
面的资料。
三、拓展运用
读课后习题中的《它们是茎,还是根?》,根据教师的提示,提出自己的问
题。(板书: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问题预设:选文用了怎样的结构?作者介绍变态茎的时候,采用了什么说明方
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根据课文内容、根据写作方式和联系生活经验
等不同角度来提问。发散思维、多角度提问是阅读文本的一大法宝,这将会给我们
的阅读打开新的视野,让阅读更加有效。
[教学板书]
6夜间飞行的秘密
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根据写作方式提问
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教学反思]
提问不仅是学生阅读思考的体现,更是一种阅读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
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我引导学生认
真体会教材以批注的形式出示的问题,让学生获得启发,学会发散思维,掌握从课
文内容提问、根据写作方式提问和联系生活经验提问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提问
能力。
与此同时,我还结合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想办法自主解决,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认识“蝙、蝙”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
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读了课题,同学们肯定会有疑问:课文讲的是什么东西夜间飞行的秘密?
而先机的夜间恪行和蝙嗝有什么关系呢?卜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找一我吧。(板
书课题)
2、我们在预习的时候,搜集了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印
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谈自己的了解。
课件出示: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
中飞翔,吃蚊子、飞蛾等昆虫。视力很弱,主要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利用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进行目标探测和定位的装置。无线电波传播时
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
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雷达
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
面。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本课的生字,读准生
字的字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教师指导读写生字。
(1)教师重点指导易混字、易错字。如“即”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字
形,左边上面不要多写一点;“究”字是上下结构,下面是“九”,写的时候要和
“挖”的右半部分区分开来;“驶”右边是“史”,不要写成“吏”。
(2)认识多音字“系”:系(ji)鞋带系(xi)列
(3)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生字的写法,互相听写几个生字,并互相订正。
3、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指导:要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先看课文题目,再根据题目
去找飞机夜间飞行和蝙嗝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先找出文中表明二者关系的重点语
句,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改写,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就可以概括主要内容了。
(2)请同学们找出重点语句。(课文第8自然段开头两句。)
(3)通过对这两句话的改写,我们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谁来说一
说?
主要内容: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
受到启发,给现代飞机装上雷达,使飞机在夜间飞行更安全了。
小结:这个环节要层层深入,先从字词入手,然后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
容,并概括文章主要意志,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学生对照课件出示的词语自行订正。
2、上节课我们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复述一下?指名回答。
3、大家都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品读这篇文章吧。
二、精读课文,仔细品味。
(1)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读相关段落。
课件出示:为了弄清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
学生读相关的段落,思考并找出问题的答案,进行全班汇报。
预设:先把蝙蝠眼睛蒙上做实验,发现蝙蝠能在夜里飞行和眼睛无关。再分别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嘴封住,蝙蝠夜里飞行出现了状况。
(2)我们了解到科学家进行的三次实验,也知道了最终的实验结果。那么,
科学家通过这三次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课件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
出示答案)
课件出示:科学家们一共做了几次实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实验次数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上铃铛一个也没响,蝙
蝠一根绳子也没碰着蝙嘱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
蝠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蝙蝠在夜里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
起来探路的第三次把蝙璐的嘴封住。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答案,完成表格。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3)科学研究仅仅是得出结论就行了吗?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主要是为了从中
得到启发,利用研究成果,服务我们的生活。那么,科学家们从这些实验中得到了
什么启发呢?
生读课文最后一个刍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科学家得到的启发。
预设: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现代飞机装上雷达,使飞机的飞行更安
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从问题入手,再探究从实验到结论的过程,这个研究过
程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发散思维。
1、回答以下问题。
(1)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2)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2、学习了课文,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个小组活动:读课
文,列出自己的问题清单。
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如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可以从课文的写法
上提出问题,也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列出问题清单,全班进行交流解答。
预设1:除了飞机,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雷达?
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预设2:生活中有哪些发明是受到动物启发的?
根据蜻蜓的翅膀,研制出了能消除颤振危害的飞机机翼;根据青蛙的眼睛,发
明电子蛙眼等。
3、读课后习题中《它们是茎,还是根?》的选段,提出自己的问题。
预设: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变态茎?作者介绍变态茎的时候,采取了什么说明方
法?
(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对学生理解能
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我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提出
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通过课后习题进行实践,同时想办法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既
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写本课14个生字,认识12个本课生字。正确读写“雷达、蚊子、即
使、灵巧”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幅探路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深入学习和实践针对课文内容提问题的方法,能够自己针对课文内容提出
有价值的问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夜间探路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蝙蝠和雷达)
老师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图片,提问:有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对它的了解介绍给
大家听呢?指名回答。
2、读题质疑: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
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
系呢?
3、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科学,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板书课题:夜间飞行的
秘密)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小组轮流读课文,在小组内互相帮助纠正读音,然后点名分段读课文,师
生集体正音。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见PPT)
指名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漆、荧、横”和多音字“系”的
读音。
5、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
解词语。
6、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三、复习回顾,默读课文。
1、我们以前学过针对一篇文章提问可以从三方面着手:文章写什么?针对文
章的主要内容提问题;为什么写?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来提问;怎么写?针对文章
的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体裁来提问。
2、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问题,解决文中的小同学在书旁提出的第一个问
题: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文章哪句话能点明,请你画出来。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模仿蝙蝠探路
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3、同学们观察上面的提问和答案,结合我们学过的提问技巧,你有什么发
现?
4、对,它们这是针对主要内容的提问,答案是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总结。我
们在提问的时候,可以不要“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的提问,而是从课
文标题入手。
5、读完课文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6、整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白了提问可以从题目入手。我们在提问其他
方面的问题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同学们,认真思考,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回想一下《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句话回答。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以及通过提问完成对本篇课文的学习。
二、集中问题,学习课文。
1、我们先根据课文旁批的问题和课后问题了解课文的内容。
2、总结文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蝙蝠在夜里是如何安全地飞行的呢?
(2)蝙蝠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的呢?
(3)科学家怎样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4)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对科学家有什么样的启示?
(5)飞机是怎样靠雷达提供信息安全飞行的呢?
三、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第6、7自然段:蝙蝠在夜里是如何安全地飞行的呢?(这是课文中心
句)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猬物的呢?(这是书中同学的问题)
出示课件: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和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一边飞一边从里发出,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它的,它就立刻
2、学习4-6自然段:科学家怎样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出示课件: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了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3、集中探讨共性问题:
课文写科学家们做了几次实验?每次是怎样实验的?每次实验的结果怎样?默
读4-6段,用简洁、准确的话来填写表格。
次数,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
完成表格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论: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4、默读第七、八自然段。提炼重点问题:
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对科学家有什么样的启示?飞机是怎样靠雷达提供信息安
全t行的呢?
5、学生练习画出示意图。
教师板书示意图:
雷达无线电波
飞机荧屏障碍物
对本段,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
之处?
出示课件: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雷达的荧光屏就
像是蝙蝠的
四、补充提问,拓展延伸。
1、学完课文,你还能从不同角度给本课提出问题吗?
2、问题汇总:
⑴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动物的启发?
(2)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3)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飞机?
4、通过这些问题清单,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后发?
5、思考课文内容背后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发散思维,获得更多的知识。
五、课堂总结。
1、分析我们提出的问题,看一看都是从哪些角度提出的,能够帮助我们懂得
如何对课文提出问题。
2、这节课我们不但了解了科学知识,还知道了阅读课文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给
文章提问题。多提几个问题能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
六、延伸训练。
读下面这段话,我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他们
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季养、慈姑和芋头
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
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七、课后作业。
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有很强的科学性,以说明为主,设计教学时,注重渗透方法指导,从
质疑中引发探究。学习费在生疑,有疑有问,有问有探究。开始,通过图片让学生
知道什么是蝙蝠什么是雷达,引出问题:蝙蝠和雷达的关系?直接学习结论,学习
第七、八自然段时,以课本中小同学提出的问题为基础,激发学生提问题。遵循
读、问、议、答,有扶有放,引导学生“你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吗?”注重问题
回到课本解决的练习既提出不同问题乂能完美地解决问题。
课堂上,根据需要,边读边思考,边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一次一次地与文本
对话,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信息,提炼观点。每一步把读书的权力还给了学生,让
学生充分地阅读,静静地思考,大胆地提问,发展思维,理解课文内容。遗憾的是
给予学生读书思考问题的时间比较少。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14个生字,会写“雷达、蚊
子”等12个词语。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语文要素】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n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14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
3、学会根据课文内容来提问。(重点)
一、识字导入
1、教师板书“我会写”中的“蝙蝠”,出示蝙蝠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认
识它吗?”指名学生回答,强调字音,并指导书写。在学生书写后,教师提出三个
问题:
(1)“蝙蝠”二字都是虫字旁,它是昆虫吗?
(2)蝙蝠会飞,那它是鸟吗?
(3)蝙蝠是什么类的动物?从哪得知呢?
2、刚刚我们认识了蝙蝠,那么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
一起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词,重点学习“系”的读音、“即”的书写。学生读词、写
字,同桌互查。
(2)解说一个重要的双音节词:根据课文内容阐释“秘密”一词的含义。
2、了解课文大意。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吗?
课文大意:科学家在反复试验中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
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三、提问角度: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1、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交流。
生1:为什么文章一起笔就写“清朗的夜空”中飞机在航行呢?(这是一种对
假设的情景进行描写作为文章开头的方法,既表现出一种生动的笔法,又顺利地引
出了“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话题。)
生2:文中两次设问“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难
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两个设问重要
吗?(是的,它们很重要,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这两处设问前后关联,逐层深
入,引出课文的重点内容:蝙蝠是如何探路的、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生3:怎样结合“蝙蝠”的生理特点来解说“雷达”的科学原理呢?(原来,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
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2、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利用问题清单,发现提问角度:“大家的问题都很
有价值,看来是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的。让我们去分享更多的问题,和小组成员互
相交流,并罗列问题清单。认真阅读自己小组的问题清单,你有什么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够针对课文内
容,提出问题。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最熟悉的一种提问角度。”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篇五」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语言周密,尤其是课文的第3自然段,一
句话就写出了蝙蝠飞行的灵巧。用词十分恰当、贴切。从教材的内容看,教学的难
点是让学生弄清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重
点理解科学家做实验的初衷及经过。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减缓学生掌握本文科
学知识的坡度,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使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
本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文。课文层次清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提出
飞机为何能在夜间飞行这一问题;三次特殊的实验;受蝙蝠的启示制造出了雷达。
本课教学设计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根据课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突出把握文章的
主要内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适度进行拓展,激
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在创设一个生动具体、新颖活泼的语言环境,充分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形可见,有话可说,从而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
说教学目标。
1、了解飞机靠雷达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2、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并从中受到启发,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本的内容,明白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并从中受到启发,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
兴趣。
说教法、学法。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突出朗读,以读代讲,寓讲于读,小
组合作,自主学习交互使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说教学时间
2课时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设疑激趣
1、教师出示蝙蝠和雷达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2、学生出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3、今天我们这篇课文为什么把蝙蝠和雷达放在一起呢?
4、老师播放介绍蝙蝠和雷达的课件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词。
(1)字音方面,提醒不要把蝙(bian)蝠读成pidn蝠,不要把荧(ying)光
屏读成yin光屏。
(2)字形方面,注意“揭、锐、捕”的写法。
(3)词义方面,联系上卜文埋解词语。
3、自主读书,先好好地将课文读几遍,然后再读,扫清障碍。具体要求。
两人一组,相互将课文读一遍,相互指出对方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交流自读时的收获:认识了哪些生字?有什么其他的发现等。
三、互助学习,交流反馈。
1、同桌或者小组之间交流一下各自的收获。
2、全班交流。
(1)你能流利地朗读吗?(教师可指名学生朗读片段或朗读全文)
(2)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可出示生字卡片)
(3)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过渡内容,导入新课。
二、导读提示,细读理解
1、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
(1)课文中哪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2)蝙蝠是怎样探路的?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你能
概述一下实验的过程吗?
(3)“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仙丁的秘密。”读读
这句话,“反复”和“终于”说明了什么?
(4)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雷达是怎样在夜间帮助飞机飞行的。
2、学生围绕上面的提示对课文进行深入的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三、互动交流
1、教师引导:在学生自主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展开交流。
2、小组内进行交流,要求人人都围绕“你读懂了哪些?”“你发现了哪
些?”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参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要适度进行归纳和展示。
4、教师引问:你k蝙蝠有什么新的认识?
(1)学生读相关的段落和句子。
(2)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蝙蝠的生物学行为”。
(3)在学生概述雷达的工作原理后,教师用课件展示雷达的工作情况。
5、学生完整地将课文读一遍。
(1)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或疑点?
(2)你认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四、拓展升华,保守兴趣。
1: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雷达?
2、假如你是蝙蝠、雷达或者飞机,请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工作的。
五、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利用了自然界生物的一些特点,你是如何知道
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
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
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2、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齐读词语。
蝙蝠雷达蚊子即使灵巧敏锐科学家横七竖八绳子苍蝇
证明研究障碍改变模仿显示驾驶员
2、多媒体出示蝙螭图:
师:同学们,你了解了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介绍:蝙蝠、雷达)
3、师:蝙蝠和雷达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它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科学故事
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理解课文。
1、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夜行?(吸引读
者、引出问题)
2、过渡: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