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模拟试卷42_第1页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模拟试卷42_第2页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模拟试卷42_第3页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模拟试卷42_第4页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模拟试卷4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上午

(基础知识)试题模拟试卷42

一、中文选择题(本题共64题,每题1.0分,共64

分。)

1、主存储器简称为主存(或内存)。以下不属于主存组成部件的是(1)。

A、时序电路

B、数据寄存器

C、控制线路

D、地址译码器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主存储器简称为主存(或内存)。主存由存储体、控制线路、地址寄存

器、数据寄存器和地址译码器等5部分组成。时序电路不是主存的组成部件。

2、在计算机中,最适合进行数字加减运算的数字编码是(2)。

A、原码

B、反码

C、移码

D、补码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机内数据的表示形式。进行原码加减运算时,操

作数与运算结果均用原码表示。由于原码做加减运算时需要将符号位要单独处理,

运算比较复杂,因此在计算机中很少被采用。为了简化运算方法,常采用补码表示

法,以便符号位也能作为数值的一部分参与运算。补码加法的运算法则是:和的补

码等于补码求和。补码减法的运算法则是:差的补码等于被减数的补码加上减数取

负后的补码。负数补码表示的实质是将负数映射到正数域,所以可将减法运算转化

为加法运算。与原码减法运算相比,补码减法运算的过程要简便得多。在补码加减

运算中,符号位和数值位一样参加运算,无须做特殊处理。因此,多数计算机都采

用补码加减运算法,即本题的选项C是正确的答案。移码(又称为增码)是机器数的

另一种表示方法,最适合表示浮点数的阶码。移码的符号位,用1表示正号,用0

表示负号,求法是把其补码的符号位直接取反即可。

3、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CPU内部包拈程序计数器(PC)、存储器数据寄存器

(MDR)、指令寄存器(IR)和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等。若CPU要执行的指令为:

M0VR1,#55(即将数值55传送到寄存器R1中),则CPU首先要完成的操作是

(3)o

A、PC-MAR

B、PC—IR

C、55-MDR

D、55—RI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CPU中的程序计数器(PC)用于保存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访问内存

时,需先将内存地址送入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中,向内存写入数据时,待写入

的数据要先放入数据寄存器(MDR)。程序中的指令一般放在内存中,要执行时,

首先要访问内存取得指令并保存在指令寄存器(IR)中。计算机中指令的执行过程一

般分为取指令、分析指令并获取操作数、运算和传送结果等阶段,每条指令被执行

时都要经过这几个阶段。若CPU要执行的指令为MOVR1,#55(即将数值55传送

到寄存器R1中)则CPU首先要完成的操作是将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送入程序计数

器(即PC-MAR),访问内存以获取指令。

4、某服务器系统可用性达到99.99%,那么该系统每年的MTTR必须小于(4)。

A、4分钟

B、10分钟

C、53分钟

D、106分钟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假设一年以365天计算,则服务系统每年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修

复时间之和为365x24x60分钟,即MTBF+MTFR=365x24x60分钟。若该应用,报务

----——=0.9999

系统可用性达到99.99%,即MT8F+M77R,,则每年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为,

MTBF=0.9999x365x24x60分钟。每年的平均修复时间为,MTTR=(1-

0.9999)x365x24x60=52.56分钟,即每年的停机时间必须小于53分钟。

5、指令流水线将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分为4步,其中第1、2和4步的经过时间为

At,如图7-1所示。若该流水线顺序执行100条指令共用303加,并且不考虑相关

4ZHZHTHT]-

MA/At

问题,则该流水线的瓶颈第3步的时间为(5)。图“某指令流水戏示意图

A、lAt

B、2At

C、3At

D、4At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本试题考查的是计算机系统指令流水线方面的基础知识。依题意知,

在此流水线中顺序执行100条指令用了303加,流水线的瓶颈必定是第3步。假定

流水线中第3步的经过时间为x,该指令流水线顺序执行100条指令所用的时间

为:303At=At+At+At+x+(100-1)xo从而算出第3步历时为3At。

6、下列关于服务器采用的处理器体系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6)。

A、VLIW采用了EPIC设计,也称之为IA-64体系结构

B、RISC指令系统相对简单,并由硬件执行,而复杂的操作则由简单指令合成

C、CISC主要以IA-32体系结构为主,为中低档服务器所采用

D、RISC每时钟周期可执行20条指令,而CISC通常只能执行1〜3条指令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服务器采用的处理器体系结构主要有CISC、RISC和VLIW3类,它

们之间的区别见表7-1o

表7-1处理器体系结构区别表

比较项CISCRISCVLIW

中文全称复杂指令集计售机精简指令集计篝机超长指令字

ComplexInstructionReducedInstructionSet

英文全称VeryLongInstructionWord

SetComputerComputer

采用了EPIC(Explicitly

主要以工A-32体系结构其指令系统相对简单,并由硬ParallelInstruction

瘁系结构(IntelArchitecture,牛执行,而复杂的操作则由简Computing,清晰并行指令计

英特尔架构)为主单指令合成算)设计,也称之为IA-64体系

结构

目前,主要应用于中高档服务

目前基于这种体系结构的微处

多数为中低档服务器所器,如IBM公司的PowerPC、

应用场合理器主要有1nte1公司的IA-64

采用MIPS公司的MIPS、HP公司的

和AMD公司的X86-64

Alpha^lSUN公司的Spare

超长指令字(VLIW)每时钟周期可执行20条指令,而CISC通常只能执行1〜3条指

令,RISC能执行4条指令,因此选项D的说法有误。

7、以下选项中,无助于有效防御DDoS攻击的措施是(7)。

A、根据IP地址对数据包进行过滤

B、为系统访问提供更高级别的身份认证

C、安装防病毒软件

D、使用工具软件检测不正常的高流量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DistributedDenialofService)是一种分布、协

作的大规模攻击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合理的服务请求来占用过多的服务资源,

从而使合法用户无法得到服务的响应。以下提供几种防御DDoS攻击的方法。①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②尽量使用稳定版本的服务程序;③限制特定IP地址段

的数据访问,或根据IP地址对数据包进行ACL过滤;④使用工具软件检测不正常

的高流量;⑤限制同时打开的SYN最大连接数,或在路由器上限制SYN数据包

流量速率;⑥缩短SYN连接的timeout时间;⑦尽量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端U;⑧

启用防火墙的防DDoS的属性;⑨启用Cisco路由器的CEF(CiscoExpress

Forwarding)服务;⑩为系统访问提供更高级别的身份认证,从而封堵某些非法用

户的攻击等。由于DDoS是“利用合理的服务请求”,因此,在系统中安装防病毒软

件对这种攻击方式无防御能力。

8、以下关于防火墙技术的功能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8)。

A、可以对请求服务的用户进行控制

B、可以对用户如何使用特定服务进行控制

C、可以有效地防止内网的攻击

D、可以对网络服务类型进行控制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防火墙是建立在内外网边界上的过滤封锁机制,能够防止外网在未经

授权的情况下访问内网,以及外网对内网的攻击;也能防止内网在未经授权的情况

下访问外网。但是,仅使用防火墙不能有效地防止内网的攻击,通常也不具备反向

追踪网络攻击的能力。

9、图7-2示意了发送者利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向接收者传送消息的过程,图中a和b

发送布--►接收者

处分别是(9)。图7-2消息加密传送过程示意图

A、发送者的私钥,发送者的公钥

B、发送者的公钥,接收者的私钥

C、发送者的私钥,接收者的公钥

D、接收者的私钥,接收者的公钥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在公钥加密系统中,如果要实现所发送的消息供公众阅读,则需发送

者使用自身的私钥对所作送的消息进行加密,接收者从CA中心获取的发送者的公

钥对密文进行解密。另外,在公钥加密系统中,发送者还可以使用从安全证书中心

(CA)获取的接收者的公钥对所传送的消息进行加密,接收者使用其本身的私铳对

该密文进行解密。从而实现所发送的消息只提供给指定接收者阅读的功能。由于本

试题4个选项中未出现“接收者的公钥,接收者的私钥”,因此只有选项A是正确

答案。

10、依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规定,计算机软件(即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

文档)著作权取得的时间是(10)。

A、自软件首次发表之日

B、自软件商业化使用之日

C、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

D、自软件进行著作权登记之日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14条规定,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

完成之日起产生。换言之,计算机软件(即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著作权取得的

时间是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

11、在我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11)。

A、须经过实质审查后授权

B、经初审合格后即授权

C、递交申请后即可授权

D、经过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后才可授权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我国《专利法》第40条规定:"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

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者外

观设计专利权的决定,发给相应的专利证书,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实用新型专利

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由以上法律条文可知,我国对实用新型

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采取的是形式审查制度(也称登记制度),即只要专利行政部门

经过初步审查,认为该申请手续完备且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就授予专利权。申请

人应当在收到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发出授予专利权的通知之日起的规定时间内,办

理专利权登记和领取专利证书的手续。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当向授予专利权人分

页发明专利证书,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实用新型和外观设“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

生效。由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内容较为简单,只做形式审查可以加快审批速

度,使这些实用技术尽快为社会所利用,充分发挥专利制度的作用。对于不符合专

利法规定的取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而取得了专利权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可以通

过以后的无效申请和宣告程序宣告其无效。对于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过程,我国

《专利法》第39条规定,”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国务

院专利行政部门做出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决定,发给发明专利证书,同时予以登记和

公告。发明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12、我国电视以PAL制式播放640x480像素的全彩色视频.每个像素为24位.每

秒25帧画面,其数据传输速率约为(12)。

A、23Mbps

B、24Mbps

C、184Mbps

D、192Mbps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我国电视以PAL制式播放640x480像素的全彩色视频,每个像素为

24位,每秒25帧画面,其数据传输速率(R)的计算过程如下。

/?=—=曰"理二斗£也!=]g4320000bfn=184MRR=21cmM%

th1024x1024x8

13、计算机在存储波形声音之前,必须进行(13)。

A、压缩处理

B、解压缩处理

C、模拟化处理

D、数字化处理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计算机中的数字声音主要有波形声音和合成声音两种表示方法。其

中,波形声音也称为自然声音,通过对实际声音的波形信号进行数字化(取样和量

化)而获得,它能高保真地表示现实世界中任何客观存在的真实声音。例如,

44.1kHzxl6bit的CD质量的声音,8kHzx8bil的数字语音等。但其存储的数据量比

较大。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语音信号中含有大量的冗余信息,且可利用人的听觉感

知特性,这为计算机在存储波形声音之前进行压缩处理提供了依据。

14、在MPEG系列标准中,(14)最适合在移动通信网上实时传输视频数据。

A、MPEG-1

B、MPEG-2

C、MPEG-4

D、MPEG-7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活动图像专家组(MPEG)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电视图像数据和声音

数据的编码、解码及其相关同步技术等标准有:MPEG-HMPEG-2、MPEG-4、

MPEG-7和MPEG-21o这5种标准相应的定义及应用如表7-2所示。

表7-2IPEG^术标准对比表

■PE嘛准内容

是一个数据传输速率Wl.5Mbps的数字存储媒体的电视图像、伴音编码的

MPEG-1

数字视频多媒体通信标准

MPEG-2是一个位速率为4bps〜9Mbps(最高可达15Mbps)的数字视频标准

压缩标准是一个适合在移动通信随和公用电话交换解(psm)上实时传输视频数据的

MPEG-4多媒体通信标准

MPEG-7是一个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标准

MPEG-21是一个多媒体框架结构标准

15、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等。其中

(15)适用于需求明确或很少变更的项目。

A、瀑布模型

B、演化模型

C、螺旋模型

D、喷泉模型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瀑布模型是一种将系统按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

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6个基本活动,并R规定了它们自上

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的系统开发方法。瀑布模型强调文档的作用,并要求每

个阶段都要仔细验证,它适用于需求明确或很少变更的项目。演化模型主要针对事

先不能完整定义需求的软件开发项目。根据用户的需求,首先开发核心系统。当该

核心系统投入运行后,用户试用并有效地提出反馈。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反馈,实

施开发的迭代过程。每一次迭代过程由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和集成等阶段组

成,为整个系统增加一个可定义的、可管理的子集。也可将该模型看做是重复执行

的多个“瀑布模型"。螺旋模型是指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强调风险

分析的一种开发模型。喷泉模型基于对象驱动,主要用于描述面向对象的开发过

程。其开发过程具有迭弋性和无间隙性,“迭代”意味着模型中的开发活动常常需要

多次重复,每次重复都会增加或明确一些目标系统的性质,但却不是对先前工作结

果的本质性改动。“无间隙”是指在开发活动(如分析、设计、编程)之间不存在明显

的边界,而是允许各开发活动交叉、迭代地进行。

16、在开发一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时,首先要进行用户调查,调查中收集的主要信

息包括(16)、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信息。

A、管理目标、人力资源

B、组织结构、功能体系

C、管理目标、功能体系

D、企业性质、客户资源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在开发一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时,首先是对用户进行详细的调查,收

集数据,获取有关当前系统的信息、,建立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详细调查应围绕组

织内部数据流所涉及的领域的各个方面进行,但由于数据流是通过物质流产生的,

因此调查的范围就不能仅局限于信息和数据,还应该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

等各个方面。换言之,应针对表7・3中所罗列的几个方面内容展开调查。

表7-3详细调查内容表

调查内容说明

了解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生产、经营和管理环节的层次和隶属

组织结构的调查

关系,表示成图

静态信息调查

了解系统的经营目标及实现系统目标的功能性体系结构,即各个

功能体系的调查

功能子系统的构成和逻辑关系

从实际业务流程的角度对企业的工作过程进行动态地调查,了解

业务流程的调查系统各个环节的处理任务、处理顺序和处理时间等,了解信息的

动态信息调查来源和去向

收集业务流程中的数据信息的资料,包括各种单据、票证和数据

数据流程的调查

报表等

17、为验证某个程序模块能否4其他模块按照规定方式正确工作,需要进行(17)。

A、单元测试

B、组装测试

C、系统测试

D、确认测试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对于不同粒度的软件,需要进行

不同的测试。软件开发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

统测试等步骤。其中,单元测试也称为模块测试,是在一个模块编写完成后进行,

以检查该模块是否正确实现了规定功能,该测试一般使用口盒测试法设计测试案

例。当模块测试完成后,还需要检查该模块能否和其他模块按照既定方式正确工

作,即验证多个模块组装后能够按照软件设计要求正常、正确地工作,这种测试过

程就是集成测试,也称为组装测试。

18、系统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数据环境发生变化时需要对系统进行维护,这种

维护属于(18)。

A、支持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C、完善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软件系统的维护从性质上分为纠错型维护、适应型维护、预防型和完

善型维护,详见表7-4。

表7-4轨件系统维护

类型目标主要内容

纠正在开发阶段产

生而在测试和验收

纠错性维护①设计错误;②程序错误;③数据错误;④文档错误

过程没有发现的错

•O

①影响系统的规则或规律的变化;②硬件配置的变化,如机

为适应软件运行环境改变型、终端和外部设备的改变等;③数据格式或文件结构的改

适应性维护

而做的修改变;④软件支持环境的改变,如操作系统、编译器或实用程

序的变化等

为扩充功能或改善性能而①为扩充和喈强功能而做的修改,如扩充解题范围和算法优

进行的修改.修改方式有化等;②为改善性能而做的修改,如提高运行速度、节省存

完善性维护

陆入、嬲除、扩充和噌强谐空间等;③为便于维护而做的修改,如为了改进易读性而

等噌加一些注释等

为了明天的需要,把今天

的方法应用到昨天的系统

预防性维护这种维护所占的比例很小,因为它耗资巨大

中,以庾旧系统焕发新活

因此本题从题意出发,对环境发生改变进行的维护是适应性维护,正确答案是B。

19、正确表达式1汽0|01产表示的集合元素的特点是(19)。

A、长度为奇数的0、1串

B、串的长度为偶数的0、1串

C、开始和结尾字符必须为1的0、1串

D、不包含子串011的0、1串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程序语言的基础知识。正则表达式1*(0|01)*描述的集合为

{£,0,01,00,000,001,010,0000,0101,0100,0001,...),串中出现01时,其后只能跟。而

不能出现1,因此1*(0101)*表示的集合元素的特点是串中不包含子串Olio

20、需编译运行的程序,其(20)错误在编译时能被发现。

A、0作为除数

B、死循环

C、无穷递归

D、括号不匹配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程序中的错误分为语法错误和语义错误两种。一般情况下,语法是关

于程序的样子或结构的规则,语法错误是形式上的错误,这类错误编译器可以检查

出来。括号不匹配和关键字拼写错误是关于语言结构的错误,是两种常见的语法错

误。语义错误是程序含义(功能)上的错误,可分为静态语义错误和动态语义错误。

静态语义错误编译器可以检查出来。动态语义反映程序的逻辑,这种错误发生在程

序运行期间,常见的逻辑错误有。作为除数、死循环和无穷递归等,编译时检查不

出这类错误。

21、己知某文法G[S]:ST0S0S—1,从S推导出的符号串可用(21)(论0)描述。

A、(010)n

B、0n10n

C>ln

D、0ln0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程序语言翻译基础知识。语言语法的一种表示法称为文法,

常用的文法是上下文无关文法。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包含以下4个部分:①一个

记号集合,称为终结符集;②一个非终结符号集合;③一个产生式集合。每个产

生式具有一个左部和右部,左部和右部由肩头连接,左部是一个非终结符,右部是

记号和(或)非终结符序列;④一个开始符号。开始符号是一个指定的非终结符。

利用产生式产生句子的过程,是将产生式A-y的右部代替文法符号序列aA0中的

A得到a邓的过程,称为aA0直接推导出a邓仪丫p,记作:aAp=>a7po从S出

发进行推导的过程可表示如下。Sn0S0=00500=0005000=…=0"l0n

22、某确定性有限自动双(DFA)的状态转换图如下图所示,令d=0|l|2|…|9,则以下

字符串中,能被该DFA接受的是(22)。

A、3857

B、1.2E+5

C、-123.67

D、0.576E10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本题程序语言翻译基础知识。翻译高级语言源程序的第一步工作是进

行词法分析,即将源程序中的单词(记号)识别出来,该过程可用有限自动机描述。

自动机M识别一个字符串的过程是从开始状态出发,根据字符串中的字符依次进

行状态转移,若能到达终态且字符串结束,则该字符串可被自动机M识别。考查

题目中的选项,3857的识别过程是状态0—状态IT状态状态1,状态1不是

终态;字符串1.2E+5中的不能识别;字符串O.576E1O的识别过程是状态0—状

态IT状态5一状态6一状态6,在状态6下不能识别E«字符串・123.67的识别过

程是状态0->状态4T状态状态状态5T状态6T状态6,因此该字符串可

被厦中的自动机识别。

23、若操作系统中有n个作业Ji(i=l,2,…,n),分别需要Ti(i=l,2,…,n)的运行时间,

采用(23)的作业调度算法可以使平均周转时间最短。

A、先来先服务(FCFS)

B、最短作业优先(SJF)

C、响应比高者优先(HRN)

D、优先级

标准答案:B

知识点幅析:这是一道考查作业管理中作业调度算法性能衡量的试题。先来先服务

(FCFS)调度算法是指按照用户作业到达的先后顺序进行调度处理。它优先考虑在

系统中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而不管要求运行时间的长短。最短作业优先(SJF)调

度算法是指对短作业优先调度的算法。作业调度程序每次是从后备作业队列中选择

一个作业投入运行。该算法对于长作业可能会有一个较长的延迟时间。响应比高者

优先(HRN)调度算法是指调度时既考虑作业估计运行时间,又考虑作业等待时间,

响应比是HRN=(估计运行时间+等待时间)/估计运行时间。优先级调度是指根据作

业的优先级别,优先级高者首先调度。对于最短作业优先(SJF)调度算法可使系统

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作业个数最多,即可以使平均周转时间最短。

24、页式虚拟存储系统的逻辑地址是由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组成,地址变换过程

如图7-3所示。假定页面的大小为4K,图7-3中所示的十进制逻辑地址8203经过

地址变换后,形成的物理地址a应为十进制(24)。

图地址变换过程

A、8214

B、12299

C、20491

D、28683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页式存储管理中的地址变换知识。在页式存储管理中,有效

地址除页的大小,取整为页号,取余为页内地址。由于本题页面的大小为

4KB=22+210=4096B,逻辑地址8203=4096x2+11,得页号为2,偏移量为11。查图

7-3页表(PMT表)得,页号为2所对应的物理块号为7,因此有效地址a为

4096x7+11=28683o

25、操作系统通常将I/O软件分成4个层次:用户应用层软件、中断处理程序、独

立于设备的软件和设备驱动程序,分层的主要R的是(25)。

A、便于即插即用

B、减少系统占用的空间

C、提高处理速度

D、便于系统修改、扩充和移植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分层结构的好处在于可以将一个复杂的问题细化为一个个较为简单的

子问题。操作系统将I/O软件分成4个层次,各个分层所实现的功能相对独立,各

层之间通过接口相互通信,从而便于系统的修改、扩充和移植。当用户进程提出

I/O请求访问硬件时,需要按“进程请求I/O-独立于设备的软件一设备驱动程序一

中断处理程序一硬件”的层次结构进行。

26、文件系统中,设立打开文件(Open)系统功能调用的基本操作是(26)。

A、把文件的FAT表信息从辅存读到内存

B、把磁盘的超级块从辅存读到内存

C、把文件的控制管理信息从辅存读到内存

D、把文件信息从辅存读到内存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在使用已经存在的文件之前,要通过"打开(Open)”文件操作建立起文

件和用户之间的联系,目的是把文件的控制管理信息从轴存读到内存.打开文件应

完成如下功能:①在内存的管理表中申请一个空表目,用来存放该文件的文件目

录信息;②根据文件名在磁盘上查找目录文件,将找到的文件目录信息复制到内

存的管理表中。如果打开的是共享文件,则应进行相关处理,如共享用户数加I;

③文件定位,卷标处理等。文件一旦打开,可被反复使用直至文件关闭。这样做

的优点是减少查找目录的时间,加快文件存取速度,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27、磁盘移臂调度算法中,(27)调度算法的主要缺陷是有高度局部化的倾向,会推

迟某些请求服务,甚至引起饥饿。

A、最短时间优先(SSTF)

B、先来先服务(FCFS)

C、电梯(SCAN)

D、改进型电梯(CSCAN)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最短时间优先(SSTF)调度算法通过查找距离当前磁头所在位置最短的

请求作为下一次服务对象。该查找模式有高度局部化的倾向,会推迟某些请求服

务,甚至引起无限拖延(饥饿)。

28、在文件系统块的一致性检查时,检测程序构造一张表,表中为每个块设立两个

计数器,一个跟踪该块在文件中出现的次数,一个跟踪该块在空闲表中出现的次

数。假设系统有16个块,检测程序通过检测发现表(28)状态下的文件系统是一致

的。

选项块号0123456789101112131415

计数器1(使用中的

0111111001110011

A块)

计数器2(空闲块)10000001100011;00

计数器1(使用中的

0101111001110011

B块)

计数器2(空闲块)1000000110001100

计数器1(使用中的

0101121001110011

C块)

11

计数器2(空闲块)101000011000100

计数器1(使用中的

010.1111001110011

D块)

"o-

计数器2(空闲块)1000000130001110

A、

B、

C、

D、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影响文件系统可苑性因素之一是文件系统的一致性问题,如果读取系

统目录文件(如索引节点块、目录块或空闲管理块)的某磁盘块,修改后在写回磁盘

前系统崩溃,则对系统的影响是不堪设想的。通常的解决方案是采用文件系统的一

致性检查,一致性检查包括块的一致性检查和文件的一致性检查。在块的一致性检

查时,检测程序构造一张表,表中为每个块设立两个计数器,一个跟踪该块在文件

中出现的次数,一个跟踪该块在空闲表中出现的次数。本案例中假设系统有16个

块,对于选项A,当某个块的计数器1为状态“1”,在该块的计数器2的状态则为

“0”;在某个块的计数器1为状态“0”,则该块的计数器2的状态则为力”;这意味

着该文件系统的一致性检查是正确的,因此本试题答案为选项A。对于选项B,块

号为2的物理块在计数器1为状态“0”,这意味着没有文件使用这个块;但在该块

的计数器2的状态也为,O-这意味着这个块也不空闲;因此文件系统在一致性检

查时将发现该问题。对于选项C,块号为5的物理块在计数器I为状态“2”,这意

味着这个块被重复分配了2次,文件系统在一致性检查时将发现该问题。对于选项

D,块号为8的物理块在计数器2为状态“3”,这意味着这个块被重复释放了3次,

文件系统在一致性检查时将发现该问题。

29、ISO/IEC9126软件质量模型中第一层定义了6个质量特性,并为各质量特性定

义了相应的质量子特性。子特性(29)属于可移植性质量特性。

A、依从性

B、易操作性

C^稳定性

D、遵循性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根据《GB/T16260-1996(kkISO/IEC9126:1991)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

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规定,软件的质量特性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

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6个方面。其中,可移植性质量特性的子特性包含:适

应性、易安装性、遵循性、易替换性。而选项A的“依从性”属于功能性质量特

性。选项B的“易操作性”属于易用性质量特性。选项C的“稳定性”属于可维护性

质量特性。

30、在RUP中,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根据时间和RUP的核心工作流划分为二维空

问v以下属于RUP核心过程工作流的是(30).

A、商业建模工作流

B、项目管理工作流

C、配置和变更管理工作流

D、环境工作流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RUP中有9个核心工作流,分为6个核心过程工作流和3个核心支持

工作流,详见表7-5。尽管6个核心过程工作流类似于传统瀑布模型中的几个阶

段,但应注意迭代过程中的阶段是完全不同的,这些工作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一次

乂一次被访问.9个核心T作流在项目中轮流被使用,在每一次迭代中以不同的重

点和强度重复。

表7-5RUP核心工作流

分类工作流目标

描述了如何为新的目标组织开发一个构想,并基于这个

商业建模[Business

构想在商业用例模型和商业对象模型中定义组织的过

Modeling)

程,角色和责任

描述系统应该做什么,并使开发人员和用户就这一描述

需求(Requirements)

达成共识

核心过程工分析和设计(Analysis&将需求转化成未来系统的设计,为系统开发一个健壮的

作流(CoreDesign)结构并调整设计使其与实现环境相匹配,优化其性能

Process以层次化的子系统形式定义代码的组织结构;以组件的

Workflows)形式(源文件、二进制文件、可执行文件)实现美和对

实现(Implementation)

象:将开发出的组件作为单元进行测试以及集成由单个

开发者(或小组)所产生的结果,使其成为可执行的系统

验证对象间的交互作用,验证软件中所有组件的正确集

测试(Test)成,检验所有的需求已被正确的实现,识别并确认缺陷

在软件部署之前被提出并处理

描述了那些与确保软件产品对最终用户具有可用性相关

部署(Deployment)的活动,包括:软件打包、生成软件本身以外的产品、

安装软件、为用户提共帮助

提供了准则来管理演化系统中的多个变体,跟踪软件创

配苴和变更管理

建过程中的版本;描述了如何管理并行开发、分布式开

(Configuzation&Change

发、如何自动化创建工程;阐述了对产品修改原因、时

核心支持工Management)

间、人员保持审计记录

作流(Core

项目管理(Project为项目的管理提供框架,为计划、人员配备、执行和监

Supporting

Management)控项目提供实用的准则,为管理风险提供框架等

Workflows)

集中于配置项目过程中所需要的活动,同样也支持开发

环境(Environment)项目规范的活动,提供了逐步的指导手册并介绍了如何

在组织中实现过程

31、极限编程(exlremeProgramming)是一种轻量级软件开发方法,(31)不是它强调

的准则。

A、持续的交流和沟通

B、用最简单的设计实现用户需求

C、用测试驱动开发

D、关注用户反馈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极限编程(eXlremeProgramming,XP)是1998年由KentBeck首先提

出的一种轻量级的软件开发方法,同时也是一种非常严谨和周密的方法。这种方法

强调交流、简单、反馈和勇气4项原则,也就是说一个软件项目可以从4个方面进

行改善:加强交流;从简单做起;寻求反馈;勇于实事求是。XP是一种近螺旋式

的开发方法,它将复杂的开发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相对比较简单的小周期。通过积极

的交流、反馈以及其他一系列的方法,开发人员和客户可以非常清楚开发进度、变

化、待解决的问题和可能存在的困难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开发过程。

32、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将软件能力成熟度自低到高依次划分为初始级、

可重复级、定义级、管理级和优化级,其中(32)会采取主动去找出过程的弱点与长

处,以达到预防缺陷的目标。

A、可重复级和定义级

B、定义级和管理级

C、管理级和优化级

D、优化级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CMM将软件过程的成熟度分为初始级、可重复级、定义级、定量管

理级和优化级等5个等级。其中,优化级的特点是,通过来自过程质量反馈和来自

新观念、新技术的反馈使过程能持续不断地改进。可见整个企业将会把重点放在对

过程进行不断的优化。企业会采取主动去找出过程的弱点与长处,以达到预防缺陷

的目标。其新增的关健过程域包括缺陷预防、技术变更管理和过程变更管理。

33、如图7-4所示的活动图中,I和J之间的活动开始的最早时间是第(33)个单位时

A、13

B、23

C、29

D、45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如图7-4所示的活动图中,从A〜J的关键路径是“A-D-F-H-J”,因为

这一条路径所花费的时间最多,即所花费的时间为(10+9+20+10)=49个单位时间,

它决定了整个项目完成的最早时间。某作业松驰时间定义为该作业最迟开始时间减

去其最早开始时间。由于作业F、H是关键路径中的两个作业,因此作业F、H的

松驰时间均为0。而在图7-4活动图中,作业I的最早开始时间依赖于作业F、H

的最迟开始时间。作业F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第19个单位时间(也是最迟开始时

间),而作业H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第39个单位时间(也是最迟开始时间)。由图7-4

的活动路径可知,作业I最早可在第23(19+4)个单位时间开始,即I和J之间的活

动开始的最早时间是第23个单位时间。另外,作业I的最迟开始时间为第45(49-4)

个单位时间。

34、缺陷排除效率(DRE)是对软件质量保证及控制活动过滤能力的一个测量。假设

某个软件在交付给最终用户之前发生的错误数量为45,软件交付之后发现的缺陷

数为15,那么对应的DRE值为(34)。

A、0.75

B、1.3

C、0.5

D、0.25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缺陷排除效率(DRE)是在项目级和过程级都有意义的质量度量。本质

上,DRE是对质量保证及控制活动中滤除缺陷能力的测量,而这些质量保证及质

量控制活动贯穿应用于所有过程框架活动中。当把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时,且

假设E是软件交付给最终用户之前发现的错误数,D是软件交付之后发现的缺陷

数,则DRE的定义方式是:DRE=E/(E+D)。依题意:E=45,D=15,则

DRE=E/(E+D)=45/(45+15)=0.75o

35、复用应该是每个软件过程都不可缺少的部分。下列制品,不属于复用候选的软

件制品是(35)。

A、项目计划

B、体系结构

C、用户界面

D、用户需求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软件复用是指通过对已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来建立新的软件,其目

的是降低软件开发和维折的成本,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提高软件的质显。Caper

Jones定义了可作为复用候选的10种软件制品,见表7-6。

表7-6复用软件的制品表

软件制品说明

软件项目计划的基本结构和许多内容(如进度表、风险分析)都可以跨项目复

项目计划

用,以减少用于制定计划的时间

某些应用软件的体系结构往往非常相似,因此有可能创建一组公共的体系结

体系结构

构模板(如,事物处理体系结构),并将那些模板作为可复用的设计框架

这是最广泛被复用的软件制品.由于用户界面部分约占一个应用软件的30%

用户界面

的代码堂,因此具复用效率极高

由于不同的项目中经常含有类似的功能,因此有可能在极少修改或不修改的

成本估计

情况下,复用对该功能的成本估计

类和对象模型及其规妁是明显的复用候选者,此外,用传统软件工程方法开

需求模型和规约

发的分析模型(如数据流图)也是可复用的

用传统方法开发的体系结构、数据、接口和过程化设计都是复用的候选者,

设计

系统设计和对象设计也是可复用的

源代码经过验证的程序代码是复用的候选者

在大多数经常被复用的软件制品中,可复用的数据包括:内部表、记录结构

数据

以及文件和完整的数据库

测试案例一旦设计或代码被复用,则其相应的测谎案例也应被复用

用户文档和技术文档即使特定的应用有所不同,但经常可复用部分用户文档和技术文档

对于每个软件项目的用户需求都是不同的,难以复用,因此本题答案为选项D。

36、对于如图7-5所示的程J--------设计测试案例时,至少

图7-5某程序流程图

需要设计(36)个测试案例。

A、3

B、4

C、2

D、1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语句覆盖是一种设计测试案例的方法,它要求对于设计的测试案例,

必须使得程序的每一条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对于图7-5所示的程序流程图可

设计如下测试案例。案例1:X=l,Y=2此时执行语句序列为:X>O-Y=Y・X—Y

>0->X=lo案例2:X=-3,Y=2此时执行语句序列为:X>OTY=Y+XTY>

0->X=-io可见,只需设计两个测试案例即可使得程序的每条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

一次。

37、软件的复杂性与许多因素有关。(37)不属于软件的复杂性参数。

A、程序中出现的操作数的数目

B、程序中注释语句的数目

C、源程疗的规模

D、程序的结构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软件复杂性度量的参数很多,例如规模(即总共的指令数,或源程序

行数)、难度(通常由程序中出现的操作数的数目所决定的量来表示)、结构(通常用

程序结构有关的度量来表示)、智能度(即算法的难易程度)等。软件复杂性主要表现

在程序的复杂性。程序的复杂性主要指模块内程序的复杂性,它直接关系到软件开

发费用的多少、开发周期长短和软件内部潜伏错误的多少。可见程序中注释的多少

不属于软件的复杂性参数,故D为正确答案。

38、面向对象系统中有两种基本的复用方式:框架复用和类库复用。以下关于框架

和类库的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38)。

A、框架是一个“半成品”的应用程序

B、框架会为一个特定的目的实现一个基本的、可执行的架构

C、类库只包含一系列可被应用程序调用的类

D、类库是框架的一种扩展形式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本试题讨论的主题是框架和类库之间的区别。类库是一种预先定义的

程序库,它以程序模块的形式,按照类层次结构把一组类的定义和实现组织在一

起。可见,类库只包含一系列可被应用程序调用的类。框架是类库的一种扩展形

式,它为一个特定的目的实现一个基本的、可执行的架构。换言之,它是一个,半

成品”的应用程序。

39、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对象可看成是属性(数据)以及这些属性上的专用操作的封

装体。封装的目的是使对象的(39)分离。

A、定义和实现

B、分析和定义

C、设计和实现

D、设计和测试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封装性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范型的核心,它的作用是隐藏对象内部数

据或操作的细节。对象间的通信是在定义明确的界面上实现的,这样一来,对象的

修改就可以局限于对象内部,不会造成对系统全面性的影响。

40、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40)机制,实现了方法的定义与具体的对象无关,而

对方法的调用则可以关联于具体的对象。

A、模板

B、多态性

C、动态绑定

D、多重绑定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选项A的“模板(template)”是面向对象技术的一种参数化类。选项B

的“多态忤”使作用于不同对象的同一个操作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从而产生不同的执

行结果。选项C的“动态绑定(dynamicbinding)”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中的一种

机制。这种机制实现了方法的定义与具体的对象无关,而对方法的调用则可以关联

于具体的对象。选项D是一个虚构的选项。

41、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中,(41)是利用可重用成分构造软件系统的最有效的

特性,它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可扩充性。

A、继承

B、封装

C、多态

D、引用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中,继承是利用可重用成分构造软件系统的

最有效的特性,它不仅支持系统的可重用性,而且还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可扩充性。

多态可以实现发送一个通用的消息而调用不同的方法;封装是实现信息隐蔽的一种

技术,其目的是使类的定义与实现相互分离。

42、在UML类图中,类与类之间存在关联(Association)等关系。关联关系的标准

UML图形表示是(42)。

A.<--------B.-C.D.<..........

A、

B、

C、

D、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在UML类图中,类与类之间的5种关系从弱到强依次为:依赖

(Dependency)>关联(Association)、聚合(Aggregation)、组合(Composition)和继承

(Inhentance)o因此依赖关系最弱,继承表示类与类之间关系最强。依赖

(Dependency)关系是类与类之间的连接,并且依赖总是单向的,其标准UML图形

表示为.…一—・表示其相联的两个类之间存在关联关系,用于描述两个概念

上位于相同级别的类的实例之间存在的某种语义上的联系。聚合关系是关联关系的

一种特例,代表两个类之间的整体/局部关系,其标准UML图形表示为

°——'表示其相联的两个类之间存在泛化关系。子类继承父类的行为与含

义,子类还可以增加或者覆盖父类的行为。子类可以出现在父类出现的任何位置。

43、图7-6UML类图所描绘的设计模式中的(43)模式。

图7・6某设计模式的类图

A、Iterator(迭代器)

Decorator(装饰器)

C、Interpreter(葩?释器)

D、Adapter(适配器)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图7-6UML类图所描绘的设计模式中的Inlerpreler(解释器)模式。其

设计意图是: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

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44、某设计模式的类图如图7-7所示。其中,(44)用手定义实现部分的接

图7・7某设计模式的类图

A、Abstraction

B、Implementor

C、RefinedAbstraction

D、ConecretelmplcmcntorA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图7-7UML类图所描绘的设计模式中的Bridge(桥接)模式。其设计意

图是:将接口与其实现分离,使得接口和实现的变化不产生相互影响。图7-7中

Implemenlor为实现部分的接口,Abstraction为抽象部分接口。

45、UML中有多种类型的图,其中通信图显示在某种情况下对象之间发送的消

息,(45)与通信图类似,但强调的是顺序而不是连接。

A、顺序图

B、用例图

C、活动图

D、类图

标准答案:A

知识之解析:本题考查的是UML建模中各种模型的作用。用例图展示了用例模

型,从用户使用系统的角度对系统进行了划分;类图显示了类之间的关系;活动图

则与流程图类似,用于显示人或对象的活动:顺序图和通信图类似,不同点在于强

调的是对象间发送消息的顺序。

46、采用UML分析用户需求时,用例UC1可以出现在用例UC2出现的任何位

置,那么UC1和UC2之间的关系是(46)关系。

A、包含(include)

B、扩展(exlend)

C泛化(generalize)

D、调用(call)

标准答案:c

知识点露析:用例之间的泛化(generalize)关系类似于类之间的泛化关系。子用例继

承父用例的行为与含义。子用例还可以增加或者覆盖父用例的行为。子用例可以出

现在父用例出现的任何位置。本试题中,由于用例UC1可以出现在用例UC2出现

的任何位置,因此UC1与UC2之间是选项C的“泛化(generalize)”关系。注意,不

是“用例UC1可以出现在用例UC2的任何位置工选项A的“包含(include)”关系,

表示基础用例在它内部,说明某一位置上显式的合并是另一个用例的行为。被包含

用例从不孤立存在,仅作为某些包含它的更大的基础用例的一部分出现。选项B

的“扩展(extend)”关系,表示基础用例在延伸用例间的一个位置上,隐式合并了另

一个用例的行为。基础用例可以单独存在,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它的行为可以被

另一个用例的行为延伸。

47、UML的状态图展示了一个特定对象的所有可能状态,以及由于各种事件的发

生而引起的状态间的转移(transition)。如果一个并发的状态由m个并发的子状态图

组成,那么该并发状态在某时刻的状态由(47)个子状态图中各取一个状态组合而

成。

A、任意一

B、任意两

C、每一

D^任意n(n<m)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UML的状态图指明了对象所有可能的状态,以及状态间的迁移

(transition)o一个状态图描述了一个状态机,一个父状态图可以由若干个并发执行

的子状态图来描述。如果一个状态由m个并发执行的子状态图组成,那么该并发

状态在某时刻的状态,由每一个子状态图中各取一个状态组合而成。

48、在使用UML建模时,通常采用”①描述需求一②构造系统结构一③描述系统

行为”的设计步骤°其中,UML结构包括了基本构造块、公共机制和(48)。

A、把这些构造块放在一起的规则

B、类与对象的划分、接口与实现的分离

C、描述系统细节的规格说明

D、构造块的特性描述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使用UML构造系统的结构,就是根据应用需求建立系统静态模型的

过程。UML结构包括了基本构造块、公共机制和支配这些构造块放在一起的规

则。其中,基本构造块主要有①事物、②关系和③图;公共机制主要有①详细说

明、②修饰、⑶通用划分和⑷扩展机制(构造型、约束和标记值等)。UML用于描

述事物的语义规则有①为事物、关系和图命名;②给出某事物特定含义的语境;

③怎样使用或看见名称:④事物如何正确、一致地相互联系;⑤运行或模拟动态

模型的含义是什么。

49、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49)。

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可支持过程化的程序设计

B、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不支持对一个对象的成员变量进行直接访问

C、给定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与实现该算法所采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无关

D、与汇编语言相比,采用脚本语言编程可获得更高的运行效率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脚本语言(JavaScript,VBscript等)是介于HTML和C、C++、Java、

C#等编程语言之间的程序设计语言。HTML通常用于格式化和链接文本,而编程

语言通常用于向机器发出一系列复杂的指令。脚本语言中也使用变量和函数,这一

点与编程语言相似。与编程语言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编程语言的语法和规则更为严格

和复杂。脚本语言一般都有相应的脚本引擎来解释执行,是一种解释性语言,一般

以文本形式存在,类似于一种命令,需要解释器才能运行。例如,设有一个可执行

程序。pen_aa.exe,用于打开扩展名为.aa的文件。编写.aa文件需要指定一套规则

(语法),open_aa.exe就用这种规则来理解文件编写人的意图并做出回应。因此,这

一套规则就是脚本语言。汇编语言是符号化的机器语言,一•般情况下,用汇编语言

编写的程序比高级语言效率更高。根据脚本语言的以上特点,“采用脚本语言编程

可获得更高的运行效率”是错误的。

50、软件架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模式。“4+1”视

图模型指用5个视图组成的模型来描述软件架构。其中,(50)描述了软件的静态组

织结构,支持软件开发的内部需求。

A、物理视图

B、逻辑视图

C、进程视图

D、开发视图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软件架构是指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结构的设计、规格说明和实施。它

以规范的形式装配若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