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空气
1、找空气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2、在教师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
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性趣;能尊重事实,
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没有颜色没味道,无孔不入到处跑,人人时刻
都需要。
学生解释谜底:空气。
教师展示小魔术:做关于大气压力或压缩空气的小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兴
趣,一次导入探究活动。
二、活动过程
1、想办法,找空气。
(1)提出问题:找一找,哪里有空气。
(2)小组合作设计找空气的方案。
(3)交流找空气的方法。
(4)分组找空气。
(5)汇报、交流通过哪些方法找到了空气。
2、实验探究“杯子中是否有空气”。
(1)提出问题:杯子中有空气吗?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猜测。
(3)小组讨论试验方法。
(4)交流试验方法。
(5)小组实验探究。
(6)得出结论:杯子中也有空气。
3、交流试验情况,获得结论。
(1)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验,你们有哪些发现?
(2)学生列举实例,得出结论:我们周围有空气。
4、拓展活动
1、提出活动指向: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
2、对以上问题进行猜想。
3、引导学生课下找衣服验证。
2、认识空气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
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的特点。
3、培养爱提问、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情感与能力。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谜语导入。
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无着,越往高处越稀少。猜猜它
是什么。
学生解释谜底:空气。
关于空气,你们有哪些了解?
(二)演示小魔术——纸为什么不会湿?
教师提问:为什么纸第一次没有湿,第二次湿了?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对空气的探究活动。
三、活动过程
1、实验探究:空气有叶么特点?
(1)提出问题。
(2)小组讨论怎样观察空气。
(3)交流观察空气的方法。
(4)分组实验:观察空气的颜色、气味、流动性的特
点。
(5)汇报交流。
四、实验探究: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提出问题。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猜测。
(3)小组讨论试验方法。
(4)交流试验方法。
(5)小组实验探究。
(6);得出结论。
一、拓展活动
1、提出活动指向:空气和水有什么不同?
2、小组讨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3、引导学生课下找两个同样的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
一个装满空气,进行观察比较。
3、纸风车
教学目标:
1、触看图制作纸风车,培养想象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2、通过使纸风车转动起来,体验空气能流动的特点。
3、愿意倾听、分享信息;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和学
习。
4、知道人类如何利用风车技术让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教学过程:
一、打入新课。
由动画片“熊自没”中熊二形象引出教学内容。
他是谁呢?他在干什么呢?
二、活动过程
刚才我们看了好多大风车,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小风车!
1、看一看,说一说。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风车作品,让学生观察风车有哪些部分构成。
(2)、教师让学生观察风车是有什么材料制作的。
2、学一学,试一试。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上的制作过程,在观察的时候要把手放平,坐端正。
出示制作过程并讲解。
问: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值得注意呢?小组内讨沦一下,然后派代表汇报。
3、转一转,比一比。
你们想让风车转起来吗?下面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让风尘转动的方法展示给小组
内的同学,再到讲台上汇报。
4、怎样让纸风车转的更快?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怎样让纸风车转的更快。有想法后分享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三、拓展活动
在生活中,风车有很多用途,我们要做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孩子。课下继续研究
生活中的风车的用途,然后说给你们的伙伴们听。
第二单元认识周围的动物
4、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知道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有的动物生活在水
肿,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
2、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4、增强对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介绍动物的视频,让学生知道在自然界生活着许多动物。
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常见的动物
二、探究活动
(一)说一说他们的名称,找一找它们的特征。
1、说以自己熟悉的动物的名称。
教师提出要求:说一说你们知道的动物名称。
学生回答。
教师提醒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动物。
2、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名称和特征。
(1)观察图片,说出动物的名称。
教师出示大熊猫、燕子、蝴蝶、金鱼、青蛙的图片,让学生分别
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
学生回答。
教师纠E学生的错误,并及时评价。
(2)小组交流动物的特征。
教师出云活动要求::小组内学生要分工明确;观察是要按照一定
的顺序;要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展示。
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动物,例如:模仿该动物的叫声
和动作。教师要及时规范学生的描述,并适时让其他小组进行补
充。
教师指导学生描述多种动物的特征,例如:大熊猫的毛有黑白两
色,耳朵和眼睛都是黑色的;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蝴蝶的翅
膀有多种花纹……
师生总结: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特征。
3、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教师通过出示法律条文让学生意识到野生动物是受法律保护的,每个人
都应该保护野旦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
(二)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
1、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嘛?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师生总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2、说一说其他动物的生活环境。
三、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从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说一说本节
课的收获。
四、拓展活动
教师绐学生布置课下拓展探究任务,指导学生采取观察绵羊和山羊的图片或
视频、实地观察、查找课外读物等方式,分析两种动物的不同特征,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
5、动物的反应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会对事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作出反应。
2、在教师指导下,预测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用多种方式认识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教学重难点:知道动物会对事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作出反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幅鱼下雨前把头伸出水面的情境图,提出问题:与在干什么
呢?
学生回答。
师生交流:下雨前,鱼为什么要把头浮出水面?
师生总结,出示课题——动物的反应。
二、活动过程
(一)蚂蚁喜欢吃什么?
1、预测蚂蚁喜欢吃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
学生可能做出多种猜测,例如:蚂蚁喜欢吃糖、饼干、苹果……
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作出这种猜测的原因。
教师总结:说出蚂蚁可能会爬向哪种食物,就是在预测。
2、检验蚂蚁喜欢吃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活动的注意事项:要爱护蚂蚁,要把食物等
距贫地方在蚁穴周围等。
小组合作完成活动,汇报活动的结果。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相关内容。
教师总结:蚂蚁会对食物、气味等刺激做出反应。
(二)预测它们会有什么反应。
1、预测鱼的反应。
教师出示鱼缸和鱼,让学生分别预测喂食和敲击鱼缸时妁反
应。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预测,教师追问学生预测的依据。
2、验证预测。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活动的注意事项:喂食时要适量;敲击鱼缸
的力度不要太大;要保持安静等。
小组完成活动,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总结:许多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应。
3、拓展。
教师出示刺猬、壁虎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对刺激的反应。
三、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从如何预测动物的反应、活动是的注意事项、动物对多种
能够刺激的反应等方面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学生讲完收货后,教师学生
布置课下探究的内容:要下雨了,观察动物有什么反应,完成活动手册
的相应内容。
6、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动物靠四肢、翅膀等运动。
2、在教师指导下,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进行排序。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
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谜语“铁嘴弯弯眼雪亮,海阔天空任飞翔。捕捉鼠蛇除虫害,不怕
虎豹和豺狼”。
学生回答:鹰
板书课题:动物的运动。
二、活动过程
(一)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1、说一说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说一说动物的名称和他们是怎样运
动的,例如:鱼在水中游泳,鸽子在天空飞翔...
2、模仿动物的运动。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模仿这些动物的运动吗?
教师指导学生可以带动物头饰等进行模仿,例如:用衣服模拟鸟
的翅膀。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模仿,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分别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出示动物运动的视频,学生观察动物的运动。
教师总结:动物的运动方式有飞行、游泳、奔跑、爬行等,不同
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二)动物主要拿哪些部位运动?
1、找一找动物的运动器官。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动物运动的图片或视频,找出动物是靠什么运
动的。
学生小组内交流。
小组展示:猎豹靠四肢运动,海鸥烤翅膀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将动物的运动器官在活动手册中用圈出天。
教师强调鸭子和螳螂的运动器官主要是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是靠足运动的。
2、教师拓展:蜗牛、鱼等动物靠哪些部位运动?
教师补充腹足、鳍的相关知识。
(三)动物运动会。
1、教师创设情境:森林里要开运动会了,乌龟、蜗牛、兔子3只小
动物要参加比赛。想一想,他们谁跑得快。
学生根据经验说出3种动物运动的快慢:兔子跑得最快,蜗牛跑
得最慢。
2、模仿动物的运动。
教师出示比赛规则: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模仿动物的运动。
例如:乌龟爬行,蜗牛蠕动,兔子蹦蹦跳跳等。
学生戴上头饰扮演3种动物,举行动物运动会。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运动的快慢给小动物排序。
教师出示探究技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排列,就是在排序。
3、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更多的排序方式。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还可以按大小、体重、颜色、寿命长短等进行排序。
(四)说一说,它们还可以怎样运动。
教师创设情境:要开运动会了,猴子和青蛙忘了填报名表,大家能帮
他们填一填吗?
学生从游泳、爬行、行走、奔跑、跳跃、攀爬等运动项目中挑选猴子
和青蛙可以“参加”的项目。
师生交流选择的项目是否合适,例如:猴子可以跳跃、攀爬,但不能
游泳。
教师出示猴子和青蛙运动的视频,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
教师总结:同一种动物可能有多种运动方式。
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从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器官、排序方式、小组等方面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指导学生课下观察松鼠、蜜蜂等动物它们的运动。
7、小动物找妈妈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能繁湎后代。
2、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指导学生说一说是那些外形特征
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活动探究
(一)谁是小鸡的妈妈?
1、通过外形特征找小鸡的妈妈。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小鸡与鸭、鹅、公鸡、母鸡的外
形特征,找到小鸡的妈妈。
学生找出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教师指导学生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小鸡和妈妈的嘴都是尖尖的……
2、通过其他证据找小鸡的妈妈。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母鸡一定是小鸡的妈妈吗?还有没有
别的证据?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小鸡出壳的图片,让学生明
确这才是“母鸡是小鸡的妈妈”最有力的证据。
3、教师总结:要从多方面、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证明自
己的观点。
(二)它们的妈妈是谁?
1、帮小鸵鸟和小山羊找妈妈。
教师出示小鸵鸟和小山羊的图片,指导学生参照找小鸡妈
妈的方法,通过比较外形的特征的方法来找一找它们的妈
妈。
2、帮蚕和蝉的幼虫找妈妈。
教师出示蚕、蝉的幼虫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妈妈
是谁。
教师借助视频展示蚕和蝉的发育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禅幼
旦的妈妈是蝉的成虫、蚕的妈妈是蚕蛾。
教师总结: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妈妈,动物能通过下蛋
或直接生小动物的方式繁殖后代。有些小动物和妈妈外形
相似;有些小动物和妈妈外形不同,但长大后会妈妈外形
相似。
三、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怎样能找到小动物的妈妈,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
的。
教师指导学生课下观察孔雀和鸳鸯的外形特征,区分动物爸爸和动物
妈妈,将活动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第三单元常见的材料
8、布料
教学目标:
1、指导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布料制品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物品使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他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
二、活动过程
(一)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布料制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布料制品:布娃娃、布包、棉手套等。
3、师生归纳总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生活中较多的
物品是用布料制成的。
(二)观察布料,认识布料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研究的方向:布料的软硬程度、透水性、
弹性等特点。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的发现,程出结论:布料具有柔软、能透
水、有弹性等特点。
三、拓展活动
1、活动指向: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布料。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师生总结:布料的用途非常广泛。
9、塑料
教学目标:
1、直到塑料是一种常见材料,具有轻便、不透水、受热易变形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塑料不同的特点。
3、能按要求进行各做探究。
4、初步了解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塑料制品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生活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用塑料制成的。
4、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塑料的知识。
二、活动过程
(一)认识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塑料制品。
2、教师出示塑料制品,如塑料盒、塑料筐等。
3、师生总结: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生活中很多物品使
月塑料制成的。
(二)观察塑料,认识塑料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主要探究塑料的轻便、不透
水、受热易变形。
2、师生交流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教师指导、演示实验。
4、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塑料具有轻便、不透水、
受热易变形的特点。
(三)交流塑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学生交流塑料的利与弊。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塑将给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有利的
一面,又带了来了不利的一面,我们要合理使用、处理塑料制品。
三、拓展活动
1、教师提出活动指向: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塑料制成
的。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总结塑料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10、石头
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
和表面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出示纸箱,在空中晃动两下):请同学们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2、2、请几个同学到前面来,伸进手去摸一摸。
3、这节课,咱们一起来研究石头。
二、探究活动
(一)找一找那里有石头。
师:课前,老是布置大家搜集石头,谁能介绍一下:你们的石
头是在哪里找到的?它的形状或颜色是什么样的?
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的学校、公园里有很多石头,同学们能找到吗?
老师还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石头制成的物品,请看大屏幕。
学生观看大屏幕,说出石头物品的名字。
教师小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观察石头有什么特点。
1、讨论观察方法。
师:我们要研究它,才能发现它更多的秘密。同学们有设
么好办法吗?
旦:可以进行比较、用手摸、用眼看等。
2、看一看。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些办法来研究石头。请同学们以小
匆为单位,先用记号笔绐石头编号,在观察带来的石头,
比一比,看谁发现的最多。
(学生分组观察)
教师小结并板书:石头的颜色、纹路不同
3、摸一摸。
(1)教师提出问题:这位同学的石头真光滑呀!其他同
学呢?下面我们就摸一摸石头。
(2)学生活动,比较石头的光滑程度并进行排序。
(3)学生汇报,教师随即追问:它们的表面摸起来感觉
一样吗?
(4)小结并板书:石头质地坚硬。
4、敲一敲。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用过或者见过石头蒜
臼子?为什么用它能够把蒜捣碎?期间,教师梃示
学生:使用石头蒜臼子时要注意安全。
(2)教师指导学生用锤子敲石头。教师提示:不要太用
力,注意安全。
(3)学生活动,汇报结论:石头不容易被锤子敲碎,说
明石头质地坚硬。
(4)小结并板书:石头质地坚硬。
5、刻一刻。
(1)谈话:同学们都会观察,又发现了石头的一个特点:
坚硬。这些石头都一样硬吗?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
些石头中那块更硬呢?
(2)学生说办法:比较,将不同的石头互相刻一刻、敲
一敲、划一划。
(3)师生小结并板书:石头的坚硬程度不同。
6、深化小结。
(1)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石头颜色、纹路、光滑
程度、坚硬程度都不一样呢?
(2)学生推测:可能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是不
同种类的石头。
(3)师生小结:因为这些石头属于不同的种类,所以它
们的特点都不一样。
三、拓展活动
1、谈话:这节课我们用了很多办法来研究石头。刚才我们用锤子敲
一敲来观察石头,就是在利用工具观察。
2、看来,同学们已经回用科学的观察方法了。以后,我们可以用这
些观察方法研究更多物体,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第四单元土壤与动植物
11、我们周围的植物
教学目标:
1、指导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用多种感官感知植物的特征,并用语言描述观察
到的植物的特征。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4、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教师板书“植物”二字,学生朗读。
2、教师提出问题:这里的“植”字是什么偏旁?
3、教师继续提出问题:继续猜想除了带“木”的偏胖的字与植物有关,
带“我”的偏旁也与植物有关吗?除了这些,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植
物?
4、引出本节课课题:我们周围的植物。
一、探究新知
(一)走进校园赏花。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校园入手,让学生说一说
进入校园首先看到什么花。
2、学生细心观察并思考,说出自己的发现。
3、交流汇报:我们的校园里有玉兰花、月季、牡丹、樱花、杏
花等。
4、教师提问:同学们能说一说桃花与杏花的花瓣的形状有什么
不同吗?
5、归纳总结:我们可以从桃花与杏花的花瓣的形状来区分。桃
花的花瓣比较长,杏花的花瓣比较圆。(此外,可以从两种花
的颜色、味道、开花时间的早晚等判断杏花和桃花。)
(二)走进校园观树。
1、教师提问:我们的校园里种植了那些树木?
2、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校园里的树。
3、交流汇报。教师可引导其他小组及时补充完整,提出问题:
同学们能说出松树叶和柏树叶有什么不同吗?
4、归纳小结:松树的叶子像一根根细针;柏树的叶子呈鱼鳞状。
(三)走进校园看菜。
1、教师提问:我们的校园里不但有花、有树,还有一块块小菜
园,同学们认识这些蔬菜吗?
2、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校园里的蔬菜。
3、交流汇报。教师可引导其他小组及时补充完整。
4、学生归纳:校园里有韭菜、菠菜、鸡腿葱等。
5、教师提问:同学们是怎样区分韭菜、菠菜、鸡腿葱等。
6、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
闻,用舌头尝一尝。
7、教师总结:同学们在科学课上可以用到这些观察方法。
(四)走进大自然认识植物。
1、教师让学生从熟悉的校园周围入手,仔细观察地里有什么植物,
并借助幻灯片出示校园周围的植物。
2、学生细心观察,说出自己的发现。
3、归纳小结:地里有玉米、谷子、高粱等植物。
4、教师提问:同学们认识这两种植物(出示玉米、金鱼藻
图片)吗?
5、学生细心观察,说出自己的发现。
6、归纳小结:植物的生长环境不同,有的生长在水里,有
的生长在土里。
(五)对比认识。
教师提问:同学们是怎样区分芹菜和芫荽的,说说你们的
区分的办法。
(五)梳理总结。
1、学生回忆本节课认识的植物名称。
2、教师总结:想菠菜、柳树、月季……都是植物,植物属于生
物。
我们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桃花和杏花的花瓣,松树叶和柏树叶,
芹菜和芫荽的相同与不同,就是在进行比较。
课后拓展
提出问题:在校园里找一找课堂上认识的植物,说一说这些植物的名称。
12、土壤与植物
教学目标:
1、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初步认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感官或借助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并做
好记录。
3、愿意再观察土壤与植物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其中的乐趣。
4、关爱生命,珍喈土壤资源,热爱大自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观察过植物吗?它们大多生长在哪里?
学生回答,师生交流。
2、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植物通常生长在土壤里。那么,土壤与植
物有哪些联系呢、
3、教师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说一说,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那些植物。
1、谈话:谁知道周围的土壤上二长着那些植物?
学生回答。
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一些生长在土壤上的植物图
片。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展示。
2、总结:如让上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土壤是植物的家。
3、谈话:植物离开它们的“家”会怎么样呢?
教师出示两张图片(分别为土壤中正常生长的植物图片和从土
壤中拔出的植物的图片)。
学生交流想法。
4、总结:大多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我们要爱护土壤,爱
护植物。这样,我们的世界才能丰富多彩。
(二)观察校园的土壤上生长着那些植物。
1、谈话:校园的土壤上生长着哪些植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谈话:在校园中观察土壤上生长着哪些植物,同学们认为应
该怎样做?要注意些什么?
3、小组汇报。
师生交流,补充、完善观察计划。
4、教师强调具体做法级注意事项。
(1)谈话:小组观察要注意什么?
(2)教师出示“温馨提示\强调具体做法及注意事项。学
生观察期间,完成观察记录表。
5、学生分小组活动,并填好观察记录单。
6、活动结束后,学生小组进行汇报。
三、课堂小结
老师提问: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活动
五、老师提问: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菜地或者花园里取一些土壤放
在花盆里,定时浇水,过一段时间,看看有没有植物长出来。记得把你
们的发现告诉其他同学。
13、蚯蚓的家
教学目标:
1、知道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初步认识动物和土壤的关系。
2、在教师指导下,能设计简答的对比试验,研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3、能在探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的过程中表现出探究的兴趣;能尊重事实,
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在探究中体验到合作、交流
的乐趣。
4、关爱生命,爱护身边的动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谁来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他们
生活在什么地方?
学生交流回答。
2、谈话:同学们喜欢的小动物种类真多。老师喜欢的小动物就藏在下
面的谜语里,想不想知道?
课件出示谜语:两头尖尖相貌丑,手脚耳目都没有,整天工作在地下,
一到下雨才露头。
学生猜谜语并回答。
谈话:同学们知道蚯蚓生活在哪里嘛?
师生交流,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二、小组交流合作
(一)在哪里找到蚯蚓?
1、谈话:说一说在哪里能找到蚯蚓。
2、谈话:同学们还能在哪里找到蚯蚓呢?
教师出示课件——田地、菜园、学校的花池等场景图。
3、师生交流并总结:在田地菜地草坪灯地方能找到蚯蚓。
(二)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
1、谈话:请猜想一下,同学们认为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呢?
2、谈话: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蚯蚓、干土、湿土、纸盒等材料。
同学们想不想利用这些材料,亲自设计实验并观察蚯蚓喜欢什
么样的家?
3、设计方案。
<1)谈话:根据老师给出的这些实验材料,同学们认为应该
怎么做?怎么设计实验进行观察?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学会僧设计实验方案。
(2)小组讨论交流,补充完善实验方案。
4、实验注意事项。
(1)谈话: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注意事项。
(2)教师强调具体做法及注意事项。
A.4个人一组,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纸盒,纸盒中
有蚯蚓。
B.把准备好的干土和湿土分别放在蚯蚓的外围,交替
围城环形。
C.过段时间,仔细观察爬到干土和湿土中的蚯蚓数量,
并填好观察记录单。
D.实验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注意清洁卫生;实
验完毕,收拾好实验器材。
我的实验记录
蚯蚓爬向哪里干土有()条
湿土有()条
其他地方有0条
我打发现
5、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
6、实验结束,小组汇报。
7、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记录,得出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土
壤。
8、老师播放蚯蚓生活环境的视频资料。
(三)我把蚯蚓送回家。
1、谈话:同学们,蚯蚓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现
在,我们把他们送回家吧。同学们认为把它送回哪里好呢?
师生交流吧蚯蚓送回家的正确方法和地点。
2、把蚯蚓送回家。
课堂小结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师生交流。
四、拓展活动
谈话:和爸爸妈妈一起到田野里去找蚯蚓。饲养蚯蚓,并观察蚯蚓松土
的现象。
14、土壤中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中生活着的动物,初步认识土壤与动物的关系。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官或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并做好记录。
3、在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的活动中,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4、关爱生命,珍喈土壤资源,热爱大自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在我们脚下的土壤中生活着一支庞大的土壤动物大军,
它们默默无闻、勤劳不息地耕耘者。它们虽小,但却是动物大家庭中
不可缺少的成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土壤中的动物王国,探寻
其中的奥秘。
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土壤中的小动物”。
二、探究活动
(一)土壤中生活着那些小动物?
1、谈话:同学们知道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吗?你们在生活
口有过和它们亲密接触的经历吗?谁能具体说一说?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交流已知的土壤中的小动物,说说这
小动物的特点。有过观察经验的同学可说一说自己的观察
经历。
2、谈话: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巾的有心人。很多同学还亲
自观察过它们。老师还想考考你们,人是土壤中的这些小
动物吗?
课件出示土壤剖面图,认一认土壤中小动物的名称及其特
点O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小结,并播放土壤中的小动物视
频资料,学生观看资料,了解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小动物
的特点。
3、谈话:看完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结: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在土壤里默默生活
着,与土壤的关系非常密切。土壤就是这些动物的家。
(二)找一找,校园的土壤中生活着那些小动物。
1、谈话:土壤中的动物大君真是丰富多彩,大自然更是奇
妙无穷。接下来,我们就走出教室,到美丽的校园里观察
二壤中小动物的奥秘。
2、观察小动物时,同学们觉得应该重点观察什么?怎么观
察?怎么记录观察到的小动物?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简单的观察计划,明确观察内容,引导
学生使用正确的观察。
(三)交流提升,说说土壤中小动物的特点。
1、谈话:刚才同学们研究的那么投入,肯定有了新发现。
那个小组想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各小组汇报。交流观察发现。
2、谈话:同学们觉得在刚才的观察活动中,哪些地方做得
比较好?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自己小组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
地方,如记录的现象形象、生动,小组合作默契,观察中
没有惊扰小动物等。同时,也说说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谈话:同学们,只要我们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小动物更多美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隧道材料管理办法
- 麒麟区犬管理办法
- 油库网格化管理办法
- 法学会人员管理办法
- 业务互动部管理办法
- 中学生考勤管理办法
- oca费用管理办法
- 浴场休息区管理办法
- 筋骨堂分店管理办法
- adr监测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广电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ECMO安装及预充》课件
- 基因检测经销合同协议书
- 2024年河北省廊坊市“硕博”招聘42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3第五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035题)
- 物业个人充电桩免责协议书
- 基于国防教育情境下的基本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设计
- DZ∕T 0204-2022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稀土(正式版)
- 2024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参考答案(99分)
- 森林功能区划与分类经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