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一_第1页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一_第2页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一_第3页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一_第4页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一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一「篇一」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体会到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儿童节活

动,并能与同伴分享节m的快乐。

行为与习惯:以自己的方式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的生活,并表达对不幸儿

童的同情。

知识与技能:知道“六一”是世界儿童的节日,全社会的人们都关心少年儿童

快乐成长。

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用不同的方式了解社会对少年

儿童的关爱。

教学重点

知道“六一”是国际儿童的节日,体会亲人和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

教学难点

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儿童节活动,并能与同伴分享节日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六一”儿童节的歌曲、诗歌;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的生

活图片或视频,特别是有关生活在战争和贫困地区儿童的图片等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整理儿童节前后关于庆祝“六一的报道、广告、标语等,有条

件的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儿童节的趣闻和其它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我们的节日”“让我们关注”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快乐的节m

1、创设情境、音乐导入:[播放音频:快乐的节日]

今天我们上课一起来谈论一个新的话题“六一国际儿童节”。(板书:六一)

2、谈话:六一是国际儿童节,那么我国的小朋友是怎么过六一的呢?老师找

到了一组图片,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我们的节日]

3、提问:你的“六一”儿童节是怎样度过的?最快乐的一件事是什么?当时

有什么感受?

4、小结:六一是我们儿童的节日,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们非常的快乐。

5、提问: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你想怎样过?

6、小结:通过大家的发言,老师感受到同学们对六一儿童节的喜爱。“六

一”儿童节是我们少年儿童的节日,我们真快乐。

活动二、社会的关爱

1、提问:下面老师带来了一组同学们过六一的照片,大家看看通过照片你了

解到了什么?[出示图片:社会的关心]

2、提问:国家领导人那么忙,还要和小朋友一起过六一儿童节,社会上有那

么多人关心我们少年儿童,为什么呢?你还知道哪些社会关心爱护儿童的事例?

小结: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对少年儿童非常的关爱。(板书:社会的关爱)

就像这首歌里唱到的,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

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唱一唱。

[播放动画:娃哈哈]

3、提问:同学们了解其他国家的孩子是怎么过儿童节的吗?老师也找到了一

些图片,我们起交流•下吧。[出示图片:世界儿童是一家]

教师出示图片(世界儿童是一家)

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展示汇报。

4、提问:通过刚才的展示,你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不同国家的儿童节都包含着长辈们对儿童的关心和美好的期待。全

世界的儿童像春天里的小苗,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活动三、我们的祝福

1、谈话:也有一些儿童他们生活在战争中,或者生活在贫困的地方,他们会

不会像我们一样有快乐的六一呢?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生活在战争贫穷

饥饿中的儿童]

2、提问:看着这组照片,你有什么感受?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

重要事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行探究。”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

讨论,并引导他们得出括号中的结论,鼓励他们在讨论中教科书。教师还可以将地

球仪或自制的代用品发给学生,鼓励他们在思考和发言时利用地球仪。教师也应充

分地利用地球仪启发学生。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得到了什么结果?(“发现”了美洲大陆,证明了地球

是圆的。)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发现要加上引号?(因为美洲大陆本

来就存在,只不过当时的人们不知道。)教师可以参照资料库的有关内容对这两位

探险家做简要介绍,并注意对学生在导入活动中的发言做补充或修正。

“海洋不再是障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过去人们对于自己居住的陆地以外

的地方并不了解,不知道海洋的另一端是什么,也很难直接与居住在遥远地方的人

们相互交往,但是在哥伦布和麦哲伦的伟大探险之后,人类可以在海洋中航行,往

来于各个大陆之间。)

在哥伦布、麦哲伦之前,各个洲居住的人们有没有来往呢?是怎样来往的?

(有来往,主要是通过陆地上的道路。)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到的丝绸之路。丝绸

之路将的丝绸、瓷器等带到了阿拉伯国家,然后又带到了欧洲,沟通了东西方文

明。

比较一下陆地交流与海上交流有哪些不同?(利用地球仪,教师可以启发学

生:首先,使得交流更加方便、直接,比如,从到埃及、从到欧洲、从欧洲到印度

都是不可能直接到达的,因此往往要通过许多国家一次次交易,价格会越来越贵,

而且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有战争,交流很容易中断。其次,用来交换的物资数量大

大增加,尤其是在没有火车、飞机的时代,一艘木船也可以运送几千千克的物资。

但如果是陆地交流,只能用马、骆驼等,是无法与之比的。又如,速度加快。过去

骑马每天最多走几百里,而且晚上必须休息,而在海上只要几个人轮流工作就可以

昼夜航行等。)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像。

海上交流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教科书第46〜47页的内

容得出答案。

为什么本课题的名称是“血与火的时代”?(欧洲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

掠夺财富、贩卖奴隶、不平等交易、侵略等,给非洲、美洲、亚洲国家和人民造成

了巨大的灾难。)

3.教师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一「篇三」

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是农村和城市共同的发展方向。

2.了解直接选举所带来的各种积极变化。

3.进一步增进对于民主选举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1.导入。“前几节课,我们通过大家提名、大家投票的方式选举了班委会。

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地方也通过这样的方式选举带头人?(村委会和居委会)同学们

还共同讨论了班级建设的计划,这就是‘民主管理'。不过,班集体的民主管理不

仅是讨论计划,还包括其他许多方面。究竟应当怎样做呢?让我们一一看大人们是

怎样做的。”

2.讨论活动。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23页,然后提问:“虎子的来信

与乐乐和他的同学们的调查都提到民主管理的方法,具体有哪些呢?”引导学生参

照教科书里面所提到的具体事例来说明,比如,村委会的通知说明了遇到大事要大

家共同讨论,不能几个人说了算;村委会的账目公开,是接受大家的监督,可以避

免乱花钱;自己制定道德公约,能够促进村民自我约束,等等。

3.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村委会和居委会采用的方法,哪些是在班

级里进行民主管理可以采用的;教科书上乐乐和他的同学们从居委会学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怎样做等。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推举代表介绍讨论的结果,其他组员可以做补充。教

师通过,鼓励学生付诸实践。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一「篇四」

教学目标

1、对生活周边的事物有探究的兴趣,能留意自己周围生活的变化。

2、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

3、憧憬家乡的木来,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教学重点:

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

教学难点:

对生活周边的事物有探究的兴趣,能留意自己周围生活的变化。

课时安排:

本课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采风活动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先让

小明带领大家去看看他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2、引发采风兴趣:

同学们,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畅谈)

好,我们来组织一次“生活新风貌”采风活动,大家可以用各种办法去收集我

们生活中的新鲜事,摄影、录象、画画都可以,能从环境变化、交通变化、生活状

态等多方面去调查,希望大家踊跃参加!

3、活动计划:

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自由组合,讨论采风的时间、地点,以什么方式收集材

料•,从哪些方面着手。

各小组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活动计划。

(二)整理活动

1、家乡的变化真大呀!让我们各展风采,一起来说说家乡的变化!(学生畅

所欲言,谈变化)

2、交流讨论听了大家的介绍,老师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你可曾知道,我

们的家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小组讨论)

小结:同学们说的对,是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气象,随

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生活还将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作业:说一说你们家周围有什么变化?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同学们,你们家周围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学过程:

同学们,老师真是感动极了,今天的家乡是美的,明天的家乡会更好!让我们

共同来记下这美好的时刻,让我们用全部的感情来歌颂我们美丽的家乡吧!

接下来,我们一起动手,以小组把收集来的资料集中到一起,开启每个同学智

慧的大脑,我们共同来开一次“家乡的今天与明天”主题活动。唱歌跳舞、评书快

板,请同学们各尽所能,展示家乡的变化,畅想家乡的未来!

5、小组合作,做版面、写串词

(三)”家乡的今天与明天”主题活动

播放歌曲“越来越好”营造气氛,学生组织活动。

同学们将家乡的变化编成儿歌、快板、评书、歌词,介绍自己收集的家乡变化

的资料。

作业:说一说你感觉到的变化?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一「篇五」

教学目标

1、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知道经线、纬线的特征和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知道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搜集资料、筛选资料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感受地球的美丽与广大,激发学生对地球的无比热爱与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学习经线、纬线的有关知识,并能够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学习按照经纬度在地球仪上准确寻找位置。

教学流程

猜谜导入。

说它像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高

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天天围着太阳转,猜猜它是什么球。

课件出示谜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随机介绍我们生活在

地球上,整个地球现在大约有60多亿人口,这60多亿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就

犹如一个很大的村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地球村》。

我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观察。但是地球太大了,我们很

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成了地

球的模型一一地球仪。

(板书缩小的地球一一地球仪)

认识地球仪。

活动一:认识地球‘义。

首先出示一个大地球仪,让学生随着老师的口令快速地在地球仪上指出方向。

通过引领学生熟练地准确地在地球仪上寻找方向,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接着让学

生看一看地球仪上面有叶么,摸一摸纵横交错的线,想一想这些线有什么用处。引

导学生通过看、摸、想、说由浅入深地了解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观察

思考并提问。

活动二、认识经纬线。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看教材99页上面的两幅图,读读下面的文字,看看自

己读懂了什么?可以一边看书一边观察地球仪,帮助自己理解地球仪的有关知识。

读读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小伙伴们交流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

2、指读自学要求,开始看书自学合作交流。

3、各小组可从一方面的知识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如果汇报不全

面,其它小组可补充。

4、结合汇报内容,老师引领学生在地球仪上认识这些知识,找一找经线、纬

线、经度、纬度。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小组合作

学习的能力,学会筛选自己搜集的资料并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把学习知识与动手

操作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活动三:了解经纬网的作用,练习在地球仪上找位徨。

1、教师导入:经线和纬线纵横交错构成了经纬网。经纬网有什么作用呢?

2、师生合作做一个游戏。先让学生提出一个同学的姓名,老师找不到。再让

学生说明儿行儿排,老师根据学生提示很快找到了学生的位置。从而在游戏中让学

生明白经纬网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的确定地面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位置和方

向。

3、练习在地球仪上找经纬线。

4、利用经纬网在地图上找到首都北京和家乡天津的位置。

5、20xx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利用经纬线定位在地球仪上

寻找汶川地震震心。这一环节设计让学生学习了经纬网的作用,掌握了通过经纬网

确定位置的方法,并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四:了解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学生自学99页下面的两幅图以及相关的文字。教师提出问题:在地球仪

上,哪一条线是赤道,怎样划分南北半球,怎样划分东西半球?

2、汇报交流。

3、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东经160度。课件演示东西半球的划

分。

4、找到中国的位置,是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学生在自学的同时,借助多媒

体课件直观展现,更有利于学生对东西半球划分的理解。

了解大洲和大洋在地球上的分布,欣赏美丽风光。

1、学生借助地球仪,找到大洲大洋,指名学生介绍大洲大洋的名称。

2、了解大洲大洋的分布情况。

3、找出中国在那个大洲。

4、帮助学生识记大洲大洋的名称。

5、介绍有关有亚洲名字的来历,并布置作业搜集其它大洲名字的来历。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欣赏大洲大洋的美丽风光,使

学生进一步感受地球的美丽和神奇,激起学生继续探求地球知识的无限渴望,同时

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最后教师总结,激发学生热爱地球和探索地球的情感。

板书设计

我们的地球村

经线纬线赤道

看看缩小的地球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地球仪七大洲四大洋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一「篇六」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能力: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能够借助地图了解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

情况。

知识: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大洋的

名称和位置;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了解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部分大洲和大

洋的名称。已经认识了世界上的部分国家。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

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但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和

文化积淀还远远不够。并且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所以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和专注学习

的能力。如果课堂的相关教学不够生动活泼的话,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

们需要一种更亲切、直观的表达。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许多农村小学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甚至

没有地球仪等相关教学辅助设备,农村小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教学资

源比较薄弱的环境里,许多学生没接触过地球仪,更不会使用地球仪,他们对经

线、纬线、赤道,大洲与大洋,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了解也仅限于报刊、书籍和电

视节目等,他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还比较缺乏。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隙碍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缺乏足够的地理知识积累,学

生对七大洲I、四大洋的地理位置以及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缺乏进一步的认知与探

求。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尽量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文化知

识熏陶。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地球的经线、

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地球村自然

环境的多样性;了解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识读和运

用地球仪,并借助地图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课堂教学应该贴近学

生的实际,可采取动手制作、学生合作等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

过逐渐深入、层层递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对世界各地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看看自

己所用的图片和准备的游戏是否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在难度和深度的把握上是

否得当,有没有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以便随时调整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

位置: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了解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

教学难点

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并借助地图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

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准备世界地图和小卡片。

学生准备:准备制作地球仪的材料;搜集美丽的地球村图片;关注媒体报道,

看看近几天世界上发生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发生在哪些国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看看缩小的地球一一地球仪”“经线、纬线和赤道”“大

洲和大洋”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美丽的地球村”、“世界上的国家”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地球仪上的信息

1、[播放视频:地球仪]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了解地球仪吗?说说你知道的地球仪。

2、[播放动画:地球仪上的信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从地球仪上了解到哪些信息?

3、[播放动画:地球仪上的经线]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地球仪上的经线表示什么?

4、[播放动画:地球仪上的纬线和赤道]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地球仪上的纬线和赤道表示什么?

5、动手制作地球仪。

利用乒乓球等立体球体物品,尝试制作一个地球仪,并画上经线、纬线和赤

道。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东经160度两条经线。确认东西半球、南北半

球。

【设计意图: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活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播放动画:大洲和大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具体位置;组织学生

每个人设计一个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问题,如中国在哪个洲?大西洋在地球仪上

的哪个地方?在地图上指出某国的位置等。

2、游戏:“击鼓传花”。

以“击鼓传花”的形式由一名同学发问,其余同学则开始在地图或地球仪上找

寻答案。

3、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知道亚洲的来历。并引导学生从资料中获得信息。

也可讲讲其他洲的来历。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第2课时

活动一美丽的地球村图片展

[播放视频:美丽的地球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及收集的图片资料进行交流讨论: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地球

村的美丽与神奇?你还知道哪些世界之最?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

奇。】

活动二奥运会上话国家

1、找一找活动:找找奥运会上可以展现不同国家标志的场景。如运动员入场

方阵前的标牌,电视转播的参加竞技比赛的各国代表队的简称及国旗标志,运动员

服装上的标记,领奖时的国歌与国旅

2、分小组通过国旗图案、国名、国名的英语简称等,识记不同的国家。

3、全班交流:想象一下,下一届奥运会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代表队都能参加,

我们来设计组织一次盛大的运动员入场仪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不同国家的国名,认识不同国家的国旗。】

活动三给国家找到“家”

1、了解国家。

(1)把不同的国家分别写在小卡片上。

(2)在黑板上写下七大洲的名字。

(3)由同学随机抽出写有国家名称的卡片,并把卡片放到相应的大洲下面。

(4)引导学生观察哪个洲国家最多?哪个洲国家最少?查查《新华字典》后

边的国名和首都。

(5)结合教材中活动天地的内容,请同学们找找表中那些国家在哪个洲,再

看看这些国家首都的名称。

2、地图上的新闻联播。

学生根据课前的收集准备,在地图上找到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国家。将地图与新

闻拼接成一版小报,在班级上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增强对世界上其它国家的认识,并树立“国家无论大小都是平等

的”的观念。进而激发关注世界的兴趣和意识。】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一「篇七」

主题目标:

1、知道六一是世界儿童的节日,体会到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

2、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儿童节活动,并能与同伴分享节日的快乐。

3、能以自己的方式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的生活,并表达对不幸儿童的关

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调查、了解,能体会到自己的亲人和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

难点:通过收集到的信息,了解到生活在战争中和贫困中的孩子是多么的不

幸,并能以不同的方式对不幸儿童表达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儿歌激趣,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一首儿歌,你们要认真听,猜猜它描述的是什么节日?

课件出示儿歌:(六一儿童节)

你们喜欢六一儿童节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快乐的六一》一课。(板书课

题)

二、我们的节日多快乐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刚过完六一同学们玩得高兴吗?

生答:高兴

但是你们知道儿童节是怎么来的吗?

课件出示儿童节的来历。

师读。读后继续介绍:“六一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有一首歌是专门为

它谱写的,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歌》,听说过吗?想听吗?”

播放乐曲《“六一”国际儿童节歌》。

师:听着这首动听的歌曲,不禁让老师想起了前几天我校过“六一”的情景,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照片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课件出示图片,教师作讲解。

师:看了这些图片,是不是让你也想起了自己过“六一”时的情景呀!与小组

同学说说你们是怎样过“六一”的?

师巡视指导。

学生自由汇报。

(小结:从同学们的言语中,表情中,老师可以看出同学们是多么喜欢“六

一”。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六一带给了我们很多快乐。(板书:快乐)

三、社会的关爱

师:我们的节日是个快乐的节日,但我们的快乐离不开家人及社会对我们的关

心与爱护。

课件出示图片。(也可以看书中的,此处是相同的)

从这些图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在小组内说一说,师参与其中。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师引导学生感受家人及社会对我们的关心。(相机板书:

关心)

师:在我们身边,为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家人及社会对我们的关心?

小组内说,全班交流。

预设:老师为我们排练“六一”节目,电视台在“六一”时为我们播放“六

一”节目,公共场所的娱乐设施,为贫困学生捐款,家长“六一”时带我们买新衣

服,出去玩等。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人关心我们少年儿童,你们觉得幸福吗?那我们该怎样

做呢?(学生自由谈)

预设:好好学习,很答他们。

总结: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人对我们的关心,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快

乐。(完成板书)因此,老师希望我们在欢度“六一”时,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

活!

四、我们的祝福

世界各地的少年儿童是不是都和我们一样幸福、快乐呢?

生答:不是

那么他们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呢?我随机播放课件(有关生活在战争与贫

困中的儿童的悲惨画面)

(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快乐的、幸福的,而生活在战争和贫困中

的儿童是享受不到应有的快乐。)

我随机提出:“你想对这些苦难的孩子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让他们快乐吗?

而后让学生在教材47页画一画写一写。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一「篇八」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

1、感受集体的温暖

教学目标:

1.懂得只有集体成员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才能建立一个温暖的班集

体。

2.养成自主管理、民主参与集体事务的意识。

3.感受集体温暖,进一步增进热爱集体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布置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插图和文字〃真情互助〃。教师提

问:〃张明走到台前给大家鞠躬时,可能想到了什么?〃(对全班同学深深的感激,为

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感到温暖。)

2.全班讨论。教师引导:〃你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班集体里?为了将我们的班集

体建设成优秀班集体,大家应该如何去做?〃请学生自由发言。

3.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班级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友好交流与合作是优秀

班集体的重要条件。如果哪个同学有困难,大家都来关心,在这样的班集体里,大

家都会感到很温暖。在你生活的班集体里有没有发生过‘真情互助’的感人故事?〃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给予他人帮助的快乐和得到他人帮

助的喜悦上,从而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班集体的可爱之处。

4.阅读与讨论。布置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页小文说的一段话。教师引导:〃老

师是我们班集体的一员,为了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班主任老师时刻都在关心、爱护

着我们。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师,让老师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呢?教科书

上的同学们做了一件事,让我们来看一看。〃请学生边读教科书第旷4页的文字边

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下列问题进行引导:〃同学们准备搞些什么样的活动?他们

是如何做的?你们对他们的活动计划有什么意见?你们对这样的活动有什么设想和建

议?〃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2、在集体中成长

教学目标:

1.提升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尝试自己处理和解决班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

3.强化自觉遵守班级规则、学校纪律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引导:〃作为集体的一员,同学都愿意为集体做好事,但也难免

会遇到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2.阅读与讨论。教师引导:〃今天,我们不仅要解决教科书中’红领巾信箱‘中

提到的问题,还要打开我们班的‘心里话'信箱,并在下节课召开‘我的心里话'发布

会。让我们先从教科书中乐乐所在班级同学的来信开始吧!〃

教师请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5飞页上同学们的.〃苦恼〃,然后请学生以自由

发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体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使学

生懂得在班集体中,同学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3.小组探究。教师拿出课前搜集到的同学中的〃心里话〃,以小组为单位,相互

交流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也可以让各个小组阅读事先准备好的故事,

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教师在巡视学生的讨论时,应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思考解

决办法的妥当性。

4.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发布会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心里话”发布会做准备。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说〃心里话〃,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

果,说说解决的办法,同时引起全班学生的讨论与交流。

3.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总3、展示集体的智慧

教学目标:

1.知道集体的成功与荣誉必须依靠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2.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初步知道设计徽章及网页标识的一些常识,通过设计班徽,增强集体荣誉感

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了解学生网上学习的情况,并让几名学生谈一谈他们通过网络进

行学习的体会。

2.阅读与讨论。布置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文字,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制

作网页标识?制作网页标识有什么要求?〃

3.欣赏与探究。让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7页的文字和插图,并对书上的标

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制伦出好的网页标识?〃引导学生通

过讨论达成以下共识:应该能够反映出本班的特点,代表班集体的团队精神;还应

该设计得美观大方,等等。

4.讲解与练习。教师说明:〃设计网页标识可以借鉴旗帜和徽章的制作过程与

方法,它是依靠集体智慧完成的。一个好的图案,往往是从众多的方案中选出来

的,而且大多曾经做过许多次的修改,使之不断完善。〃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7

页和第8页的练习,帮助学生通过了解旗帜、徽章的制作过程及涵义,进一步感悟

到应该如何设计网页标浜。

5.小组准备。让学生欣赏教科书第8页的网页标识。在欣赏之后,以小组为单

位,通过协商,为班集体精心设计自己满意的网页标识。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

巡视,并适当提出自己的建议。

6.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为下次的交流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相互交流做准备。

2.全班交流。通过各小组的相互交流与评议,评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3.教师点评和总结。4、我为集体添光彩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乐于为集体做贡献。

2.学会观察与思考,为集体的进步出主意想办法,培养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或播放集体参加比赛活动时的照片或录像。教师引导:〃集体取

得的成绩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为集体添光彩

呢?“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0页乐乐和教师的对话,并讨论〃班集体需要做的

事情〃〃我能为集体做的事情〃,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并尽自己的所能为集体贡献力

量。教师进一步提问学生:〃为集体服务,除擦黑板、摆桌椅、出板报、向学校广

播站投稿、为同学解答学习上的问题以外,还有哪些?〃

3.小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讨论教科书第10页的四个问题,并交流

各自的看法。教师可以艰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特别是帮助学生分析〃很少

有人做的原因〃,认识到关心集体需要坚持,需要付出。

4.自由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讨论班集体的

优点与不足,并为争当优秀班集体提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归纳整

理,要帮助学生具体而准确地思考和认识自己班级的实际状况、与优秀班集体的差

距、为了争取优秀班集体应当做些什么等。

5.教师总结:〃建设一个好的集体,为集体添光彩,人人有责。今天,许多同

学为集体提的建议都得到了大家的赞同,相信在每5、自主选举班委会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民主选举。

2.了解民主选举的基本程序。

3.初步感受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形成积极的现代民主参与意识及能力。

4.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2页的课文,然后提问学生:〃我们班从前的班

委会是如何产生的?你们对自己选举班委会有什么看法?〃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表意

见。

2.全班讨论。教师引导:〃由同学们自主选举班委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情,全班同学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并得到锻炼。但自主选举也是一件有一定

难度的事情,所以今天我们就进行专门的学习,看看应当如何进行民主选举。下

面,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第1213页,看看为了把班委会选举活动搞好,教科书上

的同学们都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请学生自由发言。(他们征求了

老师的意见,请教了高年级同学,进行了专门的讨论,确定和公布了班干部的职务

和职责,产生和通过了专门的选举程序等等。)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反映出来的学

生的疑问做进一步说明,比如为什么要按照程序进行(保证选举的公平和公正)等。

3.小组活动。教师布置任务:〃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自主选举这种形

式,我们要在下次课上模拟进行选举活动。今天小组活动的内容,就是为这次模拟

活动制定一个选举程序。请同学们参照教科书第13页上的程序,每个小组也提出

一个选举程序。既可以采用教科书上的程序,也可以有所改变,但每个小组必须提

出自己的理由。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选举程序,提醒他们参考教科书及教师提出的要求。

4.全班活动。每个小组介绍本组提出的程序,并说明理由。教师说明:〃下

面,根据教科书上的程序和每个小组的程序,通过仝班讨论,我们确定一个正式的

选举程序,下次的选举将按照同学们自己确定的程序进行。〃

5.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并布置家庭

6、每个同学的权利

教学目标:

1.体验并思考民主选举的完整过程。

2.懂得成为被选举者和选举者都是|勺己的权利。

3.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教学过程:

1.导入。检查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

2.模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按照上次课确定的程序进行班委会选举。教师应将

重点放在以卜几个环节,并适时地在活动中穿插讲解和讨论,以帮助学生加深认

识。

候选人提名。可以给学生一些酝酿时间,要将所有被提名人的名字都记录下

来,可以写在黑板.匕讲解和讨论的要点包括:是否同意所有的同学都有资格成为

候选人,提名自己对不对等。竞选演说。包括候选人向大家做介绍,以及回答大家

的问题。讲解和讨论的要点包括:竞选演说应包括哪些内容(准备竞选什么职务、

自己具备什么条件、如果当选准备怎样工作等),怎样才是好的竞选演说,竞选演

说对大家最后投票会有什么影响等。

投票表决。可以先研究讨论教科书上投票选举的过程,选举监票人、唱票人、

计票人等,然后由教师引导进行投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填写选票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投票每个学生将自己填写好的选票投入选票箱;计票人在黑板上按照选票格式

写出班委会的各项职务,以及相应候选人的姓名。

唱票监票人和唱票人一起唱票,计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一「篇九」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

透过探究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树立保护古遗

迹和文物的意识。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

信息,了解我国的丰富文化遗产的价值。

知识: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知道古遗迹的价值,知道这

些古代的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社会意识正在逐步形

成,对社会历史有了•个初步认识,能基本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的

丰厚,有了探寻祖国文叱遗迹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探查未知事物,对于古

遗迹和文物这类透着神秘气息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很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且游

历四方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普遍梦想,这个话题给了他们出去走走、看看的机会,他

们的交流兴趣应该会很浓。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是一个自然环境普遍较好,部分区域

保留有历史文化遗迹、具备先天优势的地方。农村学生可以感知到最原始状态的遗

迹状况,甚至文物古迹。但是,由于地域环境、家庭条件、信息闭塞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学生了解其它文叱遗产的机会少之又少。同时,随着旅游经济的推动,在有

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农村学生更多看到的是这些宝贵财富的经济价值,保护意识

会比较淡漠。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

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知道古代遗迹

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对这

个话题的兴趣程度,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程度,生活中与之相关资源的丰富程

度。其次,对于生活在文化遗迹地的学生,要从他们对当地遗产的已有认知出发,

扩展到其它区域;对相关知识十分贫乏的区域的学生,则需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

资料,让学生对文化遗迹有初步的感知。然后抓住教材中列举的长城、兵马俑等能

代表中国文化积淀的遗迹,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文化遗迹的魅

力。最后,针对现实中人们对保护文化遗迹的两种不同看法进行讨论,建立正确的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

视频或图片感知中国博大的文化遗产,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产生话题探究的

-O其次,在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要在小我的价值需求上引导学生从国家、世

界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建立对文化遗产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成为保护文

化遗产的小卫士。

教学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

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中国地图,搜集教学所需的文化遗产的文字、

图片、视频等材料。

学生准备:了解当地文化遗产的状况;向家长或周围的人了解当地文化遗产背

后的故事、传说;适当收集自己知道的文化遗迹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探索古遗迹”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哭泣的古遗迹”“活动天地一一文物古迹的保护”的教材

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播放视频: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中国的主要世界文化遗产

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相应的位置。

小结: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

宝贵财产,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其中许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板书:中

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的国宝)

(设计意图:意识到祖国文化遗产之多,从而进一步产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探

究兴趣和向往。)

活动二、探索古遗迹

1、(播放视频: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长城跨越了哪些省(市)、自治区?长城的砖每块

有十五千克重,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砖,当时人们可能是怎么运上去的?长城为

什么要建在高高的山上。长城城墙的顶部为什么是凹凸形的,而不像别的城墙顶部

那样是平的?在调查过程中,你了解到什么?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板书:长城智慧艰辛)

2、(播放视频:孟姜女哭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到什么?如果你是孟姜女,

你会怎么办?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城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

会中华文化的丰富和精深。让学生知道劳动人民为此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3、(播放视频:秦兵马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他为什么要用这么多

兵马俑为自己陪葬?联系自己知道的秦朝的社会状况,谈谈你的认识。引导学生从

文化遗产中推测和了解过去社会发展变化的信息。(板书:秦兵马俑)

4、(播放视频:大足石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自由想象这些石刻所传达出来的寓意。(板书:

大足石刻)

(设计意图:感受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教化价值。)

第2课时

活动一、哭泣的古遗迹

(播放课件:哭泣的古遗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些报道,你有什么感触?古遗迹的毁坏带

给我们的是什么?

小结:从古遗迹中,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社会,了解先人的智慧和

创造。它们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很难想象如果丧失了这些文化

遗产,全部是现代建筑的话,未来的中国人,还能否领略到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

长的文化。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关注,形成对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忧

患意识。)

1、[播放课件:保于古遗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保扩1文物的措施?

2、小小辩论会。

阅读下列材料•,展开辩论。

材料•: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有些地区将古建筑按照现代人的想法重新翻修,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