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高三语文模拟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学经典的重构指的是通过对现有的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在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现存的经典书目进行修订使之变得更加完善和实用.因此,文学经典的重构不是把现有的经典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增添与删除,从而接纳被历史确认了的新的经典,剔除被历史证明为不是经典的作品。通过重构,文学经典才能与历史同步,文学经典的书目才会变得完备和可靠,文学经典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事实上,重构最大的作用在于增补和删除,增补主要针对现在而言,即把现在被视为经典的作品补充进去.删除主要针对过去而言,即把过去误认为是经典的作品从经典书目中清除出去。因此,这一重构的过程也是文学经典化的过程。经典的确受到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的影响,文学经典书目实际上一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文学作品能够变为经典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布鲁姆认为,作家及其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陌生性”。他说:“一切强有力的原创性文学都具有经典性。”原创性对于文学经典是重要的,但是我们无法据此解释那些大量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同样具有原创性的作品。例如西方的骑士小说和我国的武侠小说,它们的陌生化特点往往让阅读它们的人爱不释手,但是它们却不能成为经典.这就是说,布鲁姆提出的原创性标志的陌生性,难以成为文学作品经典化的标准。布鲁姆接着又提出另一个标准:“神性与人性的爱恨纠葛”是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又一标志。但是,无论是陌生性还是神性和人性的爱恨纠葛,都难以成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文学经典化的标准。当我们从起源上对文学加以研究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文学作品的产生,从本质上说,完全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古今中外发现的最早文本,都与记载宗教祭祀仪式的活动有关。在那些古老的极其简略的文字记载中,如我国殷商时代留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就包含内容丰富的故事文本。这些记录宗教祭祀活动的古老文献,就是文学的最早的源头。这些文献的基本功用,就是教诲,并为其他人或后来者提供范例,建立规范,让后来者有例可援,有法可依,形成体制。一直到后来,文学始终保持着这一基本功用,如荷马的史诗,希腊的戏剧,莎士比亚的作品,弥尔顿的诗歌,18至19世纪的英国小说等,都显示出文学教诲的本质特点。文学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学产生的目的就在于伦理表达的需要,文学的功能就是教诲,而文学的审美功能则只是文学教诲功能的衍生物,是为教诲功能服务的。文学缺失了教诲动能,即伦理价值,文学的审美价值则无法存在。文学价值的大小在于其所发挥的教诲功能的大小。作为文学经典,其教诲的功能都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反之,文学就难以成为经典。这就是说,文学经典的价值在于其伦理价值,其艺术审美只是伦理价值的一种延伸,或是实现其伦理价值的形式或途径。因此,文学能否成为经典是由其伦理价值决定的.(摘编自聂珍钊《史学经典的阅读、阐释和价值发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对现有的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在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现存的经典书目进行修订,使其更完善和实用,就是文学经典的重构.B.文学经典的重构不是推翻经典,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增添与删除,接纳被历史确认的新的经典,剔除被历史证明为不是经典的作品。C.针对现在或过去,对经典书目进行增删,文学经典就可以与历史同步,其书目就可以变得完备和可靠,其质量就可以得到保障。D.文学经典书目一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因为文学经典的确受到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的影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布鲁姆认为一切强有力的原创性的文学作品都是经典。但是对于文学作品能够变为经典的原因,人们各有看法,没有定论.B.西方的骑士小说和我国的武侠小说,这些具有原创性的作品却不能成为经典,因此,文学经典作品不必具有原创性。C.布鲁姆认为,神性与人性的爱恨纠葛是文学成为经典的标志,但是作者认为,对此文学经典化的标准,大家难以共同接受。D.文学作品的产生,从本质上说,完全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这是从文学起源上对文学进行研究而得出的结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的最早的源头是记录宗教祭祀活动的古老文献,这些文献的基本功用是教诲,这是从文学的源头上探寻文学经典的特性。B.荷马的史诗,希腊的戏剧,弥尔顿的诗歌,18至19世纪的英国小说等,这些作品形式、内容各异,但都具有教诲的本质特点。C.文学的审美功能只是文学教诲功能的衍生物,是实现其伦理价值的形式或途径.作品教诲功能越大,其审美价值也越大。D.文学能否成为经典是由其伦理价值决定的:发挥教诲的功能越大,其价值就越大,无法体现教诲功能的作品难以成为经典。(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范立欣:纪录片里寻找“归途”来自四川的农民工张昌华夫妇,20年前开始在广东打工,希望用微薄的收入抚育留在家乡的一双子女,使他们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可失去双亲陪伴、日渐成年的女儿张琴,选择了退学离家,成为新一代打工妹,让父母的梦想破灭。“这样的事情如果不被记录下来,是我们这代人的失职.”范立欣,一位30岁出头的中国导演,撸了撸袖子,猛吸一口气,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从表面上看,影片《归途列车》讲的是张昌华夫妇回家的路途,他们和所有农民工一样,在售票窗口前失望,在绿皮车厢里挣扎,在村口小路上放下又一年沉重的包裹。但范立欣没有把镜头停止在旅途的终点,而是对准了空巢的老人,对准了1岁就成为留守儿童的张琴.范立欣赞同一位网友的说法:如果是这样的“现代化”会破坏一个国家最基础的构成——家庭。“从更深的层次看,影片要问的就是‘归途'在哪里?”他说,选择春运这个题材,也是因为中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各种矛盾,都能在这里找到观察点。影片与其说是在讲春运,不如说“展现了一个困于昨天和明天之间的、中国农民工家庭命运的故事”。成为“范导”之前,范立欣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名摄影师。时常下乡的他,往往前一刻还在家徒四壁的乡村工作,后一刻就在灯红酒绿的三里屯聚会。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这个“爱激动、爱打抱不平的人"更多地关注到城市化进程中持续存在的矛盾。他曾经纠结和疑惑:也许,对这个国家而言,春运所折射的种种社会阵痛,都是难以逾越的阶段.而他又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思考和追问:那些苦苦追求最后一班列车的农民工,会不会被高速前进的社会列车抛到身后?有人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镜头对准蓬勃发展的中国背后那些小人物的辛酸,他们是社会的主流吗?面对这样的问题,范立欣放下杯子,向本刊记者一字一句地说:这是中国2。4亿农民工的真实生活写照。2009年,在美国的圣丹斯电影节,北京一所中学的访问团被安排观看《归途列车》.放映完毕后,一名男生激动地跑上台,从范立欣手里抢过话筒。他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自己看完后很伤心,他并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爸爸妈妈让我好好学习了,因为他们想让我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孩子的责任感让范立欣感到安慰。他觉得,在这个无法跨越的发展阶段里,每个人都可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收起一些城市人的优越感,拿出更多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对农民工更加友好一点,哪怕是地铁上让个座,对餐馆的小妹道声谢.一位美国中部的观众看完电影后,感谢范立欣让他理解了在外贸服装厂工作的张昌华,说看到他为改变儿女命运付出的努力,就像看到自己的父亲一样,这是中国人的坚韧、努力以及对家庭的爱。而在以前,这个美国男人会抱怨,这些努力工作并把产品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工人,“把我们的饭碗抢走了”。范立欣感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人类情感,是共通的,纪录片是一个可以让外国人了解并理解中国的媒介。在范立欣眼里,纪录片从融资、制作到发行,跟其他电影一样,也是一个产业。在这个产业链里,不是“谁给钱谁就是爷”,他和所有投资方都用合同的形式规定,制片人与投资者,无权干涉导演对影片的剪辑权。眼下,范立欣正致力于对国内纪录片导演进行培训,让他们更明白国际运行规则,学习撰写提案等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技巧。他同时开始寻找中国纪录片“本土生存”的路径.《归途列车》在7个城市“一城一映"之前,范立欣找过国有发行公司,可最少一百万元的拷贝制作和宣传费让他却步。后来,在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在内的7个城市,范立欣选定了每个城市的一家影院,用一个影厅长线定期放映《归途列车》,票房收入双方分账。范立欣觉得,既然中国的城市还无法支撑起一家艺术电影院,那么在商业电影院里逐渐打造一个艺术电影厅,应该是可行的、有市场的,这有利于中国纪录片业的发展。随着一年的春运进入尾声,《归途列车》在全国的展映之幕渐落,但“归途”的故事不会结束,它事关春运、社会,也事关纪录片在中国.相关链接①2013年范立欣在《•电影版》公布的“全球20位40岁以下最有才华的电影导演”评选中金榜题名,成为该项评选中唯一华人导演.②范立欣认为,任何一个故事、一群人都应当放在一个历史时间段去看,一切现象的存在都是有更大意义的,在任何一个故事中都可以看到社会变迁。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范立欣将镜头始终聚焦在一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夫妇春运归途上,展现出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背后普通小人物的心酸和眼泪.B.《归途列车》融入了导演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思考,真实展现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深刻变化.C.把镜头对准社会底层人物,才使得《归途列车》引发国人思考内省,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窗口。D.在范立欣看来,仅有社会价值的纪录片必须像其他电影一样,自觉地去适应市场环境,才有可能争取到更广阔的传播渠道。5、范立欣能成为一位出色的纪录片导演,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6、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归途’的故事不会结束,它事关春运、社会,也事关纪录片在中国"?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仲夏的莲刘黎莹月亮出来的时候,把莲家的天井照得像铺了满地的白霜.莲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进自家大门的。她听见爸使劲咳了一下。“疯.就知出去疯。”爸朝地下重重地吐口痰.“去秀儿家坐哩。”“坐哩坐哩。养你这么大就知个坐?"爸又朝地下吐痰.莲说:“缸里的水挑满了。灶里的柴也都抱好了。”爸就埋头抽旱烟袋。爸抽了大半辈子旱烟,一到冬天就喘个不停。瘦骨嶙峋的胸膛拉风箱一样让人看着揪心。有一回莲的妈买回一条纸烟.妈说别再抽旱烟了,伤身哩。莲的爸一把夺过纸烟,连撕带踩,踩了一地的碎烟末子.“败坏,就知败坏。有个金山银山也叫你给花空了。你有多大个脸?就给男人买纸烟抽,你想把这个家抽毁了呀你!”莲的妈大气都不敢哼一声。莲说:“妈你早晚叫爸打死。”妈说:“你知?夫与天齐。有你爸的病身子撑着,咱就是头尾齐全的一家子人哩。”莲的眼里就有了泪。莲说:“等有了钱,我买一汽车纸烟,让爸踩个够。等爸踩累了,踩没劲了,就不踩了。"妈说:“你当钱好挣?等你去捡哩,这是命.”爸的烟袋锅像一个小火球在明晃晃的月亮地里一上一下地闪着红光,说:“南岭那边的亲事,定了。”莲问:“定了?”爸说:“定了。"莲的妈站在堂屋里扶着门框,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妈才40多岁,头上就有了那么多的白头发。爸说:“无公无婆,无哥无嫂,进门就当家。今过晌钱都送过来了。”莲说:“真?”爸说:“真。”莲说我刚问过秀儿,这门亲事好就好在游手好闲,又馋又懒。爸的脸上结了一层冰霜,说:“你都知?”莲睃一眼爸又睃一眼妈.莲的眼前晃动着跛着一条腿的哥。哥才不去管有月亮地还是没月亮地,饭碗一推,就跛着一条腿在天井里走过来又走过去。哥的脚步声总是一重一轻,像一把卷了刃的大锯把一家人锯得坐卧不宁,心事重重.这时候莲就会听见爸重重地咳一下,说:“我就不信,三只脚的蟾没处寻,两条腿的女人会找不来。”莲知爸的心思,爸在等莲回话哩,好定下婚期,买下做嫁衣用的料子。她偏不开口,心说我才不会像妈那样看你脸色,让你拿捏哩.莲的妈跌跌撞撞从屋里跑出来,“扑通”一下跪在莲跟前。妈说:“好娃儿,妈给你跪哩。妈给你说实情,人家送来的钱好厚一大卷子哩,够你哥娶媳妇盖房子用,只是苦了俺娃儿,妈对不住你.”莲的爸一脚踹过来,妈的嘴角就溢着一缕缕的血丝。爸说:“山高遮不住太阳,她吃你的奶长大,你还给她跪。"莲对爸说:“你敢再动妈一手指头,我立马就去南岭退婚."妈嘴里的血丝把平领的月白褂子染红了一片。这是今年春上县里扶贫时发给莲家的,当时莲的妈还舍不得穿,怕人眼热,后来见左邻右舍都穿上分来的衣服,有的料子比她这件还好,她这才敢往外穿。莲说:“妈,我应。这门亲事我应下就是。”莲说完就一脚把天井里爸刚坐过的马扎子踢到大门外头。莲小时候和哥一块儿上坡里割草,回村的路上有两条狗在红着眼打架。莲手里的小镰刀惹恼了狗,狗以为马上要受到伤害,就回过头来一齐咬莲。哥急了,把一筐子草砸过去,狗就又掉头去咬莲的哥。哥的镰刀在草筐子里,哥说莲你快砍你快砍呀莲.莲一镰刀砍过去,狗跑了,却砍在哥的腿上.哥腿上的血汩汩地往外淌,按了好几把土,还是淌.后来,哥就跛了一条腿。第二年的夏天,莲就嫁到了南岭.莲极少回娘家。有一回娘家村的秀儿去找莲,一块儿红枣大的疤痕,就在莲的胭脂骨那里,很显眼。让男人用砖头砸的。又过了一年,秀儿去看莲。村里人告诉秀儿,果品加工厂的厂长,一天到晚忙着哩。村里人说她男人就在莲的手下听差。谁不知道她男人凶?末了还是得听莲的.这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秀长长嘘口气。呱呱呱,一阵清脆的蛙呜传来,秀儿看见村头池塘的莲花正开得爽人眼睛.(选自《(小小说选刊)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一把夺过纸烟”“连撕带踩”“踩了一地的碎烟末子”这些动作细节描写勾画出莲爸吝惜金钱、脾气暴躁的性格特点。B.从莲妈跪在女儿跟前说出定亲实情这一场景,可以看出莲妈重男轻女、重利轻义的封建思想和贪财寡情、口是心非的个性。C.莲的丈夫是个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脾气粗暴的男人,塑造这个形象是为突出控诉现实社会大男主义思想这一主旨服务的。D.“莲一镰刀砍过去,狗跑了,却砍在哥的腿上”,这一句照应上文,交代了哥跛腿的原因;也为莲最终答应婚事补充说明。E.小说开头与结尾分别写如霜的月色、清脆的蛙鸣、爽人的莲花等景物,简洁洗练,起到烘托人物形象、增强韵味的作用。8.小说中的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9.小说以“仲夏的莲”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探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年二十余,游京师,上执政书,陈时政八事,宰相不能尽用之.时仁宗在潜邸,或荐结充宿卫,乃集历代君臣行事善恶可为鉴戒者,日陈于前,仁宗嘉纳焉。大德十一年,以结为典牧太监,近侍以俳优进,结言:“昔唐庄宗好此,卒致祸败,殿下方育德春宫,视听宜谨.”仁宗优纳之.出为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亲弟长、戢奸禁暴。属邑巨鹿沙河有唐魏征、宋璟墓,乃祠二公于学,表其言论风旨,以厉多士.改东昌路,境有黄河故道,而会通堤遏其下流,夏月潦水,坏民麦禾。结疏为斗门以泄之,民获耕治之利。至治二年,参议中书省事。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未几,除吏部尚书,荐名士宋本、韩镛等十余人。泰定元年春,廷试进士,以结充读卷官。迁集贤侍读学士、中奉大夫。是岁,诏结知经筵,扈从上都。结援引古训,证时政之失,冀帝有所感悟。中宫闻之,亦召结等进讲,结以故事辞。元统元年,中宫命僧尼于慈福殿作佛事,已而殿灾,结言僧尼亵渎,当坐罪。左丞相疾革,家人请释重囚禳之,结极陈其不可。先时,有罪者,北人则徙广海,南人则徙辽东,去家万里,往往道死。结请更其法,移乡者止千里外,改过听还其乡,因著为令.至元元年,诏复入翰林,养疾不能应诏。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卒,年六十有二。(节选自《元史•列传六十五》)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B.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C.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D.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史,官名。史官之长,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魏晋以后太师仅掌管推算历法。B.俳忧,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其表演以科诨为特色,兼音乐、戏剧、歌舞。C.廷试,殿试、御试,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录取的举人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D.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为宋、元、明、清沿袭。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结自幼聪颖,过目不忘。他曾跟随太史董朴学习经书。二十多岁时,游学京师时,向宰相尚书,陈述了有关时政的八件事务,但未被全部采用。B.王结借古讽今,直言劝谏。大德十一年担任典牧太监时,曾经劝谏仁宗莫学当年唐庄宗宠幸艺人而招来祸败,宜视听谨慎,仁宗高兴地接受了意见。C.王结为官注重教化,为民解忧。在学校修魏征、宋璟墓二公祠,表彰他们的言论风度,以此劝勉士人。在东昌路时疏通会通堤河道,使百姓获耕种之利。D.王结为官公正,宽严相济.皇后僧尼在赐福殿做佛事,不久殿遭火灾,王结说僧尼轻慢该判罪,左丞相也难逃罪责;还请求更改关于流放囚犯的法令。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仁宗在潜邸,或荐结充宿卫,乃集历代君臣行事善恶可为鉴戒者,日陈于前,仁宗嘉纳焉.(5分)(2)结请更其法,移乡者止千里外,改过听还其乡,因著为令。(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送故人归鲁韩翃鲁客多归兴,居人①怅别情。雨余衫袖冷,风急马蹄轻。秋草灵光殿②,寒云曲阜城。知君拜亲后,少妇下机迎。【注】①居人:诗人自指。唐代宗永泰元年,韩翃的幕主为其部落所逐,返回长安,韩翃随之返回长安.闲居将十年,殊不得意,多辞疾在家.②灵光殿:鲁地著名景观,汉景帝鲁恭王所建的宫殿,故址在山东曲阜。1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句中用“多”字,写出了“鲁客”归心之浓重。B.“雨余”“风急"渲染出了一种萧瑟凄凉的环境气氛.C.“马蹄轻”的“轻”字形容马蹄迅捷,细腻传神,表现了友人愉悦的心情。D.颈联写巍巍灵光殿,秋草丛生,茫茫曲阜城,寒云笼盖。E.颈联和尾联都属于实写,写眼中情景;颈联借景抒情,尾联借事抒情.15.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诗经•氓》中的“▲,▲”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表达内心的不满。(2)韩愈《师说》中,运用正反对比的事实作论据:有一种人,对于儿子“▲”;但对于自己“则耻师焉”.(3)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句子是▲,▲”.第Ⅱ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刘小玉教授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不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②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③今年大庆的冬天似乎来得很突然,刚刚还只是凉风习习,刹那间寒流狼奔豕突,气温一下子降了好几度。④尽管只得了一个纪念奖,但是小欧对雪雕的热爱却一发而不可收拾.从此,年年的雪雕比赛她都要报名参加,并在比赛中多次获奖。⑤在中国古代底层,农民过着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终年胼手胝足,创造着他们所属时代的绝大部分物质财富.⑥徐悠发起的“顺风车”活动是爱心活动,车主们都是怀着做好事做善事的心来的,我们提倡做好事更要有好的回报,这样社会上好人好事才会可持续发展,才会细水长流.A.②⑤⑥B.②④⑤C.①④⑥D.①③⑥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高三年级备考工作会结束之后,无论从殚精竭虑的校长到辛勤工作的各科老师,都在为提高学生高考成绩而绞尽脑汁.B.老师对张强说:“制度对事不对人,并非涉及到你了才制定这个制度,要换角度思考,学会从自身找问题,这样才能进步.”C.某省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且要通过招生考试政策拓宽足球人才成长渠道,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D.直隶总督署作为我们保定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科学维护,但其维修工程是否成功,还要看人民群众的满意度。19、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董家具①是实用器物,②是文化的载体,沉淀着古人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悟。③古家具的修复④是技术问题,更是一门学问.它要求修复者对古器物承载的文化内涵心存敬畏,⑤读懂弄通,⑥再谨慎修复。 ①②③④⑤⑥A不仅还/不仅或者然后B不仅也因此不单/然后C不但而且然而不仅随后/D虽然但是所以/并且然后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5分)专家指出,看脸的时代也要靠实力说话。①。体育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一定是以超高的竞技水平为基础的。贝克汉姆如果空有颜值,不可能成为“万人迷”;C罗也绝非仅靠肌肉就征服了球迷。换句话说,竞技场不同于娱乐圈,②。比如,里约的游泳赛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大度霸气、勇夺1金1银的孙杨和用尽“洪荒之力”夺得100米仰泳铜牌的傅园慧。相反,“国民偶像”宁泽涛③.由于参加的四个游泳项目中,两个个人项目无缘决赛,两个接力项目因犯规被取消成绩,他也就少了很多露脸的机会,而且其原来光鲜的形象也黯淡了许多。
21、清代画家郑板桥在描述自己的画竹经验时曾说过:“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变,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下面是郑板桥画竹创作过程的简图,请用简洁的文字表述这一创作过程。不超过80个字。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某电器集团在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中遇到了难关,工程师小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大家听后也很振奋,可静下心来一想,设想好是好,就是很难实现,小李的提议也就暂时搁置起来了。工人师傅老王一直在仔细琢磨小李的方案,反复的实验、验证,最后终于把小李的设想变成了现实,新产品研制成功。公司要表彰有功人员,那把谁放在第一位呢?大家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是老王,正是他的实践才让设想成真;也有人认为应该是小李,没有他的大胆设想,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大家为此争论不休。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一.1.C(原文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2.B(“文学经典作品不必具有原创性”错,原文为“原创性对于文学经典是重要的”;另外,强加因果)3.C(“作品教诲功能越大,其审美价值也越大”于文无据(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3分)B5.(4分)①具有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②具有敏锐的视角;③具有国际视野,④具有独立自由的精神意志;⑤作品具有震撼力.6.(5分)①这句话是对范立欣以及他所拍摄的纪录片的高度评价,肯定了其在直面春运热点、反映社会问题和中国纪录片行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②从春运角度:春运问题作为当下中国社会城乡结构矛盾的缩影,不会因为一部纪录片而得到解决,但“归途”所引起的人们对于这一热点的广泛关注和思考还将继续。③从社会角度:处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只局限于“春运归途",范立欣等纪录片导演们会继续将镜头对准那些需要人们反思的社会问题。④从行业角度:虽然中国纪录片业起步较晚,但范立欣无疑开了个好头,同时他也在坚守纪录片准则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纪录片发展模式,我国纪录片行业前景广阔.(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B、C(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4分)(B过度解读,应是“品味到莲妈无奈、惭愧、渴盼、怜悯,不舍、痛苦等百感交集的心绪".C“塑造这个形象是为突出控诉现实社会大男主义思想这一主旨服务的”错,这一理解偏离了小说的主题蕴含;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莲,塑造这一形象是为表现女性在厄运下主动掌握自己生存方向的信念这一主题思想服务的)8.①执拗、坚强,有主见,不轻易盲从;②善良、隐忍,体贴母亲、体恤家庭的困境;③勤快,质朴,活泼.(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9.从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看,莲是小说的主人公,以之为题,突出了故事的主角,挈领全文内容.(3分)从小说的主题蕴含看,主人公取名为“莲”,并以“仲夏”来修饰,意在象征女主人公“莲"的形象,礼赞其有如仲夏盛开的莲花一般昂扬蓬勃的生命力,以之为题,意味隽永.(3分)(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3分)B11.(3分)C(“会试录取的举人”错,应为“贡士”)12.(3分)D(“左丞相也难逃罪责”错,王结没有弹劾左丞相)13.(10分)(1)当时仁宗还在太子府(或者原住址),有人举荐王结担任太子宿卫,(他)于是收集历代君臣行事中能够成为历史教训的好坏事例(好事坏事),每天呈送到太子面前,仁宗赞许(他)并采纳了这些意见。(潜邸,太子府,或“原住址".充,充任,担任。历代君臣行事善恶可为鉴戒者,定语后置句式。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以上各1分,语句通顺1分)(2)王结请求更改这些法令,被流放离乡的囚犯,最多只流放到千里之外,能改过的还听凭他们回到家乡,于是写成法令。(更,更改.止,只。因,于是就.著为,写成〈著.写作,撰述;为,作为,当作>。以上各1分。语句通顺1分)参考译文王结字仪伯,是易州定兴人。自幼聪颖,读书一目数行,终身不忘.曾随太史董朴学习经书。他二十多岁时,游学京师,上奏陈述八件时政事,但宰相未全部采用。当时仁宗还是在太子府时(或者尚未即位),有人举荐王结为(或者充任)太子宿卫,他于是就收集历代君臣好坏能成为历史教训的往事,每天呈送太子阅读,仁宗赞许并采纳。大德十一年(1307),任命王结为东宫典牧太监,官阶太中大夫。当时亲近的侍从可以引艺人入宫,王结说:“从前唐庄宗爱好这个,最终招来灾祸而失败,殿下正当在春宫育德养性,视听应谨慎为要.”仁宗高兴地听取了他的意见。仁宗即位,王结升为集贤直学士。出任顺德路总管,勤于农事,兴办学校,孝顺父母、爱护兄弟,禁止邪恶暴虐。属县巨鹿沙河有唐朝魏征、宋璟的坟墓,于是在学校为二公立祠,表彰他们的言论风度,以劝勉更多的士人。后来调他到扬州,又调宁国,因为他的堂弟王绅任江东廉访司佥事,(他为了避嫌)推辞不赴任。改任东昌路,境内有黄河旧道,可是会通堤阻止下流,夏季水涝,冲坏百姓的麦禾,王结疏导闸门,使水泄出,百姓获得耕种之利。至治二年,(王结)参议中书省事。当时拜住任丞相,王结说:“做丞相的方法应该先正己才能正君,正君才能正天下;消除邪恶不能犹豫,犹豫就会出现别的变故;衣食住行不能奢侈,奢侈就会危害自身。”丞相认为说得有理。不久,授吏部尚书,他举荐宋本、韩镛等十多人。泰定元年春天,在朝堂上选拔进士,(皇帝)让王结担任做阅卷官.迁职集贤侍读学士、中奉大夫。这年皇帝下诏让王结知经筵,随帝到上都.王结援引古训,证明时政的错误,希望帝能有所感悟。皇后听说后,也下诏让王结进经,王结借故推辞。元统元年,皇后命僧尼在慈福殿做佛事,不久殿遭火灾,王结说僧尼轻慢该判罪。左丞相病情危急,他的家人请求释放重囚来为他消灾,王结极力说不可。从前有罪的北方人流放到广海,南方人流放到辽东,离家万里,往往死于路途。王结请求更改法令,(被流放的人)只流放千里之外,能改过的让他们回乡,于是写成法令成为定制。至元元年,再诏入翰林,因病不能应诏。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卒,享年六十二岁(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14。C、E(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C项,“表达了友人愉悦的心情”错,这与全诗的情感基调相悖。E项,“实写”“眼中”错误,应该是“虚写”“想象”)15.①表达朋友之间的笃厚情谊和依依惜别之情。②祝福故人归乡与亲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③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恰逢送别友人时的怅惘失落之情.(每点2分)(三)16.(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择师而教之(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七.17。【答案】A①不知所云:本为谦词,谓自己思绪紊乱,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今天泛指言语混乱或空洞。②登高自卑:指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③狼奔豕突: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骚扰.④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贬义。⑤胼手胝足,只手脚上磨出老茧,形容经常辛勤劳动。⑥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18.D(A.句式杂糅,或者“无论是……还是……",或者“从……到……"。B.“涉及”的“及"与“到”语意重复。C.D项成分残缺,应在“足球联赛"后加上“机制”。D.此句没有双起单承的错误,“满意度”已经包含了满意和不满意两个方面。)19.【答案】B20、①体育明星也不例外。②没有哪一个运动员仅靠颜值就能立足于竞技场的.③纵然颜值爆表,但因奥运成绩不佳而难免遭受冷遇.(写出一处给1分,两处给3分,三处给5分)解析:联系上下文,第一空应为过渡句,前面是观点句,后面是举例论证;第二空之前有提示语“换句话说”,联系本段话的观点与前面的事例,可以得出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6.水和水蒸气教案
-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 其他地区2024年新疆兵团第五师双河市事业单位招聘7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悬臂块施工方案
- 网箱养殖施工方案
- 佛山2024年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委党校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23《合作创奇迹》 北师大版
- 窑坑回填施工方案
- 城郊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参考模板)
- 丽水2024年浙江丽水青田县招聘幼儿园教师3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
- 苯乙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逻辑与思维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教案-
- 万邦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8000吨特种纸迁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建模教程】-建模-数学建模夏令营
- 高中英语高频词汇拓展延伸
- 诚信友善教学反思(十篇)
-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专题6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PPT
-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词诵读
- 销售立项申请表
- 一案八制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