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试卷第页)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多面呈现与传承困境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深深扎根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处角落,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中,它也面临着诸多传承上的挑战。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载体之一。春节,这个承载着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等深厚寓意的节日,从筹备年货开始,便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氛围。置办年货时,人们精心挑选象征吉祥如意的物品,如寓意年年有余的鱼形摆件、代表福气的福字等。除夕夜的年夜饭,更是一家人情感交流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时刻,饺子、年糕等传统美食,不仅满足味蕾,更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春节期间的拜年、舞龙舞狮等习俗,加强了家族与邻里间的联系,传承着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同样,端午节以其独特的包粽子、赛龙舟习俗,纪念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彰显着民族的爱国情怀与拼搏精神。中秋节,在满月的映照下,阖家围坐品尝月饼、赏月谈心,将“团圆”这一永恒主题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民间手工艺也是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生动体现。剪纸艺术,凭借一把剪刀和一张纸,就能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图案,既装点了节日氛围,又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刺绣,无论是苏绣的细腻、湘绣的豪放,还是蜀绣的淡雅、粤绣的艳丽,都以精湛的技艺在丝绸上勾勒出绚丽画卷,不仅是艺术珍品,还常被用于制作服饰、装饰品等,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穿着与生活空间。传统陶瓷制作,从实用的餐具到精美的摆件,其独特的质地与丰富的色彩,展示着古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美的独特理解。传统建筑风格同样在生活中留下了深刻印记。北京的四合院,以其对称、围合的布局,体现了家族聚居的特点,强调了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家庭伦理观念。徽派建筑的白墙黛瓦、马头墙,与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相互映衬,展现出清新淡雅的气质,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即便在现代建筑中,传统建筑元素也常被巧妙运用,如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漏景手法,营造出富有层次感和意境美的空间,让人们在现代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全球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遭遇了困境。在传统节日方面,许多年轻人对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入了解,只是将其视为普通的假期,节日庆祝形式也逐渐简化,失去了原有的庄重与丰富性。民间手工艺由于学习周期长、经济效益不高,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许多传统手工艺人难以维持生计,其精湛技艺也濒临失传。传统建筑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被拆除,即便保留下来的,也因缺乏有效保护与合理修缮,面临着破损、衰败的命运。同时,现代建筑风格的同质化,使得传统建筑特色在城市中越来越难寻觅。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传承,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我们必须正视当前面临的困境,积极寻找解决之道,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材料二: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与时代意义在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传统文化的传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创新传播路径,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互联网的普及为传统文化传播开辟了广阔的新空间。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各类传统文化账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通过图文、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给全球用户。例如,一些非遗传承人通过直播展示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与观众实时互动,让古老的技艺走进大众视野,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在线教育平台也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众多高校和教育机构开设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在线课程,涵盖诗词鉴赏、书法绘画、传统音乐、传统戏曲等多个领域。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随时随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身文化素养。这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拓宽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受众范围。文化旅游的兴起,也为传统文化传播搭建了新的桥梁。越来越多的人在旅游过程中,渴望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古老的古镇、宏伟的宫殿、庄严的寺庙等,成为游客们向往的文化打卡地。游客们在欣赏古建筑之美的同时,还能亲身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观看民俗表演等,全方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些地方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非遗文化周等活动,将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也有效地传播了传统文化。此外,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为传统文化传播带来了创新体验。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应用,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沉浸式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例如,一些博物馆利用VR技术,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古代文明的辉煌;一些历史文化景区通过AR技术,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详细的导览服务,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景区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这些创新的传播方式,不仅增强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也提升了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创新传播路径,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化力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节日习俗的简化本质上是文化符号的“空壳化”,反映了代际认知断层。B.徽派建筑的白墙黛瓦设计,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中的实践。C.非遗传承人直播展示技艺,虽扩大传播范围,但无法解决技艺传承的核心困境。D.VR技术复原文物场景时,可能因过度娱乐化导致历史真实性的消解。2.根据材料,下列选项中未体现传统文化传播“双向互动”特征的是()。A.游客在古镇参与扎染制作并上传短视频B.故宫推出AR导览,扫描文物触发历史故事C.高校开设《楚辞》鉴赏慕课供全球选读D.电商平台算法推荐“国潮”汉服购买链接3.下列诗句与材料中“传统建筑保护困境”的关联最紧密的是()。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4.材料一提及“传统手工艺后继无人”,请结合材料二,设计一套“非遗技艺传承数字化解决方案”。5.若将“徽派建筑哲学”与“深圳节气环境系统”结合,试论述其可能产生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价值。(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城与影:交织的命运城市,宛如一座庞大而复杂的有机体,它以其独有的节奏与韵律,日夜不息地运转着。高楼大厦林立,像是巨人般屹立在大地之上,它们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太阳的光芒,如同一面面镜子,映射出城市的繁华与喧嚣。街道上车水马龙,汽车的引擎声、鸣笛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城市的“交响乐”。行人匆匆,他们的脚步急促而坚定,穿梭在大街小巷,各自奔赴着自己的目的地。​在城市的中心商务区,摩天大楼直插云霄。每一层楼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无数的办公室里,人们坐在电脑前,专注地工作着。键盘的敲击声、电话的交谈声,构成了这里独特的音符。在这里,时间仿佛被压缩,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无比珍贵。一位年轻的白领,手里拿着一叠文件,脚步匆忙地在各个办公室之间奔走。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疲惫,但更多的是对工作的执着与渴望。为了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城市中立足,他每天都在努力拼搏,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城市的快节奏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推着他不断向前,一刻也不敢停歇。​而在城市的老街巷,又是另一番景象。青石板路在岁月的打磨下,变得光滑而温润。街边的小店,招牌斑驳,却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一位老工匠坐在自己的小店里,专注地制作着手中的传统手工艺品。他的眼神专注而安详,手中的工具在材料上熟练地舞动着。每一件作品都倾注了他的心血,承载着他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与坚守。尽管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他依然守着自己的小店,守着这份传承了几代人的手艺。老街巷像是城市的记忆,记录着过去的时光,而这些小店和坚守在这里的人们,就是这记忆的守护者。​夜晚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霓虹灯闪烁,将城市的夜空装点得五彩斑斓。商场、酒吧、餐厅,处处灯火辉煌,热闹非凡。人们在工作之余,来到这些地方放松身心,享受城市夜晚的繁华。在一家热闹的酒吧里,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他们谈论着梦想、爱情和未来,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里,他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城市的夜晚,为他们提供了释放压力、交流情感的空间,让他们在疲惫的生活中找到一丝慰藉。​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更是一个充满情感与故事的精神家园。它见证了无数个体的成长与奋斗,也因这些个体的存在而充满生机与活力。每一个在城市中生活的人,都像是一颗独特的星星,在城市的夜空中闪烁着自己的光芒。他们的梦想、希望、挫折与成功,共同构成了城市丰富多彩的画卷。​然而,城市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个体在城市中的生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城市的扩张,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房价不断攀升,许多年轻人面临着住房的压力。为了能在城市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他们不得不努力工作,省吃俭用。同时,城市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工作的压力让许多人感到疲惫不堪。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他们时常会遭遇挫折与困难,甚至会陷入迷茫与困惑。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不愿意放弃,因为城市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寄托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城市的边缘,有一片正在建设中的新区。大型的建筑工地里,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在烈日下辛勤劳作,他们的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工人,背井离乡,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他们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虽然他们的工作环境艰苦,生活条件简陋,但他们的付出却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城市,这个充满魅力与挑战的地方,与每一个个体紧密相连。它既给予个体成长的机遇和发展的空间,也对个体提出了挑战和要求。而个体,在城市的怀抱中,不断塑造着自己的人生,同时也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城市的面貌和气质。城与影,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着一曲充满酸甜苦辣的命运之歌。下列对文中关于城市描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楼大厦林立,像是巨人般屹立在大地之上,它们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太阳的光芒,如同一面面镜子,映射出城市的繁华与喧嚣”,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城市的现代与繁华。​B.对城市中心商务区“键盘的敲击声、电话的交谈声,构成了这里独特的音符”的描写,以声音衬托出商务区的忙碌与紧张氛围。​C.“青石板路在岁月的打磨下,变得光滑而温润。街边的小店,招牌斑驳,却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此描写通过对比,突出了老街巷的破旧与落后。​D.“夜晚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霓虹灯闪烁,将城市的夜空装点得五彩斑斓”,把城市比作明珠,形象地描绘出城市夜晚的绚丽多彩。7.关于文中对个体在城市中生活描写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年轻白领在快节奏城市生活下,虽疲惫却执着,其行为本质是对城市物质诱惑的盲目追逐,缺乏对自身价值的深度思考。​B.老工匠坚守传统手工艺,不仅是对技艺本身的热爱,更是在城市现代化浪潮中,以个体的坚守为城市留存一份独特的文化根脉。​C.酒吧里年轻人畅谈梦想,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仅停留在虚幻的构想中,城市的现实环境并未真正激发他们付诸实践的决心。​D.建筑工地的工人辛勤劳作,主要是迫于经济压力,其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仅体现在物质层面,对城市的精神文化建设毫无作用。8.文中多次描写城市的声音,如汽车的引擎声、键盘的敲击声、机器的轰鸣声等,这些声音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请从城市与个体关系的角度,分析文中所描绘的各种个体生活状态,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城市发展对个体的影响以及个体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自其少时,慨然有经世之志。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累迁至太常少卿。宣和元年,京师大水,纲上疏言阴气太盛,当以盗贼外患为忧。朝廷恶其言,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七年,金人渝盟,边报狎至。钦宗即位,纲上封事,谓:“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时宰执议避敌,纲廷诤之,辞气激烈,至以笏画地,争折廷臣。帝悟,擢为尚书右丞。金帅斡离不兵临城下,李纲亲督战,募死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金人知有备,稍却。然朝廷终主和议,纲以专主战议,为执政所沮,罢知扬州。未几,复以谢章中有语触时忌,安置夔州。高宗南渡,首召纲为相。纲至,奏十议曰:“僭逆之臣不可赦,伪命之官不可用,和议不可恃,战备不可驰。”又请于沿江置帅府,造战舰,募水军。帝皆嘉纳。然为黄潜善、汪伯彦所排,居相位七十五日而罢。绍兴二年,除观文殿大学士、湖广宣抚使,治军江州,简阅士卒,修葺城池,江淮赖以为固。会谏官劾其专权自用,遂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十年卒,年五十八。讣闻,帝震悼,赠少师。纲负天下之望,以一身用舍为社稷安危。每宋使至燕山,金人必问李纲安在。其见畏服如此。然性刚,喜面折人过,虽对君父无隐。尝言:“人主职在论相,当鉴唐季藩镇之祸。”又曰:“以仁义为本,则中国安;以功利为务,则外夷侵。"所著《梁溪集》百二十卷,多经国大计。朱熹尝读其奏议,叹曰:"此方是救时宰相之言也!”(节选自《宋史·李纲传》)材料二:宋之南迁,李忠定公奋身以任天下之重,然竟不得久居相位。昔人谓宋室之弱,始于削方镇之权,而不知实坏于和战之不定。当靖康之际,使能专任李纲,尽斥主和之议,则宗社未必遂沦。而高宗怯懦,惑于奸佞,虽有忠贤,不能尽其用。悲夫!纲尝建三镇不可弃之议,此真老成谋国之道。而唐恪、耿南仲辈,挟私怀妒,必欲去之而后快。宋之诸臣,内耗于党争,外慑于强敌,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然观纲之立朝,刚直太过,鲜有容人之量。每廷争面折,同列多不堪。昔晏婴有言:“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夫为相者,当调燮阴阳,岂可恃气矜傲?使纲稍加柔克,调和众志,则功业岂止于此哉?故君子谓李纲有王佐之才,而无容人之度,此其所以功名不终也。(节选自《宋论·李纲传赞》)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迁至太常少卿”与“除观文殿大学士”中的“迁”“除”均指升职。B.“僭逆之臣不可赦”中的“僭逆”指越礼犯上的叛臣。C.“简阅士卒”的“简阅”意为选拔考核,与现代汉语“检阅”不同。D.“鲜有容人之量”的“鲜”与《陈情表》“终鲜兄弟”的“鲜”意思相同。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李纲在宣和年间准确预言国家危机,却因直言被贬;靖康时力主抗金,取得东京保卫战胜利,但终因主战被罢免。B.高宗即位后采纳李纲沿江设防等建议,但因李纲专权自用,仅七十五日就被罢相,晚年更遭弹劾,郁郁而终。C.金人敬畏李纲,每次宋使至金都要询问他的情况;朱熹高度评价其奏议,认为真正体现了救时宰相的风范。D.材料二认为宋朝衰弱源于过度削弱地方兵权,若专任李纲必能保全社稷,并指出其性格缺陷导致功业不终。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纲在东京保卫战中亲临前线,用奇兵挫败金军攻势,体现其军事才能。B.李纲提出的“十议”包含政治、军事等多方面主张,系统展现治国方略。C.材料二引用晏婴烹羹的典故,强调宰相应当善于协调各方,讲究政治智慧。D.两则材料都肯定李纲的忠贞与才能,也客观指出其性格刚直、不容异己的缺点。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纲负天下之望,以一身用舍为社稷安危。(2)使纲稍加柔克,调和众志,则功业岂止于此哉。14.材料二提出"李纲有王佐之才,而无容人之度"的观点,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这一观点的依据。(二)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以“沙似雪”比喻大漠积沙,次句以“月如霜”描摹边城月色,共同营造出凄冷苍茫的意境。B.前两句选取“烽火台”“受降城”等典型边塞意象,暗含对历史征战的回顾与对和平的渴望。C.第三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以笛声的飘渺不定,反衬出征人内心对故乡思念的清晰与深切。D.末句“一夜征人尽望乡”中“尽”字凝练写出戍边将士的群体悲情,凸显战争对个体的摧残。16.本诗如何通过视听结合的手法表现征人情感?这种“望乡”与“戍边”的矛盾对当代青年处理个人理想与家国责任的关系有何启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中国古代生态智慧”展览中,讲解员引用《孟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阐释自然资源需节制利用的理念。(2)某航天科技中心以《登飞来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语,激励科研人员勇攀科技高峰。(3)在“基因编辑伦理”学术会议上,学者引用《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技术应用需遵循人伦规范。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数字技术深度渗透日常生活的今天,人们的社交方式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社交媒体平台打破了地理阻隔,使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即时通讯工具让情感传递突破时空限制,表情包与语音消息构建起新的对话生态。然而,虚拟世界的狂欢背后,人际关系的脆弱性与孤独感也在悄然滋长。清晨,手机屏幕亮起的瞬间,社交软件的红点提示如潮水般涌来:朋友圈点赞、群聊@提醒、短视频评论区互动……人们习惯性地在早餐桌前滑动屏幕,用碎片化的即时反馈填补等待时间。算法推荐系统精准捕捉用户偏好,源源不断推送符合兴趣的内容,形成“信息茧房”。午休时分,同事间的面对面交谈被微信消息取代,办公室回荡着此起彼伏的消息提示音,真实的情感交流逐渐让位于符号化的数字表达。然而,过度依赖数字化社交正在引发新的社会症候。在家庭聚会中,年轻一代低头刷手机的现象屡见不鲜,祖孙三代虽共处一室,却各自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亲情纽带如同甲,看似紧密相连实则缺乏温度。社交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