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莱西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莱西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莱西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莱西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莱西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模检测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为培养家国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班级开展“我的春晚”综

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同学们围绕活动搜集整理的内容,请你修改完

善。

【活动一】多彩彰显东方浪漫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龙腾天下、文脉一心。今年总台春晚的节目编创、视觉呈现、服

装设计等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象。千年中华瑰宝借力先进媒

体技术,古韵再生新意。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五千年传统文化

美不胜收。

五彩纹样灿若云霞,绘出锦绣中华。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

选取汉、唐、宋、明四个朝代富有代表性的纹样,通过歌曲+虚拟合

成技术,织出一幅跨越千载的纹样变迁图卷,美轮美奂。舞蹈《锦鲤》

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舞者以飞天之姿化身水中锦鲤,点波流金,令

人叹为观止。舞剧《咏春》选段配以剪影的舞台呈现效果,以“舞”

演“武”,动静皆宜,行云流水。

戏曲节目《百花争艳》中,老少中青群英会,演译百万金戈铁马、

千年恋爱传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首次在总台春晚舞台绽放

华彩。杂技《跃龙门》结合竞技体育项目“蹦床”和杂技“浪桥飞人”,

表现出奋勇向前、更上层楼的干劲闯劲。陕西西安分会场全民齐诵诗

词歌赋,恢宏大气的《山河诗长安》令人诗情澎湃、畅怀无限;多民

族载歌载舞、共贺新春,新疆喀什分会场的《舞乐新疆》节奏欢快气

氛热烈,展现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各民族一家亲。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泱泱(yang)B.闯劲(chuang)

C.载歌载舞(zai)D.气氛(fen)

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瑰宝B.灿若云霞C.演译D.竞技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美不胜收B.美轮美奂C.叹为观止D.行云流水

【活动二】团圆成就千古梦想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四个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团圆,是春晚永恒的主题。阖家团聚是中国人的梦想。A.无论身

在何地,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回家与家人团圆。B.每当看

到春运回家路上的人们,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C.还有哪一个节日能

够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从这一点上来说。D.年是抚慰人们乡愁的最

温暖的地方。

A.AB.BC.CD.D

【活动三】诗歌吟出诗意人生

5.春晚节目《山河诗长安》中,千人齐诵《将进酒》的场景震

撼全网,这个节目将长安城中的浪漫具象化,激发无数中华儿女的自

豪感。让我们也跟随诗人的脚步,去体味诗意人生。①“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我们祈愿世间贫寒士人“住

有所居,安居乐业”的伟大情怀;②“,"(李白

《行路难》)是我们面对人生磨难,畅想未来的坚定信念;③“,

"(周敦颐《爱莲说》)是我们追求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莲

花一般的高洁品质.

【活动四】歌曲唱出人间亲情

6.春晚中,歌手黄渤一曲《拼音》唱出了爸爸陪伴孩子们的成

长之路,唱出了父爱如山,父爱无言,也唱出了儿女们的反哺之心。

歌曲最后黄渤转身牵住屏幕中父亲高大背影的手的画面令无数人泪

目。

(1)看了上面这幅漫画,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寓意?

(2)父爱如山,大爱无言。即将毕业的你,此时此刻最想对你

的父亲说些什么?请简要说说。

二、阅读(53分)

(一)名著阅读(7分)

7.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名著阅读交流会”上的读书体会,其中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形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

国人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我们更

需要学习他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

质。

B.《大堰河一一我保姆》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和追思,抒发

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激发了我们对当时广大劳

动妇女的同情和对那个不公平世道的仇恨。

C.鲁智深是《水浒传》中一个有情有义的“好汉”。为世间不平,

一声怒吼,拳打镇关西;为兄弟之情,千里护送,大闹野猪林;为扶

危救弱,赤膊上阵,夜走娱蚣岭。

D.”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是《儒

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在课文《范进中举》中,“屠户见女婿衣裳后

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一句叙述平静,讽刺意

味却令人忍俊不禁C

8.法国哲学家卢梭说:“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

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请你结合《骆驼祥子》和《钢铁是

怎样炼成的》的人物和相关情节,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诗歌阅读(6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下列对陆游《游山西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腊酒”"鸡豚”呼应“丰年”,点明了村人生活的富

足。“足”字写出了村人热情好客的特点。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写出山间水畔的

迷人景色,蕴含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

界。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是:春社将近,箫

鼓声随处可闻,村人衣冠简朴,古风尚存。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古朴风

俗的赞美。

D.尾联中,作者被山村美景所陶醉,流连忘返,夜不归去,乘

月而游,表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1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满江红》秋瑾)运

用了对比手法,抒发了词人决心赶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

的思想感情。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白居易)

以人物的反常心理来表现处境的凄苦,寄寓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广

阔胸怀。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分别在即,虽然难舍难分,但诗人告诫朋友,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

青年男女那样哭哭啼啼。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

易)抓住乱花、浅草等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

美好景象。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

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

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J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J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

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初来,上书曰:“臣年十三学书,十五学击剑。

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亦诵二

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

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

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①,奉禄薄,未得

省见。

久之,朔绐②骆③殊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

因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

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袜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

请罪。"居有顷,闻上过,^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

“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

对日:“臣朔生亦言,死亦言。侏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

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

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

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公车:汉代官署名。②绐(dai):欺骗。③%(zou):

养马人

1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剌:批评指责

B.臣朔昧死再拜以闻—闻:听闻

C.奉一囊粟奉:同“俸二俸禄

D.皆朝于齐朝:朝拜,朝见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

B.久之,朔绐骆侏儒王之蔽甚矣

C.何恐侏儒为—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无益于国用

13.用为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

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瑜的一项是()

A.甲文中,邹忌从自己受蒙骗的经历,推己及人,得出了齐威

王受蒙蔽更严重的结论,此举打动了齐王,

B.“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等短语从侧面表现了

齐威王虚心纳谏并诚心改正的特点。

C.东方朔自言诵《诗》《书》以及兵书总共四十四万字,为人高

傲自大。这引起了皇帝的不满,给他很微博的俸禄,最终也没有任用

他。

D.邹忌和东方朔在劝诫国君时,都能讲究方法,不同的是邹忌

是劝齐王纳谏,而东方朔是想要汉武帝重用自己。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顿首。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

如今,“玩梗”成为年轻人的流行文化,各种网络流行用语信手拈

来。在网络领域,“梗”泛指约定俗成的,代表某种特殊含义并能引

起知情网友共鸣的相关概念,往往包含了某个特定语境下的笑点或妙

趣。有的梗是对日常生活的总结,比如朋友圈经常刷屏“我的青春结

束了",后来演变成“我青结”;有的是对热点事件的讨论,如“元芳,

你怎么看"一起去爬山吗”;有的是方言梗,比如“蓝瘦”方了”“老铁

”;还有一些谐音梗,比如“我太南了”……

(材料取自人民论坛网)

【材料二】

①根据“中青校媒”日前面向全国近1000名高校大学生展开的调

查显示:72.48%的被调查者愿意主动“玩梗”,26.61%表示“顺其

自然”,仅有0.91%的被调查者非常抗拒接收最新的网络流行语。由

此可见,绝大多数年轻人对“玩梗”并不排斥,甚至热衷如此。

②从问卷调查来看,年轻人热衷“玩梗”的原因,主要在于:方

便与朋友交流(47.78%),利于语言表达更有趣(75.71%),有助于

语义表达更加准确(20.26%)和为了展示自己的标新立异(9.88%)O

可以看到,真正是为了标新立异的年轻人,只占一小部分,多数年轻

人“玩梗”还是看重了其中的趣味与社交功能。

③从趣味上看,这些“梗”的普通特征,就是诙谐幽默。面对现

实压力时的年轻人,用“玩梗”来调剂生活,让自己和身边人更加快

乐,这何尝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④除趣味性之外,“玩梗”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身份认同。

网络文化产生了无数个小圈子。这些文化小圈子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

话语壁垒,不同圈子之间虽有对话交流的可能,但未必能真的适应与

理解彼此。各自小圈子里产生的“梗”,其实正是圈地自萌的结果。

因此,如何判定自己与对方是一个文化圈子的,“梗”就成了鲜明的身

份识别标志。

(《“梗”的年轻人不只是为了标新立异》作者:黄帅)

【材料三】

①3月23日,《燕赵晚报》的报道引发社会对于学生玩“梗”的

讨论。报道指出,网络文化为青少年带来新的社交模式的同时,也绐

他们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带来诸多弊端。

②青少年运用“梗”文化活跃了交友时的气氛,拉近了他们之间

的心理距离,其积极意义不容忽视。但“梗”文化已经影响到青少年

语言表达的习惯,甚至在学业中亦无法想起书面化的规范文字表达。

因此,直接用“梗”文化代替规范文字表达拥有其不可取之处。网络

用语虽有趣,但青少年不应完全漠视对于规范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③更应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梗”语言的泛用除了影响规范文字学

习以外,是否还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其他消极影响?“梗”文化的

特点之一在于其具备高度的时效性,流行用语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不

仅要求我们保持一定频率的“冲浪”,更要求青少年具备碎片化接受

信息的习惯。并且,对于单个“梗”文化的接受并不需要成体系地学

习,不用像成语一般溯源、理解、近义辨析与运用,久而久之,它或

许会加速这种思维惯性的形成一一在网络文化中备受人们担忧的“碎

片化”文字接受习惯。

④除此之外,“梗”文化的使用具有较高的自由度。以拼音缩写

的“梗”为例,在回复好友信息时发送一个“XSW1”的语言条,它可

以是表达“笑鼠我了”的喜悦情绪,但在习惯互相分享日常活动的朋

友中间,也可能是用来表示“洗漱完了”的生活状态。对具有明辨能

力的人而言,这种灵活使用并无大碍,但对于知识体系尚未成熟的小

学生而言,这种异化的网络用语是否会在其脑海中形成对某个词汇的

先行印象?再经过对网络词汇的反复运用,这种先行印象不断被固化

加深,当真正面对这个词汇的时候,学生在意识到谐音梗后乐不可支

外,词汇的本义又能够多大程度替代熟用已久的网络含义呢?而当越

来越多的词汇被网络含义覆盖,原先能传递自身想法的词汇被掩埋,

“文字失语症”的现象便会生成。

(《“梗”文化的流行,“挤”走了什么?》,有删改)

16.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梗”,一定要包含某个特定语境下的笑点或妙趣。

B.在被调查的近1000名高校大学生中,绝大多数愿意主动玩梗,

主要是因为年轻人喜欢标新立异。

C.网络文化会产生无数个文化小圈子,圈子之间不能适应和理

解彼此,因而没有对话交流的可能。

D.后两则材料,作者都认同“玩梗有着积极作用”这一观点。

17.下列对材料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说明的内容是“梗”的定义及分类,运用了下定义和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C

B.材料二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年轻

人对“玩梗”的热衷和热衷“玩梗”的原因。

C.材料三中,以拼音梗"xswl”为例,具体说明了“梗具有高度

的时效性”的特点C

D.三则材料分别从定义分类、热衷原因、存在弊端等方面进行

了说明。

18.班级举行“玩梗有度”为内容的主题班会,作为发言人,请

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玩梗”的弊端的认识。

(五)文学作品阅读(18分)

槐花香

张洪霞

①槐花飘香的五月,山东高密红高粱抗战纪念馆里,参观的人群

跟随讲解员,驻足在陈列着一支步枪的展柜前。

②讲解员是个年轻的女孩,她的声音柔美清脆,仿佛有一种穿透

力,带着参观者走进了那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

③1945年7月,在攻打高密县墩上日军据点时,年仅二十岁的

神枪手张兵,在近10个小时内,用30发子弹,击毙日军指挥官和机

枪手20名……

④人们一边听女孩讲解,一边瞻仰烈士的遗物。这时,一位年逾

八旬的白发老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她紧盯着展柜,不断地用手擦

着眼睛。循着她的目光看去:紧挨着步枪的旁边,放着一个小布袋,

布袋上有深深的血迹,年深日久,已经变成了黑褐色。布袋口半敞开,

里面是一些干槐花c那细碎的花瓣仿佛还散发着幽香……

⑤“小花,你小心点儿。”小花娘在树下手搭凉棚,仰头,看着

房顶上的小花,不断地叮嘱。

⑥小花一边答应着,一边用钩子钩住树枝,往下轻轻一拉,一只

手拽住树枝,一只手熟练地搀下一串串的槐花儿,放在挎在臂弯的小

编筐里。

⑦花儿的香味儿,在小花鼻翼间窜来窜去,她禁不住打了个喷嚏,

一紧张,松开树枝,下意识地捂住鼻子。倏地,她又想起来这是在房

顶上,这要是在屋旦,娘是不让她弄出动静的,娘是怕惊扰正在养伤

的小兵哥。

⑧小兵是在一天夜里来到小花家的。那晚,小花和娘还没有睡下,

听到院子里有动静C还没等娘出去看,很久没回来的爹背着一名小战

士就进了屋,把人放到炕上安顿好,爹跟娘低声交代几句话后,就消

失在夜色中。

⑨小战士看上去也就十八九岁的样子,他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

小花娘轻轻地掀开小战士的衣服,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后背简单包扎

的伤口上还在流血C

⑩小花娘烧了水,为小战士擦洗伤口,小战士疼得直吸气,他咬

着牙不吭声,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娘让小花跟他说话。

她们知道了小战士叫张兵。小花开始叫他小兵哥。

已经两天了,小兵的伤不仅没有见好,反而愈来愈严重了。小

花娘急得直流眼泪,这兵荒马乱的,上哪儿去弄药?她站在院子里,

头都想大了,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突然,一股淡淡的槐花香飘了过来,她的眼睛猛地一亮

半个月后,小兵的伤口结痂了,他能在院子里走动了,还能教

小花识字了。小花指树,小兵哥就教她写“树”字,小花指花,小兵

哥就教她写"花''字,但小花最先学会的。是小兵哥教她的“中国”

两个字。

从房顶下来后,蹲在灶台间,小花一边往灶里添柴,一边仰着

头,看娘把择好的槐花,放在用开水烫过的玉米面中,贴在煮米粥的

大锅边。粥煮熟了的时候,娘还会随手撒上一把槐花,米粥瞬间就变

得又香又甜了。

小兵说,他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槐花饼和这么香的槐花粥。

娘把锅底稠一点儿的粥都盛绐小兵,小兵不吃,让小花吃。

小花懂事地给推了回来。看两个人推来让去的,小花娘笑了,

说,还是小兵吃吧,你还要去打仗,一定得把身体养好……

女孩的讲解还在继续……在不久后的一次阻击战中,张兵壮烈

牺牲。

许久,人群随着女孩慢慢地往前走去,只有白发老人没有动,

她依然站在那里,久久地凝视着那袋干槐花。她的嘴唇翕动,耳边似

乎响起遥远而又真实的声音……

小花,小兵哥走了,等我们把敌人赶跑了,你一定要好好读书。

小兵哥,我会天天练习你教我的字。这袋子里装的是槐花,送

给你。

小花,我会把它放在衣服的最里面……

奶奶。女孩讲解完,送走参观者之后,急忙返了回来。

老人缓缓地把目光从小布袋上移开。

女孩亲昵地拉住老人的手,轻声说,奶奶,我没想到您会来。

今天是你第一次讲解,奶奶是一定要来的。说完,老人盯着女

孩,意味深长地说道,一定要实事求是地讲好中国故事,让先烈们永

远伫立在每一位参观者的心中,这才是你们工作的意义所在。

女孩郑重地点点头,说,奶奶,我一定会记住您的话,不辜负

您的希望。

女孩扶着老人慢慢地往门口走去。她在心里回味着奶奶给她讲

过无数遍的故事。

我太姥姥还真是聪明,当初,怎么就能想起来用槐花水洗伤口

呢?女孩若有所思地说。槐花确实有止血消炎的作用呢,女孩又补充

道。

老人点点头,说,后来,我也问过我娘。我娘说,那也是没有

办法的办法。我娘想起她小时候,上山不小心,脚摔伤了,同去的村

里人从槐树上橹下一把槐花,嚼碎了,给她敷在伤处,没想到,血居

然止住了……

走出纪念馆,站在明亮的阳光下,一阵阵的花香飘来,放眼望

去,一树一树的槐花开得正浓。

19.文章第段写“女孩扶着老人慢慢地往门口走去。她在心里

回味着奶奶给她讲过无数遍的故事”,请结合全文,用老人的口吻向

文中女孩简述这个故事。

20.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尾写花香阵阵,花开正浓,不仅照应题目,而且含蓄

优美,寄寓了作者对先烈们无比的崇敬与赞美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B.小说采用了双线索结构,以老人参观纪念馆为主线,以小兵

养伤归队直到牺牲为副线,两条线索相互辉映,结构紧凑,情节丰满。

C.文章的主题是通过记叙小花娘俩对伤员的救助,以小见大,

赞美了那些为抗日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根据地老百姓。

D.“槐花”在文章中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同时又形戌前

后照应,使得文章环环相扣,花与人互相辉映,营造出美好的意境。

21.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

小花一边答应着,一边用钩子钩住树枝,往下轻轻一拉,一只手

拽住树枝,一只手熟练地橹下一串串的槐花儿,放在挎在臂弯的小编

筐里。

22.联系全文,补写第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自然。

23.请你谈谈对题目“槐花香”的理解。

三、写作(50分)

24.作文

读完《槐花香》,我们心中充满了异样的感动,人间有爱,花亦

有情。一朵花,让我们想到了一个人,记起了一段情,参悟了一个

理……

请你选定一种(类)花,以花喻人,或者以花寄情,或者以花言

志,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诗歌除

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⑤不得抄

袭和套作。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模检测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为培养家国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班级开展“我的春晚”综

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同学们围绕活动搜集整理的内容,请你修改完

善。

【活动一】多彩彰显东方浪漫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龙腾天下、文脉一心。今年总台春晚的节目编创、视觉呈现、服

装设计等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象。千年中华瑰宝借力先进媒

体技术,古韵再生新意。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五千年传统文化

美不胜收。

五彩纹样灿若云霞,绘出锦绣中华。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

选取汉、唐、宋、明四个朝代富有代表性的纹样,通过歌曲+虚拟合

成技术,织出一幅跨越千载的纹样变迁图卷,美轮美奂。舞蹈《锦鲤》

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舞者以飞天之姿化身水中锦鲤,点波流金,令

人叹为观止。舞剧《咏春》选段配以剪影的舞台呈现效果,以“舞”

演“武二动静皆宜,行云流水。

戏曲节目《百花争艳》中,老少中青群英会,演译百万金戈铁马、

千年恋爱传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首次在总台春晚舞台绽放

华彩。杂技《跃龙门》结合竞技体育项目“蹦床”和杂技“浪桥飞人”,

表现出奋勇向前、更上层楼的干劲闯劲。陕西西安分会场全民齐诵诗

词歌赋,恢宏大气的《山河诗长安》令人诗情澎湃、畅怀无限;多民

族载歌载舞、共贺新春,新疆喀什分会场的《舞乐新疆》节奏欢快气

氛热烈,展现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各民族一家亲。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泱泱(yang)B.闯劲(childng)

C.载歌载舞(zai)D.气氛(fen)

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瑰宝B.灿若云霞C.演译D.竞技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美不胜收B.美轮美奂C.叹为观止D.行云流水

【答案】1.A2.C3.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C

A.泱泱(ying)---yang,指水流的声音很大;形容深远广大

的样子。

故选A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C

C.演译——演绛,推演铺陈2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

A.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此处形容中国五

千年传统文化的丰富和美丽,使用恰当;

B.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通常用于建筑或装饰布置,而

此处用来形容纹样秀的表演,使用对象错误;

C.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此处形容舞蹈《锦鲤》

的表演效果,表达对其高超技艺的赞美,使用恰当;

D.行云流水:形容文章书法自然流畅,不受拘束,也形容动作灵

活,如行云流水般。此处形容舞剧《咏春》的表演,动作流畅自然,

使用恰当;

故选Bo

【活动二】团圆成就千古梦想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四个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团圆,是春晚永恒主题。阖家团聚是中国人的梦想。A.无论身在

何地,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回家与家人团圆。B.每当看到

春运回家路上的人们,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C.还有哪一个节日能够

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从这一点上来说。D.年是抚慰人们乡愁的最温

暖的地方。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D.“年”与“地方”搭配不当,可将“地方”改为“节日”;

故选D。

【活动三】诗歌吟出诗意人生

5.春晚节目《山河诗长安》中,千人齐诵《将进酒》的场景震

撼全网,这个节目将长安城中的浪漫具象化,激发无数中华儿女的自

豪感。让我们也跟随诗人的脚步,去体味诗意人生。①“,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我们祈愿世间贫寒士人“住

有所居,安居乐业”的伟大情怀;②“,"(李白

《行路难》)是我们面对人生磨难,畅想未来的坚定信念;③“______,

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是我们追求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莲

花一般的高洁品质C

【答案】①.安得广厦千万间②.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④.直挂云帆济沧海⑤.出淤泥而不

染⑥.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本题易错字:厦、庇、俱、济、淤、濯、涟。

【活动四】歌曲唱出人间亲情

6.春晚中,歌手黄渤一曲《拼音》唱出了爸爸陪伴孩子们的成

长之路,唱出了父爱如山,父爱无言,也唱出了儿女们的反哺之心。

歌曲最后黄渤转身牵住屏幕中父亲高大背影的手的画面令无数人泪

目。

(1)看了上面这幅漫画,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寓意?

(2)父爱如山,大爱无言。即将毕业的你,此时此刻最想对你

的父亲说些什么?请简要说说。

【答案】(1)示例1:孩子无论年龄多大,在父亲眼中永远是个

孩子,父爱如山。

示例2:父亲在孩子眼中永远是那么高大,他永远是我们心中的

榜样,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2)语言通顺,言之有情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画面中是一位高大的父亲牵着幼小的孩子的手,孩子抬头仰望着

高大的父亲,父亲低头注视着年幼的孩子c从画面的对视中看,站在

孩子的角度,父亲在孩子眼中永远是那么高大,永远是孩子心中的榜

样,永远值得孩子敬仰;从父亲的角度来看,孩子不管多大,在父

亲眼中永远都是小孩,永远对孩子充满浓浓的爱意,足见父爱的伟大。

据此分析即可。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围绕“父爱”的主题展开,表达对父亲的感

激,言之有理即可C

示例:让时光慢些吧,让岁月在您的脸上少留一些足迹。我把您

的教诲镌刻在心间,把您的恩情牢记在心里。一直以来您从未给予过

我太多的压力,而是用无微不至的关爱鼓励着我。是您在背后的支持,

让我度过的艰苦的冲刺阶段,谢谢您,爸爸!

二、阅读(53分)

(一)名著阅读(7分)

7.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名著阅读交流会”上的读书体会,其中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形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

国人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我们更

需要学习他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

质。

B.《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和追思,抒

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激发了我们对当时广大

劳动妇女的同情和对那个不公平世道的仇浪。

C.鲁智深是《水浒传》中一个有情有义的“好汉”。为世间不平,

一声怒吼,拳打镇关西;为兄弟之情,千里护送,大闹野猪林;为扶

危救弱,赤膊上阵,夜走娱蚣岭。

D.”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是《儒

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在课文《范进中举》中,“屠户见女婿衣裳后

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一句叙述平静,讽刺意

味却令人忍俊不禁C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有误。夜走娱蚣岭是关于武松的故事情节,而不是鲁智深的;

故选Co

8.法国哲学家卢梭说:“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

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请你结合《骆驼祥子》和《钢铁是

怎样炼成的》的人物和相关情节,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示例:祥子在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自杀的沉重打击下,

消极颓废,自甘堕落,面对磨难,他选择了软弱,最终变成行尸走肉。

保尔四次死里逃生,双腿瘫痪,双目失明,却凭着崇高的信仰和顽强

的意志勇敢地同病魔做斗争,他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文学创作,最终

成为钢铁般的战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主题理解。从给定的两部名著中选择一个

人物围绕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或“对于强者则是生发

壮志的泥土”中任选一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示例一:《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

物,他是“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的典型例子。他曾经

一心想买上自己的车。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终于买上了属于自己的车。

但就在他高兴没多久后,他自己买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去了。买第二

辆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第二辆车为了给虎妞办丧事卖掉了。自

己心爱的小福子也死了。残酷的现实使他最终变成了麻木、潦倒、堕

落、自私、不幸的无业游民。连遭生活打击,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

的勇气,最终,他在磨难中走向死亡的坟墓,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和

希望。祥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无法正确面对磨难,即使原本强大

的人也可能变得弱小和失败。

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个

在磨难中成长起来的英雄。保尔的一生,从童年开始就饱受苦难,走

上革命道路后,又经历了战场的搏杀、感情的波折、工地的磨练,最

后在被病魔折磨时,却还不向命运屈服,用笔向他宣战。他用钢铁般

的意志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在革命的烈火

中,他经历了无数次的磨难和考验,最终成为了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

战士。保尔的故事充分展示了磨难“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

的真理。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只有在磨难中不断磨砺自己,才能

成为真正的钢铁战士。

(二)诗歌阅读(6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下列对陆游《游山西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腊酒”"鸡豚”呼应“丰年”,点明了村人生活的富

足。“足”字写出了村人热情好客的特点。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写出山间水畔的

迷人景色,蕴含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

界。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是:春社将近,箫

鼓声随处可闻,村人衣冠简朴,古风尚存。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古朴风

俗的赞美。

D.尾联中,作者被山村美景所陶醉,流连忘返,夜不归去,乘

月而游,表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1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满江红》秋瑾)运

用了对比手法,抒发了词人决心赶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

的思想感情。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白居易)

以人物的反常心理来表现处境的凄苦,寄寓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广

阔胸怀。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分别在即,虽然难舍难分,但诗人告诫朋友,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

青年男女那样哭哭啼啼。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

易)抓住乱花、浅草等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

美好景象。

【答案】9.D10.D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

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的意思是:今后如果还

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这一联描

绘的是农村古朴的风俗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古老的乡土风俗的热爱与

赞美之情。本项“表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说法不当;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项考查理解诗句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为:野花竞相开放就

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抓住乱花、浅草等景物,描绘了初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

荣的美好景象。并非是“暮春”,本项分析不当;

故选及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

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

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J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

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初来,上书曰:“臣年十三学书,十五学击

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亦

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c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

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

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①,奉禄薄,未得

省见。

久之,朔绐②骆③珠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

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

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殊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

请罪。"居有顷,闻上过,殊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日:

“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

对日:“臣朔生亦言,死亦言。侏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

+o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

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

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公车:汉代官署名。②绐(dai):欺骗。③骆(zou):

养马的人

1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剌:批评指责

B.臣朔昧死再拜以闻_闻:听闻

C.奉一囊粟奉:同“俸”,俸禄

D.皆朝于齐朝:朝拜,朝见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

B.久之,朔绐骆侏儒王之蔽甚矣

C.何恐侏儒为—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无益于国用

13.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

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邹忌从自己受蒙骗的经历,推己及人,得出了齐威

王受蒙蔽更严重的结论,此举打动了齐王。

B.“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等短语从侧面表现了

齐威王虚心纳谏并诚心改正的特点。

C.东方朔自言诵《诗》《书》以及兵书总共四十四万字,为人高

傲自大。这引起了皇帝的不满,给他很微博的俸禄,最终也没有任用

他。

D.邹忌和东方朔在劝诫国君时,都能讲究方法,不同的是邹忌

是劝齐王纳谏,而东方朔是想要汉武帝重用自己。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顿首。

【答案】11.B12.A

13.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限断三处)14.C

15.(1)能在公共场合批评指责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受下

等奖赏。

(2)过了一段时间,侏儒们听说皇帝从这里经过,他们都号哭

着,向皇帝叩头。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B.译为:臣东方朔冒死再拜向皇上禀告。闻,使……知道;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动词,“认为”的意思;

B.音节助词,补充音节/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动词,做/动词,成为;

D.介词,向、对/介词,对于;

故选Ao

【13题详解】

木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本句译为:我的话如果可以被采用,希望您改变对待我的礼节;

如果我的话不能采用,请让我回家。

“幸异其礼”“罢之”分别对应“可用”“不可用”;

故断为: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C.根据“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

未得省见”可知,去方朔上书的文辞不谦逊,赞美抬高自己,汉武帝

却认为他奇伟,本项“这引起了皇帝的不满”有误;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

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①谤讥,批评指责;市朝,公共场合;闻,使……知道。

②居,停留,过了;有顷,一会;闻,听说;顿首,叩头。

【点睛】参考译文:

【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

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

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

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

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

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

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绐予上等奖赏;上书直信

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

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J命令刚下达,许多

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

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

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

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汉武帝即位不久,征

召天下推举方正、贤良、有文学才能的人士。东方朔刚到长安,就上

书说:“我十三岁开始学习,十五岁时开始学习剑法。十六岁时开始

学习《诗》《书》,熟读了二十二万名句。十九岁时开始学习孙吴兵法,

里面的用兵之法……也熟读了二十二万名句。我一共习诵了四十四万

字,还经常佩服子路的格言。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睛

像挂起来的珍珠那样明亮,牙齿像编起来的贝壳整齐洁白,勇猛像孟

贵,敏捷如庆忌,廉洁似鲍叔,守信如尾生。像这样的人,可以做天

子的大臣了。臣东方朔冒死再拜向皇上禀告。”

东方朔上书的文辞不谦逊,赞美抬高自己,汉武帝却认为他奇伟,

命令他在公车署待诏,但俸禄微薄,没有被赏识提拔。

过了很久,有一次东方朔哄骗宫中管理马厩的侏儒说:“皇上认

为你们这些人对朝廷没有用,耕田力作当然赶不上别人,居于民众之

上,做官不能治理民事,从军杀敌不能胜任作战之事,对国家没有益

处,仅是耗费衣食,现在皇上想杀光你们。”侏儒们很是害怕,哭哭

啼啼。于是东方朔教唆他们说:“皇上就要从这里经过,你们要叩头

请罪。”过了一会儿,听说皇帝路过,侏儒们都跪在地上,一边哭一

边磕头。皇上问:“你们为什么这样?"侏儒们回答说:“东方朔说皇

帝要把我们全杀死c”皇上知道东方朔诡计多端,召见并责问他:“你

为什么要恐吓那些侏儒?”东方朔回答说:“我活也要说,死也要说。

侏儒身长只有三尺多,俸禄是一袋粟,钱是二百四十。我身高九尺多,

却也只拿到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侏儒饱得要死,我饿得要死。

我的话如果可以被采用,希望您改变对待我的礼节;如果我的话不能

采用,请让我回家,不要让我只是白吃长安米。”武帝听后大笑,就

让他待诏金马门,渐渐得到皇帝的亲近。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

如今,“玩梗”成为年轻人的流行文化,各种网络流行用语信手

拈来。在网络领域,“梗”泛指约定俗成的,代表某种特殊含义并能引

起知情网友共鸣的相关概念,往往包含了某个特定语境下的笑点或妙

趣。有的梗是对日常生活的总结,比如朋友圈经常刷屏“我的青春结

束了",后来演变成“我青结”;有的是对热点事件的讨论,如“元芳,

你怎么看”“一起去爬山吗”;有的是方言梗,比如“蓝瘦”“方了”

老铁“;还有一些谐音梗,比如“我太南了”……

(材料取自人民论坛网)

【材料二】

①根据“中青校媒”日前面向全国近1000名高校大学生展开的

调查显示:72.48%的被调查者愿意主动“玩梗”,26.61%表示“顺

其自然”,仅有0.91%的被调查者非常抗拒接收最新的网络流行语°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年轻人对“玩梗”并不排斥,甚至热衷如此。

②从问卷调查来看,年轻人热衷“玩梗”的原因,主要在于:方

便与朋友交流(47.78%),利于语言表达更有趣(75.71%),有助于

语义表达更加准确(20.26%)和为了展示自己的标新立异(9.88%)O

可以看到,真正是为了标新立异的年轻人,只占一小部分,多数年轻

人“玩梗”还是看重了其中的趣味与社交功能。

③从趣味上看,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