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试题下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常用字的是:
A.朕B.朕C.朕D.朕
2.下列句子中,使用古代汉语语法正确的是:
A.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D.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3.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实词的是:
A.遂B.而已C.故D.皆
4.下列句子中,使用古代汉语中的“之”字用法正确的是:
A.吾友之才,吾未之见。
B.子路,子路!吾闻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C.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D.吾欲言,吾恐言之不中听。
5.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虚词的是:
A.而B.于C.之D.也
6.下列句子中,使用古代汉语中的“也”字用法正确的是:
A.此之谓也。
B.吾亦有所感也。
C.此非吾所能也。
D.吾亦欲往也。
7.下列句子中,使用古代汉语中的“于”字用法正确的是:
A.吾友于君,敬而远之。
B.吾闻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C.吾欲往,于此时乎?
D.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8.下列句子中,使用古代汉语中的“之”字用法正确的是:
A.吾友之才,吾未之见。
B.子路,子路!吾闻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C.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D.吾欲言,吾恐言之不中听。
9.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实词的是:
A.遂B.而已C.故D.皆
10.下列句子中,使用古代汉语中的“之”字用法正确的是:
A.吾友之才,吾未之见。
B.子路,子路!吾闻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C.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D.吾欲言,吾恐言之不中听。
11.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虚词的是:
A.而B.于C.之D.也
12.下列句子中,使用古代汉语中的“也”字用法正确的是:
A.此之谓也。
B.吾亦有所感也。
C.此非吾所能也。
D.吾亦欲往也。
13.下列句子中,使用古代汉语中的“于”字用法正确的是:
A.吾友于君,敬而远之。
B.吾闻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C.吾欲往,于此时乎?
D.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14.下列句子中,使用古代汉语中的“之”字用法正确的是:
A.吾友之才,吾未之见。
B.子路,子路!吾闻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C.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D.吾欲言,吾恐言之不中听。
15.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实词的是:
A.遂B.而已C.故D.皆
16.下列句子中,使用古代汉语中的“之”字用法正确的是:
A.吾友之才,吾未之见。
B.子路,子路!吾闻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C.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D.吾欲言,吾恐言之不中听。
17.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虚词的是:
A.而B.于C.之D.也
18.下列句子中,使用古代汉语中的“也”字用法正确的是:
A.此之谓也。
B.吾亦有所感也。
C.此非吾所能也。
D.吾亦欲往也。
19.下列句子中,使用古代汉语中的“于”字用法正确的是:
A.吾友于君,敬而远之。
B.吾闻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C.吾欲往,于此时乎?
D.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20.下列句子中,使用古代汉语中的“之”字用法正确的是:
A.吾友之才,吾未之见。
B.子路,子路!吾闻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C.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D.吾欲言,吾恐言之不中听。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古代汉语中的“之”字,既可以作代词,也可以作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古代汉语中的“矣”字,是句末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3.古代汉语中的“焉”字,既可以作疑问代词,也可以作副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4.古代汉语中的“于”字,只能作介词,表示时间、处所或原因。()
5.古代汉语中的“以”字,既可以作介词,表示手段或原因,也可以作连词,表示转折。()
6.古代汉语中的“其”字,只能作代词,表示所属关系。()
7.古代汉语中的“何”字,既可以作疑问代词,也可以作疑问副词,表示疑问。()
8.古代汉语中的“之”字,在句中作主语时,常常省略。()
9.古代汉语中的“而”字,只能作连词,表示转折或递进。()
10.古代汉语中的“焉”字,在句中作宾语时,常常省略。()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古代汉语中“之”字的几种主要用法。
2.解释古代汉语中的“矣”字在句中的语法功能。
3.阐述古代汉语中“于”字作为介词时的常见意义。
4.比较古代汉语中的“以”字作为介词和连词时的用法差异。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题)
1.论述古代汉语在语法结构上的特点及其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2.分析古代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试卷答案如下: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ABCD
解析:古代汉语中的“朕”是第一人称代词,表示“我”。
2.ACD
解析:B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也是古代汉语,但语法结构不符合古代汉语规范。
3.ACD
解析:“遂”是副词,“而已”是助词,“故”是连词,“皆”是副词。
4.BCD
解析:“之”在古代汉语中作代词时,可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5.ABCD
解析:这些都是古代汉语中的虚词,分别作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6.ABD
解析:“也”在古代汉语中作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感叹。
7.ACD
解析:“于”作为介词,可以表示时间、处所、原因等。
8.BCD
解析:“之”在句中作代词时,可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9.ACD
解析:“遂”是副词,“而已”是助词,“故”是连词,“皆”是副词。
10.BCD
解析:“之”在句中作代词时,可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11.ABCD
解析:这些都是古代汉语中的虚词,分别作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12.ABD
解析:“也”在古代汉语中作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感叹。
13.ACD
解析:“于”作为介词,可以表示时间、处所、原因等。
14.BCD
解析:“之”在句中作代词时,可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15.ACD
解析:“遂”是副词,“而已”是助词,“故”是连词,“皆”是副词。
16.BCD
解析:“之”在句中作代词时,可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17.ABCD
解析:这些都是古代汉语中的虚词,分别作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18.ABD
解析:“也”在古代汉语中作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感叹。
19.ACD
解析:“于”作为介词,可以表示时间、处所、原因等。
20.BCD
解析:“之”在句中作代词时,可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
解析:“之”字作代词时可以指代人或事物,作助词时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
解析:“矣”是古代汉语中的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完成或肯定。
3.√
解析:“焉”字在古代汉语中可以作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也可以作副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4.√
解析:“于”字作介词时用于表示时间、处所、原因等。
5.√
解析:“以”字作介词时表示手段或原因,作连词时表示转折。
6.√
解析:“其”字作代词时表示所属关系,指代某人的或某事物的。
7.√
解析:“何”字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作疑问代词,询问事物或原因,也可以作疑问副词,加强疑问语气。
8.√
解析:“之”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主语时,可以省略,尤其在文言文中常见。
9.√
解析:“而”字作连词时表示转折或递进关系。
10.√
解析:“焉”字在古代汉语中作宾语时,常常省略,尤其是当宾语位于句首时。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古代汉语中“之”字的几种主要用法包括:作代词,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作连词,表示原因或结果。
2.古代汉语中的“矣”字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主要是作为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完成、感叹或肯定。
3.古代汉语中“于”字作为介词时的常见意义包括:表示时间,相当于“在”;表示处所,相当于“在”;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
4.古代汉语中“以”字作为介词和连词时的用法差异:作为介词时,表示手段或原因;作为连词时,表示转折,相当于“但是”。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题)
1.古代汉语在语法结构上的特点包括:主谓结构明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省略现象普遍,虚词使用丰富。这些特点对现代汉语的影响表现在: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依然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4+History+and+Traditions+Reading+and+Thinking2025-2026学年高一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2025版货物运输包装规范合同范本
- 2025年房屋买卖合同附赠绿化养护及景观改造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原材料买卖协议
- 2025版贷款购房合同范本
- 2025年智能安防系统设备采购与安装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计划后续管理与跟踪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家电销售市场推广合作合同模板
- 2025版精装修企业品牌推广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2025年度船舶GPS定位系统安装与运营管理合同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三位数的加法笔算》教案
- 7年级数学试卷(有答案)
- 干热河谷优秀课件
- 误吸预防与处理
- 台风过后复工前安全检查表
- GB/T 20840.8-2007互感器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 GB/T 2007.1-1987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手工取样方法
- 《歌唱祖国》-课件
- 天津临港海洋重工建造基地码头工程(PPT)
- 双方责任及关键工程分工界面
- 图像西方与想象西方——《良友》西方形象的重构与呈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