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依小学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教学设计_第1页
稼依小学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教学设计_第2页
稼依小学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教学设计_第3页
稼依小学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教学设计_第4页
稼依小学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

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

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

格里格(1843〜1907)挪威作曲家,挪威民族乐派的奠基人。1862年毕业于莱比锡音乐学院后,回国创办

挪威音乐学校,并从事音乐创作。他立志发扬挪威的民族音乐,曾收集和整理过大量的挪威民歌,并在

创作中体现了这种民族的传统和风格。由于他对挪威音乐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成就,因此生前获得了很

高的荣誉。他的一生几乎是在和病魔作斗争中渡过的,但迁是完成了自己的伟大工作。人民热爱他,死

后为他举行国葬。主要作品除《培尔?金特》组曲外,还有《a小调钢琴协奏曲》、抒情小品10册以及歌

曲60余首等。

2、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

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3、歌曲《清晨》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

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

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

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笫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歌曲通过了对

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

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

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歌曲《晚风》。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

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

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

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

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

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

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

一步的抒发。

稼依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人音版五年级科目音乐课题朝夕

备课教师许爱民时间2013年秋季

在第一单元聆听《晨景》中强调对主题的熟记。教材中用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

教材分析和简谱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并要求看谱哼唱,通过重复教学,加深印象。《渔舟

唱晚》则要求学生聆听后能哼唱音乐的主题曲调,并画出图形谱

1、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

教学目标知识。

2、通过本课这一题材主题的两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1、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并熟悉G大调。

教学重难点2、一节课学会唱准4段歌词的歌曲。

课前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节奏卡片。

课堂高效点利用听唱、多媒体等让学生学会歌曲,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课时2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复备栏或

个性化建议

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师弹琴

讲新学期要求学生分组选出自己喜欢并熟

二、复习上学期的歌曲悉的歌曲来比一比

教师伴奏

三、聆听《晨景》

1、聆听并回答问题

1.歌曲《晨景》用声乐形式歌唱早晨,

器乐又如何表现早晨?你听听这一段

音乐描绘是什么?——听《晨景》主题。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

2.再播放音乐主题。一次。

3、聆听并回答问题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

初听

茂遍)。初听的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

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表示复听

吗?”复听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

请在…”学生欣赏

4.欣赏全曲(时间不够可省略

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

1.播放范唱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回答问题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教师伴奏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使小组合作

片口风琴、竖笛等吹奏乐器,可以个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

调。

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教师指导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5.教师弹琴伴奏下,<<1|?H3.1H

6.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学生欢工地唱好全曲曲调

打击乐伴奏要充分发挥学生

7.教师播放伴奏带的想像力与创造性

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义是什么?思考

3.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回答问题

调基本是相同的?

4.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

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拍的指挥图式,

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

要唱准)。

5.学唱歌曲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

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强弱节奏,跟虚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

(2)教师伴奏第一乐句(4小节)。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

二声部。曲。

6.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五、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

1.教师先弹奏一遍,先听再想一想?

2.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1、《赶珏归来啊哩哩》。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及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

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

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以"KXXX、XXX、XXX"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

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第一乐段只有二个乐句,曲调中六度、五度、四

度的大跳使音乐富有动感和舞蹈性,形象地表现了一群农家姑娘边跳、边唱的情景,唱出了她们对甜美

生活的快乐和喜悦的心情。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部分,两个乐句在旋律上采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音

调均在高音区进行,在情绪表现上更加欢快、热烈。句中出现‘4”音使得曲调在调式上富有色彩的变化,

句末的一小节在八度上移大跳后,全曲结束在主音上,把人们尽情欢唱美满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推向高

潮。

2、《苹果丰收》。

这是朝鲜影片《金刚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明快活泼、

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歌曲的第一乐段共四个乐句,

采用了齐唱的演唱形式,曲调方整,节奏型相同,只是在第四乐句中稍有变化,旋律以模进的手法轻快

而富有舞蹈性,每一句在歌词上都作了重复的补充,增强了欢乐心情的语气表达,描绘了在风和日丽、

彩虹满天、丰收的季节里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身背篓筐、载歌载舞,喜摘苹果的生动情景。第二乐段

是歌曲的合唱部分,第一、第二声部三度、四度的对位和声进行使得演唱效果更为丰满。曲调舒展而又

热烈,旋律以四度的模进逐渐把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把人们眼望着一片大丰收的景象而掩饰不住内心

的喜悦之情在这里得到了尽情地抒发。歌曲最后一句在下移八度跳进中欢快地结束全曲。

3、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

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

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由

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

呼应和统一。全曲可分四个部分。乐曲开始,在由慢渐快的鼓声中,整个乐队奏出雄厚、响亮的散板旋

律。这是乐曲的引子,高亢有力,气势宏大,把人们带入喜庆丰收的欢腾热烈的场面。第一部分包含两

个主题。第一主题热烈欢快,节奏紧促,旋律的重复和模进描写了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第二主题是第

一主题的进一步发展,但旋律回旋起伏,显得流畅抒情。旋律先由笛子和拉弦乐器(板胡、高朝、二胡等)

奏出,再用扬琴、琵琶、三弦及弦乐器重复,最后,前后两个乐句分别由笛子、喷呐和笛子、弦乐器重

复,彼此呼应,表现了劳动中互相帮助、融洽无间的情景。在这之后,第一主题作了变化重复,并引出

了锣鼓,以十面锣为主奏乐器,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第二部分开始,以吹管乐器奏出富有号召性的

音调,其它乐器奏衬托性短句,给人以一呼百应的印象。接着,乐曲转入D宫调,弦乐器和管乐器、弹

拨乐器先后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接着,笛子与弹拨乐器交替演奏了一段轻快活泼的旋律,表达了人

们舒畅、欣喜的感情。随后通过再现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进入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清澈明朗的竹笛声

以散板的节奏描绘出明媚秀丽的田园景色,云锣则以柔美晶莹的景色使人联想起阳光下水库的碧波粼粼。

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一开始,潮州锣鼓的打击乐奏出气势磅礴的音响。

在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变化再现后,打击乐又运用京剧锣鼓中殖长表现紧张、急促、激烈场面的“急急风

马腿"和苏南吹打中的“螺螂结顶”的点子加以发展,同时,音乐的速度增快,力度加强,使情绪不断

地激越高昂起来。最后,第一部分中的第二主题变化再现。乐曲在热烈沸腾的高潮中结束。

4、钢琴曲《快乐的农夫》。

这是德国作曲家舒曼(1810〜1856)所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选自作曲家的《少年钢琴曲集》。这套铜

琴曲集是作曲家为大女儿玛丽过1()岁生日而写的。这首乐曲情绪开朗,音乐语言简洁,弹奏技巧简单,

旋律音调建立在分解上,由上升而下行,起伏自然:这是乐曲的A段(第一部分)主题,从后半拍起,附

点音符与八分音符交替使用。并用左手在低声部奏出,右手则用后半拍起的***为之伴奏,给乐曲带来活

泼、轻松的情趣。经重复后,右手在高声部演奏B段(第二部分)主题,左手在低声部与之相隔十度作平

行进行:***伴奏音型仍在中间声部继续着。这一部分仅有两小节,随即又出现A段主题,

这一次左、右手用八度音演奏,使乐曲结束在热烈的气氛中。这首乐曲的标题仅是对音乐情绪的提示,

而与"农夫"则没有必然的联系。

稼依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人音版五年级科目音乐课题农家乐

备课教师许爱民时间2013年秋季

教材分析通过聆听《丰收锣鼓》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1、歌曲的学习继续掌握二声部合唱的技巧。

教学目标2、农家生活的两首中外作品,使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

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1、通过反映农家生活的两首中外作品,使学生从音乐中体脸农业丰收

教学重难点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通过歌曲的学习继续掌握二声部合唱的技巧

课前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欣赏曲曲谱、多媒体课件

课堂高效点通过反映农家生活的两首中外作品,使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

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C

教学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复备栏或

个性化建议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1、生问好歌

2、发音练习

二、复习歌曲《晚风》

师放伴奏

三、表演《苹果丰收》

1.播放范唱聆听

2.教师放慢速度范唱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放慢速

3.歌谱与歌词分两部进度学习歌谱与歌词。先慢是为了后

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快。

(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

度先慢逐步加快)。

4.学习第一乐段。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

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

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

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

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

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

习学谱的积极性。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

5.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部。

低声部进行。教师先分别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

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

6.帮助学生从音高方面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找窍门,她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

7.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情景。

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初听

8.配上伴奏。。回答问题

四、聆听《快乐的农夫》全曲。

1.播放全曲。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

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

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4.故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

师弹主题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

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美——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

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

腿为主题曲调伴奏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

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

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五、小结:

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

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

夫无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稼依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人音版五年级科目音乐课题农家乐

备课教师许爱民时间2013年秋季

教材分析通过聆听《丰收锣鼓》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1、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教学目标2、通过反映农家生活的两首中外作品,使学生从音乐中体脸农业丰收

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1、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教学重难点2、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课前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软赏曲曲谱

课堂高效点通过反映农家生活的两首中外作品,使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

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教学课时2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复备栏或

个性化建议

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师弹琴2、发音练习

二、复习歌曲《莘果丰

收》学生表演

师放伴奏

三、表演《赶好归来啊

哩哩》

1.解题:“赶灯”就是…1、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

导入播放范唱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2、为了降低难度,分为

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

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拍,并做到匀速。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

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

分音符节奏。活泼欢快的情绪。

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

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

“啊哩哩,,处众和,后4

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

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

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仔归来啊哩哩》,

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器。

四、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

日子里,往往…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聆听并回答问题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

出现了…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

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聆听并回答问题

么变化?

4.师生交流(有时间可4.聆听全曲。

允许再复听一次)。⑴看看书上的谱例,随着电乐的发展,举手

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

乐器的演奏动作。

(3)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

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

五、小结: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

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

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分析

1、歌曲《红梅赞》。

歌剧《江姐》描写了全国解放前夕,我地下党员与国民党统治者作殊死斗争,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

歌曲《红梅赞》是歌剧中第一场的唱段,也是贯串全剧的主题歌。它是江姐英雄形象的象征,每次出现

都根据剧情的发展和刻画人物的需要而加以变化。歌曲曲调明朗、刚健,高旋低回,起伏较大,既富有

激情,又不失抒情。歌曲以红梅报春的深刻寓意来赞颂江姐,具有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

歌曲为单二段体结构,第二乐段(自"红梅花儿开"起)是从第一乐段变化发展而成。旋律采用七声徵调式,

舒展、亲切、明快、奔放,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特别是吸收了戏曲中的拖腔手法,使旋律更加优美、

抒情,而装饰音的应用更细腻地表达了情感,增添了韵味。旋律中频频出现的大跳与歌词的内容有机结

合,如引子后笫1、第8小节的""、第6小节的""等,都给人以梃拔、刚强、开朗、自豪的感觉,充分表

现了革命者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风貌。

2、合唱曲《红星歌》。

这是故事片《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歌曲具有进行曲风格而又带有抒情性,它采用七声官调式、2/4

拍和A、B、A三段体结构写成。第1-24小节为第一段,由六个乐句。音调雄壮有力,上行的四度跳进""

好似前进的号角声,加上附点节奏”"的运用,增强了歌曲的动力,富于行进的感觉。这一部分用齐唱与

合唱形式演唱。第25-26小节为第二乐段,由四个8小节乐句组成。节奏宽广平稳,旋律舒展,运用复

调对比的手法构成二声部,亲切地唱出了小红军对红星的深情和对革命的无限忠诚。这一乐段是以乐句

模进和音调逐句上移展开的,由此将歌曲引向高潮。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雄壮豪迈、铿锵有力

的行进音调,再现了精神抖擞、斗志高昂的小红军队列的形象,最后的高音向人们宣告:革命是不可战

胜的。这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合唱,音调明朗、雄壮,富有朝气。集中表达了红军后代跟着党永远干革

命的坚定信念,以及对象征党的“红星”的热情赞颂。

3、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歌曲采用叙事歌曲的体裁,叙述了一个悲壮感人的故事。

这首叙事歌曲是在民间分节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用一个属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的旋律来咏唱多段

歌词,颂扬了一个放牛娃大智大勇、诱敌就歼并为之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事迹。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歌风

味,清纯、朴实,建立在羽调式上的旋律,气息宽广,婉转起伏,第一、二乐句进行比较平稳;第三乐

句扶摇直上又突然回落,情绪比较激动;末乐句旋律则节节下落,结束在低音区,仿佛是人民群众对小

英雄的绵绵哀思和深深叹息。歌曲虽用同一旋律反复演唱七段歌词,但因音乐优美动听,富有根据力,

感情容量大,使人百唱不厌,回味无穷。特别是在演唱中根据各段词意采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速度、

力度等)进行表情处理以及多声部的和声效果,使这首合唱曲产生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4、歌曲《雨花石》。

这是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台》的主题歌。旋律纯朴、委婉。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

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这是一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歌曲为2/4拍,a小调,二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重

复,在第二、第四乐句"静静地"、”深深地“运用了两个切分节奏,寓意深刻,它表现了雨花石朴实无华、

默默无闻,脚踏实地而又满怀革命理想的崇高品质;亲切而又感人。第二乐段的乐句采用了同尾换头,

把""变为五度、四度上下音程大跳,把激扬而又充满乐观的心情推向高潮。尾声在高音""的长音上

结束,把人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中,鼓舞着人们沿着先辈的足迹奋勇向前。5、歌

曲《我怎样长大》。

这是影片《烛光里的微笑》的一首插曲。歌曲的曲调优美抒情,词意简炼,它借"小树"这一形象抒

发了孩子们不怕困难、不怕风吹雨打,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歌曲为2/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第

一平段共有四个对称乐句,第一乐句曲调平稳,并以亲切语气借物抒情,表现了孩子天真可爱的形象。

第二乐句以弱起进入曲中的八度大跳,更增强了孩子们快快长大的那种急切的愿望。笫三、第四乐句是

前二个乐句的旋律模进。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合唱部分,曲调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旋律基本以平行

三度和声进行,特别是句中音程大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成长中坚挺不拔的精神面貌,突出了主题。最

后歌曲的扩充部分,在重复了第四乐句后旋律更加平稳舒展,表现了"这样就会长大”的喜悦心情,抒发

了长大后的甜美幸福的情感。

稼依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人音版四年级科目音乐课题足迹

备课教师许爱民时间2013年秋季

聆听三首革命歌曲,了解歌曲的情绪、时代背景,同时巩固歌曲的体裁的认识:进

教材分析行曲,舞曲和摇篮曲。

1、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目标2、让学生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

不易的道理。

1、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重难点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

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课前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课堂高效点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复备栏或

个性化建议

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师伴奏2、发音练习

二、聆听《红梅赞》

1.组织学生把准备的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

讲一讲故事。

2.欣赏全歌。聆听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回答问题

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聆听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回答问题

格中领悟到什么?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

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

迹”。

三、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

台烈士群像雕塑工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

2.播放范唱让学生看谱唱曲。

分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

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

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

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

指导。质。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根

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

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歌曲做背景,充满深情地唱

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好歌曲。

角;作用:装饰性)。请有准备的同学在欣赏前给

4、播放伴奏带全体学生讲故事。

四、聆听《红星歌》欣赏全歌。

1、组织学生讲故事回答问题

2.播放歌曲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再听歌曲

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回答问题

争。

3.再听全歌。可以随名乐哼唱歌曲。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回答问题

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

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

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

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

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

的足迹

五、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稼依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人音版五年级科目音乐课题,足迹

备课教师许爱民时间年季

聆听三首革命歌曲,了解歌曲的情绪、时代背景,同时巩固歌曲的体裁的认识:进

教材分析行曲,舞曲和摇篮曲。

1、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目标2、让学生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

之不易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2、歌曲的二声部合唱部分

课前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课件

课堂高效点让学生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

易的道理。

教学课时2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复备栏或个性化建议

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师伴奏2、发音练习

二、复习歌曲《雨花石》

播放音乐学生表演

三、表演《我怎样长大》

1.播放范唱

2.齐读歌词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教学时要慎重处理。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

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乐段学习

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

性及二声部的和谐。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5.教师深情地领唱全体同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教师伴奏

四、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聆听故事

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

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

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回答问题

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带着问题来欣赏

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

角是诳?有几个场景。色C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

场景。

5.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

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

五、编创与活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分析

1、歌曲《天黑黑》。

这是一首流行于台湾北部和闽南一带的民歌,又名《天鸟鸟》。虽是童谣,但为大人小孩所喜爱,

传唱十分普遍。它以生动、诙谐的语言,天真纯朴的形象,折射了台湾农村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有趣

情景。歌曲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中又可分两个层次(乐段),这首民歌不仅以其优美的旋律、诙谐的

情趣带给听者愉悦的感受,并且通过它所叙述的故事给人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2、管弦乐《可爱的家》。

这首乐曲系根据同名歌曲改编。歌曲由英国作曲家比肖普作曲,是他的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利》

的一首插曲,后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通俗歌曲。歌曲表达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亲人、对家

乡的怀念和眷恋,这也正是远离故乡和亲人的词作者佩恩的心声。他在写此歌词前曾写了一封信给哥哥

说:”离家在外面的日子越久,我对家的怀念就越深。我真想听到亲人们的声音,看到那使我们曾在一起

度过快乐时光的老屋"。写完信之后,他就执笔写了一首题名为“可爱的家”的短诗。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

情感朴实真挚。具有感人的魅力。歌曲由两个乐段及尾声(即最后乐句的重复)组成。第一乐段及第二乐

段各包含两个平行的乐句。前乐段安详宁静,后乐段的乐句开始音区提高,情绪略显激动,抒发了强烈

的思念之情,但后半句音调仍趋下落,沉浸在温馨的回忆之中,然后通过4小节的感叹似的音调,再现

了最后一个乐句,突出了对"家"的执著的爱恋。

乐曲基本按照歌曲旋律改编,曲首和结尾采用歌曲的第一乐句加以发展,作为引子与尾声。乐曲把歌

曲主旋律重复两遍。第一遍,由中提琴主奏;第二遍,则用钢片琴及弦乐演奏。乐曲中多彩的音色和活

泼的伴奏音型使我们更多地感受到"可爱的家"听带来的甜蜜与欢乐。

3、萨克斯管独奏曲《回家》。

每当提起"家"这个词,就会使人想起自己的亲人,和在家中度过的美好时光。从而感到无限的亲切与

温馨。对那些远离故土、久别亲人的游子来说,"家",更是一个为之深深眷恋、苦苦企盼的避风港。在

这里,客居异乡的寂寞愁苦,坎坷生活的辛劳创伤都会得到抚慰,一切都将消融在家的温暖与亲人的关

爱之中。《回家》这首萨克斯管独奏曲就是表达一个匆匆回家的游子在归途中所怀的热切渴望和甜美幸

福的心情。乐曲共分三个部分。这首乐曲采用了现代爵士音乐的音调、节奏和伴奏形式,使音乐具有鲜

明的风格和特有的韵味。

4、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情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

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5、歌曲《牧场上的家》。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3/4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

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

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

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

又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地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

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

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材人音版五年级科目音乐课题可爱的家

稼依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许爱民时间2013年秋季

教材分析聆听三首与家有关的歌,乐曲要求能分辨主奏乐器的名称,以及不同音

乐情绪。

1、歌曲教学中不断变换的节奏类型。

教学目标2、通过这几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

均各有特点,让学生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1、在歌曲的处理上,力度的变化上,体现出歌曲的高潮

教学重难点2、《天黑黑》的歌词听起来较难懂,欣赏之前需向学生讲解

课前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欣赏曲曲谱、课件

课堂高效点聆听三首与家有关的歌感受乐曲不同的情绪。

教学课时2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复备栏或个性化建议

一、组织教学1、师生文好

师伴奏2、发音练习

二、复习歌曲学生有感情分声部演唱

播放伴奏的演唱

三、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播放范唱带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2.类似辽与、XX、等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

节奏不用讲解,待清楚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

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

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

(1)注意调性是1二G,注意

第七级音“7"的位置是#F。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

间的温馨之情。

四、聆听《天黑黑》

1.欣赏《天黑黑》。聆听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说一说

清楚,再听一遍。3.你能说

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讨论

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

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回答问题

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聆听并做习题

爱。

五、小结:

F级科目音乐课工

教材人音版五)i可爱的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稼依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许爱民时间2013年秋季

教材分析聆听三首与家有关的歌乐曲要求能分辨主奏乐器的名称,以及不同音乐

情绪。

1、通过歌曲的学习练习并掌握弱起小节,及三拍子歌曲的强弱力度变

教学目标化。

2、通过这几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各具不同特点的音乐的风

格、题材、体裁,让学生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1、通过这几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各具不同特点的音乐的风

教学重难点格、题材、体裁,让学生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歌曲中几处弱起小节的歌词安排

课前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欣赏曲小歌片、课件

课堂高效点通过这几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各具不同特点的音乐的风格、

题材、体裁,让学生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教学课时2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复备栏或个性化建议

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师伴奏发音练习

二、复习歌曲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师伴奏

三、表演《牧场上的家》

1.导入:“这节课我们

来学习••一”

完婺地聆听

播放范唱

看谱听歌曲

2.教师范唱

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3.学唱曲调。

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

(1)教师范唱

8小节,并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2)教师指导

(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

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四、聆听《可爱的家》

1.用故事形式介绍歌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

曲《可爱的家》的创作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

背景。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

2.范唱《可爱的家》,

弱C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

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让学生哼唱。

吗?聆听并回答问题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复听并回答问题

遍?.....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五、汇报表演以组为单位推荐代表表演

组织各组学生汇报表演

上节留的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分析

1、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这是我国影片《红日》中的插曲。影片以解放战争中我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在山东孟良岗一役大败敌军

的史实为题材,不仅描写了英勇杀敌的人民战士,也描写了积极支前的革命群众。这首歌曲就是由在炮

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为解放军运送粮食的农村姑娘所唱。它反映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情,它表达了

人民对幸福的向往,它也倾吐了人们对家乡的纵情赞美。歌曲优美流畅,热情爽朗,影片放映之后,这

首歌曲不胫而走,在全国广为流传,深受群众喜爱。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第一乐段由各为两小

节的四个乐句组成。这个段落旋律高回低转,节奏张弛有致,生动地描绘了青山起伏、绿水环绕的美丽

风光。高亢啜亮的长音.哎、引入了第二乐段。在■哎,后的一小节,由于巧妙地使用了"“音,产生了调

性色彩的变化(以“5”为宫音),与前一乐段形成对比,突出了歌曲的主题.谁不说俺家乡好",旋即又转回

到原来调性(T”为宫音),并将第一乐段的第四乐句扩展再现,表达了对家乡、对解放军的赞美之情。作

曲者吕其明。他还作有电影音乐《城南旧事》、管弦乐《红旗颂》、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

2、小提琴曲《思乡曲》。

用小提琴奏出的哀婉缠绵、如诉如泣的旋律带着浓重的思乡愁情扑面袭来,远离家乡的人们那种"冷

冷清清、寻寻觅觅",欲回家乡而又不能的情境似呈眼前。这就是我国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所作

的《思乡曲》。该曲是马思聪创作于1937年的管弦乐曲《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后被改编为小提琴独

奏曲,常被小提琴演奏者选为表演曲目。上述旋律为乐曲主题,直接采自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由

四个均等的乐节构成上、下乐句。递次下降的波浪型旋律线,商调式的柔和色彩,加上缓慢的速度,倾

诉出魂牵梦萦的乡思和缕缕不断的忧伤。乐曲在使用传统的再现三部曲式的同时,运用了民间创作中最

常用的变奏手法。乐曲中的三次变奏,一方面不断赋予主题新的形象,一方面又使感情逐层高涨。第一

变奏:第二变奏:第一和第二变奏分别从调式、节奏和音区等方面揭示和深化了主题的音乐内容,使思

乡之情更为浓厚。第三变奏是乐曲的第二部分,也是本曲的高潮。除了将原商调式的主题变为宫调式以

外,在内部结构、旋律密度、调性、速度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变化,音乐显得活泼、明朗,给人以温

暖的感觉,对往事的美好的回忆。第三部分,主题在明亮的高音区再现,小提琴的柔美音色便情感的表

达更加细腻。乐曲的结尾十分短小,最后落在羽调式的不稳定的属***上,仿佛思乡之情挥之不去、久久

回荡。作曲者马思聪(1912〜1987)。他一生从事小提琴演奏、作曲和音乐教育工作。作有《绥远组曲》、

《山林之歌》、《祖国大合唱》、《新疆舞曲》、《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等作品。

3、歌曲《乡间的小路》。

这是一首颇为流行的台湾校园歌曲。歌中明快流畅的曲调和形象生动的歌词,编织了一幅农小学五

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村的风情画,表现了农村青年淡泊、宁静的心态和热爱生活

的乐观精神。歌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旋律比较平稳,但节奏富于变化。第一乐句的八

分体止符、第三乐句的三连音、第四乐句的切分节奏,使原来匀称、齐整的节奏产生了波动,在恬静之

中的增添了生气。第二乐段的音乐更富于活力,旋律在高音区流动,节奏也更为活跃,歌曲洋溢着舒畅、

满足,无忧无虑的乐观情绪。这个乐段以半终止()结束,然后进入第三乐段一第一乐段的再现。最后,

尾句连续反复,短笛声、歌声伴随着夕阳、霞光渐渐消失在天际。

4、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这首歌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描写了农村儿童天真纯朴的感情,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通过颇具特色

的儿童心理活动,把谷垛比作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村一派大丰收的欢乐景象。歌曲为五声羽调式、

一段体。引子后的第卜8小节是两个句首相似的平行乐句,节奏相同,旋律忽高忽低,十分贴切地描写

了母子(女)俩的对话。第三乐句第9-14小节,节奏紧缩,插入两个过门,表现出兴奋、喜悦的心情。第

四乐句为两声部合唱,以断音唱出爽郎的笑声,充分抒发了两人幸福愉快的心情。最后8小节是一个扩

充乐句,节奏拉宽,歌声柔和连贯,使人感受到母亲与孩子间的无限深情。歌曲的音调很有民族特色,

形象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特征,是一首很好地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儿童歌曲。

5、歌曲《故乡的小路》。

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

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段音区低而深沉,乐句都以弱拍起

音开始,平稳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

在第二乐句中还出现了一个临时变化音。音调上使人感到对小路是多么亲切的情感流露。在第二乐句中

一个八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歌曲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使情绪渐渐地得以

抒发,在音区上升高,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心情。全曲未句,在"喝■的哼鸣中结束,但心情久久不

能平静,往事历历在目,仿佛.童年多美好”的话语还要向你倾诉。

稼依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人音版五年级科目音乐课题故乡

备课教师许爱民时间2013年利七季

三首反映故乡的歌乐曲,要求在聆听后能对音乐的情绪进行区分。(《谁

教材分析CM/太史。入A胱第一〃田4一〃"加,k畋4"工

乐观。)

1、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教学目标2、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

1、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教学重难点2、二声部的学习

课前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欣赏曲曲谱

课堂高效点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和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教学课时2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复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