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13T 1073-2025三类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技术规范_第1页
DB3213T 1073-2025三类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技术规范_第2页
DB3213T 1073-2025三类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技术规范_第3页
DB3213T 1073-2025三类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技术规范_第4页
DB3213T 1073-2025三类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CCSB313213IDB3213/T1073—2025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宿迁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宿迁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优、孙学磊、孙秀红、王敏、王业国、赵海侠、徐国平、沈亚飞、何井瑞、张明、韩必荣、杨超、顾启花、董吉卫、黄敏、牟文雅、张绍国、丁晓娟、王涛、石绍敏、杨静、马琦、刘林峰、蔡晗。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3213/T1073—2025在农业农村部制定的《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和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的《江苏省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的基础上,宿迁市农业农村局根据宿迁本地区病虫害发生种类和特点,制定了《宿迁市主要三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分别是玉米锈病、蔬菜霜霉病、蔬菜白粉病、棉铃虫、小菜蛾、甜菜夜蛾、蔬菜蚜虫、稻田草害、麦田草害等。为明确上述三类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调查要求,特制定《三类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技术规范》。通过确立监测调查要求,让农作物病虫监测工作者在开展病虫监测时有据可依,从而提高监测的质量和效率,促使监测数据的有效发挥,更好地促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DB3213/T1073—20251三类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技术规范本文件确立了宿迁地区三类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技术的程序,规定了玉米锈病监测调查、蔬菜霜霉病监测调查、蔬菜白粉病监测调查、棉铃虫监测调查、小菜蛾监测调查、甜菜夜蛾监测调查、蔬菜蚜虫监测调查、稻田草害监测调查、麦田草害监测调查的具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宿迁市三类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系统监测调查为了了解一个地区病虫草发生消长动态,按照特定方法进行定点、定时、定方法的调查。3.2大田普查为了了解一个地区病虫草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4玉米锈病监测调查4.1系统监测调查按当地玉米品种的布局状况和生态类型,选择易发病、发病较早且有代表性的春播、夏播的感病品种玉米田各1块,作为系统观测田,在整个观察期内不施用防病药剂。在每块田内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计100株,定株定叶调查记录各玉米植株叶片的发病情况。4.2大田普查按品种、生长类型,选择发病轻、中、重的代表类型田,每类型田查3块田。查清绿色叶片的总叶数和发病叶数,计算病叶率、病指。5蔬菜霜霉病监测调查5.1系统监测调查按当地蔬菜品种的布局状况,选择主栽品种2个~3个类型田,每个类型田调查2块~3块田,作为系统观测田,在整个观察期内不施用防病药剂。每块田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计100株,查看每株、每张叶片发病情况,记载病标数、发病叶片数,计算株发病率、叶发病率、病情指数。DB3213/T1073—202525.2大田普查选择2个以上主栽品种或生长类型,调查发病轻、中、重的代表类型田各3块。每块田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计100株,查看每株、每张叶片发病情况,记载病标数、发病叶片数,计算株发病率、叶发病率、病情指数。6蔬菜白粉病监测调查6.1系统监测调查按当地蔬菜品种的布局状况,选择主栽品种2个~3个类型田,每个类型田调查2块~3块田,作为系统观测田,在整个观察期内不施用防病药剂。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计100株,查看每株、每张叶片发病情况,记载病标数、发病叶片数,计算株发病率、叶发病率、病情指数。6.2大田普查选择2个以上主栽品种或生长类型,调查发病轻、中、重的代表类型田各3块。每块田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计100株,查看每株、每张叶片发病情况,记载病标数、发病叶片数,计算株发病率、叶发病率、病情指数。7棉铃虫监测调查7.1系统监测调查7.1.1成虫灯诱监测在常年适于成虫发生的场所,设置常规测报灯,常年虫量大的区域可设置高空测报灯。3月1日~9月30日,逐日辨别记录诱集的雌蛾、雄蛾数量。或设置安装智能测报灯进行系统监测。在成虫盛发期,隔日解剖一次雌蛾卵巢发育级别、各级数量和交尾情况,解剖数量一般不少于20头。7.1.2成虫性诱监测在成虫发生盛期每天调查。选择草荒重的玉米和高粱田块,固定为系统调查田。每块田设3台性诱捕器。诱捕器呈正三角形放置,相距至少50m,与田边距离不少于5m;成株期玉米等高秆作物田,田埂走向须与当地季风风向垂直,诱捕器放置于上风口、与田边相距1m左右的田埂上,相距至少50m、呈直线排列。每天定时检查诱蛾数量。或使用智能性诱设备进行系统监测。7.1.3草把诱卵调查灯诱或性诱见成虫时,在系统调查田内布设杨枝把,每块田插10把,杨枝把间隔10米,每3天调查一次诱集卵块和卵粒数。7.1.4幼虫系统调查在系统调查田开展调查。调查时间,3月1日~9月30日,每3天调查一次。每块田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玉米、高粱每点查10株,检查记录作物、杂草、地表及潜土内幼虫虫龄和虫量。7.2大田普查7.2.1幼虫普查DB3213/T1073—20253当系统调查大部分幼虫进入2龄时,立即组织一次普查。选各种寄主作物田、不同类型田,普查田块总数不少于20块,调查方法同幼虫系统调查,记录幼虫虫龄和虫量,计算各种寄主作物田虫田率、平均虫口密度,估计不同发生程度的发生面积。7.2.2残虫量普查当系统调查幼虫达5龄~6龄或防治后调查。选具有代表性已防和未防的各种寄主田及其他发生环境各2块~3块,每块田5点取样。小麦、水稻等田块每点查1m2,玉米、高粱每点查5株,记录植株上、地表及潜土内幼虫及蛹的数量。8小菜蛾监测调查8.1系统监测调查4月上旬~10月,在有代表性区域,选十字花科蔬菜当地主栽品种(甘兰、萝卜、白菜等)3块,作为系统观测田。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10天查1次,每块田视虫情每次取样25株~100株,调查虫株数,为害叶数,及成虫、幼虫、蛹和卵数,并计算虫株率,为害叶率和每叶虫量、百株虫量、百株卵量。8.2大田普查按品种、生长类型,选择代表类型田,每类型田查3块田。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10天查1次,每块田视虫情每次取样25株~100株,调查虫株数,为害叶数,及成虫、幼虫、蛹和卵数,并计算虫株率,为害叶率和每叶虫量、百株虫量、百株卵量。9甜菜夜蛾监测调查9.1系统监测调查9.1.1成虫灯诱监测在常年适于成虫发生的场所,设置常规测报灯,常年虫量大的区域可设置高空测报灯。3月1日~9月30日,逐日辨别记录诱集的雌蛾、雄蛾数量。或设置安装智能测报灯进行系统监测。在成虫盛发期,隔日解剖一次雌蛾卵巢发育级别、各级数量和交尾情况,解剖数量一般不少于20头。9.1.2成虫性诱监测在成虫发生盛期每天调查。选择玉米和蔬菜田块,固定为系统调查田。每块田设3台性诱捕器。诱捕器呈正三角形放置,相距至少50m,与田边距离不少于5m;成株期玉米等高秆作物田,田埂走向须与当地季风风向垂直,诱捕器放置于上风口、与田边相距1m左右的田埂上,相距至少50m、呈直线排列。每天定时检查诱蛾数量。或使用智能性诱设备进行系统监测。9.1.3草把诱卵调查灯诱或性诱见成虫时,在系统调查田内布设草把,每块田插10把,草把间隔10米,每3天调查一次诱集卵块和卵粒数。9.1.4幼虫系统调查DB3213/T1073—20254在系统调查田开展调查。调查时间,3月1日~9月30日,每3天调查一次。每块田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蔬菜每点查1m2,玉米每点查10株,检查记录作物、杂草、地表及潜土内幼虫虫龄和虫量。9.2大田普查9.2.1幼虫普查当系统调查大部分幼虫进入2龄时,立即组织一次普查。选各种寄主作物田、不同类型田,普查田块总数不少于20块,调查方法同幼虫系统调查,记录幼虫虫龄和虫量,计算各种寄主作物田虫田率、平均虫口密度,估计不同发生程度的发生面积。9.2.2残虫量普查当系统调查幼虫达5龄~6龄或防治后调查。选具有代表性已防和未防的各种寄主田及其他发生环境各2块~3块,每块田5点取样。蔬菜、绿肥、草地等田块每点查1m2,玉米、高粱每点查5株,记录植株上、地表及潜土内幼虫及蛹的数量。10蔬菜蚜虫监测调查10.1系统监测调查按当地蔬菜品种的布局状况和生态类型,选择且有代表性的蔬菜田作为系统观测田,不施药。5点取样,每点10株,调查全株蚜数,计算百株蚜量、蚜株率,每隔5天调查1次。随机调查200头蚜虫,记载蚜虫种类及有翅或无翅成蚜。10.2大田普查按品种、生长类型,选择代表类型田,每类型田查3块田。5点取样,每点10株,调查全株蚜数,计算百株蚜量、蚜株率,每隔5天调查1次。随机调查200头蚜虫,记载蚜虫种类及有翅或无翅成蚜。11稻田草害(异型莎草)监测调查11.1系统监测调查根据不同播栽方式,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稻田2块~3块,从播(直播稻)栽(抛栽、移栽)开始进行定点系统观察。每块田定5个点,每点1平方尺,每7天调查1次稻田草害(异型莎草)密度,在整个观察期内不施用除草药剂。11.2大田普查在7月中旬~8月上旬进行发生情况调查,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稻田,每类型田不少于10块,每块田定5个点,每点1平方尺,每7天调查1次稻田草害(异型莎草)密度。水稻孕穗后期(8月中下旬)进行危害调查,每次调查田块不少于20块,调查采用三层三级法。12麦田草害(牛繁缕、多花黑麦草)监测调查12.1系统监测调查DB3213/T1073—20255根据不同播种方式,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麦田2块~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