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节 长征胜利万岁(教师版)_第1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节 长征胜利万岁(教师版)_第2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节 长征胜利万岁(教师版)_第3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节 长征胜利万岁(教师版)_第4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节 长征胜利万岁(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长征胜利万岁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能准确概述文本的段落大意,梳理文章脉络。

1.学习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的方法。2.了解回忆录处理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记叙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3、能理解和鉴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

3.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

4.传承革命文化,探究革命的现实意义。4、领会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培养革命情怀,为投入

社会主义新长征做好准备。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文章行文思路

【即学即练1】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画出结构图

答案:

解析:

(一)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时间顺序。按时间顺序由先到后,使文章脉络清晰。

从段落的角度归纳各段落的主要内容:

第1-2段写红四团到达吴起镇,指战员兴高采烈。

第3段回顾长征的艰难。

第4-8段写进入吴起镇及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牌子的感受。

第9-12段写吴起镇战斗的背景。

第13-15段写吴起镇战斗前的部署准备。

第16-20段写吴起镇战斗过程、意义及代价。

第21-22段写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第23-31段写作者参加全军干部会议路上,邓小平同志的指示。

第32-34段写全军干部会议的会场环境气氛。

第35-38段写毛主席对全军干部的问候。

第39段写毛主席对长征的总结。

第40-41段写毛主席高度评价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

第42-43段写作者听毛主席讲话的激动兴奋。

第44-46段写毛主席指出长征付出的代价,向全体指战员发出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号召。

解析:(二)归纳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8段)抵达吴起镇

第二部分(9-20段)在毛主席的指挥下,歼灭蒋介石派来“追剿”的骑兵

第三部分(21段)写消灭千佛山的一股反动民团

第四部分(22段)离开吴起镇,前往陕北甘泉,中央红军与红二十五二十七军胜利会师。

第五部分(23-46段)补叙回忆参加召开全军干部会议途中、会场环境、会上的讲话以及自己的感受

知识点02选材详略得当

【即学即练2】作者为什么要大段引用毛主席的言论?

答案:

①引用会议讲话,又是领袖关于红军长征的论述,又是说给全军干部们听的,更具现场感、画面感和真实

性;

②引用领袖原话,更具权威性;更能够深刻阐述长征的伟大意义,表现革命将士的伟大情怀和牺牲精神,

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③再现了会场上全军干部认真听取毛主席报告和激情澎湃的的热烈场面。

解析:

文章处理材料的方法是由文体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决定的,这篇文章是回忆录,属于记叙文范畴,真实是

它的第一属性,同时,因为使回忆会议的内容,大段引用了,具有较强的现场感。长征是伟大的事件,长

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领袖,所以选择领袖的言论是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手段

之一。

知识点03多种表达方式

【即学即练3】表达方式

1主要表达方式

(1)本文综合使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四种各种表达方式。

(2)描写是本文最具突出特点的表达方式,举例分析其使用的丰富性和表达效果。

答案:丰富性体现在使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正面和侧面相结合;人物描写和场面描写、环境描写相结合。

1、正面描写:

(1.)场面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跑了下去”,效果:描写了欢乐热烈的场面。

(2.)动作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跑”“冲”的动作描写;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

互相祝贺。互相诉衷肠”的场面。

(3.)心理描写:如“我们都很高兴”。“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效果:直接写出了战士们的情感

和心情。

(4.)细节描写:如“毛泽东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一下”“他扳着手指说……”效果:写出了在这一重大历史时

刻,每一个细节都不想错过的高度集中。

(5.)语言描写:如与邓小平同志的对话,以及毛主席的宣讲,直接写出了邓小平的平易近人和毛泽东的高

瞻远瞩。

2、侧面描写:

(1)“原来那里有一股反动民团,经常下山来作恶,当地老百姓恨之入骨,这次把他们消灭了之后,附近

各县的相邻全都拍手称快,他们欢天喜地抬着猪、羊,来慰问红军,红军的威信更高了。”

(2)环境描写。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天空是蓝盈盈的,优美的自然环境营造了队伍进入小镇的欢乐祥和

的氛围。效果:侧面烘托出指战员喜悦的心情。

解析:

描写什么,就表现什么,这种描写属于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通过描写A表现B,这种描写属于侧面

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无论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都是为了营造气氛、突出人物心情、暗示主题服务的。

让读者直接从红军将士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性格特点感知红军将士胜利的喜悦、环境的优美、领袖表

现出的人格魅力。间接表现了百姓对红军为民除害的感激之情。表现了红军将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长征胜

利的伟大意义。

知识点04长征精神的内涵

【即学即练4】作者笔下的红军战士的形象特点与长征精神内涵有哪些联系?

答案:

①文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克服了内心愤怒与冲动,听指挥,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

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体现了他们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②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体

现了红军战士们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经过艰难地跋涉到达吴起镇时的兴奋和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刻画

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体现了红军战士们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④通过毛泽东的讲话,再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宣传革命道理的场面,为百姓消灭了反动民团,刻画了

红军战士们坚持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体现了人民军队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

能力拓展

考法01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识的能力

杨成武(1914年10月27日—2004年2月14日),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是中共的优秀党员,共产

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

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

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

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

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回忆录是散文的一种。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语气常常是闲逸而亲切的。用叙述或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

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和社会活动。一般常在叙述或描写中穿插作者的议论,或者用夹叙夹

议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态度和感情。

回忆录根据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写人为主和记事为主两类:前者可以写人物在较长时期内的遭遇

和斗争,也可以写人物的某一阶段的经历;后者可以写一个时期的史实,也可以写一个事件的始末,或事件的一

个侧面,一个片断。回忆录具有文献性质,它要求所记人物和事件必须确有其人,确有其事,不能虚构、篡改和

歪曲。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

淡淡的叙述。

考法02结合实际探究问题的能力

2021年是中国红军万里长征胜利85周年,永远跟党走,重走长征路的主题活动,体验长征精神。那

么,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有哪些?长征精神在今天还需不需要?

答案:

(1)毛主席对长征作了高度而准确的评价,从四个方面论述阐释长征的功绩和意义。长征是历史纪

录上的第一次,有着盘古开天辟地的伟大意义;长征是宣言书,向全世界宣告只有红军才是英

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让广大民众迅速知道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的道路;长征是播种

机,他散播了革命的种子,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长征精神表现为英勇不屈、不畏艰难、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面临更多

的困难,只有长征精神才能引领中国克服这些困难,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强国。所以今天仍然

需要这种精神。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

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还有

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要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梦想,就要继续发扬长征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不拍任何艰难险阻,敢于

胜利的精神。

解析:

(1)文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表述是借毛主席的讲话表明的。集中在第42段。照应上文写红

军指战员的兴奋激动的感性描写,并上升到理论意义方面,使文章内容深入推进,使读者能更深

刻地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

(2)毛主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高度评价,是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高度赞扬,也使红军指

战员更加坚定革命信念,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这种精神不会因历史的推进而褪色,结合今天我

们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困难,这种评价也不会因时代的不同而动摇。而且今天中国站在了历史前

所未有的高度去审视自己,长征精神更是时代所需要的。

分层提分

题组A基础过关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惦.念(diàn)迂.回(yū)坐骑.(qí)相.机(xiànɡ)

B.给.予(ɡěi)歼.灭(qiān)喇.嘛(lǎ)追剿.(jiǎo)

C.勒.马(lè)供.给(ɡōnɡ)寒暄.(xuān)讹.诈(é)

D.帷幄.(wò)骚扰.(rǎo)筹.款(chóu)寒噤.(jìn)

答案B

解析B项,“给予”中的“给”应读“jǐ”,“歼”应读“jiān”。

2选出对下列短语解读正确的一项:()

A万水千山(并列)七零八落(并列)此起彼伏(并列)

B长途跋涉(主谓)久别重逢(偏正)互诉衷肠(动宾)

C拍手称快(偏正)一言为定(主谓)运筹帷幄(动宾)

D艰苦卓绝(动补)熙熙攘攘(并列)恨之入骨(动补)

答案:A

解析:B长途跋涉(偏正)C运筹帷幄(动补)D将库卓绝(形补)

题组B能力提升练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

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

少。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

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

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钧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

后边阵地。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的枪声。

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

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受惊的马狂奔乱跳,

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三个后边的骑兵

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把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

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

B.可以看出他们的神情

C.对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

D.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

答案:D

1.解析:“神情”属于客体,不能“看出”,排除A项;结合后文,“看出”的不是神情,排除B项;

结合前后文,“对”不合语境,排除C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敌人三个后边的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把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

B.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

C.敌人三个后边的骑兵团,阵势还没有安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

D.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安定,一家伙就把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

答案:B

解析:A项,语序不当,“三个”应在“骑兵团”前;“把……冲散”不合逻辑。C项,语序不当,“三

个”应在“骑兵团”前;“安定”搭配不当。D项,“安定”搭配不当;“把……冲散”不合逻辑。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

A.减员不少,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给养困难,极需休整

B.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休整

C.减员不少,极需休整,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

D.减员不少,给养困难,极需休整,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

答案:B

解析:要明确这几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极需休整”是结果,应该放在最后,排除CD两项。“又初到

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表示递进,应放在“给养困难”之后,排除A项。

题组C培优拔尖练

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山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

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

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

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

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钧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

头去,看看后边阵地。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

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

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镫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

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

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在缴获的文件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的密电,电报

称:

“……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

以歼灭。”

“红军长途行军”“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这话都不假,但却是我们“相机包围”了蒋介石的骑

兵,并把他们给歼灭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