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2节 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师版)_第1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2节 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师版)_第2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2节 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师版)_第3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2节 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师版)_第4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2节 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语言建构与运用1.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分析文章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

梳理文章的思路。

2.思维发展与提升2.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3.分析文章在语言上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3.审美鉴赏与创造4.提高对理论联系实际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风。

4.文化传承与理解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标题解说

【即学即练1】为什么在标题中要使用“改造”这样的词汇,而不用“改变”或者“改进”这样的词汇?

标题的整体含义是什么?

【答案】“改变“——没有没有强调”立新“这一面。“改进”——比较强调”有所进步“而没有强调“破

旧的一面”。因此这两个词不能代替“改造”。“改造”不是改变,而是从根本上改掉旧的,树立新的。

“改造”在这里有“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的意思,它包含“改”(改变)和“造”

(创造)两个语素,体现了在学风问题上破旧立新的精神。“我们”是指全党的同志,特别是党的干部。“学

习”是指全党同志的学习,特别是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目的就是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题目表现了

毛泽东同志整顿党内存在的不良学风的决心和力度之大。

【解析】理解标题的含义还是要从词语入手。首先使用“改造”而不是“改变”或者“改进”,属于辨析

近义词的能力。政论文用词的严谨在这个标题里就体现的比较明显。同样都是动词,但是这个动词去除相

同意思改变,还要区别“改造”的对象,也就是动词宾语的特殊性,而不能笼统地当做动宾短语看待,那

样就无法准确辨析它们的差别了。同时文本的意图是指出我们在学习马列主义时存在的问题很多,也很严

重,所以仅仅改变或者改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改造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也从一个侧面看出毛泽东在

这个问题上的决心是非常大的。

知识点02梳理思路

【即学即练2】本文脉络分明,有许多显示作者思路的句子,请把它们找出来。据此分析文章的论点是什

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第一、二、三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一)显示思路的句子:

①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

②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③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④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⑤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

⑥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

的结果。

【解析】(一)显示思路的句子除了在论证内容上是连贯的外,在用语和句式上往往也有固定的特点。比

如:“我主张”“就是”“但是......还......而且”“我想”“我有”“我相信”等等。

【答案】(二)论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论证过程:第一部分回顾党成立二十年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正面论证了“改造我们

的学习”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指出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从反面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对照,说明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的原则区别,从而进一

步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迫切性。最后,作者提出了改造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解析】(二)课文采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按照“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

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的思路,层层深人地展开论证。这几个句子是:“我

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

“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

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这篇课文中,作者的论述思路大体上可以用上面

几个句子里的三个词语来概括:“主张”-“理由”--“提议”

【答案】(三)第一、二、三部分之间不是简单的逻辑关系。

第一、二部分之间是正反对照关系(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在写法上有繁简、详略的不同);第三部分与第

一、二部分是层进关系,从正面、反面的论证推进到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从分析主观主义的表现、危

害进而深入揭示其特点、实质。

【解析】(三)判断层次间的关系需要找到关键语句以及这些语句间的关系,才能化繁为简,精准概括。

从第二部分的“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判断出一、二两部分的对比关系。从第三部分的“为了反复说明

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判断出是在第一部分指出我们取得的成绩和第二部

分指出缺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二者再进行综合地对比,所以是层进关系。

知识点03主题认知

【即学即练3】既然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主张改造学习,那么充分肯定我们党内在学风方面有一些“很好的现

象”的第一部分能不能删掉呢?课文第三部分的主旨在“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这一部分是不是第二部

分的简单重复?试从论证角度、论证方法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一)不能删掉。这篇文章的本论部分,重点放在彻底清算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学风,

但为了使论证更加充分、更加严密,使文章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作者始终坚持对有关问题进行辩证分析,

不搞片面性和绝对化。文章第一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正面论证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

重要性,并且通过对20年来我党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取得进步的回顾,告诉我们改造学风不仅具有

重要性而且也具有可能性,从而增强了我们改造学风的信心。

【解析】(一)一篇好的议论文,绝不能宣传片面的、孤立的、绝对化的观点,必须运用辩证法的发展观

点、联系观点、一分为二观点来分析问题。第一部分应该说是第二、三部分展开论述的铺垫。没有第一部

分,和第二部分的对照就无法实现,论证就不够充分和严密,结构也不够完整,说服力就会受影响。

【答案】(二)第三部分不是第二部分的简单重复,而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反复加以论证,

使论证更为充分。

①从论证角度来说,第三部分虽也谈到主观主义的表现、危害等,但在概括归纳其表现的基础上又作了进

一步分析,将其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类型,并指出其特点,在揭示其危害的同时还揭露出它的实

质,指明对待它应有的态度。同时,第三部分不是单写主观主义的态度,而是将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

度相对照,从而更加突出了改造学风的迫切性。

②从论证方法来说,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例证法,第三部分则采用了对比法、引证法(引用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斯大林的教导)和喻证法(用射箭要有的放矢的比喻和芦苇、竹笋的比喻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③从语言运用方面来说,第三部分大量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论证显得更加生动、深刻、

有力。

【解析】(二)本文为了达到论证目的,深刻地批判了理论和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的学风,精辟地阐明了

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号召全党必须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必须注重研究现状、

注重研究历史、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任务。基于这个

主旨,又要真正能起到整风运动的效果,作者必须把这个问题讲深讲透,所以作者第三部分不是重复第二

部分,而是巧妙地不断变换角度和方法反复论证同一个问题,论证角度、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都是作者为

了达到这个目的而进行的选择。

知识点04论证特点

【即学即练4】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主要是准确性(遣词、造句、段落层次的准确严密),鲜明性(观点、感

情色彩鲜明),概括性(对事物、现象进行抽象概括的分析论述),生动性(可以选用一些生动活泼的语言材料

来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本文作为政论体,在选词、选用句式和手法方面也显示了一些适合政论语

体要求的具体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本篇在这些方面体现出的这些特点及其效果。

【答案】(一)

①语言准确。一是表现在用词恰当上。如第一部分的论点用了“日益结合”的提法,“日益”一词客

观地写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再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

先导”一句,“常常”一词用得很恰当,如不用就会把这一特称判断变成全称判断,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二是表现在用词的分寸掌握得很好。如第二部分在列举了主观主义学风的表现之后,说“当然,上面我所

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

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先强调是“极坏的典型”,不是“普遍”的,然后又用两个“相当地”,这

样既表明了不是一片漆黑,同时又使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用词很有分寸。

②语言鲜明。一是表现在作者善于进行正反对比。如第二部分在谈到学习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时,作

者写道:“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

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把两条相反的“原则”

对举,鲜明有力。二是表现在爱憎分明的态度上。作者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如当谈到主观主义

的实质时,作者大声疾呼:“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

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一连串的排比,是非爱憎分明。

③语言生动。一是表现在作者善于使用谚语、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上。如用谚语“闭塞眼睛捉麻

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用口语“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说

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使文章显得活泼风趣;用成语“粗枝大叶”“夸夸其谈”“一知半解”“生

吞活剥”等来形容主观主义者的不细心调查研究,空谈理论,无知、教条,都很形象、深刻,同时也很简

练。二是表现在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上。如“言必称希腊”“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

之心”“为之一新”“等闲视之”“若明若暗”“诸如此类”“懂得甚少”等,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

三是表现在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上。如用“钦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

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文中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这种作风,拿了律

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语意跌宕,层层深入。文中对

偶的句子除了引用解缙的对联外,还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华而不实,脆而不坚”“无实事求是之

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等,都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解析】找出这些词,再对这些词在使用上的特点进行分类(一)作者使用得特别贴切生动的词语包

括:①富有生命力的古词语,例如,“为之一新”“粗枝大叶”“一知半解”“发号施令”“生吞活剥”

“谬种流传”“实事求是”“哗众取宠”“钦差大臣”“华而不实”“无的放矢”“徒有虚名”“言必称

希腊”等;②来自人民群众的生动活泼的口头词语,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对不

住”(“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满天飞”(“‘钦差大臣’满天飞”)、“乱说一顿”

等。这两部分词语中有的是词,有的是熟语(成语、惯用语等),似乎是作者信手拈来的,实际上都经过精

心选择。这些词语或凝练含蓄,或通俗易懂,都使用得十分准确恰当,十分生动传神,具有鲜明的感情色

彩,也不乏幽默风趣,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答案】(二)以第三部分为例

①首先是严密。文中长句短句都用,但与文艺语体相比,长句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些长句包括比较复

杂的单句和有多个分句的复句,结构都是准确而严密的,这样就增强了论证说服的力度。复杂的单句如:

“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

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复句如:“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

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

‘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②其次是灵活。作者根据论述的需要,在句类句式的选用安排上显得灵活自如、富有变化。例如,第

三部分第4段(“有一副对子……”),交替使用了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语气不断变化,既令人信服

又使人受到感染。又如,“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

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几句,句式灵活多变,而变化之中又寓有整齐(安排了两组对偶)。所有

这些都完全符合政论语体的特定功能和主要特点。

【解析】(二)

句类主要从句子结构---单句和复句思考分析,①复杂的单句如:“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

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

像?”(主语“这副对子”省略,谓语是“像不像”,由于带了三个介词词组的状语,还有一个插入语“你

们看”,使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复句如:“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

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

中空’了。”(两句都是有着多个分句的二重复句,关联词语都用得极为确切)句式主要从陈述句、疑问句

和祈使句的角度思考分析。②体会分析语气、语调以及它们的变化带来的说理效果的改变。不局限于一种

语气语调,选用多种句式,又能结合长短句的变化,这样丰富了说理的方法,也增强了说服力。

【答案】(三)

①利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行文气势。作者善于运用形式整齐的整句,运用排比、反复、对偶、层递(如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就是典型

的层递)等。这些都有助于增强行文的气势,使论证更加有力,也体现了政论语体鲜明性的特点。

②善于运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化为具有某种形象性的生动表述。政论语体中也常常使用比喻,本文中

出现的“留声机”“墙上芦苇”“山间竹笋”“有的放矢”等,都是作者进行论述时采用的十分贴切的比

喻。但政论语体中的比喻与文艺语体中的比喻不尽相同,后者的作用完全是为了描写得形象、生动,而前

者的作用服从于政论语体的理论阐述功能,它使议论文中所要阐明的道理更加深入浅出,令人信服。本文

中的上述比喻,都能有效地为理论阐述服务,体现了政论语体在准确、概括的基础上力求生动、鲜明的特

点。总之,本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都是为了调动多种语言手段来增强论证的效果。

【解析】(三)

本文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分为两点一般是不太容易看出来的。单纯分析修辞手法只要考虑修辞手法

的分类和准确判断就可以了,但是作者又赋予了这些修辞以特殊句式---证据的形式呈现就又赋予了修辞手

法使用的特色,这也要作为一个点进行独立分析。

能力拓展

考法01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识的能力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在1941年延安(地名)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

文献之一。毛泽东在这篇报告和《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著作中,从思想方法上进一步总结了

过去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路线分歧,分析了相当广泛地存在于党内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作风。这主

要是主观主义的倾向、宗派主义的倾向和作为这两种倾向的表现形式的党八股。他明确提出:“反对主观

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整顿党的

作风》)毛泽东号召开展全党范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这个号召,很快地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和党

外引起了“怎样以从实际出发的观点而不是以教条主义的观点来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怎样使马克

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以及“怎样对待1931年初至1934年底这段时期党内

两条路线的斗争”这样一些重大问题的大讨论,巩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党内外的地位,使广大干部

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了一截,使中国共产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改造我们的学习》标志着整风开始。毛泽东之所以要发动延安整风,是有着深刻历史背景的,尤其

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历程有关。第一,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危害必须从思想路线上彻底

解决。第二,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错误一度引起党内思想混乱,必须予以肃清。第三,皖南事变的发生,

促使毛泽东思考如何尽快改变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这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导火线。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是“整

顿三风”,当时,毛泽东同志作了三个动员报告: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改造我们的学习》,反

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

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的文章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有气势,即有革命家的气势——“理直气壮,舍我其谁”;二是有思

想,即有思想家的高度——“理从事出,片言成典”;三是知识渊博,即有学者式的积累——用典丰富,

文库史海,随手拈来;四是个性化的语言,即政治家加文学家的语言——典雅、通俗、幽默。

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上亦称巨擘,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他的诗词里

包含着他咏叹景物、军事指挥、治国领导、人际交往等思想和体验,是中华民族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主

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等。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左”倾和右倾的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了损失。其根本原因就在

于当时的某些领导者不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而是从主观臆断出发,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但由于当时处于战争条件下,形势变化快,对这些错误思想的根源一直没来得及进行清算,机会主义和教

条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党内还存在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新党员大量增加,许多人出身于小资产阶级,

思想还没有彻底转变,这也对党的思想作风产生了一定的不良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党的作风纯洁,清算“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影响,提高党的战斗力,

党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对全党和全体干部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在整风运动中,

毛泽东同志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作为整风的指导文献。

《改造我们的学习》主要是针对党内在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在文中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反对主观主义。

政论文,就是政治性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

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既包括从政治的角度评述或论证政治、经济、军事、

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中重要问题的各种议论文,也包括以说理为主的政治性评论文章。具体地说,它包

括政治家的经典著作,政治性的文章、报告、讲话,政府和政治集团的宣言、声明,报纸杂志上的政治性

社论,评论员文章、专论、评论、按语,等等。

它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语言讲求确切、严谨、鲜明,富有鼓动性;句式

结构变化多样,重整体布局,重修辞手法。在运用语言材料上要求准确性、严密性同生动性、形象性密切

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

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

和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

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

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

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进展到一个

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钦差大臣又简称钦差,是明清时的一种临时官职。钦,意为皇帝,钦差即皇帝差遣之意,因此钦差大

臣是由皇帝专门派出办理某事的官员。因为代表了皇帝本人,所以其地位十分重要。担任该官职的往往都

是皇帝信得过的高官,能担任此职本身也是一种荣誉。一般事毕复命后,该官职便取消。在清代钦差又称

钦使,统兵者则称钦帅。例如,当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就是以钦差身份前往。总体而言,明、清两代,钦

差大臣的流行,与此两代均不设宰相,皇帝权力空前强大有关。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基层去,不

了解情况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考法02结合实际探究问题的能力

【典例】文章运用了“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联系文本具体分

析其中蕴含的意义。

【答案】①“墙上芦苇”指墙上一棵草,风吹两边倒,比喻没有立场,没有是非观念,没有敌我界限;“头重”

比喻官大、权大、势大;“脚轻”指无工作基础,无群众基础,无知识基础;“根底浅”指没有经验,没有学历,

没有资历,没有能力。

②“山间竹笋”指厚脸皮的人,俗话说,有的人脸皮像笋壳叶,剥了一层又一层;“嘴尖”指只会讲歪理,讲党

八股,夸夸其谈;“皮厚”指没有羞耻心,没有自尊心;“腹中空”指不读书,不看报,胸无点墨。

③选用这副对联来给三种人画像,最恰当不过。“形象大于思维”,对联中的形象所蕴含的内容远远超过指

出的三种人,可以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去描绘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解析】理解比喻论证的真正用意必须结合作者所持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不可孤立地分析比喻的意义。

比喻论证的目的就是使说理形象生动,有十分强的针对性或者讽刺意义,所以对于作为喻体的事物的意义

要和作者所论证的对象有很强的吻合度。对比喻论证的内容进行细致地分解并能对号入座,就可以达到准

确分析内涵。

分层提分

题组A基础过关练

1选出下列近义词解读错误的一项:()

A.摸索和探索

相同点:动词,都有“寻找”的意思。不同点:“摸索”着重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多的情况下,一点一

点地寻找,对象常是经验、方向、门径、技术等;“探索”着重指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多方面寻求答案,试

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比“摸索”更自觉、更进一步,对象常是奥秘、原因、根源、知识、实质、本

质等。

B.肤浅和浮浅

相同点:二者都有“不深刻”的意思。不同点:“肤浅”主要用于作风、学识等,着重于表面,指认识浅

薄,不扎实,如“肤浅之论不值一提”,多用于书面语体。“浮浅”局限于表面,常指学识浅薄,理解不

深刻等,如“他对数学的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浮浅地研究的”。

C.反应和反映

相同点:二者都有“再现”的意思。不同点:”反应”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

引申为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他还没反应过来”“他的演说引起了不同的反应”。“反映”

是指物体的形象反着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

有关部门等。如“反映情况”。

D.生吞活剥和囫囵吞枣

相同点:动词,都有“理解不到位”的意思。不同点:“生吞活剥”指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

理论、经验、方法等);“囫囵吞枣”意思是把整个枣子吞到肚子里,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相对而言,“囫囵吞枣”更强调不求甚解,多指学习;“生吞活剥”则强调生硬搬用,多指运用。

【答案】B

【解析】不同点理解错误,正好相反。“肤浅”局限于表面,常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刻等,如“他对数

学的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浮浅”主要用于作风、学识等,着重于浮在表面,指认识浅

薄,不扎实,如“浮浅之论不值一提”,多用于书面语体。

2选出下列近义词解读错误的两项:()

A.哗众取宠和自吹自擂

相同点:动词,都是贬义词,都有“用语言来宣扬”的意思。不同点:“哗众取宠”指用浮夸的言行迎合

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侧重于骗取;“自吹自擂”指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侧重于

自夸。

B.自以为是和刚愎自用

相同点:都是贬义词,都有“过分自信”的意思。不同点:“自以为是”指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

意见,侧重于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认为别人的意见是错的;“刚愎自用”指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侧重于有可能听进去了,但他就是不以为意。

C.可歌可泣和可圈可点

相同点:都指表现好,值得赞扬。不同点:“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

壮的感人事迹。“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D.滔滔不绝和源源不断

相同点:都形容接连不断。不同点:“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完。“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

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

E.夸夸其谈和侃侃而谈

相同点:都用来形容说话。不同点:“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

不给人留余地。两个词都是贬义词。

【答案】BE

【解析】B不同点理解相反。“自以为是”指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侧重于有

可能听进去了,但他就是不以为意;“刚愎自用”指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侧重于听不进别

人的意见,认为别人的意见是错的。E“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贬义词。“侃侃而谈”形容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褒义词。“不给人留余地”是错误的理解。

题组B能力提升练

3.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表现的一项是()

A.不要割断历史,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

B.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

C.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

D.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

【答案】C

【解析】这个选项正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相违背。这些内容要结合文

章的主旨判断就很明确了。都是要符合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大的观点。

4.下面一句话是有关选文的分析,请判断其正误()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将主观主义者比作“墙上芦苇”和“山间竹笋”。

【答案】正确

【解析】参读教材p9第三部分: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这句话就出自这段,是毛泽东在剖析主观主义的

态度时引用的一幅对联,是用这副对联来讽刺那些主观主义者。所以是正确的。

题组C培优拔尖练

阅读节选的语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

若明若暗。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

团。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

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