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属學与热处理總結一、金属的晶体构造重點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构造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個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標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构造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次序、晶胞、晶格、金属键的概念。晶体的特性、晶体中的空间點阵。晶格类型fcc(A1)bcc(A2)hcp(A3)间隙类型正四面体正八面体四面体扁八面体四面体正八面体间隙個数84126126原子半径rA间隙半径rB晶胞:在晶格中选用一种可以完全反应晶格特性的最小的几何單元,用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這個最小的几何單元称為晶胞。金属键:失去外层价電子的正离子与弥漫其间的自由電子的静電作用而結合起来,這种結合方式称為金属键。位錯: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錯動的一种特殊构造组态。位錯的柏氏矢量具有的某些特性:①用位錯的柏氏矢量可以判断位錯的类型;②柏氏矢量的守恒性,即柏氏矢量与回路起點及回路途径無关;③位錯的柏氏矢量個部分均相似。刃型位錯的柏氏矢量与位錯线垂直;螺型平行;混合型呈任意角度。晶界具有的某些特性: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長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減少晶界總面积的趋势;②原子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點较低;③相变時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制止位錯的运動,提高材料的强度。二、纯金属的結晶重點内容:均匀形核時過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措施,铸锭三晶区的形成机制。基本内容:結晶過程、阻力、動力,過冷度、变质处理的概念。铸锭的缺陷;結晶的热力學条件和构造条件,非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相起伏:液态金属中,時聚時散,起伏不定,不停变化著的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過冷度:理论結晶温度与实际結晶温度的差称為過冷度。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去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措施。過冷度与液态金属結晶的关系:液态金属結晶的過程是形核与晶核的長大過程。從热力學的角度上看,没有過冷度結晶就没有趋動力。根据可知當過冷度為零時临界晶核半径Rk為無穷大,临界形核功()也為無穷大。临界晶核半径Rk与临界形核功為無穷大時,無法形核,因此液态金属不能結晶。晶体的長大也需要過冷度,因此液态金属結晶需要過冷度。细化晶粒的措施:增長過冷度、变质处理、振動与搅拌。铸锭三個晶区的形成机理:表面细晶区:當高温液体倒入铸模後,結晶先從模壁開始,靠近模壁一层的液体产生极大的過冷,加上模壁可以作為非均质形核的基底,因此在此薄层中立即形成大量的晶核,并同步向各個方向生長,形成表面细晶区。柱状晶区:在表面细晶区形成的同步,铸模温度迅速升高,液态金属冷却速度減慢,結晶前沿過冷都很小,不能生成新的晶核。垂直模壁方向散热最快,因而晶体沿相反方向生長成柱状晶。中心等轴晶区:伴随柱状晶的生長,中心部位的液体实际温度分布区域平缓,由于溶质原子的重新分派,在固液界面前沿出現成分過冷,成分過冷区的扩大,促使新的晶核形成長大形成等轴晶。由于液体的流動使表面层细晶一部分卷入液体之中或柱状晶的枝晶被冲刷脱落而進入前沿的液体中作為非自发生核的籽晶。三、二元合金的相构造与結晶重點内容:杠杆定律、相律及应用。基本内容:相、匀晶、共晶、包晶相图的結晶過程及不一样成分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合金、成分過冷;非平衡結晶及枝晶偏析的基本概念。相律:f=c–p+1其中,f為自由度数,c為组元数,p為相数。伪共晶:在不平衡結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點附近的亚共晶或過共晶合金也也許得到所有共晶组织,這种共晶组织称為伪共晶。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經熔炼或烧結、或用其他措施组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相:在合金中,通過构成元素(组元)原子间的互相作用,形成具有相似晶体构造与性质,并以明确界面分開的成分均一构成部分称為合金相。四、铁碳合金重點内容:铁碳合金的結晶過程及室温下的平衡组织,组织构成物及相构成物的计算。基本内容:铁素体与奥氏体、二次渗碳体与共析渗碳体的异同點、三個恒温转变。钢的含碳量對平衡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相對量的计算;五种渗碳体的来源及形态。奥氏体与铁素体的异同點:相似點:都是铁与碳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高。不一样點:铁素体為体心构造,奥氏体面心构造;铁素体最高含碳量為0.0218%,奥氏体最高含碳量為2.11%,铁素体是由奥氏体直接转变或由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得到,奥氏体是由包晶或由液相直接析出的;存在的温度区间不一样。二次渗碳体与共析渗碳体的异同點。相似點:都是渗碳体,成分、构造、性能都相似。不一样點:来源不一样,二次渗碳体由奥氏体中析出,共析渗碳体是共析转变得到的;形态不一样二次渗碳体成网状,共析渗碳体成片状;對性能的影响不一样,片状的强化基体,提高强度,网状減少强度。成分、组织与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如亚共析钢。亚共析钢室温下的平衡组织為F+P,F的强度低,塑性、韧性好,与F相比P强度硬度高,而塑性、韧性差。随含碳量的增長,F量減少,P量增長(组织构成物的相對量可用杠杆定律计算)。因此對于亚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長,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韧性下降六、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重點内容:体心与面心构造的滑移系;金属塑性变形後的组织与性能。基本内容:固溶体强化机理与强化规律、第二相的强化机理。霍尔——配奇关系式;單晶体塑性变形的方式、滑移的本质。塑性变形的方式:以滑移和孪晶為主。滑移:晶体的一部分沿著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對另一部分作相對的滑動。滑移的本质是位錯的移動。体心构造的滑移系個数為12,滑移面:{110},方向<111>。面心构造的滑移系個数為12,滑移面:{111},方向<110>。金属塑性变形後的组织与性能:显微组织出現纤维组织,杂质沿变形方向拉長為细带状或粉碎成链状,光學显微镜辨别不清晶粒和杂质。亚构造细化,出現形变织构。性能: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比電阻增長,导電系数和電阻温度系数下降,抗腐蚀能力減少等。七、金属及合金的答复与再結晶重點内容:金属的热加工的作用;变形金属加热時显微组织的变化、性能的变化,储存能的变化。基本内容:答复、再結的概念、变形金属加热時储存能的变化。再結晶後的晶粒尺寸;影响再結晶的重要原因性能的变化规律。变形金属加热時显微组织的变化、性能的变化:随温度的升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下降,塑性和韧性提高。電阻率不停下降,密度升高。金属的抗腐蚀能力提高,内应力下降。再結晶:冷变形後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後,在本来的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了無畸变的新晶粒,而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完全软化状态,這個過程称之為再結晶。热加工的重要作用(或目的)是:①把钢材加工成所需要的多种形状,如棒材、板材、线材等;②能明显的改善铸锭中的组织缺陷,如气泡焊合,缩松压实,使金属材料的致密度增長;③使粗大的柱状晶变细,合金钢中大块状碳化物初晶打碎并使其均匀分布;④減轻或消除成分偏析,均匀化學成分等。使材料的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影响再結晶的重要原因:①再結晶退火温度:退火温度越高(保温時间一定期),再結晶後的晶粒越粗大;②冷变形量:一般冷变形量越大,完毕再結晶的温度越低,变形量到达一定程度後,完毕再結晶的温度趋于恒定;③原始晶粒尺寸:原始晶粒越细,再結晶晶粒也越细;④微量溶质与杂质原子,一般均起细化晶粒的作用;⑤第二相粒子,粗大的第二相粒子有助于再結晶,弥散分布的细小的第二相粒子不利于再結晶;⑥形变温度,形变温度越高,再結晶温度越高,晶粒粗化;⑦加热速度,加热速度過快或過慢,都也許使再結晶温度升高。塑性变形後的金属随加热温度的升高會发生的某些变化:显微组织通過答复、再結晶、晶粒長大三個阶段由破碎的或纤维组织转变成等轴晶粒,亚晶尺寸增大;储存能減少,内应力松弛或被消除;多种构造缺陷減少;强度、硬度減少,塑性、韧度提高;電阻下降,应力腐蚀倾向明显減小。八、扩散重點内容:影响扩散的原因;扩散第一定律体現式。基本内容:扩散激活能、扩散的驱動力。柯肯达尔效应,扩散第二定律体現式。柯肯达尔效应:由置换互溶原子因相對扩散速度不一样而引起標识移動的不均衡扩散現象称為柯肯达尔效应。影响扩散的原因:①温度:温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大;②晶体构造:体心构造的扩散系数不小于面心构造的扩散系数;③固溶体类型:间隙原子的扩散速度不小于置换原子的扩散速度;④晶体缺陷:晶体缺陷越多,原子的扩散速度越快;⑤化學成分:有些元素可以加紧原子的扩散速度,有些可以減慢扩散速度。扩散第一定律体現式:扩散第一定律体現式:其中,J為扩散流量;D為扩散系数;為浓度梯度。扩散的驱動力為化學位梯度,阻力為扩散激活能九、钢的热处理原理重點内容:冷却時转变产物(P、B、M)的特性、性能特點、热处理的概念。基本内容:等温、持续C-曲线。奥氏体化的四個過程;碳钢回火转变产物的性能特點。热处理:将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時间,然後以一定的速度冷却下来,让其获得所需要的组织构造和性能的一种热加工工艺。转变产物(P、B、M)的特性、性能特點:片状P体,片层间距越小,强度越高,塑性、韧性也越好;粒状P体,Fe3C颗粒越细小,分布越均匀,合金的强度越高。第二相的数量越多,對塑性的危害越大;片状与粒状相比,片状强度高,塑性、韧性差;上贝氏体為羽毛状,亚构造為位錯,韧性差;下贝氏体為黑针状或竹叶状,亚构造為位錯,位錯密度高于上等温、持续C-曲线。一、论述四种强化的强化机理、强化规律及强化措施。形变强化形变强化:随变形程度的增長,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現象叫形变强化或加工硬化。机理:随塑性变形的進行,位錯密度不停增長,因此位錯在运動時的互相交割加剧,成果即产生固定的割阶、位錯缠結等障碍,使位錯运動的阻力增大,引起变形抗力增長,給继续塑性变形导致困难,從而提高金属的强度。规律:变形程度增長,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位錯密度不停增長,根据公式Δσ=αbGρ1/2,可知强度与位錯密度(ρ)的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位錯的柏氏矢量(b)越大强化效果越明显。措施:冷变形(挤压、滚压、喷丸等)。形变强化的实际意义(利与弊):形变强化是强化金属的有效措施,對某些不能用热处理强化的材料可以用形变强化的措施提高材料的强度,可使强度成倍的增長;是某些工件或半成品加工成形的重要原因,使金属均匀变形,使工件或半成品的成形成為也許,如冷拔钢丝、零件的冲压成形等;形变强化還可提高零件或构件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零件的某些部位出現应力集中或過载現象時,使该处产生塑性变形,因加工硬化使過载部位的变形停止從而提高了安全性。另首先形变强化也給材料生产和使用带来麻烦,变形使强度升高、塑性減少,給继续变形带来困难,中间需要進行再結晶退火,增長生产成本。固溶强化随溶质原子含量的增長,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現象称為固溶强化。强化机理:一是溶质原子的溶入,使固溶体的晶格发生畸变,對滑移面上运動的位錯有阻碍作用;二是位錯线上偏聚的溶质原子形成的柯氏气团對位錯起钉扎作用,增長了位錯运動的阻力;三是溶质原子在层錯区的偏聚阻碍扩展位錯的运動。所有制止位錯运動,增長位錯移動阻力的原因都可使强度提高。固溶强化规律:①在固溶体溶解度范围内,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强化作用越大;②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尺寸差越大,强化效果越明显;③形成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元素的强化作用不小于形成置换固溶体的元素;④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价電子数差越大,则强化作用越大。措施:合金化,即加入合金元素。3、第二相强化钢中第二相的形态重要有三种,即网状、片状和粒状。①网状尤其是沿晶界析出的持续网状Fe3C,減少的钢机械性能,②第二相為片状分布時,片层间距越小,强度越高,塑性、韧性也越好。符合σs=σ0+KS0-1/2的规律,S0片层间距。③第二相為粒状分布時,颗粒越细小,分布越均匀,合金的强度越高,符合的规律,λ粒子之间的平均距离。第二相的数量越多,對塑性的危害越大;④片状与粒状相比,片状强度高,塑性、韧性差;⑤沿晶界析出時,不管什么形态都減少晶界强度,使钢的机械性能下降。第二相無论是片状還是粒状都制止位錯的移動。措施:合金化,即加入合金元素,通過热处理或变形变化第二相的形态及分布。4、细晶强化细晶强化:随晶粒尺寸的減小,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也得到改善的現象称為细晶强化。细化晶粒不仅可以提高强度又可改善钢的塑性和韧性,是一种很好的强化材料的措施。机理:晶粒越细小,位錯塞集群中位錯個数(n)越小,根据,应力集中越小,因此材料的强度越高。细晶强化的强化规律:晶界越多,晶粒越细,根据霍尔-配奇关系式σs=σ0+Kd-1/2晶粒的平均直(d)越小,材料的屈服强度(σs)越高。细化晶粒的措施:結晶過程中可以通過增長過冷度,变质处理,振動及搅拌的措施增長形核率细化晶粒。對于冷变形的金属可以通過控制变形度、退火温度来细化晶粒。可以通過正火、退火的热处理措施细化晶粒;在钢中加入强碳化物物形成元素。二、改善塑性和韧性的机理晶粒越细小,晶粒内部和晶界附近的应变度差越小,变形越均匀,因应力集中引起的開裂的机會也越小。晶粒越细小,应力集中越小,不易产生裂纹;晶界越多,易使裂纹扩展方向发生变化,裂纹不易传播,因此韧性就好。提高或改善金属材料韧性的途径:①尽量減少钢中第二相的数量;②提高基体组织的塑性;③提高组织的均匀性;④加入Ni及细化晶粒的元素;⑤防止杂质在晶界偏聚及第二相沿晶界析出。三、Fe—Fe3C相图,分析含碳0.53~0.77%的铁碳合金的結晶過程,并画出結晶示意图。①點之上為液相L;①點開始L→γ;②點結晶完毕;②~③點之间為單相γ;③點開始γ→α转变;④點開始γ→P共析转变;室温下显微组织為α+P。結晶示意图:计算室温下亚共析钢(含碳量為)的组织构成物的相對量。组织构成物為α、P,相對量為:或分析含碳0.77~2.11%的铁碳合金的結晶過程。①點之上為液相L;①點開始L→γ;①~②之间為L+γ;②點結晶完毕;②~③點之间為單相γ;③點開始γ→Fe3C转变;④點開始γ→P共析转变;室温下显微组织為P+Fe3結晶過程示意图。计算室温下過共析钢(含碳量為)的组织构成物的相對量。组织构成物為P、Fe3CⅡ,或分析共析钢的結晶過程,并画出結晶示意图。①點之上為液相L;①點開始L→γ;②點結晶完毕;②~③點之间為單相γ;③點γ→P共析转变;室温下显微组织為P。結晶示意图:计算含碳3.0%铁碳合金室温下组织构成物及相构成物的相對量。含碳3.0%的亚共晶白口铁室温下组织构成物為P、Fe3CⅡ,相對量為:相构成物為F、Fe3C相图中共有几种渗碳体?說出各自的来源及形态。相图中共有五种渗碳体:Fe3CⅠ、Fe3CⅡ、Fe3CⅢ、Fe3C共析、Fe3CⅠ:由液相析出,形态持续分布(基体);Fe3CⅡ:由奥氏体中析出,形态网状分布;Fe3CⅢ:由铁素体中析出,形态网状、短棒状、粒状分布在铁素体的晶界上;Fe3C共析:奥氏体共析转变得到,片状;Fe计算室温下含碳量為合金相构成物的相對量。相构成物為α、Fe3C,Fe3CІ的相對量:當x=6.69時Fe3CІ含量最高,最高百分量為:過共析钢中Fe3CⅡ的相對量:當x=2.11時Fe3CⅡ含量最高,最高百分量為:Fe3CⅢ的相對量计算:當x=0.0218時Fe3CⅢ含量最高,最高百分量為:共析渗碳体的相對百分量為:共晶渗碳体的相對百分量為:說出奥氏体与铁素体的异同點。相似點:都是铁与碳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高。不一样點:铁素体為体心构造,奥氏体面心构造;铁素体最高含碳量為0.0218%,奥氏体最高含碳量為2.11%,铁素体是由奥氏体直接转变或由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得到,奥氏体是由包晶或由液相直接析出的;存在的温度区间不一样。說出二次渗碳体与共析渗碳体的异同點。相似點:都是渗碳体,成分、构造、性能都相似。不一样點:来源不一样,二次渗碳体由奥氏体中析出,共析渗碳体是共析转变得到的;形态不一样二次渗碳体成网状,共析渗碳体成片状;對性能的影响不一样,片状的强化基体,提高强度,网状減少强度。举例阐明成分、组织与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如亚共析钢。亚共析钢室温下的平衡组织為F+P,F的强度低,塑性、韧性好,与F相比P强度硬度高,而塑性、韧性差。随含碳量的增長,F量減少,P量增長(组织构成物的相對量可用杠杆定律计算)。因此對于亚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長,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韧性下降。阐明三個恒温转变,画出转变特性图包晶转变(LB+δHγJ)含碳量0.09%~0.53%范围的铁碳合金,于HJB水平线(1495℃)均将通過包晶转变,形成單相奥氏体。共晶转变(LCγE+Fe3C)含碳放2.11%一6.69%范围的铁碳合金,于ECF平线上(1148℃共析转变(γSαP+Fe3C);含碳虽超過0.02%的铁碳合金,于PSK水平线上(727℃转变特性图LLBδHγJ包晶转变:γγEFe3LC共晶转变:αPγαPγSFe3各點成分為(C%):B:0.53;H:0.09;J:0.17;C:4.3;E:2.11S:0.77;P:0.0218。四、晶面指数与晶向指数1)、標出图①、图②中晶面的晶面指数及图③中所示晶向(AB,OC)的晶向指数。ZZZCYYAOBYXXX①②③①:②:(012)AB:OC:[101]2)、標出图①、图②中晶面的晶面指数及图③中所示晶向(AC,OB)的晶向指数。ZZCZYYAOYXXXB①②③①:②:(112)AC:OB:[120]3)、画出下列指数的晶向或晶面(111)(021)[110]ZZZ(021)YYYX(111)(110)XX[110][001]五、固态下互不溶解的三元共晶相图的投影图如图所示。說出图中各點(M、N、P、E)室温下的显微组织。M:B+(B+C)+(A+B+C);N:(A+B)+(A+B+C);P:C+(A+B+C);E:(A+B+C)。求出E點合金室温下组织构成物的相對量和相构成物的相對量。E點合金室温下组织构成物的相對量(A+B+C)為100%相构成物的相對量為:WA=Ea/Aa×100%WB=Eb/Bb×100%WC=Ec/Cc×100%AE1cB%B·NA%E··MC%bKE2E3·PaC分析M點合金的結晶過程。先從液相中結晶出B组元,當液相成分為K時,发生二元共晶转变,转变产物為(B+C),當液相成分為E時,发生三元共晶转变,转变产物為(A+B+C)。室温下的显微组织為:B+(B+C)+(A+B+C)。六、固态下互不溶解的三元共晶相图的投影图如图所示。Ae1B%BA%E·e3e2C%C确定出E點合金A、B、C三個组元的化學成分。计算E點合金组织构成物的相對量计算E點合金相构成物的相對量E點合金的化學成分与相构成物相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為何?AbDe1B%BA%E·cFHe3aeC%C1、A、B、C三個组元的化學成分為:A=Ca%,B=Ab%,C=Bc%2、E點合金组织构成物的相對量為:W(A+B+C)=100%3、E點合金相构成物的相對量為:,,4、E點合金的化學成分与相构成物相對量是相等的,即:Ca=EH/AH,Ab=EF/BF,Bc=ED/CD。由于三個组元在固态下互不溶解,都已纯金属的形成存在,因此三個相(A、B、C)的相對量就应當等于其各自的化學成分。七、铸造或轧制的作用是什么?為何铸造或轧制的温度选择在高温的奥氏体区?铸造或轧制的作用是:把材料加工成形,通過铸造或轧制使铸锭中的组织缺陷得到明显的改善,如气泡焊合,缩松压实,使金属材料的致密度增長;粗大的柱状晶变细;合金钢中大块状碳化物初晶打碎并较均匀分布;使成分均匀,使材料的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奥氏体稳定存在是在高温区,温度升高材料的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升高,有助于变形;奥氏体為面心构造,塑性比其他构造好,塑性好,有助于变形;奥氏体為單相组织,單相组织的强度低,塑性韧性好,有助于变形;变形為材料的硬化過程,变形金属高温下发生答复与再結晶,消除加工硬化,即為動态答复再結晶,适合大变形量的变形。八、什么是柯肯达尔效应?怎样解释柯肯达尔效应?由置换互溶原子因相對扩散速度不一样而引起標识移動的不均衡扩散現象称為柯肯达尔效应。CuNi分析表明Ni向左侧扩散過来的原子数目不小于Cu向右侧扩散過来的原子数目,且Ni的原子半径不小于Cu的原子半径。過剩的Ni的原子使左侧的點阵膨胀,而右边原子減少的地方将发生點阵收缩,其成果必然导致界面向右侧漂移。九、影响扩散的原因有哪些?①温度:温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大;②晶体构造:体心构造的扩散系数不小于面心构造的扩散系数;③固溶体类型:间隙原子的扩散速度不小于置换原子的扩散速度;④晶体缺陷:晶体缺陷越多,原子的扩散速度越快;⑤化學成分:有些元素可以加紧原子的扩散速度,有些可以減慢扩散速度。拾、写出扩散第一定律的数學体現式,說出各符号的意义。扩散第一定律体現式:其中,J為扩散流量;D為扩散系数;為浓度梯度。扩散的驱動力為化學位梯度,阻力為扩散激活能拾一、写出扩散系数的数學体現式,說出各符号的意义及影响原因。扩散系数D可用下式表达:式中,D0為扩散常数,Q為扩散激活能,R為气体常数,T為热力學温度。由式上式可以看出,扩散系数D与温度呈指数关系,温度升高,扩散系数急剧增大。拾二、固态金属扩散的条件是什么?①温度要足够高,温度越高原子热振動越剧烈原子被激活而進行迁移的几率越大;②時间要足够長,只有通過相称長的時间才能导致物质的宏观迁移;③扩散原子要固溶,扩散原子可以溶入基体晶格形成固溶体才能進行固态扩散;④扩散要有驱動力,没有動力扩散無法進行,扩散的驱動力為化學位梯度。拾三、為何晶体的滑移一般在密排晶面并沿密排晶向進行?晶体滑移的实质是位錯在滑移面上运動的成果,位錯运動的點阵阻力為:,位錯运動的點阵阻力越小,位錯运動越轻易,從公式中可以看出,d值越大、b值越小,位錯运動的點阵阻力越小。d為晶面间距,密排面的晶面间距最大;b為柏氏矢量,密排方向的柏氏矢量最小。因此,晶体的滑移一般在密排晶面并沿密排晶向進行。拾四、晶界具有哪些特性?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長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減少晶界總面积的趋势;②原子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點较低;③相变時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制止位錯的运動,提高材料的强度。拾五、简述位錯与塑性、强度之间的关系。位錯: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錯動的一种特殊构造组态。晶体塑性变形的方式有滑移和孪晶,多数都以滑移方式進行。滑移的本质就是位錯在滑移面上的运動,大量位錯滑移的成果导致了晶体的宏观塑性变形。位錯滑移的成果导致了晶体的宏观塑性变形,使材料发生屈服,位錯越轻易滑移,强度越低,因此增長位錯移動的阻力,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溶质原子导致晶格畸变還可以与位錯互相作用形成柯氏气团,都增長位錯移動的摩擦阻力,使强度提高。晶界、相界可以制止位錯的滑移,提高材料的强度。因此细化晶粒、第二相弥散分布可以提高强度。拾六、论述钢的渗碳一般在奥氏体区(930~950℃)進行,并且時间较長的原因。虽然碳原子在α-Fe比γ-Fe中扩散系数大(1分),但钢的渗碳一般在奥氏体区進行,由于可以获得较大的渗层深度。由于:①根据,,温度(T)越高,扩散系数(D)越大,扩散速度越快,温度越高原子热振動越剧烈,原子被激活而進行迁移的几率越大,扩散速度越快;②温度高,奥氏体的溶碳能力大,1148℃時最大值可达2.11%,遠比铁素体(727℃,0.0218%)大,③钢表面碳浓度高,浓度梯度大,扩散速度越快;④拾七、与滑移相比孪晶有什么特點?①孪晶是一部分晶体沿孪晶面對另一部分晶体做切变,切变時原子移動的距离不是孪晶方向原子间距的整数倍;②孪晶面两边晶体的位相不一样,成镜面對称;③由于孪晶变化了晶体的取向,因此孪經晶抛光後仍能重現;④孪晶是一种均匀的切变。拾八、影响再結晶的重要原因有哪些?①再結晶退火温度:退火温度越高(保温時间一定期),再結晶後的晶粒越粗大;②冷变形量:一般冷变形量越大,完毕再結晶的温度越低,变形量到达一定程度後,完毕再結晶的温度趋于恒定;③原始晶粒尺寸:原始晶粒越细,再結晶晶粒也越细;④微量溶质与杂质原子,一般均起细化晶粒的作用;⑤第二相粒子,粗大的第二相粒子有助于再結晶,弥散分布的细小的第二相粒子不利于再結晶;⑥形变温度,形变温度越高,再結晶温度越高,晶粒粗化;⑦加热速度,加热速度過快或過慢,都也許使再結晶温度升高。拾九、论述间隙原子、置换原子、位錯、晶界對材料力學性能的影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与位錯互相作用形成柯氏气团,柯氏气团增長位錯移動的阻力;溶质原子导致晶格畸变,增長位錯移動的摩擦阻力,使强度提高,這就是固溶强化的机理。晶界越多,晶粒越细,根据霍尔—配奇关系式σs=σ0+Kd-1/2晶粒的平均直径d越小,材料的屈服强度σs越高。晶粒越细小,晶粒内部和晶界附近的应变度差越小变形越均匀,因应力集中引起的開裂的机會也越小,塑性越好。晶粒越细小,应力集中越小,不易产生裂纹,晶界越多,易使裂纹扩展方向发生变化,裂纹不易传播,因此韧性就好。位錯密度越高,则位錯运動時越易发生互相交割,形成割阶,导致位錯缠結等位錯运動的障碍,給继续塑性变形导致困难,從而提高金属的强度。根据公式∆σ=abGρ1/2,位錯密度(ρ)越大,强化效果越明显。二拾、什么是再結晶温度?影响再結晶温度的原因有哪些?再結晶温度:通過严重冷变形(变形度在70%以上)的金属,在约1小時的保温時间内可以完毕再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学三基知识题库及答案(共50题)
- 2025年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三基三严护理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泸州公需科目继续教育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司“质量月”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50题)
- 环境友好型企业文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匹配性研究考核试卷
-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健食品批发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光纤通信系统动态性能测试考核试卷
- 2024年新疆新源县卫生高级职称(卫生管理)考试题含答案
- 旅社存货管理办法
-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防控指南
- 中医适宜技术-中药热奄包
- 2023年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事故案例分析考试真题版
- 小学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准备课年市级公开课教案 市赛获奖
- 医院管理案例-智慧后勤助力医院后勤管理转型
- 企业应急管理及能力提升培训课件精选
- 安全生产三级教育表格模板
- GB∕T 36363-2018 锂离子电池用聚烯烃隔膜
- 北京师范大学心平自立贷学金实施细则
- 教程说明教案ing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