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山西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山西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山西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山西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漫步(mànbù)梦魇(mèngyǎn)颠簸(diānbǒ)

B.沉默(chénmò)拮据(jiéjū)谐谑(xiéxuè)

C.招摇(zhāoyáo)谬论(miùlùn)漫不经心(mànbùjīngxīn)

D.妩媚(wǔmèi)谈笑风生(tánxiàofēngshēng)漫山遍野(mànshānbiànyě)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C.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

D.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擅长各种体育活动。

3.下列词语中,与“兴高采烈”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欢天喜地

B.喜出望外

C.喜笑颜开

D.喜形于色

4.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月亮升上了天空,照亮了大地。

B.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C.那个男孩跑得像一阵风。

D.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亮。

5.下列句子中,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A.花儿在阳光下绽放。

B.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C.雨水滋润着大地。

D.那片湖面像一面镜子。

6.下列句子中,使用排比手法的一项是:

A.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他努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C.秋天到了,树叶渐渐变黄。

D.那个故事讲得非常生动。

7.下列句子中,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他跑得像一阵风。

B.那本书像一座宝库。

C.那个花园里的花真多。

D.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

8.下列句子中,使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A.那座山很高,站在山顶上可以俯瞰整个城市。

B.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C.秋天到了,树叶渐渐变黄。

D.那个故事讲得非常生动。

9.下列句子中,使用设问手法的一项是:

A.你知道那个故事吗?

B.那本书像一座宝库。

C.秋天到了,树叶渐渐变黄。

D.那个故事讲得非常生动。

10.下列句子中,使用反问手法的一项是:

A.你知道那个故事吗?

B.那本书像一座宝库。

C.秋天到了,树叶渐渐变黄。

D.那个故事讲得非常生动。

11.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月亮升上了天空,照亮了大地。

B.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C.那个男孩跑得像一阵风。

D.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亮。

12.下列句子中,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A.花儿在阳光下绽放。

B.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C.雨水滋润着大地。

D.那片湖面像一面镜子。

13.下列句子中,使用排比手法的一项是:

A.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他努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C.秋天到了,树叶渐渐变黄。

D.那个故事讲得非常生动。

14.下列句子中,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他跑得像一阵风。

B.那本书像一座宝库。

C.那个花园里的花真多。

D.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

15.下列句子中,使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A.那座山很高,站在山顶上可以俯瞰整个城市。

B.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C.秋天到了,树叶渐渐变黄。

D.那个故事讲得非常生动。

16.下列句子中,使用设问手法的一项是:

A.你知道那个故事吗?

B.那本书像一座宝库。

C.秋天到了,树叶渐渐变黄。

D.那个故事讲得非常生动。

17.下列句子中,使用反问手法的一项是:

A.你知道那个故事吗?

B.那本书像一座宝库。

C.秋天到了,树叶渐渐变黄。

D.那个故事讲得非常生动。

18.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月亮升上了天空,照亮了大地。

B.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C.那个男孩跑得像一阵风。

D.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亮。

19.下列句子中,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A.花儿在阳光下绽放。

B.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C.雨水滋润着大地。

D.那片湖面像一面镜子。

20.下列句子中,使用排比手法的一项是:

A.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他努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C.秋天到了,树叶渐渐变黄。

D.那个故事讲得非常生动。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古代汉语中,所有的“之”字都表示“的”这个意思。()

2.“一分为二”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具有两个对立的方面。()

3.诗歌的韵律是由平仄和押韵两部分组成的。()

4.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5.诗歌中的“意境”是指诗人通过具体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诗歌中的“对仗”是指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的修辞手法。()

7.古典诗词中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

8.《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9.“成语”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通常具有比喻意义。()

10.“文言文”是指古代汉语的书面语,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请简述中国古代诗歌的四大流派及其主要特点。

2.请简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义。

3.请举例说明在写作中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4.请简述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题)

1.论述语文学习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并结合具体例子说明如何通过阅读提升写作能力。

2.论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平衡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试卷答案如下: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D

解析思路:检查每个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发现D项中所有加点字的注音都是正确的。

2.A

解析思路:逐个分析每个选项,发现A项句子结构完整,没有语病。

3.A

解析思路:理解“兴高采烈”的意思为非常高兴,在选项中寻找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A项“欢天喜地”符合。

4.B

解析思路:识别比喻手法,B项中将“这本书”比作“一把钥匙”,符合比喻的定义。

5.B

解析思路:识别拟人手法,B项中将“小鸟”赋予人的行为“欢快地歌唱”,符合拟人的定义。

6.A

解析思路:识别排比手法,A项中“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使用了三个相同结构的句子。

7.B

解析思路:识别夸张手法,B项中将“那本书”夸张地比作“一座宝库”。

8.A

解析思路:识别对比手法,A项中通过对比“山”的高度和“山顶”的视野来描述。

9.A

解析思路:识别设问手法,A项中提出问题“你知道那个故事吗?”。

10.A

解析思路:识别反问手法,A项中提出问题并自问自答“你知道那个故事吗?”。

11.B

解析思路:同第4题解析。

12.B

解析思路:同第5题解析。

13.A

解析思路:同第6题解析。

14.B

解析思路:同第7题解析。

15.A

解析思路:同第8题解析。

16.A

解析思路:同第9题解析。

17.A

解析思路:同第10题解析。

18.B

解析思路:同第4题解析。

19.B

解析思路:同第5题解析。

20.A

解析思路:同第6题解析。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

解析思路:古代汉语中,“之”字有多种用法,不一定都表示“的”。

2.√

解析思路:“一分为二”成语确实用来形容事物具有两个对立的方面。

3.√

解析思路:诗歌的韵律确实由平仄和押韵两部分组成。

4.√

解析思路:四大名著的名称和内容符合题目描述。

5.√

解析思路:诗歌的意境确实是通过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6.√

解析思路:对仗确实是指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的修辞手法。

7.√

解析思路:山水田园诗确实主要是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