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习作》教案设计_第1页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习作》教案设计_第2页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习作》教案设计_第3页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习作》教案设计_第4页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习作》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

《习作》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教学目标]

1.观察i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记录卡将自己喜欢的植物描绘出来,并融入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I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春天到了,到处都生机勃勃。前段时间,我们都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植物进行

观察。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你交到了哪个植物朋友呢?

预设1:我观察的是校园里的水杉。看着它长出羽毛一样的叶子。

预设2:我观察的是小区里的迎春花。看着它开出了金黄的花朵。

预设3:我观察的是小河边的垂柳。看到枝条上慢慢地冒出嫩黄色的芽,这两天已经绿

油油的了。

二、指导写作

1.说一说,交流自己的记录卡。

2.出示范例,指名说一说这张记录卡记录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交流:是从桃花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其他”这几个方面来制作记录卡

的。这张记录卡中的“其他”包括桃花开放的时间、开花后结的果等内容。

4.学生交流自己制作的记录卡。

5.师生评价。

6.借助记录卡用完整的一段或几段话介绍自己的植物朋友,说说自己的感受。

7.小组内交流,观察相同植物的同学互相可以相互补充。

8.说说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植物朋友介绍清楚并且能吸引别人。

(1)按一定顺序。(如开头:写自己要介绍的植物是桃花;中间:写桃花开放时的不同

形态,再写一写自己闻到的、基于画面想象到的;结尾点题,表达对桃花的喜爱之情。)

(2)学会想象,可以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五片椭圆的花瓣围着一个小柱般的

花蕊,就像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3)可以是看到的、闻到的,还可以是摸到的。(我把鼻子凑近桃花,深深地吸了一大

口气,那一股悠悠的清香沁人心脾。)

(4)不能直接把记录卡抄下来,每一个部分之间还要有过渡,再写写自己的感受。

9.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课件出示)

10.学生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分享评议,自主修改

1.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评一评:有没有写清楚这种植物?有没有用不合适的

词?反复朗读,尝试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2.在自己修改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合作修改。

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对照要求再互相评一评,改一改。

3.学生独立修改。

4.善写作文。

要求:认真书写,眷写清楚。

[教学板书]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按照顺序细致观察丰富联想

抓住特点:外形颜色气味习性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作文训练是指导学生写身边熟悉且喜欢的花草树木。本次的教学难点在于指导

学生如何借助记录卡把熟悉的花草用文字描述出来,并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植物的特点。我的

方法有三点:一是课前让学生自己观察喜欢的一种植物并制作记录卡,为写作奠定基础。二

是根据记录卡中的内容,洛植物的外形、颜色、气味等特点用适当的语句依次连接起来。三

是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植物的喜爱之情。作文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真切感人。因此,在

这三个方法的引导下,学生们都能做到有话可说,并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单元《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教学目标]

1.学会从整体到局部、从天空到地面、由远及近观察图上的景物。

2.学会有条理地记叙一项活动,发挥想象,将人物的动作、语言描述具体。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你放过风筝吗?记得当时的情景吗?(指名说〉

2.导入课题: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一群小朋友也在放风筝。他们是怎样放风筝的?他们

的心情如何?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有关放风筝的文章。(板书:看图画,写一写)

二、确定顺序,观察图画

1.指导看图的方法。

(1)有序观察,把握图意。(由远及近,从天空到地面,从景到人)

(2)从图上可以看出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等。

(3)在仔细观察图画、正确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

2.指导看图。

(1)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学生相互交流)

教师出示例文片段:

星期天上午,同学们在人民广场上放风筝。天空中摇曳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有老鹰风筝、

蝴蝶风第、金色风筝……

(2)他们放风筝时的动作是怎样的?(学生相互交流)

教师出示例文片段:

小方也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带来的风筝,请小强帮忙一起放。只见小强双手托举起风筝,

小方右手拿着线轴,向前小跑着,等到放出一米来长的线时,小方喊了声“放”。小强立刻

松开双手,风筝便迎风而上,慢慢地,小方越跑越快,风筝也越升越高。

(3)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情,联系自己的经历想一想怎么能做到具体、形象.比如,

近处两个小男孩的风筝会飞上天吗?如果风筝飞上天,他们会说些什么?如果风筝没能飞上

天,他们又可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明确:看图作文的重点还应是写看到的,三年级的学生往往不能准确把握这一点,把想

象部分写得很多,偏离主题,图画上的内容很少,从而导致习作重点不突出。提醒学生在把

观察到的写清楚之后,适当加入一些想到的即可。

(4)想一想,人物的心情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三、明确要求,内容具体

1.讨论: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板书:明确要求)

(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提示词语。(时间、地点、人物、动作、心情、语言)结合提示

语,把图画里的内容介绍给大家。

(2)说之前,仔细观察图画(板书:观察图画),忍一想: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课堂上,我首先通过教

给学生观察方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的习惯,启发学生

的想象力。接着,我根据图画的内容设计思考性的问题,再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连起来构思

成一段话。最后,我组织学生相互修改作文,并选出典型习作全班评改,分享优秀习作,让

学生做自己学习写作的主人。

第三单元《习作: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传统节日名称和传统节日习俗资料的能力。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本单元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中华传统节FI。那么,想一想你都参加过哪些传统节日的活

动。今天我们就选择一个你记忆最深的、有意义的节日,有序地写出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将

节口中发生的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

二、明确范围,讨论理解

1.小组交流展示。

要求:

(1)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节日,以及为了解节日开展的活动。

(2)交流自己对于这个节日的了解。(节日的来历、过节的风俗等)

(3)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是自己学到的与节口相关的手工制作、撰写的春联等

艺术作品,也可以背诵与节日相关的诗词佳作等。)

2.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优秀的组员在班级里交流。(要求:本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小组

同学可以提问。)

预设:

生1:我感兴趣的是重阳节。我了解了重阳节的风俗,去年我还跟家人•起去爬山登高

了。

生2:我研究的是春节的风俗。我积累了与春节相关的诗,知道了古代过春节除了放爆

竹,还要喝屠苏酒、换桃符。我还跟爷爷学写了春联呢!

3.评一评:哪一组的活动开展得好?

4.播放录像。(春节贴春联、元宵节耍龙灯的画面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节日的习俗。)

5.课件出示描写节日的好词佳句。(供学生参考)

6.说说自己记忆最深的一个节日,确定主题。

预设:

牛1:我家过中秋节的时候,奶奶总是认直地准备一大桌好菜,然后进行祭月,接着就

是赏月、吃月饼。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和姐姐在赏月的时候对诗。

生2:我在过端午节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学会了包粽子。

7.指名概括说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师生评议。(目的是引导学生按照一

定的顺序写)

(1)审要求: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来写,可以写自己家的过程,也可以写节口中发

生的印象深刻的。

(2)审重点:本次习作要求将节日活动的或事件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写作思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完成习作。

二、例文引路

1.课件出示例文。

2.自由阅读。

3.交流评议,了解写法。

(1)交代清楚节日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物。(2)认真观察活动的场面和细节。

(3)边看边想,发拦想象。(4)写出观察对象的动作变化和心理变化。

三、完成习作

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习作讲评。指名读有代表性的习作。师生根据本次习作内容要求,共同评议,找出优

点,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自主修改习作并誉抄。

[教学板书]

习作中华传统节口

[教学反思]

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的习作资料,课堂上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传

统节日,以及自己在家度过节日时欢乐的场景或事件。然后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内容,并

对其进行针对性评价与引导,让学生对习作树立更大的信心,为写作文作好铺垫。

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表记录自己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2.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一定做过很多小实验,谁能把自己做过的小实验简单介绍给大家?

2.学生自由发言,师生评议。

3.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是生活和学习中的有心人,不但能说出自己做

过的实验的名称,还能说出过程和结果。这节课我们就把自己做过的小实验写进作文里。(板

书: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二、自由发言,探究交流

1.小组同学根据下面的表格互相交流,说说准备写什么,怎样写。

(1)审清要求:这次习作的内容是写我做过的(一项多项)小实验。

(2)审清重点:本次习作重点是把做实验的写清楚,内容写。我做了•项小实验实验

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实验结果……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

三、教师小结,写法指导

1.题目要求。

(1)选择你做过的一项小实验,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2)语句要通顺、连贯。

(3)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自己的感受或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

2.审题要点“

(1)先要正确理解实验的意思。(所谓实验就是为了证明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

种操作性工作)例如:自己做过的生活小实验、自然小实验、科学小实验都可以作为写作内

容。

(2)题目限定“一1员小实验”,就只能写一项,不能写多项。

3.习作内容。

(1)大家选择卬象深刻、感兴趣的内容写。

(2)无论什么时间、地点做过的小实验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

(3)习作的重点: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按先后顺序把实验经过写清楚。

(4)写之前一定要认真梳理实验的步骤,确定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

后写什么,做到分步分节,

(5)“还可以写•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也是本次月作的难点,注怠要穿插在实验过

程中,分散地写,写出自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心情的变化。(板书:我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小组同学围绕“一项小实验”探究交流,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全班交流,完成习作。

二、阅读例文,探究写法

1.出示小片段。(关于小实验的作文)

互相交流,说说你从文中学到了哪些关于写小实验的方法。请举例说明,并谈谈你的感

受或对短文的评价。(抓住具体的句段谈对写法与内容的理解,也可与自己原来的习作比较,

说说短文什么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学习等.师做引导、点拨与提升。)

2.教师小结,指导写作。

(1)整个实验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实验前“我”的准备,实验中“我”和小伙伴先

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一步一步很有条理。

(2)“我”做的每一步,都写得很具体,不仅详细描写了实验的动作、与伙伴交流的语

言,还穿插了面对实验现象发生变化时心情变化的场面描写,这样就把实验的过程写活了,

读起来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小作者不但把实验过程写得清楚明白,还告诉了读者实验的原理。

三、明确写法,独立写作

1.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可以听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实验,那就赶紧动笔把

它写下来吧。相信这项小实验会因你的介绍而被更多的人所喜欢。

2.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互评习作,尝试修改

1.自读修改。

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自己先进行修改,做到语句流畅、标点正确。(教师

询问修改的地方,及时给予评价表扬,重在激励学生学会自改的方法)

2.品读欣赏,师生互评。

选取几个修改完的同学读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交流,由师生共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修改,在交流中学会欣赏)

3.誉抄习作。

把修改好的习作誉抄在作文本上,也可以一边誓抄一边修改。

4.佳作展示。

让学生把修改好的作品自己贴在展示台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板书]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先……接着……然后……最后……

我的感受

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我从审题目要求、审习作内容、例文展示、探究写作方法这几方面指导学生写

作,然后对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指导,最后由学生独立修改。教师的适度指导,

可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习作例文进•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

2.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

3.能欣赏同学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

[教学重难点]

1.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

2.能学会欣赏同学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引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最好玩的国王、一本有魔法的书、小树的心思、躲在草丛里的星星、手

罢工啦、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假如人类可以冬眠)自由读i读作文题目,说i说你产生了哪

些遐想。(指名说)

2.解题导入:几个作文题目,就引发了同学们无穷的遐想,可见想象的世界真是魅力无

限。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想象世界的旅行。

二、范文引路,激发想象力

(-)旅行第一站:《一支铅笔的梦想》

1.旅行第一站我们先去《一支铅笔的梦想》,大家先猜一猜,铅笔要是有了梦想,你觉

得它会想些什么呢?(指幺说)

2.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支铅笔的梦想究竟是不是跟大家想的一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吧!播放《一支铅笔的梦想》录音,找出铅笔的5个梦想。(溜出教室,跳进荷塘,躲进菜

园里,来到小溪边,跑到运动场上)

3.师点拨:联系课文旁边的批注和插图思考:铅笔为什么会这么想?(联系铅笔的样子,

发现铅笔和豆角、丝瓜等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明确例文进行想象的思路)

预设1:伞、豆角、丝瓜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外形相似,想象合理、自然。

预设2:铅笔”为玩水的鸟当船篙”“为过河的蚂蚊当木筏”等,展现了一个调皮、贪

玩、善良、向往自由的铅笔形象。

4.认真读铅笔的5个梦想,看看作者是怎样给我们讲这几个梦想的,理清例文的想象思

路。(先说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接着提出“知道我要做什么吗?”的问题,然后给出答案,

最后用“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表达自己的感受。:)

5.读一读课后练习,发挥想象,说说铅笔的其他梦想是什么。(提示:想象铅笔还可■以

变成什么?还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

(二)旅行第二站:《尾巴它有一只猫》

1.旅行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尾巴它有一只猫》,自由读例文,思考:猫能有尾巴,尾巴

怎么能有一只猫呢?

2.引导学生读2个批注,汇报明确:像这样反方向去想象,尾巴就能有一只猫了。(常

规思维下不可能发生的事,反方向去想象就能实现)

3.展开想象说一说:除了猫,尾巴还能有什么呢?

(1)审要求:本次习作要求写一个故事,可以写选文中的题目,也可以写其他的。

(2)审重点:本次习作重点是大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

三、教师小结

1.想象要合情合理,与现实有一定的联系。如《一支铅笔的梦想》一文中,铅笔的样子

和豆角、丝瓜等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板书:想象合理)

2.想象要大胆,能想象出与众不同的内容。如《尾巴它有一只猫》一文中,作者从另一

个视角去观察事物,产生合理的联想。(板书:大胆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的旅行历经了《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这两站,这节

课,我们来〜场自由行,自由选择你想去的想象故事空间。

二、分析题目,碰撞思维

1.学生齐读习作要求和各题目,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

2.思维碰撞,明确习作思路:你喜欢的题目是哪个?为什么喜欢这个题目?这个故事里

会有哪些主人公,他们之间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预设1:我喜欢的题目是“手罢工啦”,有一天,我的手抱怨每天的工作太累,所以集

体宣布罢工了。这个时候,我点都不怕,因为有智能机器人帮我干活,洗脸、穿衣服、吃

饭、智能驾驶等一系列工作都可以顺畅地完成。

预设2:我喜欢的题目是“躲在草丛里的星星",一颗星星在天上待腻了,不喜欢每天

被爸爸妈妈约束着。于是,它变成了一颗流星,趁机逃离了爸妈的掌控,落到了草丛里,并

且认识了很多的好朋友,它觉得很开心。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这颗星星却开始想念爸爸妈妈

了……

三、构思作文,教师指导

1.学生独立构思,完成习作。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讲评习作,鼓励分享与修改

1.集中评讲。出示待展示的学生习作的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想读哪个故事,并预测故事

的主要内容。再让文章的作者朗读自己的习作,进行对比,让学生评一评,说一说谁想得更

有趣。

2.习作互评。同桌互评。(要求学牛.不仅能说出自己欣赏的地方,还要给同桌的作文提

出修改意见)

3.作品展示。将学生作品贴在墙报上,让学生给自己喜欢的故事投票。

[教学板书]

习作奇妙的想象

想象合理大胆想象

[教学反思]

课堂中,学生的表达兴趣很浓,尤其是在对习作进行思路点拨后,能根据自己喜欢的题

目进行大胆想象,但有的同学想象仍然不够大胆。课后,我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学生的大胆想

象绝对不仅仅是本节课的任务,平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和文本进行碰撞交流,细心交流、

观察生活,这样学生想象为内容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第六单元《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教学目标]

1.写一个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教学重难点]

写一个身边有特点的人,并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猜猜我是谁?

手持金箍棒,火眼金睛。(孙悟空)脚踩风火轮,手拿乾坤圈。(哪吒)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猜出了答案!你们能抓住老师出示的句子中的重要

信息来联想,说明大家都有一双“火眼金睛"。今天,我们也来说说身边熟悉的人。(出示课

本中气球里的词)看到这些,你想到了谁呢?(板书课题)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自由阅读习作提示,弄清习作要求。

2.汇报交流,教师给予评价。

3.课件出示本次习作要求:

(1)选择自己生活或学习中接触过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人。

(2)选择一件能表现他鲜明特点的真实而具体的事例。

(3)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4)题目自拟。(板书:确定人物抓住鲜明特点典型事例)

4.学生自主阅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

三、拓宽思维,丰富选材

L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中气球里的词,说说上面的词语让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到他

(她)。(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派代表发言,师生评价)

2.你还想到了哪些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谁?(小组内交流,派代表发言,

师生评价)

3.教师小结:我们可以选择写工作认真的老师、热心肠的同学、乐天派的班长、宽宏大

量的表哥……这些人物都能写进本次习作中。

4.怎样才能把人物写好、写活呢?(说一说,议一议同桌讨论如何才能把人物写活)

四、指导写作,写好人物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

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

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1.写好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2.抓住人物的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牛活习惯等

诸多方面去考虑。

3.选用典型事例。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来写。

4.运用细节描写。

五、动笔书写,完成习作

1.课件出示写作的注意事项。

(1)要写身边有特点的人。(2)要选择一两件真实而具体的事例。

(3)要写出他(她)的鲜明特点来。(4)要给文章拟一个适当的题目。

2.学生谈收获: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3.教师小结: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独

一无二的。我们要准确运川细节描写,选择典型事例进行写作。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好每一位

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老师期待着你们的住作。

4.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5.自读修改。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自己先进行修改,做到语句流畅,标点

正确。(教师询问修改的地方,及时给予评价表扬,重在激励学生学会自改的方法)

6.同桌交流,互评互改。

7.学生汇报,师点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选取身边特点鲜明的人,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的方法完成了自己的习

作。这节课我们围绕同学们的习作情况进行交流,并修改我们的习作。

二、读文交流,集中评改

1.自读修改:做到语句通顺,标点正确,无错别字。

2.品读欣赏,师生互评。

(1)教师指名学生读自己的习作。

(2)提出评议标准:

①写好人物的形象,抓住人物特点,运用细节描写。②诜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

③重点评议习作中人物特点是否突出,说出理由与建议。

(3)评议完,归纳好作文中值得学习的方面有哪些。

3.学生根据评议要求再次修改作文。

三、独立修改,展示习作

1.根据评议要求,独立修改作文°

2.小组交流修改好的作文,教师随机指导。

3.誓抄作文。(将修改好的习作誓抄在作文本上)

4.佳作展示。(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写得最好的一篇,贴在展示栏)

[教学板书]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确定人物抓住鲜明特点典型事例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教学,我从学生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名著中的人物描写入手,打开学生的思

路。再通过出示写作方法、自主修改作文、互评作文,激活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把握要求、

动手实践、反复修改、展示评议等过程中,感受写作的乐趣,提高写作的能力,培养合作精

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条理地介绍大熊猫的外形、生活习性、分布地区等信息、。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和积累材料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领悟写动物的方法,通过实例抓住动物的特点具体描写;培养学生

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情引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我们来一起猜个谜语,把我们今天的客人请出来。

2.课件出示谜语: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

菜。

3.同学们真脱明,今天,国宝大熊猫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请同学们谈一谈大熊猫给自己

的印象。

4.导入: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国的国宝。许多小朋友都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今天我

们就尝试着把大熊猫介绍给别人。

二、交流资料,答疑解惑

1.引导交流:关于大熊猫,你有哪些疑问?把你的疑问写下来,一会儿在小组中进行讨

论交流。

2.学生自主交流,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写下来。投影仪展示学生梳理出来的问题。

预设:

(1)大熊猫是猫吗?(2)大熊猫吃什么?(3)大熊猫有哪些典型的生活习性?

(4)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5)大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白的?

(6)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我国的“国宝”?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网络、书籍、向其他人咨询等)

4.小组交流如何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来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5.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解决了哪些疑问,哪些问题还未解决的,提出来,全班交流。

三、回顾课文,指导方法

1.过渡:同学们对大熊猫有一定的了解了,我们如何把这些内容有条理地结合在一起,

介绍给别人呢?我们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来寻找方法。

2.回顾课文内容,学习介绍事物的方法。

(1)在《我们奇妙的世界》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个奇妙的世界的?(从天

空、大地两个方面来介绍世界的奇妙)

(2)课件出示《海底世界》第2—6自然段的开头。

①引导学生回顾《海底世界》中,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从海底的环

境、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海底的矿藏五个方面来进行介绍的)

②第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第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别是那一段的

总起句,全段就是围绕着总起句把内容写清楚的。)

(3)出示《火烧云》的图片,启发学生回忆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色彩丰富、

形状多样、变化极快的特点)

(4)小结:通过回顾学过的课文,我们知道了在介绍事物时,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进

行介绍,如果能运用恰当的总起句,围绕总起句进行介绍,条理将更加清晰。

3.出示教材中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图表,了解图表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介绍了大

熊猫的名称、类别、食物、分布地区几个方面的信息)

4.小结:我们可以把书中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整合,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介绍。如大熊

猫的外形、分布地区、生活习性等,抓住大熊猫的特点进行介绍。

5.过渡:如何使自己为介绍更加生动具体呢?我们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方法。

(1)课件出示例子:

①“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J(运

用了恰当的比喻,把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

②“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

长途旅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活泼生动)

(2)小结:我们在介绍事物时,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会使我们的介绍更加生动、具体。

四、提出要求,完成初稿

1.提出要求:

(1)大熊猫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

等。

(2)可以写大熊猫怎样吃饭、嬉戏、活动、休息等。

(3)还要写出自己和大熊猫之间的联系。(写一件具体的事)

(4)给文章“化个妆”。(加入一些修辞方法完善句子;加入一些动静结合完善段落;

加入一些结构形式,例如:过渡句,首尾呼应等,进一步完善文章。)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3.阅读自己写完的习作,看看对问题的解答是否正确,有没有不准确的内容,还需不需

要补充新内容,并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完成了习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评一评,讲一讲。

二、互相交流,进行修改

1.指名上台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学生评一评。教师注意抓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放大闪光点。

2.出示习作评分要求,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1)习作评分要求:

慧眼小神童:观察仔纽,能比较具体地写出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神笔小作家:

语句通顺,用词准确、生动,能按照一定顺序形象、具体地写出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

性及动作情态等。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组员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4.誉抄作文,佳作展示。

三、习作展品

评选优秀习作,张贴在班级学习专栏里。

[教学板书]

习作国宝大熊猫

抓住主要特点,合理安排顺序。

列举典型事例,突出主要习性。

巧妙使用词语,表达真情实感。

动静合理搭配,描写具体细致。

巧用修辞方法,内容形象生动。

注意前后照应,做到首尾连贯。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的习作是写国宝大熊猫,这是学生乐于交流,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课前我让

学生搜集大熊猫的有关资料,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大熊猫,

激发学生热爱大熊猫的情感。我指导学生相互修改作文、小组成员互评互改、典型习作全班

评改、分享优秀习作,让学生做自己学习写作的主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了学生浓

厚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

第八单元《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教学目标]

1.能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它的特征变化带来的生活变化,编写一个童话故

事。

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作为创编童话故事的主角,大胆想象它的特征变化带来的生

活变化。

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习作中的不足。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想象

1.揭示游戏名称;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作“词

语对对碰”。

2.揭示游戏规则:老师说出一个表示事物的词语,你们给它对上一个能表现出它特点的

词语。比如我说“星星”,那你们就可以对“亮闪闪”;我说“水牛”,你们可以对“庞大”,

明白了吗?

3.老师说出课本上插图中的四种动物:母鸡、蚂蚁、老鹰和蜗牛。指若干学生完成互动

游戏,师相机做适当简短的点评。

4.过渡:你们有人想过有一天母鸡会像鸟儿一样,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吗?

5.生自由发表看法。

6.揭示课题:喉,一旦小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那就

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同学常常会萌发出很多不合情理的

想法,我们常常称它为“胡思乱想”。但是老师觉得,这种“胡思乱想”十分有趣,尤其当

它出现在童话故事里的时候。

今天这堂课,就需要大家开启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一番有趣的想象,创编一个有趣的童

话故事。板书课题“这样想象真有趣”,生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想象

1.同学们,你们看看,今天谁来了?(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插图)

2.仔细观察这几幅插图,你发现了什么?

3.指名交流,发现这些小动物的不同之处。

预设:

生1:第一幅图中的母鸡,飞得比树还要高。

生2:第二幅图中的蚂蚁,长得比树还要高大。

生3:第三幅图中的老鹰,在悬崖边,不敢飞,很害怕的样子。

生4:第四幅图中的蜗牛,跑得飞快。

4.过渡: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多么不可思议的四幅图,赶快去读一读这次习作的要求

吧。

5.生自由朗读习作要求,揣摩小次习作的要求。

6.引导学生交流:你知道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吗?

预设:

生1:这次习作的主角是动物。可以是书上出示的动物,也可以自己选一种小动物。

生2:这次习作的小动物,都失去了它们原来的主要特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小动物是

完全相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