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新课导入当你面对选择时,你会如何做出抉择?《孟子》早读任务:背诵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2.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
者的观点。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施仁政、“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性善论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施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主要思想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同时得到能愿动词,喜爱生命大义舍弃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动词,超过、胜过
比读wéi,动词,做,干苟且偷生读Wù,动词,厌恶。与“欲”相反祸患,灾难同“避”,躲避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假如,假使那么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动词,做,干没有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躲避祸患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通过这种方法。因此,由此可见。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这种思想不丧失。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吆喝。尔,助词。给饥饿的过路人因轻视而不肯接受踩踏。一碗饭,一碗粥,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优厚的厚禄同“辨”,辨别有什么益处同“德”,感恩,感激。同“欤”,语气助词侍奉(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同“向”,从前。为了,介词wèi做,动词wéi停止,放弃天性同“德”,感恩,感激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品读领悟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舍生取义。(原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比喻论证、类比谁认证
以“鱼”和“熊掌”设喻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举例浅显,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类比论证: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生重于义义重于生第一段是怎样展开论证的?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情。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
探究舍生取义正面举例反面举例
第二段中作者又是怎样展开论证的,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本心”(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同情)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因为人只有拥有“羞恶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线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事。)2.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思考探究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是如何逐层论证中心论点的呢?结合课后习题一仔细思考。提出论点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类比正面反面反面正面舍鱼而取熊掌所欲有甚于生者不为苟得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有不用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勿失其本心舍生取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之论证思路反面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有不用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道理论证提出论点:类比:舍鱼取熊掌——舍生取义论证思路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勿失其本心对比论证正面: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反面:不辨礼义而受万钟义重于生生重于义不失本心见利忘义失其本心所欲有甚于生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不辟正面本文以“鱼”和能掌”设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文章中心核心要点舍生取义义利之辨保持本心本文巧妙地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孟子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课后题四文天祥被囚三年,元朝百般诱降,他毫不动摇,最后就义时,在衣带中留下这几句话:“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做好饭汤等食物摆在大路边,等待把食物给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我的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还是可以去吃。”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你该如何舍生取义?一身侠胆的荆轲,大义凛然的文天祥,一腔热血的秋瑾女侠,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 在今天,舍生取义的观点更应该值得提倡。为了正义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有时我们需要舍弃自我利益,这就是新时代“舍生取义”的表现。拓展延伸把“道德”、“正义”放在首位,勇于识别真、善、美、假、恶、丑,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受各种各样变相的“利”的诱惑,不去做不道德、不正义、不合法的事,做一个正直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对国家、对集体、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你可想到了哪位诗人的千古名句?课堂练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能做到舍生取义?“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所欲”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4.“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指不正义的事情。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5.“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是心”“本心”都是指羞恶之心(廉耻之心、向善之心)。因为人只有拥有“羞恶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线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事。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性本善6.“贤者能勿丧耳”,在《富贵不能淫》中孟子有几句话是论证“贤者”不失其“本心”的,这几句话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课堂练习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可以已”。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一种什么行为?“见利忘义”的行为。9.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10.不辩礼义地接受万钟的结果如何?失其“本心”。11.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课堂练习13.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14.《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
。舍生取义嗟来之食15.含“义”的成语:义不容辞、义愤填膺、义无反顾、义正辞严观点:舍生取义
(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课堂练习12.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赞扬了那些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写作特色逻辑严密,说理精当。文风气势充沛议论犀利。运用精妙的比喻、精当的对比精彩的排比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的论述,语言纵横驰骋,气势恢宏,富有穿透力和鼓动性。善用比喻论证,以“鱼”与“熊掌”设喻,论证了“生”与“义”不可兼得,要舍生而取义,化抽象为形象,而喻体与本体交错迭出,更将感性与理性说理融合在极为凝练的语句中,可以在瞬间引人注意,令人深思,推论效果立竿见影。品读领悟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从正面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修辞手法1.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人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生物检验项目的选择与设计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政策制定中的作用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工作量评估与优化考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伦理道德考评分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绩效改善措施试题及答案
- 项目细节管理的试题及答案
- 关注法规变动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培训内容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技师证书考试复习要点与试题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学员互助活动与试题与答案
- 人工智能导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天津大学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2教学设计4:2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案
-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书分享
- Unit 3 We should obey the rules. Lesson15(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精通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 202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预赛试题
- 国开(河北)2024年秋《宣传工作实务》形考任务1-4答案
- 农村产妇对产后盆底康复的认知及需求调查
-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 《海南省安居房建设技术标准》
- 光纤光缆线路维护技术 第3部分:基于光传感技术的光缆识别 征求意见稿
- 医院管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