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_第1页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_第2页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_第3页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_第4页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大熊猫生活在高山有竹丛的树林中,喜食竹类,为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秦岭山区是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有许多林场在该区域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以后,国家明令禁止对天然林的采伐。108国道于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通车,2000年秦岭隧道开通后,原翻越秦岭主脊的干线公路被废弃。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变化1976年1987年2000年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变化1、大规模采伐森林和修建道路后,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108国道秦岭隧道建成通车后,为恢复和扩展大熊猫栖息地,人们拆除了原翻越秦岭主脊路段的机械围栏和铁丝网,并营造箭竹林。议一议,这样做是否必要?有必要,机械围栏和铁丝网的存在破坏了熊猫的栖息地环境,也阻隔了原交通线两侧熊猫栖息地的联系,不利于熊猫的生存和繁衍。箭竹是熊猫的食物,营造箭竹林,有利于给熊猫提供充足的食物,弥合块状栖息地之间的阻隔。栖息地逐渐远离交通线分布;分布越来越分散,呈现不连续块状。思考:这体现出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展观念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活动P.1281、阅读相关材料,思考:(1)议一议,美国为什么要拆除艾尔瓦河的大坝?①大坝挡住了原本溯河洄游的通道,破坏了河中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②减少河口泥沙,改变河口生态环境,使大量生物失去了栖息地;③该地区介入国家电网后,大坝供电功能减弱。(2)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了人地关系思想怎样的转变?从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态度转变为人地协向的观点,积极谋求人地和谐。结合下表,阅读教材129页,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类被动适应环境人类主动改造自然人类征服自然环境人类社会

环境

环境物质、能量废弃物①②③④资源短缺过度过度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问题人地协调发展发展问题人地关系思想肤浅人定胜天天人相关因地制宜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谐论可持续发展思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萌芽思想深化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因此,人类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和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思考1:这三种方案在农业生产结构方面有什么差异?方案农耕地/%果园/%林地/%草地/%菜地/%A44.12.412.940.50.1B18.111.635.834.40.1C10.119.636.833.40.1某生态脆弱区三种方案的农业用地构成方案侵蚀量比较/%径流量比较/%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3—8年内8年以后A1001005757B64525088C504048112某生态脆弱区三种方案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比较思考2:根据不同发展方式的环境效益与生态效益,你是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的?活动P.131(3)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概念:(4)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一)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综合性的概念,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体。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传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对比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目的扩大_________、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实现_________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和_____消耗特点社会生产多以牺牲_____、环境为代价强调___________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_______利用结果形成一种_____________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_____危机改变传统的以“_______、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_____机制,平衡___________的矛盾生产规模资源不可持续发展环境清洁生产资源环境承载力可持续高投入市场需求与供给P132(二)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1)读图5-14,并结合你的了解,说一说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处理原理。粗格栅:打捞较大的渣滓;细格栅:打捞较小的渣滓;沉砂池:以重力分离为基础,将污水中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淀并排除;混流池:稀释和混流,以便于生化处理;生化池:采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里的BOD5、SS和以各种形式的氮或磷;二沉池:排除剩余污泥和回流污泥;人工池:可以存储处理后的水,资源化利用,通过溢流方式排入江河。P133活动(2)除建设污水处理厂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和循环利用水资源?①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②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保护水资源。③农业:生产中发展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水污染。④工业:实现废水处理,达标排放。⑤生活:日常家庭用水的循环利用;公共厕所用水的再生循环等P133活动清洁生产(工业)(1)清洁能源。

开发节能技术,尽可能开发利用再生能源以及合理利用常规能源。(2)清洁生产过程。

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原料和中间产品。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行回收,改善管理、提高效率。(3)清洁产品。

以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主导因素来考虑产品的制造过程甚至使用之后的回收利用,减少原材料和能源使用。

(二)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经济效益:

①延长生产链,增加了附加值,增加收入;

②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污染治理费用。

生态效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①改善了人们生存环境;

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清洁生产(二)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活动P.135阅读相关材料,思考:1.议一议,建材行业利用了哪些行业的废弃物?这种生产方式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什么作用?化工产业、电力产业、“三废”综合利用后的再利用资源以及建筑、建材业的废弃物。这种生产方式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有利于资源节约,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的利用由_________型向_________型、更多地依靠_______资源的方向转变,并逐步建立________型的社会经济体系。高耗粗放高效集约可再生资源节约资源类型可持续利用措施土地资源防治___________,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森林资源,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水资源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_____资源伏季休渔、禁止滥捕、沿海环境污染治理等土地荒漠化海洋P132(二)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环境污染的治理①加快构建

_____产业体系,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建设_______________社会。②构建政府为主导、_____为主体、_________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③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4)生态保护①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_______。②防治_______,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保护___________。③扩大_________试点,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海洋休养生息制度,建立_____化、多元化_________机制。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环境友好型企业社会组织稳定性荒漠化生物多样性轮作休耕市场生态补偿P134P135(二)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公众参与,从我做起从国家、企业、个人等不同的主体来看,各自应该如何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讨论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群牧民在一块公共草场上放牧。如果每个人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通常都会多养些羊来谋取更高的收入,草场退化的代价则由大家共同承担。如此这般,悲剧就发生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结局是所有牧民都会破产。据此,完成相关任务。1.(2)假如你是上述材料中的当事人,你又会怎么做呢?分析草场资源的承载力,控制放牧总量;进行个体放牧量的合理分配;建设人工草场,提高草场承载力;鼓励因地制宜地发展奶制品和羊肉制品的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收入。P137活动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目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城镇建设用地不断扩张,耕地面积不断被蚕食,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优化规划、节约土地,推动城市集约化发展、经济和环境可持续与均衡发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强制性保护,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改善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2.(3)议一议,国家为何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P138活动答案(三)公众参与,从我做起

①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体系

②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④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⑤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⑥严格保护耕地⑦推进主体功能区制度建设建设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工作重点

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食品标志有机食品标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可腐烂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按照我国的垃圾分类法,可以分类以下四类:有害垃圾本节知识结构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演变——采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传统发展模式公众参与,从我做起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观念传统发展观念概念、内涵与表现责任与实践阶段特征社会生产力发展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分析视角内容区域地理背景分析各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与特征、人类

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背景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地理位置、资源状况等自然条件以及交

通、科技、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

条件差、劳动力短缺等角度分析分析视角内容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①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②发展科技,加强教育,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④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⑤促进区域对外开放。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⑧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分)(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近年来,浙江多地将农作物秸秆、农药包装物等分散分布的农业废弃物收集起来,集中进行循环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完成下面两题。5.影响农业废弃物分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

B.技术 C.资金 D.劳动力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