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2_第1页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2_第2页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2_第3页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2_第4页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学习目标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并且能够正确运用。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第1课时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者名片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而已集》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被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即写于这一动荡时期,本文是其中第二篇。背景链接憎恶()

絮说()烦琐()掳去()粗拙()

霹雳()颈子()诘问()惧惮()疮疤()

震悚()画舫()惶急()孤孀()wùxùlǔpīlìzhuōjǐnɡjiédànchuānɡsǒnɡfǎnɡhuánɡshuānɡsuǒ字词学习词语解释【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渴慕】非常思慕。【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情有可原】在情理上有可以被原谅的地方。【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任务: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本文的题目有何匠心?题目明确了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阿长”是俗人俗称,引发读者的好奇和阅读兴趣。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2):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阿长卑微的社会地位。第二部分(3~18):主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行举止。第三部分(19~31):记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前后经过,抒发“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快速浏览课文,划分课文层次。准确把握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感受长妈妈的人格美,培养善良、宽厚、热情、乐于助人的品质。(重点)掌握欲扬先抑以及围绕中心安排详略的写法;分析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的妙处。(难点)学习目标第2课时任务一:梳理故事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哪里详写?哪里略写?“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摆成“大”字的睡相“元旦的古怪仪式”讲长毛的故事“谋害”隐鼠买《山海经》她的身份和称呼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详写详写详写重点详写真诚热情为“我”买《山海经》纯朴善良讲长毛的故事关爱孩子令人厌烦的规矩粗俗、不拘小节摆成“大”字的睡相饶舌多事切切察察的毛病事件性格1.从这些事件中,你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任务二:了解人物、品析情感2.同学们,你从与阿长有关的这些事情中,能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什么变化?长妈妈“我”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规矩教给“我”许多道理大不佩服讲长毛的故事空前敬意谋害“我”的隐鼠敬意消失想方设法买来《山海经》新的敬意不耐烦本文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赞扬某个人物,先写他的缺点,后写他的优点

这种写法,可使文章有层次,情节多变,收到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也可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料之外的效果。还可以造成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作特点

回忆性的散文一般采用两种写作视角:一是回忆中的视角;二是写作时的视角。有时这两种视角会交织在一起。《阿长与<山海经>》中也有两种叙述视角:一是写作时成年鲁迅的回忆,二是童年鲁迅的感受。

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段落,体会文中“成年的我”与“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有什么不同?任务三:理解叙述视角(1)“写作时的回忆”:成年鲁迅的温馨回忆例如:第1段、2段、12段、28段、29段、30段、31段当时外界的黑暗让鲁迅先生感到压抑和悲哀,所以,从成年鲁迅的角度叙述事件,充满一种温情,这种温情有对阿长的怀恋和感激,愧疚与同情,也让鲁迅先生得以从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从温暖的回忆中汲取继续战斗的力量。(2)“童年的感受”:幼年鲁迅的童真表达例如:第3段、5段、11段、14段、15段、17段、22段、25段、26段、27段。

从童年的“我”的视角叙述事件,童年的“我”随着不同故事的开展,对“长妈妈”的态度不断发生变化,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儿童心理,情感表达真实真诚、直白外露。新的敬意敬意淡薄完全消失不耐烦不大佩服憎恶怀恋先抑后扬空前的敬意片段解读“一到夏天……叫她呢,也不闻”一部分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动作描写“伸”“摆”“挤”三个动作,以及伸手伸脚摆成“大”字的不雅睡姿,写出了阿长粗俗率性、不拘小节的特点,表达出“我”对阿长的厌烦,既照应前面的“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又为下文“我”对“她”发生“敬意”做铺垫。第3~12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先写“我”讨厌阿长背地里说人长短,反感她的睡姿,不满她对“我”的管束,再写她懂得的繁多礼节也让“我”不耐烦,这都是为了反衬后文“我”对她的敬佩和怀念,同时,也使得长妈妈的形象更为真实、丰满。第26段中的“敬意”与前文的“敬意”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这一个“敬意”是真正因爱而生的,绝非前面因畏而存的“敬意”,是对长妈妈具有的朴素劳动者的善良品质的讴歌。

“保姆”“长妈妈”,在称呼的改变中,折射出“我”对阿长态度的变化,这里有买书的因素,也有“我”成年后对阿长重新审视的因素,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重、感激和怀念之情。试分析第30段中“我”对阿长称呼的改变有何用意。学习本文后,你对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认识?阿长是一个粗俗而讲究烦琐礼节的人。她没有文化,“喜欢切切察察”,难免粗俗。但是她懂得很多礼节,虽然其中不乏迷信、落后的成分,但也表现了她的淳朴和善良。课堂小结阿长是一个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连姓名都不为人知,可见其地位低下。她青年守寡,在别人家做女工,命运坎坷。但她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只求“一年到头,顺顺流流”。阿长是一个善良、体贴、关爱孩子的好保姆。她教给“我”许多烦琐的道理是出于对“我”的关心,希望“我”平安顺利;她不辞劳苦地给“我”买来《山海经》,说明她真心关爱“我”。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她社会地位低下切切察察,睡成“大”字→粗俗率性初一塞橘,规矩烦琐→关爱孩子长毛故事,伟大神力→淳朴善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