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试卷第=PAGE1*2-11页(共=NUMPAGES1*22页) 综合试卷第=PAGE1*22页(共=NUMPAGES1*22页)PAGE①姓名所在地区姓名所在地区身份证号密封线1.请首先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身份证号和所在地区名称。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3.不要在试卷上乱涂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内填写无关内容。一、填空题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定了一部著名的法典,名为__________。
答案:秦律
2.《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__________所著。
答案:司马迁
3.《汉书》是由__________所著,记录了西汉至新朝的历史。
答案:班固
4.《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事本末体通史,由__________编纂。
答案:司马光
5.《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__________所著。
答案:罗贯中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1.秦律
2.司马迁
3.班固
4.司马光
5.罗贯中
解题思路:
1.针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定的法典,《秦律》是最为著名的,因此填入“秦律”。
2.《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这部作品以其纪传体的结构对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3.《汉书》是由班固所著,这部史书是继《史记》之后,系统记录西汉至新朝历史的著作。
4.《资治通鉴》的编纂者是司马光,这部纪事本末体的通史以其严谨的编纂方式和广泛的历史资料受到推崇。
5.《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融合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和艺术加工,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解题思路阐述了解题的逻辑和依据,同时保证了语言的严谨性和题目的准确性。二、选择题1.以下哪位历史学家是《史记》的作者?
A.司马光
B.司马迁
C.班固
D.贾谊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书》的内容?
A.西汉历史
B.新朝历史
C.东汉历史
D.三国历史
3.以下哪一部历史文献采用了纪事本末体?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演义》
4.《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位人物被尊称为“卧龙”?
A.诸葛亮
B.曹操
C.张飞
D.关羽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B
解题思路:《史记》是由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题思路:《汉书》是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主要记载西汉和东汉初期历史,不涉及东汉历史。《汉书》的编写体例为纪传体,共一百篇。选项A、B、D均为《汉书》记载的历史时期。
3.答案:C
解题思路:《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它采用纪事本末体,将事件与时间相结合,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貌。选项A、B、D均不是采用纪事本末体。
4.答案:A
解题思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尊称为“卧龙”,他以其超凡的智谋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象征。选项B、C、D分别为曹操、张飞、关羽,他们的称呼分别为“孟德”、“翼德”、“云长”。三、判断题1.《史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2.《汉书》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
3.《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事本末体通史。()
4.《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其中人物形象夸张,情节虚构。()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
解题思路:《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因此判断为正确。
2.答案:√
解题思路:《汉书》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是一部记载西汉至新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所以判断为正确。
3.答案:×
解题思路:《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的一部纪事本末体通史,它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末年(公元959年)的历史,故判断为错误。
4.答案:√
解题思路:《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根据历史事件和人物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其中人物形象夸张,情节虚构,因此判断为正确。四、简答题1.简述《史记》的主要内容和价值。
《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其主要内容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涵盖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其价值体现在:
详实记载了从上古到西汉初年的历史,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创立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对后世历史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传记描写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简述《汉书》的作者及其编纂背景。
《汉书》的作者是东汉史学家班固。编纂背景包括:
班固的父亲班彪曾撰写《史记后传》,为《汉书》的编纂奠定了基础。
班固继承父业,历时二十余年完成《汉书》的编纂。
《汉书》在内容上继承了《史记》,但在体例和内容上有所创新。
3.简述《资治通鉴》的编纂特点及其意义。
《资治通鉴》的编纂特点包括:
采用编年体,以年代为序,系统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五代末年(公元959年)的历史。
注重史料考订,引用了大量正史、别史、杂史等资料,保证了史实的准确性。
语言简洁流畅,叙事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资治通鉴》的意义体现在:
为后世提供了系统、详实的历史资料,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促进了历史学的繁荣发展,对后世历史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
4.简述《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包括: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国的奠基人。
孙权:吴国的建立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仁德之君。
诸葛亮: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故事情节主要包括:
黄巾起义,曹操、孙权、刘备各自起兵抗乱。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操统一北方,孙权称霸江东,刘备在蜀地建立政权。
诸葛亮七擒孟获,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辅佐刘禅。
三国时期的战争与政治斗争,最终以三国归晋而结束。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
主要内容:纪传体通史,记载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价值:详实记载历史,创立纪传体编纂体例,具有文学价值。
解题思路:从《史记》的编纂体例、内容范围及历史、文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2.答案:
作者:班固。
编纂背景:继承父亲班彪的《史记后传》,历时二十余年完成。
解题思路:从作者及《汉书》的编纂过程和背景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3.答案:
编纂特点:编年体,注重史料考订,语言简洁流畅。
意义:提供系统历史资料,促进历史学发展。
解题思路:从编纂特点、意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4.答案:
主要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故事情节:黄巾起义、三国鼎立、诸葛亮辅佐刘禅、三国归晋。
解题思路:从《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五、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史记》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史记》具有极高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史记》以纪传体为主,将纪、传、表、志等体裁相结合,为后世史书编纂提供了范例。
(2)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3)文笔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注重人物刻画和细节描写,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
对后世的影响:
(1)影响了中国古代史书的编纂。《史记》的编纂体例和内容对后世史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汉书》、《后汉书》等。
(2)促进了历史研究的深入。《史记》的史料翔实,为后世学者提供了研究古代历史的坚实基础。
(3)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史记》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题思路:
阐述《史记》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地位,从体裁、内容、文学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史记》对后世的影响,包括对史书编纂、历史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影响。
2.分析《汉书》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及其局限性。
答案:
《汉书》是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在历史研究中,《汉书》具有以下价值:
(1)史料丰富。《汉书》记载了西汉至新朝时期的历史,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2)编纂严谨。《汉书》在编纂过程中,注重史实考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3)人物刻画生动。《汉书》在记载历史事件的同时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
局限性:
(1)编纂时间较短。《汉书》的编纂时间较短,部分史料可能存在遗漏。
(2)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存在主观性。《汉书》在评价历史事件时,可能受到作者个人观点的影响。
解题思路:
阐述《汉书》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从史料、编纂、人物刻画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汉书》的局限性,包括编纂时间、评价主观性等方面。
3.探讨《资治通鉴》编纂过程中所体现的历史观及其影响。
答案: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编纂过程中所体现的历史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历史真实。《资治通鉴》在编纂过程中,注重史实考证,力求反映历史真相。
(2)强调历史规律。《资治通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记载,总结历史规律,为后世提供借鉴。
(3)关注民生。《资治通鉴》在记载历史事件时,关注民生疾苦,反映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注。
影响:
(1)提高了史书的编纂水平。《资治通鉴》的编纂体例和内容对后世史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促进了历史研究的深入。《资治通鉴》的编纂为后世学者提供了研究历史的新视角。
(3)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治通鉴》以其独特的编纂理念,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解题思路:
阐述《资治通鉴》编纂过程中所体现的历史观,从历史真实、历史规律、民生关注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资治通鉴》的影响,包括对史书编纂、历史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影响。
4.以《三国演义》为例,分析小说中的历史真实性与虚构性。
答案: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小说中,历史真实性与虚构性并存:
(1)历史真实性。《三国演义》在叙述历史事件时,部分情节具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2)虚构性。《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形象、描绘战争场面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虚构性,如诸葛亮借东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等。
解题思路:
分析《三国演义》中的历史真实性,列举具有历史依据的情节。分析小说中的虚构性,列举具有虚构性的情节。总结《三国演义》在历史真实性与虚构性方面的特点。六、比较题1.比较《史记》与《汉书》在内容、体例和编纂目的上的异同。
(1)内容上的异同
相同点:两者都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
不同点:《史记》内容更为丰富,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而《汉书》则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对历史的叙述更为细致。
(2)体例上的异同
相同点:都采用了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活动反映历史进程。
不同点:《史记》在体例上更为灵活,如《世家》记载诸侯国和贵族,《书》则记载各种典章制度;《汉书》则更注重政治和制度的记载。
(3)编纂目的上的异同
相同点:都旨在记录和总结历史,为后世提供借鉴。
不同点:《史记》的编纂更多出于个人兴趣和才华展示,而《汉书》则更注重为政治服务,强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2.比较《资治通鉴》与《三国演义》在史实描写、人物刻画和艺术表现上的差异。
(1)史实描写上的差异
《资治通鉴》:注重史实的真实性,对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较为客观的描述。
《三国演义》: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虚构和艺术加工,使得历史事件和人物更加生动。
(2)人物刻画上的差异
《资治通鉴》:对人物刻画较为客观,侧重于展现人物的政治才能和历史地位。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
(3)艺术表现上的差异
《资治通鉴》:以严谨的史实为基础,语言简洁,叙事流畅。
《三国演义》:语言华美,情节曲折,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戏剧性。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1.《史记》与《汉书》在内容上,《史记》更为丰富,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在体例上,《史记》更为灵活,如《世家》记载诸侯国和贵族,《书》则记载各种典章制度;在编纂目的上,《史记》更多出于个人兴趣和才华展示,而《汉书》更注重为政治服务。
2.《资治通鉴》与《三国演义》在史实描写上,《资治通鉴》注重史实的真实性,而《三国演义》则在史实基础上进行虚构;在人物刻画上,《资治通鉴》较为客观,而《三国演义》形象鲜明;在艺术表现上,《资治通鉴》简洁流畅,而《三国演义》华美曲折。
解题思路:
1.对比《史记》与《汉书》的内容、体例和编纂目的,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2.分析《资治通鉴》与《三国演义》在史实描写、人物刻画和艺术表现上的差异,结合两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进行阐述。七、论述题1.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演变过程。
论述:
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演变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历史编纂,再到唐宋时期的史书编纂和明清时期的考据学,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对历史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历史的哲学思考和道德教化上,如《论语》、《孟子》等。
汉代开始,司马迁的《史记》奠定了纪传体史书的典范,标志着历史编纂学的形成。
唐宋时期,史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资治通鉴》等巨著,注重对历史事件的详实记录和深刻分析。
明清时期,考据学兴盛,学者们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力求恢复历史的真实面貌。
2.分析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论述: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在历史研究中起着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用:历史文献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历史研究的基础资料。它们记录了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局限性:历史文献往往受限于作者的立场和时代背景,可能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维修电工工作总结(15篇)
- 全国粤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多媒体作品及其界面设计》教学设计
- 储备干部心得体会范文(14篇)
- 库管个人工作计划范文(5篇)
- Unit 2 Sewction A 1a~1d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销售业务员2025工作总结(20篇)
- 生产部个人工作总结(18篇)
- 以感恩主题的小学生演讲稿(14篇)
- 2025年交通安全年度工作总结(6篇)
-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设计
- 《油气井增产技术》课件-63 拉链式压裂井场布置
- 2025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数学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医疗行业移动医疗设备租赁服务方案
- 事业单位工会管理制度
- 零星工程施工合同2024年
- 震后学校维修合同书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七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 物业工程竞标方案
- 手术室不良事件警示教育
- 李白:《将进酒》经典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新课标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