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_第1页
职业病防治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_第2页
职业病防治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_第3页
职业病防治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_第4页
职业病防治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病防治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主要内容常见职业病防治知识«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如何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常见职业病防治知识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异疾病。具有法定性:职业病范围和处理办法由国家统一制定和公布。发现职业病必须向有关部门报告;病人享有相应的劳保待遇和赔偿。(工伤:外伤、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与职业有关,但职业危害因素不是该病的直接原因,是诸多因素之一。例:精细作业工人视力低下,高温作业工人的高血压等。2002年国家颁布的职业病目录:

(绿色字为新增补的职业病)一、尘肺: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三、职业中毒: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铀中毒;12、砷化氢中毒;13、氯气中毒;14、二氧化硫中毒;15、光气中毒;16、氨中毒;17、偏二甲基肼中毒;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20、二硫化碳中毒;21、硫化氢中毒;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23、工业性氟病;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25、四乙基铅中毒;26、有机锡中毒;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30、二甲苯中毒;31、正己烷中毒;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1、炭疽;2、森林脑炎;3、布氏杆菌病。六、职业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2、光敏性皮炎;3、电光性皮炎;4、黑变病;5、痤疮;6、溃疡;7、化学性皮肤灼伤;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七、职业性眼病:1、化学性眼部灼伤;2、电光性眼炎;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噪声聋;2、铬鼻病;3、牙酸蚀病。九、职业性肿瘤:十、其他职业病:1、金属烟热;2、职业性哮喘;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4、棉尘病;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职业病危害因素

也即职业病的病因,主要可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职业损伤性因素。(一)化学因素:①外源性化学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三氯乙烯、正己烷等;②生产性粉尘,如二氧化硅粉尘、硅酸盐粉尘、金属粉尘、炭系粉尘、有机粉尘、混合粉尘等。(二)物理因素:

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三)生物因素:

细菌、病毒引起的职业性传染病,昆虫和尾蚴引起的谷痒症、稻田皮炎;生物蛋白质大量吸入引起发热;某些植物引起支气管哮喘;一些水生动物的体液能引起皮肤角质层特殊组分的溶解等。(四)职业损伤性因素:

精神紧张,劳动性疲劳,强迫性体位,不合理工具,个别器官或系统的过度紧张等。法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概念:

《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1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2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凡物皆有毒,只是量的多少”当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浓度(强度)与作用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例:喝酒(生活性);正己烷中毒(职业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气体、蒸气、气溶胶(粉尘、烟、雾)2、皮肤:脂溶性(有机溶剂:苯、甲苯,有机锡,四乙基铅等)水溶性(酸、碱。HF)个别金属:汞;某些气态毒物:氰化氢。3、消化道:固体,粉尘。不良卫生习惯(从咽部进入消化道)“把老虎关起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清洁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标准、通风、个人防护、健康监护等。预防粉尘危害的八字经验:革、水、密、风、护、管、教、查怎样预防有机溶剂职业中毒预防有机溶剂中毒的措施包括:工艺改革;通风、排毒等工程措施和监测、监护等卫生保健措施。对于工人个人:重点防止吸入和皮肤污染,及早发现职业健康损害。重点做好:(1)要通风;(2)要隔离;(3)要防护;(4)讲卫生;(5)守规程;(6)少加班;(7)要体检;(8)要观察。怎样预防三氯乙烯职业中毒警示本车间使用三氯乙烯,可致剥脱性皮炎等严重过敏反应,飞本车间工作人员严禁进入。警示1.三氯乙烯可致剥脱性皮炎等严重过敏反应;2.有皮肤病、肝病和皮肤过敏史者严禁从事本作业。3.一旦出现高、全身性皮疹等异表现,立即脱离岗位,及时治疗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怎样预防正己烷职业中毒警示1.正己烷(白电油)过量吸入能引起周围神经损害;2.正己烷使用场所必须保持良好通风,使用人员应注意戴防毒口罩加强防护;3.若有手脚麻木、两腿酸软、无力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应立即脱岗,及时治疗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怎样预防二氯乙烷职业中毒二氯乙烷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可作为清洗剂和粘合剂,在塑料玩具行业应用较为广泛。一、接触机会:粘合塑料玩具常可接触到二氯乙烷。金虎牌“ABS514”、“3434”、“3435”溶剂,其主要成分均为二氯乙烷,使用时应特别注意防护。二、毒性及临床表现:二氯乙烷属高毒类溶剂,大量吸入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精神错乱等“脑病”表现。严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早期类似“重感冒”,易被误诊、延误治疗而导致严重后果,需引起警惕。三、预防措施:(1)通风。(2)体检和培训,有肝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全身性皮肤病者严禁从事本工作。(3)及早报告。(4)要监测。(5)改进生产工艺。二氯乙烷使用场所警示牌:警示1、二氯乙烷具有神经毒性,过量吸入能引起中毒性脑病;2、二氯乙烷使用场所必须保持良好通风,使用人员应注意戴防毒口罩加强防护;3、若发现有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异常表现,应立即脱离岗位,及时诊断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怎样预防三氯甲烷(哥罗仿)职业中毒三氯甲烷别名氯仿,习惯称“哥罗仿”。为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有特殊气味。三氯甲烷有较强的肝毒性,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导致中毒性肝炎。一、接触机会:三氯甲烷可作为粘合剂,如电话机厂、喇叭配件厂用来粘合纸膜(音膜)、一些工厂用来粘合有机玻璃等。二、毒性及临床表现:三氯甲烷中等毒性,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可致中毒性肝损害,该病起病特点:高浓度吸入三氯甲烷几天致几个月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黄疸(眼黄、皮肤黄),严重者出现肝昏迷。该病易被误诊为“甲型肝炎”,需引起警惕。三、预防措施:(1)、通风。(2)、体检和培训。(3)、及早报告(4)、要监测。(5)、改进生产工艺。三氯甲烷使用场所警示牌:警示1、三氯甲烷(氯仿)具有肝毒性,过量吸入可引起中毒性肝病;2、氯仿使用场所必须保持良好通风,使用人员应注意戴防毒口罩加强防护;3、若发现有恶心、呕吐、黄疸等异常表现者,应立即脱离岗位治疗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怎样预防甲苯(天那水)职业中毒甲苯,为无色、透明、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市面常见的“天那水”、“开油水”、“洗面奶”主要成分为甲苯。(1)、接触机会:甲苯可作为油漆、喷漆、染料的稀释剂。使用甲苯的工种常见的有喷油、丝印、印刷、清洗、粘胶、过油等。(2)、进入途径:主要经呼吸道、皮肤吸入,误服时可经胃肠道吸收。(3)、毒性及临床表现:甲苯属中等毒性,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可致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倦睡,严重者可致站立不稳、烦躁、抽搐以至昏迷。长期吸入和接触甲苯,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征,也可引起慢性皮炎、流泪、结膜充血和慢性咽炎等。(4)、预防措施:甲苯虽然有毒,但并不可怕,只要认真落实好“预防有机溶剂中毒的措施”,中毒事故完全可以避免。甲苯使用场所警示牌:警示1、甲苯属中等毒性物质。吸入高浓度甲苯易导致急性中毒;2、甲苯作业场所必须保持良好通风,使用人员应注意戴防毒口罩加强防护;3、若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脱离现场,并到医院检查,有可疑甲苯中毒者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怎样预防铅中毒铅在工业上用途很广(一)接触机会:铅为蓝灰色重金属,加热至400-500℃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并凝聚为铅烟。电子行业的小焊锡、浸锡、波峰焊等。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粉尘、铅烟或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次是经消化道。(二)毒作用表现:铅属高毒性,工业生产中急性中毒较少见,基本上均呈慢性中毒。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铅烟,可致铅中毒。早期常感乏力,口内金属味、肌肉关节酸痛等,随后为腹隐痛,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少数患者在牙龈边缘有蓝黑色“铅线”。随着接触铅工龄的增加,可出现腹绞痛、贫血等异常表现。(三)预防措施:关键在于使车间空气中铅浓度达到卫生标准要求,重点要做好如下几项措施:降低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加强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测定车间空气中铅浓度、检修设备。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就业后定期体检警示:1.铅属高毒物质,长期吸入铅烟可致中毒、2.铅作业场所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严禁在作业场所内进食及穿工作服进入生活区。3.为了你的身体健康,请坚持戴口罩及饭前洗手、班后淋浴。4.若常感乏力,口内金属味,腹隐痛,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有可疑铅中毒者应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怎样预防噪音病

生产过程中常常会接触到噪声,噪声引起的疾病,我们称它为噪声病。噪声病有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噪声病和噪声性耳聋。非特异性噪声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心悸、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综合症以及心脏、血管、血压的异常。噪声性耳聋是长期接触强噪声引起的内耳损伤,本病起病缓慢,开始常有暂时性的耳聋、耳鸣,脱离噪声环境后逐步好转,医学上称为听觉疲劳,这时如不拖累噪声环境,就会变成耳聋。预防噪声病的措施包括:(1)降低噪声强度(2)采取隔声措施(3)个体防护(4)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警示:1.噪声能引起耳聋、心血管损害以及神经衰弱综合症等。2.为了你的身体健康,请坚持戴防噪声耳具。一旦发现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有可疑噪声聋者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怎样预防尘肺病尘肺病是由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肺病疾病,简称尘肺。尘肺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为气短、胸闷、胸痛、咳嗽、咯痰等症状,一旦患上尘肺,即使脱离粉尘环境,病情仍可继续发展,日益严重。尘肺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粉尘作业工人应注意防护。一、接触机会二、预防措施:革、水、密、风、护、管、教、查。警示:1.吸入粉尘能引起尘肺病,尘肺病严重影响健康和劳动能力。2.为了你的身体健康,请坚持戴防尘口罩;3.一旦发现有气短、胸闷、咳嗽等肺部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X线胸片检查,有可疑尘肺病者,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注塑行业有哪些害处

塑料品种繁多,常见的有PS(聚苯乙烯)、ABS(丙烯腈一丁二烯一苯乙烯)、PVC(聚氯乙稀)、PP(聚丙烯)、EPS(发泡聚苯乙烯)等。塑料本身稳定,但注塑时加热到一定温度会有很多裂解产物呈气相逸出,裂解气成分较为复杂,80多种。裂解气可经呼吸道吸入,大量吸入对人体会造成某些损害,可致急性中毒。如目前常用的ABS塑料,该塑料在加热过程种会释放出丙稀腈单体,丙稀腈属高毒物质。慢性中毒目前尚无定论,但长期接触浓度较高的塑料裂解气,可出现头晕、乏力、焦虑烦躁、多梦、睡眠不安等神经衰弱综合症。注塑作业应重点做好一下几项防护措施:(1)严格掌握聚合物烧结温度,温度越高,热解越甚。(2)注塑工序应与其他工序隔开,并安装抽风排毒设施,保护良好的通风条件,尽量将裂解产物排出车间。(3)就业前体检及定期体检,有明显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及肝、肾病患者,不宜从事注塑作业。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

«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

职业病防治法目录

第一章总则(1--12条)

第二章前期预防(13—18条)

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19—38条)

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39—54条)

第五章监督检查(55—61条)

第六章法律责任(62—76条)

第七章附则(77—79条)用人单位劳动者履行保护健康义务主张保护健康权利政府监管部门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职业病防治中有关法律关系第一章总则共12条(1~12条)立法宗旨(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职业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

(第二条)职业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续)适应范围空间、时间以及对人的效力职业病界定

四个条件:患病主体、职业活动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教材203页《职业病目录》)职业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续)

(第七十八条)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

(第三条)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用人单位责任

(第四、五、六条)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第八条)职业卫生标准

(第十一条)第二章前期预防共6条(13~18条)什么是前期预防?前期预防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

(第十三条)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相应的防护设施生产布局合理有配套的卫生设施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法律、法规及卫生部门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第十四条)申报的项目内容申报的责任人申报的时限(教材45页《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21号卫生部令)

前期预防对应的法律责任14条对应罚则64条:限期整改,警告,并处2~5万元。15、16条对应罚则62条:警告,限期改正,10~50万元,关闭。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共20条(19~38条)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主要内容用人单位应当采取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组织机构、防治计划、管理制度、档案管理、监测评价、事故应急救援用人单位应当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建立作业场所危害控制制度作业场所危害监测评价、危害警示标志、危害控制措施劳动者健康监护上岗前、在岗中、离岗时健康检查紧急情况下应急体检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续)作业管理原材料和防护设备使用管理、建立规章制度、应急救险、安全操作规程对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性物质、化学品的特别规定控制职业危害转移的规定危害告知的规定未成年工和女职工保护规定职业卫生培训规定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管理职业病防治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续)用人单位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续)劳动者7项职业卫生保护权利: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服务知情权:危害、危害后果、防护措施要求提供防护设施和用品、改善工作条件批评、检举、控告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行为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无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参与职业卫生工作民主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第十九条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的规定

第二十条用人单位防护设施和用品的规定第二十二条危害公告告知和危害警示的规定严重职业病危害:54种第二十三条应急设施设立和对防护用品管理的规定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场所第二十四条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管理的规定谁实施?谁来做?测定期限?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及向劳动者公布检测、评价的目的(不符合标准时)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对提供设备、材料供应商的规定第二十九条用人单位应该掌握职业病危害的规定第三十条职业病危害的合同告知企业中哪一个部门来具体执行?第三十一条职业卫生培训和劳动者的义务谁接受培训?谁来培训?第三十六条劳动者享有的劳动保护的权利接受教育培训权利接受职业健康监护权知情权请求权检举、控告权拒绝作业权民主监督管理权第三十七条工会组织在职业病防治中的职责第三十八条职业病防治的费用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对应的法律责任19条对应罚则63条:警告,限期整改,2万元20条对应罚则65条:警告,限期整改,5~20万元22条对应罚则63条、65条23条对应罚则65条、68条:责令整改治理,并处5~30万元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对应的法律责任(续)24条对应罚则65条、72条25条、26条对应罚则66条: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20万元30条对应罚则64条:限期整改,警告,并处2~5万元31条对应罚则63条32条对应罚则64条、68条34、35条对应罚则68条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共16条(39~54条)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续)诊断人员执业医师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三人以上集体诊断《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诊断医师共同签署诊断机构审核盖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续)诊断原则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现场调查评价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等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续)

诊断需要哪些资料?①

身份证明:身份证,工厂工作证明;②职业史:在什么工厂、什么工种,干了多长时间,接触哪些有毒害因素,这些有毒害因素的检测评价报告,以及工作过程中的防护情况等;③健康监护档案:进厂时的上岗体检、工作后的定期体检;④健康损害资料,即看病就医的病历记录等。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续)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续)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

对应的法律责任48、49、50条对应罚则65、68条第五章监督检查共7条(55~61条)监督检查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措施:调查取证、查阅复制有关资料、采样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可采取的临时控制措施:责令暂停作业、封存有关材料和设备、组织控制事故现场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执法人员的要求(第五十八条、第六十条、第六十一条)第六章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续)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管理办法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尘肺病防治条例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规范用人单位规范执法行为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框架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职业病危害分类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目录作业场所管理作业管理……标准管理办法职业病分类建设项目设计接触限值检验方法放射卫生防护听力保护规范……事故处理监督程序处罚办法……现已发布的配套规章和文件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1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2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3号)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4号)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卫生部令25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200263号文)职业病目录(卫生部、劳动保障部卫法监发2002108号文)严重职业病危害目录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目录.doc正在起草的规章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使用管理办法(已发布)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办法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核事故医学应急计划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办法职业病防治法处罚办法职业卫生监督程序职业病统计报告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库管理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