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西北地区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西北地区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西北地区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西北地区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西北地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页(共25页)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西北地区一.选择题(共12小题)1.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的分布规律是()A.荒漠—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森林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2.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产生这一特征的原因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②深居内陆,且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3.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产生这一特征的原因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③来自海洋的湿润难以到达④深居内陆,距海遥远。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②③④①4.关于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可观赏沙漠景观,参观坎儿井 C.这里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地下水 D.农业以灌溉农业为主5.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产生这一特征的原因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②距海较远,且被山岭重重阻隔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6.坎儿井是西北地区特殊的灌溉系统,它将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引流至山前绿洲地区灌溉农田。下列框架图中,数字与其代表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A.①——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B.②——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C.③——晴天多,光照充足 D.④——深居内陆,距海较远7.《航拍中国》第二季选取浙江、四川、内蒙古自治区、甘肃、广东、福建、江苏等七省作为拍摄对象。航拍时发现A省区自东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造成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轮廓形状8.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 B.东西最大距离超过3000千米 C.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面积广大 D.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分布区9.西北地区自东向西大致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导致这种植被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A.降水自东向西呈减少趋势 B.气温自东向西呈上升趋势 C.地势自东向西呈下降趋势 D.光照自东向西呈增加趋势10.西北地区()A.矿产资源较为缺乏 B.大体位于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祁连山和长城以南,大兴安岭以西 C.多为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D.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11.李白诗《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如图是某地区景观图,读图反映了该地区自东向西的植被、牲畜变化情况,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逐渐减少 B.海拔逐渐升高 C.降水量逐渐减少 D.人类活动逐渐减少12.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风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 B.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 C.河流众多,且大多为外流河 D.植被自西向东为草原﹣荒漠﹣荒漠草原二.解答题(共3小题)13.西北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草原、“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大漠孤烟直”的雄浑大漠,还有高耸的雪峰,为了更好的了解西北,让我们一起踏上西北的研学旅程。图1为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图2为宁夏平原及周围区域图,图3为新疆棉花分布图,图4为乌鲁木齐气候资料图,结合研学素材,完成下列问题。研学主题一:体验内蒙古之广(1)图1中①山脉为,它大致与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2)西北地区从A到B再到C,依次出现的是森林﹣草原﹣荒漠,造成该景观变化的原因是。研学主题二:解码塞上江南之奇(3)结合图2可知,宁夏平原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小于200毫米,属于(干湿地区),但是通过引(填写河流名称)河水灌溉,农业发达,称为“塞上江南”。(4)宁夏平原的大枣、西瓜特别甜,品质特别优良,请从气候角度说明原因。(5)贺兰山是宁夏平原的守护神,其主要作用有()(选择题)。①削弱了寒冷的冬季风②阻挡了沙漠入侵③减少洪涝灾害④增加山地降水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研学主题三:感受新疆之美(6)结合图1和图4可知,新疆由于,降水稀少,气候非常干旱;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农业灌溉水源主要来自。14.阅读“我国的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过程图”,回答问题。(1)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本区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与之相应的自然景观大致呈现出由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2)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是,该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该省区地形的特征可概括为。(3)根据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过程图,将作物单产降低、人口激增、土地退化、粮食需求增加,与图中①、②、③、④依次对应为。(4)为促进该地区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应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15.【沿着铁路游西北】暑假期间,北京市的小雷同学乘坐火车,前往新疆游学,沿途进行参观考察,感叹我国山川的壮丽和民俗风情的多姿多彩。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探究一:茫茫草原和塞上江南(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出古代阴山附近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2)试分析包头和银川所在地区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的原因。探究二:荒漠中的铁路线(3)写出甲山脉及乙铁路干线的名称。、。(4)在乙铁路沿线经常见到大面积的草方格,试分析修建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探究三:感叹新疆瓜果的甘甜(5)新疆物产富饶,小雷在哈密品尝了甘甜的哈密瓜,试分析哈密瓜含糖量高的原因。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西北地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DCCBCCACACC题号12答案A一.选择题(共12小题)1.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的分布规律是()A.荒漠—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森林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D【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受夏季风的影响逐渐减弱),植被相应的变化就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分布。【解答】解: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受降水影响,植被越来越低矮稀疏,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分布规律。故选:D。【点评】考查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的分布规律,理解作答。2.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产生这一特征的原因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②深居内陆,且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考点】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C【分析】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新疆西北部因受西风气流的影响,降水略多一些。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解答】解: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加上重重山脉的阻挡,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广大的西北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也是当地荒漠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故选:C。【点评】考查西北地区的降水特点及形成原因,要理解记忆。3.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产生这一特征的原因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③来自海洋的湿润难以到达④深居内陆,距海遥远。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②③④①【考点】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C【分析】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新疆西北部因受西风气流的影响,降水略多一些。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解答】解: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加上重重山脉的阻挡,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广大的西北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也是当地荒漠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4.关于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可观赏沙漠景观,参观坎儿井 C.这里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地下水 D.农业以灌溉农业为主【考点】西北地区主要农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B【分析】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解答】解:西北地区从西向东,植被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故A错误;可观赏沙漠景观,参观坎儿井,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故B正确;这里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故C错误;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分析解答。5.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产生这一特征的原因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②距海较远,且被山岭重重阻隔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C【分析】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解答】解:我国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并且被山脉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这里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干旱是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6.坎儿井是西北地区特殊的灌溉系统,它将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引流至山前绿洲地区灌溉农田。下列框架图中,数字与其代表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A.①——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B.②——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C.③——晴天多,光照充足 D.④——深居内陆,距海较远【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C【分析】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降水稀少,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地表特征,西北地区东西跨越较广,由于距海洋远近不同,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距海洋越远,受海洋影响越小,因此造成了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植被景观。【解答】解:根据框架图的内容进行推断,由气候干旱这个特点反推出原因是②应为湿润气流难以到达,为何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是因为①深居内陆,距海较远,还有就是地形阻挡;气候干旱,说明降水少,③晴天多,光照充足,因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累积,又因为山地海拔高、夏季高温的原因,使得④高山冰雪融水丰富,利用坎儿井引水灌溉,故吐鲁番种出中国最甜葡萄。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简单。7.《航拍中国》第二季选取浙江、四川、内蒙古自治区、甘肃、广东、福建、江苏等七省作为拍摄对象。航拍时发现A省区自东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造成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轮廓形状【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A【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景观自西向东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主要原因:我国地域辽阔,不仅南北跨越纬度广,东西经度也很广,四大区域中西北地区东西跨越较广,由于距海洋远近不同,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距海洋越远,受海洋影响越小,因此造成了从东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植被景观。图中的A指的是内蒙古自治区。【解答】解:读图可知,A区域是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由于海陆位置不同,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导致其植被景观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故选:A。【点评】考查了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的认识,题型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不难解答。8.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 B.东西最大距离超过3000千米 C.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面积广大 D.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分布区【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C【分析】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大约只占全国总数的4%.汉族约占全区人口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本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解答】解: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该地区东西最大距离超过3000千米,半干旱和干旱地区面积广大,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分布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9.西北地区自东向西大致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导致这种植被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A.降水自东向西呈减少趋势 B.气温自东向西呈上升趋势 C.地势自东向西呈下降趋势 D.光照自东向西呈增加趋势【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A【分析】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解答】解:西北地区由从东到西,距海越来越远,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降水越来越少,气候越来越干旱,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以及对景观的影响,属于常考知识点。10.西北地区()A.矿产资源较为缺乏 B.大体位于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祁连山和长城以南,大兴安岭以西 C.多为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D.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考点】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C【分析】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解答】解: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多为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位于我国西部非季风区。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11.李白诗《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如图是某地区景观图,读图反映了该地区自东向西的植被、牲畜变化情况,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逐渐减少 B.海拔逐渐升高 C.降水量逐渐减少 D.人类活动逐渐减少【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C【分析】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解答】解:图反映了该地区自东向西的植被、牲畜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逐渐减少,植被逐渐变得稀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12.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风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 B.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 C.河流众多,且大多为外流河 D.植被自西向东为草原﹣荒漠﹣荒漠草原【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A【分析】依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我国划分了四大地理区域,由于四区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呈现了不同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降水稀少,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地表特征,西北地区东西跨越较广,由于距海洋远近不同,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距海洋越远,受海洋影响越小,因此造成了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植被景观.【解答】解: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形区主要有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是风力作用形成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受降水影响,西北地区植被自西向东为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二.解答题(共3小题)13.西北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草原、“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大漠孤烟直”的雄浑大漠,还有高耸的雪峰,为了更好的了解西北,让我们一起踏上西北的研学旅程。图1为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图2为宁夏平原及周围区域图,图3为新疆棉花分布图,图4为乌鲁木齐气候资料图,结合研学素材,完成下列问题。研学主题一:体验内蒙古之广(1)图1中①山脉为大兴安岭,它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2)西北地区从A到B再到C,依次出现的是森林﹣草原﹣荒漠,造成该景观变化的原因是降水自东向西递减。研学主题二:解码塞上江南之奇(3)结合图2可知,宁夏平原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小于200毫米,属于干旱区(干湿地区),但是通过引黄河(填写河流名称)河水灌溉,农业发达,称为“塞上江南”。(4)宁夏平原的大枣、西瓜特别甜,品质特别优良,请从气候角度说明原因。(5)贺兰山是宁夏平原的守护神,其主要作用有(B)(选择题)。①削弱了寒冷的冬季风②阻挡了沙漠入侵③减少洪涝灾害④增加山地降水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研学主题三:感受新疆之美(6)结合图1和图4可知,新疆由于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再加上山脉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非常干旱;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棉花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农业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1)大兴安岭;400;(2)降水自东向西递减;(3)干旱区;黄河;(4)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5)B;(6)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再加上山脉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绿洲上;高山冰雪融水。【分析】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大致包括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大部,宁夏北部,甘肃中西部以及和这些地方接壤的少量山西、陕西、河北、辽宁、吉林等地的边缘地带。【解答】解:(1)读图可知,①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它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2)受海陆位置的影响,降水自东向西递减。西北地区从A到B再到C,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依次出现的是森林﹣草原﹣荒漠景观。(3)由题目可知,宁夏平原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属于四大干湿区中的干旱区。黄河在流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时,先后冲积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两大平原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瓜果粮棉生长的非常好,形成了如今的“塞上江南”。(4)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瓜果品质高。(5)贺兰山阻挡西北方冬季寒冷气流,减少了北方冷空气的影响,故①正确;贺兰山阻止西部沙漠入侵,避免了土地被沙漠侵吞,故②正确;该地洪涝灾害是黄河水量不稳定造成的,与贺兰山关系不大,故③错误;该山脉位于宁夏平原附近,能增加该地的山地降水,故④正确。故选B。(6)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再加上山脉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非常干旱,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棉花主要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上,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多。故答案为:(1)大兴安岭;400;(2)降水自东向西递减;(3)干旱区;黄河;(4)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5)B;(6)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再加上山脉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绿洲上;高山冰雪融水。【点评】本大题以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宁夏平原及周围区域图、新疆棉花分布图、乌鲁木齐气候资料图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涉及我国的主要山脉、地形区、降水的分布规律、西北地区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14.阅读“我国的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过程图”,回答问题。(1)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本区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与之相应的自然景观大致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2)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是畜牧业,该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该省区地形的特征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3)根据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过程图,将作物单产降低、人口激增、土地退化、粮食需求增加,与图中①、②、③、④依次对应为人口激增;粮食需求增加;土地退化;作物单产降低。(4)为促进该地区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应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退耕还林。【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1)干旱;减少;草原;(2)畜牧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山夹两盆;(3)人口激增;粮食需求增加;土地退化;作物单产降低;(4)退耕还草。【分析】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该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西北地区自东向西年降水量越来越少,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大致呈现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解答】解:(1)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再有高大山脉的阻隔,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本区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与之相应的自然景观大致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2)因气候干旱,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是畜牧业,该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该省区地形的特征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自北往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3)根据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过程图,人口激增对粮食粮食需求增加,采取的办法是扩大耕地面积,破坏原生植被,导致土地退化;作物单产降低,有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最终出现了恶性循环。所以与图中①、②、③、④依次对应为人口激增;粮食需求增加;土地退化;作物单产降低。(4)为促进该地区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应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退耕还草,保护环境,提前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故答案为:(1)干旱;减少;草原;(2)畜牧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山夹两盆;(3)人口激增;粮食需求增加;土地退化;作物单产降低;(4)退耕还草。【点评】本题以“我国的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过程图”为材料,共设置四道试题,涉及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景观、降水量、农业、地形、人地协调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15.【沿着铁路游西北】暑假期间,北京市的小雷同学乘坐火车,前往新疆游学,沿途进行参观考察,感叹我国山川的壮丽和民俗风情的多姿多彩。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探究一:茫茫草原和塞上江南(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出古代阴山附近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畜牧业。(2)试分析包头和银川所在地区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的原因黄河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探究二:荒漠中的铁路线(3)写出甲山脉及乙铁路干线的名称。祁连山脉、兰新线。(4)在乙铁路沿线经常见到大面积的草方格,试分析修建草方格的主要作用防风固沙,防止流沙掩埋铁路。探究三:感叹新疆瓜果的甘甜(5)新疆物产富饶,小雷在哈密品尝了甘甜的哈密瓜,试分析哈密瓜含糖量高的原因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铁.【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农业.【答案】(1)畜牧业;(2)黄河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3)祁连山脉;兰新线;(4)防风固沙,防止流沙掩埋铁路;(5)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分析】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解答】解:(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内蒙古高原的草原景观,该地区降水少,农业以畜牧业为主。(2)包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银川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这两个地区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的原因主要有:灌溉水源:黄河流经包头和银川地区,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加之该地区的地下水储量也比较丰富,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灌溉水源。(3)由图可知,甲是西北—东南走向的祁连山脉,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乙是连接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兰新线。(4)①防风固沙:能有效降低风速,减少风沙流动,固定沙丘,阻止沙丘移动,保护周边地区免受风沙侵害,防止流沙掩埋铁路。另外还有涵养水分、改善土壤、促进植被恢复的作用。(5)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该地区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糖分积累,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故哈密瓜含糖量高。故答案为:(1)畜牧业;(2)黄河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3)祁连山脉;兰新线;(4)防风固沙,防止流沙掩埋铁路;(5)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点评】本题以西北地区为材料,设置探究问题,涉及茫茫草原和塞上江南、荒漠中的铁路线、感叹新疆瓜果的甘甜等探究活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

考点卡片1.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铁【知识点的认识】我国铁路干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①主要的南北干线有: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宝成线、成昆线、京哈线;②东西干线是:京包线、包兰线、兰新线、陇海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中国营运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已1.3万公里.主要高铁线路:秦沈客运专线、京津城铁、武广客运专线、泸杭高速铁路、京沪高铁等.【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铁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例:(2014•梅州)有一批外国游客从北京到上海,想沿途欣赏华北平原的美丽风光,他们应该选择哪种交通方式及路线()A.水路京杭运河B.铁路京沪线C.航空北京﹣﹣哈尔滨D.铁路京广线分析: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宝成﹣成昆线、南昆线等;东西铁路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解答:京沪铁路从北京到上海,沿途经过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因此有一批外国游客从北京到上海,想沿途欣赏华北平原的美丽风光,他们应该选择铁路交通方式,沿京沪铁路行走.故选:B.点评:考查了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的分布,基础题.【解题思路点拔】熟记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铁概况.铁路是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我国高铁营运里程世界第一.2.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知识点的认识】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大致包括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大部,宁夏北部,甘肃中西部以及和这些地方接壤的少量山西、陕西、河北、辽宁、吉林等地的边缘地带。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通常简称“大西北”或“西北”。【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例: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分析:依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来解答此题。解答: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故答案为:高原;盆地;高原;草原;荒漠;盆地;沙漠;绿洲。点评:本题考查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知识点较为简单,难度较小,应熟记。【解题思路点拔】熟记我国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即可,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面积最大的。3.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知识点的认知】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少,冬季气温较低,夏季较为炎热。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这里的降水比较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超过一半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甚至在5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这里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命题的方向】主要考查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例: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产生这一特征的原因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②深居内陆,且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①③②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