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合运算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理解了加、减、乘、除运算的实际含义,有了运用连
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但把加减和乘除混合在一起去解决
问题,对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另外,学生可能会受原有知识的干
扰,仍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因此,教材在解决问题的背景下学习混合运第的运
算顺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单元学习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理解混合运算(两步
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布列式或者综合
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有条理的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逐
步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以及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混合运
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两步),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运算顺序。
课时安排:共9课时
小熊购物.......................................2课时
买文具.......................................2课时
过河.......................................2课时
练习一.......................................1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
课时设计修改
1、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
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掌握先奏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
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
嘟嚷:“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
了超市的东南角。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二、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
么信息?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2
(3)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
些什么呢?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
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反馈交流
1、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
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
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可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
的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
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
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
板书。)
(3)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精讲点拨
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
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
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五、当堂训练
(1)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
(2)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3)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4)板演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课堂小结:
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熊是怎样购物的吗?然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
哪些数学信息?
(1)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指名回答)
(2)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
三、交流反馈
1、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信息。(出示食品单价课件)
生: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
饮料每瓶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元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
本课的知识点,学生会对课堂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胖胖买了什么食品?(学生独立解答,然后
再小组交流汇报)
(2)那么,小熊胖胖该付多少钱?请你帮它算一算。
4
四、精讲点拨
教师引导学生把分步式写成综合式。
说一说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3X4+6或6+3X4各表示什么意思?)
(1)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X4+6=6+3X4=
提问: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计算的分布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总结: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五、当堂训练
(1)出示小黑板说一说,下面各题要先算什么?然后再解答。
50-4X5=7+6X2=
7X3+4=6X9-7
学生练习本中完成解答,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
(2)独立完成练一练第4题。
(3)合作交流完成练一练5、6题。
课堂总结
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
做“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买文具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
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
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法:引导发现
学法:探究学习
教学课时:2
教具准备:口算卡
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开火车)
404-8284-736+624+8814-9154-3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
什么?
二、自主学习
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
便宜多少元?
三、反馈交流
解决问题。
(1)列算式。
6
笑笑:184-3+4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104-2
=6+4=3-2
=10(元)=1(元)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3-104-5表示的意思。
四、精讲点拨
算式“3-10+5”中的“10”表示5本算术本10元,“10・5”表示
1本算术本多少元。所以“3T0+5”表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
少元?因此计算“3-10・5”的时候,应先算10・5=2,再算3-2二1,用
脱式计算式。
(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买1本算术本和1本英文本共花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
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
后算加减)
五、当堂训练
1、P6“试一试”。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2、P6“练一练”。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板书设计:
笑笑:18+3+4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104-2
=6+4=3-2
=10(元)=1(元)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买文具(二)(总第4课时)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
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
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法:引导发现
学法: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
二、自主学习
1、提问:“原价每支5元”、“现价4支12元”表示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从图中读懂数学信息。
3、理解原价和现价的含义,从复杂句子中分析数学信息。
4、明确问题: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
三、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一:
1、提出问题(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后,
引导学生理解,要想解决这人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从情境中选择
哪些信息可以解决问题。
2、耍求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
8
3、讨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列算式?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
4、怎样书写呢?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什么?为什么?
四、精讲点拨
1、结合上面的情境说一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2、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法算是在情境
图中表示什么,12表示什么,然后完整的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即“买
3支钢笔和4支自动铅笔,一共花了多少元?”
3、根据问题提取有用信息。
4、说清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为什么先求淘气买的钢笔每支多少元,再
说说算式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
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五、当堂训练
课后练习3题、第4题,先独立解决,再集体讨论。
课堂小结:强化对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的理解
板书设计:
买文具(二)
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课后反思:
3、过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
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
习惯。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和实物展示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
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2
教法:指导练习
学法:练习交流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5课时)
一、导入复习巩固
1、口算
6X9=30+15=424-6=
2、脱式计算
7X2+3046-6X4634-9+7
二、自主学习
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
整的数学问题。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
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10
三、反馈交流
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
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思维:总人数一一限乘客人数一一需要多少条船
分步计算:
294-25=54(人)
54+9=6(人)
综合算式:29+254-9
四、精讲点拨
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
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一一小括号一一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
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
(29+25)4-9
=54+9
=6(条)
答:至少需要6条船。
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
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分段理解,记忆)
五、当堂训练
完成P9中的“连一连”第2题。
5X(36-29)(46+17)+7814-(16-7)
完成之后,再次体验: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
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注意:做完括吴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
课堂小节
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阅读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
作业设计
1.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
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2.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板书设计:
过河(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预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法一:29+25=54(人)
有小括号54+9=6(条)
先算小括号里,法二:(29+25)4-9
12
再算小括号外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过河(总第6课时)
(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
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指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
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法:指导练习
学法:练习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小括号纸板、计算评比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限乘”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学习
1、提出问题: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
辆小车?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看一看,说一说,用(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三、反馈交流
1、全班交流: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结合情境讨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所表达的含义及其运算顺序。
3、结合情境解释自己的算法
四、精讲点拨
1、学生独立画图列式解决问题,总结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
里的,重点关注学生对于题意的理解。
2、学生先观察情境图。结合实例说说算式的意思。
3、“限乘”即大客车最多能坐46位乘客,面包车最多能坐8位乘客。
五、当堂训练
书后练习
练习时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进行计算。
(注意算式与实际情景相结合,重点理解70-46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板书设计:
过河(二)
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对于一些问题在计算时没有小括号行不行?
课后反思:
练习一(总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学过的混合运算来解决,发展学
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深对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以及带括号的运算顺序的理解和
运用。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法:指导练习
14
学法:练习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计算乘加、乘减或除加、除减的问题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在计算带小括号的问题时按照什么顺序计算?
3、教师总结: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先算小括号内的,再算小括号外的,
二、练习巩固
教材11页、12页练习一
1.说一说,算一算。
要求:
2、让学生边画图边列算式,比如第一小题先将4个5圈起来写出5X4,
然后在加6o
3、2题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回答问题。
4、赢1场得3分,平1场得1分,星星足球队赢了4场,平了3场,星
星足球队一共得了多少分?
引导学生先读题分析题意知道星星足球队的分数由两部分组成:取胜场
次的得分和平局场次的得分,然后根据题意画图或直接列式计算。
列式后让学生说说每步算式求出的是哪部分的得分。
5、黑天鹅的只数是白天鹅的几倍?
复习倍的意思?谁是谁的儿倍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先求出白天鹅的只数,再到式计算。
提醒倍的问题不加单位名称,那就是看黑天鹅的只数有儿个白天鹅那么
多。
列式先求白天鹅的只数,正确运用小括号。
454-(45-36)=5
6、动物游乐园
(1)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小狗和小猴一共能坐满几节车厢?
(3)结合情境说说下面算式表示的意思,并算一算。
3X6-4484-(8-2)
三、游戏巩固
玩“24点”游戏。
游戏时4人一组,每人分得同样多的扑克牌,游戏开始后,每人从
手里的扑克牌里任选一张,4个人就有4张牌,借助加减混合四则运算,
可以运用小括号,用牌上的4个数凑出24,谁先凑出这4张牌就归谁,
游戏结束时谁手中的牌多,谁就获胜。
四、课堂小结
关注学生借助实物图和示意图理解题意的能力。
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注学生对和倍有关的问题的理解。
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关注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检测(总第8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教学过程:略
附单元检测试题一份
16
第一单元教学评估检测及质量分析(总第9课时)
考分数段最
成及优
试均10低
绩90-9985-8980-870-760-659分格秀
人分0成
统分分4分9分9分以下率率
数分绩
计
学困
生姓
名及
成绩
存
在
问
题
改
进
措
施
18
—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
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
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
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提问
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组形。
教学课时安排:4课时
看一看(一)................................2课时
看一看(二)................................2课时
教学设计修改
看一看(一)(总第10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
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
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
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
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
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小黑板、课件、小正方体。
教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
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
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
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
20
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
(三)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学习检测:课件出示。(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V”,
上面画“O”,侧面画)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一J图形有()个,分别是()。
3、搭一搭,填一填。
填图号。
(1)、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2)、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3)、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
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
纸上画一画。
四、精讲点拨
针对学习检测情况进行精讲。
五、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配练1、2题。
七、作业布置:
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
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八、板书设计:
搭一搭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反思:
练一练(总第1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
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的形状。
3、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
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
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
教具准备:小正方体一个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小正方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
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自学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反馈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从不同位置看到自己小正方体的形状。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
不同。)
22
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
四、自学检测:(练习1、2、3、4题)
1、第1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
2、第2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看一看,填一填。
3、第3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看一看,连一连。
4、第4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全班集体
订正。
五、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六、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拓展延伸: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
面、上面、侧面的平面组形。
课后反思:
看一看(二)(总第1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
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不同。
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的形状。
3、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
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
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
教学准备:水杯、牙膏盒、每人至少准备两个小正方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
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自学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出示自学指导: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一一猜一猜、搭一搭,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
拼搭。
2、教师发出指令:同学们同桌合作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
看有3个正方形。
3、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4、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四、反馈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
不同。)
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
五、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六、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拓展延伸:观察家里的物体,观察后画出正面、上面、侧面的平面
图形。
八、作业布置:相应的配练。
教学反思:
3、练一练(总第13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
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4
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的形状。
3、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
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
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
教具准备:杯子一个、书本。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杯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
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自学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自学检测:(练习1、2、3题)
1、第1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看一看,连一连。
2、第2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看一看,连一连。
3、第3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全班集体
订正。
四、反馈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观察物体掌握的技巧。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五、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六、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拓展延伸: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
面、上面、侧面的平面却形。
课后反思:
三加与减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
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
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捐书活动(总第1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算式卡片
教具:小黑板、小奖品、商品卡片、直尺。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
26
自己的一片爱心。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
“希望工程”多做贡献。老师把这两个班级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让
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
出问题。
(1)出示图表。三年级和四年级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
三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匚口的,请
列式:118+104+95=
(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
(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4、(1)同学们看图估计一下四年级三个班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2)汇报算式,结果。
二、学中做
1、计算比赛,教师黑板出示自拟习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奖品。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三、反馈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对于多位数加法掌握了什么做题技巧。
四、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课堂总结
对于连加算式你掌握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练一练
学习目标:
1、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图表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
的作用。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28
教学难点: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
教学准备:算式卡片
教具:小黑板、小奖品、商品卡片、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
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估算并计算三位数连加。
三、出示自学指导:
教师说明要求一一摘录第一题图中的信息
四、反馈交流:
1、识图找出其中的信息对我们做题有什么帮助。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准确的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是做题的关键。)
五、自学检测:(pl8练习1、3、4题)
1、第1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做一做,
2、第3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3、第4题:估算,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全班交流订正。
六、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七、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2、运白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
算。
2.在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处,从而能灵活地
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伦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
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邀请到淘气与笑笑一起到郊外农场去秋游,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去玩玩吗?
看!白菜地里农民伯伯正忙着收白菜°淘气与笑笑在这里找到许多数学信息,你猜猜他
们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告诉大家。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先看主题图,
自己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自己所提的数学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原来有850棵,运走两车后,求还剩多少棵?(板书出完整的题目)能一步完成吗?(不
行)该怎样列式?
30
(二)计算,解决问题
(1)850-256-280(2)850-280-256
=594-280=562-256
=314(棵)=314(棵)
(3)850-(280+256)(4)850-(256+280)
=850-536=850-536
=314(棵)=314(棵)
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进退位问题,做到认真、细心。
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1)和(2)所提出850-256-280和850-280-256都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后,
再从剩下的棵数中再去掉第二车,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
(3)和(4)提出850-(280+256)和850-(256+280)都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和
第两车的总棵数的和,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
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你们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连减”的两种计算方法。
三、练习:
1.试一试
1000-207-168436-179-36
456-278-132930-(80+480)
368-(168+127)1000-185-145
指名学生板演比一比谁做的乂对乂快,然后集体汇正。
看右图,提出至少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星期星期
星期一星期二四星期五
四、反馈交流:
162410745745928
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来说一说?今天
我们学习了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无论用什么方法去计算,
计算时注意进位与退位,做到认真、细心。
五、教师总结。
六、作业设计
1、淘气和笑笑在菜地里学到了新知识,高高兴兴地往前走,他们来到池塘边,饲养员
告诉他们,这里养了800只鸭子,有白、花、黑三种颜色的鸭子,其中白鸭子有250只,
花鸭子有350只,黑鸭子有多少只?
4、离开了池塘,来到植物园,花农伯伯告诉他们这里和了1000枝玫瑰花,红玫瑰和黄
玫瑰的枝数都是320枝,剩下的是白玫瑰,白玫瑰有多少枝?
教学反思:
练一练
学习目标:
1、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图表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
的作用。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
教学准备:算式卡片
教具:小黑板
教学课时:1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
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估算并计算三位数连减。
三、出示自学指导:
32
教师说明要求一一摘录第一题图中的信息,并思考解决问题。
四、自学检测:(p20练习2、3、4、5题)
1、第2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做一做,
2、第3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2-3分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独立完成,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3、第4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4、第5题: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全班交流订正,
五、反馈交流:
1、识图找出其中的信息对我们做题有什么帮助。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准确的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是做题的关键。)
六、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七、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3、节余多少钱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磁力板、图片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
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
二、探究一合作一交流
1、探索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同学们可以互相帮助解决。(引出问题“八月结余了多少
钱?”)
【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混
合运算意义的理解,引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
和小组交流。
提问: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800+185-745或800-745+185,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
法,然后汇报。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意图:通过这种互问答的学生交流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学生
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意图:注意数学与生活联系,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总结评价: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评价。(意
图: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改进教师的教
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
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4
练一练
学习目标:
1、探索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图表中获得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
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
教学准备:算式卡片
教具:小黑板、直尺。
课时安排:1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
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三、自学检测:(p22练习3、4、5、6题)
1、第3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5-7分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独立完成,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2、第4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3、第5题: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全班交流订正,
4、小组合作完成第六题,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全班交流订正
四、反馈交流:
1、识图找出其中的信息对我们做题有什么帮助。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准确的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是做题的关键。)
3、对于解决问题,要认真研究题意,读懂题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五、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六、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4、里程表(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
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
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3、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教学重点:
1、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设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
里程,千米
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
教法:引导复习法。北乐保定146
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北京一一石家庄277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36
保定9
北乐一郑州689
北乐—洛阳813
北乐一西安1200
(1)保定到石家庄多少千米?画一画,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说一说,画一画。
(3)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图中画一画算一算。
(4)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的第1题的三小题
四、反馈交流
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来说一说?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练一练
学习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
运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
教学准备:算式卡片
教具:小黑板
课时安排:1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
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估算并计算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自学检测:(p25练习2、3题)
1、第2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5—7分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独立完成,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2、第3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全班交流订正
四、反馈交流:
1、识图找出其中的信息对我们做题有什么帮助。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准确的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是做题的关键。)
3、对于解决问题,要认真研究题意,读懂题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六、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七、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5、里程表(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
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
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38
3、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教学重点:
1、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
课时安排:1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都做过车没有?
(坐过)
那你们观察过汽车的里程表吗?
(没有)
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里程表吗?
学生1:不知道啊!
学生2:是汽车一天行驶的路程吗?
(不是)
学生3:好像是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吧?
(恩,是的。就是汽车从开始行驶到现在行驶的距离就是里程。)
今天呢,我们就来解决一下有关于汽车的里程的问题。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
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度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
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度数。同学们现在根据统计图上面的每天行驶的里程
来讨论一下什么是里程。
学生1: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路程,应该是........
星期一出发时读数是35千米,回家时是160千米,35A160才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
学生2:我知道了,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二、反馈交流:
1、识图找出其中的信息对我们做题有什么帮助。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准确的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是做题的关键。)
三、精讲多练。
带领学生一起做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里程的含义。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12月底比6月底多用了多少度电?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多用呢?有哪些原
因呢?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来说一说?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练一练
学习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学知一只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
运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法:引导复习法。
40
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
教学准备:算式卡片
教具:小黑板
课时安排:1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
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估算并计算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自学检测:(p27练习2、3、4题)
1、第2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5—7分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独立完成,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2、第3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全班交流订正
3、第4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全班交流订正
四、反馈交流:
1、识图找出其中的信息对我们做题有什么帮助。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准确的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是做题的关键。)
3、对于解决问题,要认真研究题意,读懂题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五、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六、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月复习
-、计算:
1、口算:
400X5=90004-3=844-4=30-10X
2=500+7204-80=
840・4二50X4=0X470=1000X
7=11X6X0=
80X()-80=4009X()-50=400
)9+40=90640+8+200二
2、脱式计算:
724-8-469-9X556:(5+2)
7X(65-60)(29+6)4-5100-32-27
二、填空。
(1)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后算()o
(2)差是590,减数是380,被减数是()。
(3)一个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从一个方向观察一个正方
形,最多能看到()个面。
②
③④
42
⑤
⑦⑧
—i看到的是c的有(
A----B
(2)从侧面看到的是E的有()C
(3)从上面看到的是A的有(
四、解决数学问题:
1、一副中国象棋16元,一副跳棋12元,一副围棋是一副中国象棋与一副跳棋价钱和
的3倍。小明带80元,买一副围棋够吗?
18元20元15
元35元
(1)买5个小老虎需要多少钱?列式:
(2)买3个小象和一只小猪要花多少钱呢?列式:
(3)100元能买3个小鸭子和2只小猪吗?列式:
3.学校修建围墙,第一天运来砖4560块,比第二天多运960块。两天共运来甚多少块?
第月检测分析
最
及低
及最高
总均格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警知识培训课件
- 天津肺炎小区管理办法
- 处方管理办法患者知情
- 城市公共照明管理办法
- 天津牛羊屠宰管理办法
- 外部人员就餐管理办法
- 民族理论常识说课课件
- 吸水树脂库存管理办法
- 大气网络监测管理办法
- 餐饮店租赁合同(含品牌形象授权及市场推广)
- 司梯员礼仪培训课件
- 2024年浙江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脑外伤后综合征个案护理
- 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监理
- 空调设计方案书
- 人工智能在保险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2024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与管理规范
- 康复科康复评定表
- 英汉互译单词练习打印纸
- 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对照表
- GA/T 2012-2023窃照专用器材鉴定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