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3.2生物群落的构成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3.2生物群落的构成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3.2生物群落的构成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3.2生物群落的构成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3.2生物群落的构成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其次节生物群落的构成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分别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A.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响尾蛇与全部植物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解析蛇、鸟都是一类生物的总称,如蛇包括眼镜蛇、蝮蛇、响尾蛇等,鸟包括喜鹊、麻雀等。森林中的全部植物不能构成群落,未包括森林中其他生物,如动物和微生物等。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构成种群,某池塘中全部生物构成群落。答案A2.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C.植物的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D.动物的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匀称的解析动物的水平分布一般是不匀称的,其影响因素有植物的分布以及地形、水分、土壤状况等。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垂直分布主要与植物的分层及其栖息方式和食物来源等有关。答案D3.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渐渐减小D.某一地域中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大小可以反映该地植物物种的多少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答案A4.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概率很低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群的维持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斗争建立了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物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物种消逝解析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生态系统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困难关系,它们是相互适应的,从而使得这两个物种能够长期保留下来。假如捕食者将猎物全部捕食掉,则捕食者会因缺乏食物而死亡。答案D5.导学号10894068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育(甲)和混合培育(乙)时的种群数量变更。从该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B.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解析单独培育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时,两者都能良好生存,但培育相同的天数后,双小核草履虫的个体数比大草履虫个体数要多;而把两者放在一起混合培育时,两者为了共同的生活资源而竞争,结果大草履虫削减直至消亡,双小核草履虫获胜并得到充分的生活条件而生存,可见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答案C6.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育(或饲养)两种生物的试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更关系可用图甲表示B.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图丙中试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答案B7.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B.生活在同一种树上的生活习性不同的地雀占有相同的生态位C.群落中动物与植物均有分层现象,二者互不影响D.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解析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A项错误;同一种树上生活的不同地雀,因生活习性不同占据树上不同的空间位置,形成不同的生态位,B项错误;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是由植物的分层现象确定的,C项错误;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建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项正确。答案D8.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说明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B.确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种群不具有分层现象,合理密植是为了减弱种内斗争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答案C9.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更状况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年数物种数量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表中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纳样方法获得的B.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C.表中草本植物的物种数量最多D.该区域中全部草本、灌木、乔木和生活的动物构成了该群落解析调查植物群落的丰富度须要采纳抽样调查的方法,其关键是随机抽样,而不能只在植物丰富的区域调查,A项错误;不同地段的物种组成不同体现的是水平结构,B项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草本植物的物种数量最多,C项正确;该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群落,D项错误。答案C10.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更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更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水池中原有的两个物种甲与乙之间符合捕食关系的曲线,其中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当在水池中加入物种丙后,变更了原来的种间关系,其中丙专食浮游动物。当投入大量物种丙后,乙会因为丙对它的捕食而消逝,而丙也会因为乙的消逝而缺乏食物也消逝,甲会因为乙消逝而在一段时间内有所增加。丙和乙可竞争空间和氧气等资源。答案C11.某生物爱好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物种组成及其数量特征,运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cm,网身长145cm,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个)。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物种8物种9物种10甲类群样本155100151204202110样本252300231304102212样本348200201503902011乙类群样本13340124001025111522样本23560104101230141721样本33450183501126121619A.甲类群的物种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物种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物种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物种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甲类群中物种种类比乙类群中物种种类少,因而可确定甲类群的物种丰富度小,乙类群的物种丰富度大;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乙类群中物种7的种群密度较甲类群中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而甲类群中物种4的种群密度较乙类群小。答案C12.下列关于“统计大型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很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实力,而且身体微小,适于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该试验调查的指标是动物的种类和数量C.样土塑料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D.可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解析有较强活动实力的土壤动物不适于用样方法;身体微小的动物也不适于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这类探讨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答案A13.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更。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解析从曲线可以看出,甲、乙、丙生活的区域不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生存区域和食物有重叠部分,存在竞争;三种鱼主要食物有所不同,有利于各种群的生存。答案D二、非选择题14.导学号10894069下图①~④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问题。(1)推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A.;B.;

C.;D.。

(2)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解析依据图形分析,一般来说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更一样;捕食是两种生物数量呈现“先增加者先削减,后增加者后削减”的不同步性变更;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削减或死亡;寄生可能使寄主数量削减,但不行能使寄主全部死亡。答案(1)③②①④(2)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亡(饿死)(3)寄生关系不行能使寄主全部死亡(4)②和④(5)兔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削减(受食物、空间等制约)15.下图甲是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乙是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物种组成是确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调查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试写出该探讨的课题名称:

(2)图乙显示:在肯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m2。

(3)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株/m2。

(4)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①

;

解析(1)应依据统计结果(如图乙)反推出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关系,进而命名。如该探讨的课题可命名为“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关系的探讨”。(2)分析图乙曲线的变更,可知在肯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快速增多,最终保持稳定。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选取物种数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面积,为S0m2。(3)估算种群密度,取单位面积内各样方中物种数的平均值,即n1+n2+n3答案(1)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关系的探讨(2)物种数快速增多,并渐渐稳定S0(3)n(4)①垂直结构:植物、动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②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16.依据“统计大型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是多数土壤动物的家园,这些动物对起着重要的协助作用。

(2)“土壤中大型动物物种丰富度的探讨”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缘由是。

(3)假如要探讨不同时间(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