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
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
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
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
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
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
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大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
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课件出示2)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
(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课
件出示3)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昂、顿、鼎、沸、贯、
浩、崩、震、霎、余〃的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4)
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Gng),避免读成(p成g),〃震〃〃霎〃
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2)书写〃潮、据、堤、阔、笼、罩、盼、滚、顿、逐、渐、
犹、崩、震、余〃(课件出示5)
字形难点:〃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
〃雨”。〃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③理解词义。(课件出示6、7、8)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
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
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
个江面。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
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
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
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儿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
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木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
容声势大,来势猛。
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
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课件出示9)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
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
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课件出示10)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
思,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
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3)
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
霎时屹立昂首东望人声鼎沸
教师:这些词语是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场面的成语,让我们
根据它们想象一下画面吧!
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课件出示14)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板书:潮来前:风平
浪静人山人海)
(学习第2自然段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2.深入学习课文3、4自然段,感受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
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湖这
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
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
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
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
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
来。(课件出示15)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这
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指导读好这句话。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
说话的声音就好像开了锅的水一样。(课件出示16)
教师总结:潮来时的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课文中找
出来吧!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声音:闷雷滚动一一越来越
大一一山崩地裂)(课件出示17)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
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
来形容?(人声鼎沸)指导朗读。(课件出示18)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
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重点体
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
心情怎么样?
指导朗读:带着激动的感情读。
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水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
心瀑布横。(课件出示19)
③比较句子(课件出示20)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成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板书:形状:一条白线一一白色城墙一一白色战马)
指导朗读:多精彩的语句呀!我们来比赛,看谁把雄伟的气
势给读出来了。要读出潮水越来越有气势的样子。
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
样写到:(课件出示21)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
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
水和大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
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
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
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5)播放视频。(课件出示22)(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
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
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
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
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
访学生)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
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
(板书:顺序:远一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5自然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板书: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
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板书:天下奇观)
4.指导背诵。
①教师引入: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
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可是,我们刚才
读句子的时候,把顺序给打乱了。作者写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
呢?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听的练习。我读一段话,请大家听清作
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学
生每人一张填空练习纸)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惦着脚往东望去,
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
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
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
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
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课件出示23)
②教师读句子(包括括号里的词语),学生听后记下词,
填在括号里。(指名板书)
(出示括号内的词语,校对)。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按什
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
描写潮水的变化。)(课件出示24)
③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o
④画线的部分留下括号里的词,再请学生背诵后面的内容。
(机动:学生看书试背)
⑤现在我们一边看视频,一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的第3自
然段,感受钱江潮的气势。(课件出示25)(如果不会背,可
以看看书,会背的站起来背)
三、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
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
人。(课件出示26)(放视频)
L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
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
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
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按照顺序来介绍。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
潮。希望同学们卜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
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2.《走月亮》
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3个生
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
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
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
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
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
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
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
感受一下吧。(教师板书:走月亮)(课件出示2)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
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课件出示3)
二、初读课文,整休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
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
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
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踱、烁〃(课件出示4)
〃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跃、穗〃都是左右结构
的字,〃俗一浴〃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淘、牵、鹅、卵、填、庄、稼、俗、跃、葡、萄、
稻、熟〃(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淘、鹅、填、稼、俗、跃、稻〃都是左右结构的
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牵〃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秃宝盖
要宽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及运用。(课件出示6、7、8)
淘洗: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
造句:我们煮米饭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柔软,温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洒在海面上。
鹅卵石:指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造句:我家门前有一条用
鹅卵石铺成的小道。
运载:装载和运送。造句:秋天,运载粮食的汽车在公路上
来回奔跑着。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造句:少数
民族有很多风俗习惯。
汩汩:拟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造句:那条
小溪汩汩地流过岩石。
浇灌:本课指把水输送到田地里。造句:农民伯伯用河里的
水浇灌土地。
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造句:
太阳升起时,天边就像被月光镀亮了似的。
奇妙:稀奇神妙;美妙。造句:弟弟的小脑袋瓜里有许多奇
妙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课件出示9)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集上,
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
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
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复习生字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
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播放《月亮船》这首
歌。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怎么样,好听吗?(课件出示12)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在妈妈的身
边很幸福。)
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们继
续学习第2课《走月亮》。(板书课题:2走月亮)
2.检查生字读音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
多读儿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从哪儿升起来的吗?(课
件出示13)
2.预设:秋天月夜是怎样的景象?
第2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
亮了……照亮了……照亮了……〃(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
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却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
美好。)(课件出示14)(教师板书: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指导朗读: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朗读。
第4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杳味,流着
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
个月亮!〃(课件出示15)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
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第6自然段: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课件出示16)
(1)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2)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3)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4)引导学生想象第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3.师: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
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
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课件出示17)
第3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
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
有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
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4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
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
幸福甜蜜。(教师板书:想到:洗衣服做小船看水塘)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
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6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
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
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
浓的亲情。(教师板书:闻到:阿妈的气息)
第8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
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
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
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
抱。(教师板书: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4.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休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
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教师板书:美好景色浓浓亲
情)
5.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
同学们,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
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课件出示18)
四、扩展阅读,延伸感悟。(课件出示19)
选择《童年书架》的两篇文章一一《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盼
雨》,让学生任选一篇谈感受。
《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用童话般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海滨夜
景。《盼雨》以诗歌的体裁突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
3.《现代诗二首》
教材分析: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
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
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花牛歌》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
一一〃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
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
式,将草丛中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
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学情分析:
对学生进行诗歌的吟诵,进行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
里播下诗的种子,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利于学生
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建议:
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
诗歌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
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
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
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
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
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
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
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止。
6.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
正确、流利。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节。
2.教师示范,配图配乐朗诵。
3.思考问题:
(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⑵〃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
的想象)
4.配图配乐齐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
2.学生说说这一小节描绘的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
3.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画有关的景物,组内交流后汇报。
4.思考问题:
(1广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
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2广妆〃〃红颜提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
丝生气)
5.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6.指名诵读、赛读。
四、整体感受诗歌内涵
1.从诗中描绘的景色中可以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无
比欣悦)
2.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呢?(观察,感受,描绘,
想象)
3.过渡: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充满诗意的心,一起感
受秋天吧。闭上眼睛,想象秋天,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呢?
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五、激情朗诵,升华情感
全班展示朗读、赛读。师生共同评价,评出“全班朗读奖〃。
六、自悟自得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学习感悟。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
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
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
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
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
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
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
⑶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
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
(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
我们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⑶师小结:
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一一〃花牛在草地里
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
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
(结构一致)
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
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
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板书设计:
花牛歌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
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为此在教学时我
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
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多读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教师要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
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进而感悟理解诗歌。四年级学生已积
累了一定的理解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牢固
的基础。
三、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
怎样的画面。
4.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4.《繁星》
教学目标
1.认识“昧、坠、怀”3个生字,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
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
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
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
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
心亦、O
教学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夜空中有什么?(星星)
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
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
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一一巴金对繁星的
观察和感受。(板书:4繁星)
(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
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
《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课
件出示2)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
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模
mo模型、楷模
mu模样、模具
(课件出示3)
2•查字典理解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昧,昏暗。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课件出示4)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L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5)
2.根据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6)(板书:从前家乡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三
年前南京仿佛和朋友对话如今海上仿佛睡在母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发言稿(合计9份)
- 基于区块链的2025年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报告
- 绿色能源科技2025年研发补助资金申请指南报告
- 医药电商平台合规管理优化:2025年运营模式创新与实施报告
- 2023年银行招聘之银行招聘综合知识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
- 2023年考研英语真题及答案
- Unit+5+On+the+Road+Understanding+ideas高一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二册
-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娄底市娄底三中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鱼塘渔业养殖保险代理服务合同样本
- 2025版海运货物装载与运输服务合同范本
- 工厂组织架构图
- GB/T 18385-2024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 2024年安徽中考英语词汇表
- 《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64学时)
- LY/T 3371-2024草原生态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 汽车美容店租赁协议范本
- 急诊科院感培训
-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 一汽-大众供应商管理流程介绍.sbx
- 滴灌行业分析
- 夜景照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