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2个
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教学重点)
3.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
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斜、霜”4个字。
2,能止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
的季节。背诵《山行》,默写《山行》。
3.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
思,体会《山行》的情感,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I图片激趣,谈话导入
L欣赏四季图片,感受每个季节的景色特点。
师:你们喜欢哪个季节?说说它的特点。
预设1: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预设2:夏天,有各种香甜的瓜果。
预设3:冬天,白雪皑皑,大地像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包。
2.谈话导入:古代有很多诗人也喜欢四季景色,他们用诗歌来记录自己的所
见所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这样的古诗。(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出示古诗)请大家自由读古诗,思考这三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秋季)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三首古诗,思考古诗描写的季节,让学生对三首古
诗有初步了解,使学习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3.现在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板书:山行)
II学习《山行》,感悟喜爱与赞美
1,读懂诗题,了解诗人。
(1)齐读诗题。(读准后鼻音“行”)根据字义,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诗
题。学生由字到词,说说诗题的意思,“山行”是指在山中行走。
师: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
不自禁挥亳写下了这首诗,
(2)你了解诗人杜牧吗?学生交流。课件出示杜牧的助读资料。
2.读通诗文,感受韵律。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交流易读错的字音,“斜”读xia“径”是后鼻音,读jing,注意与“经”
区分开;另外要注意“生”和“枫”的读音。
(3)同桌互听互评。(评价标准:正确、通顺)
(4)引导:读古诗不仅要将字读正确,还要读好停顿。指名读,师生合作,
用标出停顿。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学生按节奏自由练读,再齐读古诗,读出韵律。
【设计意图】对古诗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应建立在正确朗读的基岫之上。在读
准字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古诗的停顿,为理解诗意、感受诗歌意境做铺垫。
3.认识注释,感知季节。
(1)了解教材特点:这篇古诗课文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古诗课文相比,多了
一个什么板块?(注释)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2)了解注释;它是对古诗中一些字词的解释。我们可以借助注释,读懂
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
(3)借助注释,感知季节。
师:请大家看第一首诗中的第一个注释,从这里你了解到了什么?
预设:此诗描写的是深秋时节的景色。
师:诗中还写了哪些深秋的景物呢?
预设:枫林、霜叶等。
4.悟情入境,读懂诗句。
(1)品读:远上寒山石径斜
①结合注释理解“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板书:寒山)
②诗人眼前有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
“斜”的字面意思为“不正,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通过联
系生活实际、借助插图等方法,就可以知道,这里是指山间小路弯弯曲曲,体现
了石径的特点。
③读完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④有感情地诵读,想象诗句的画面。
(2)品读: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结合注释,理解“生”的意思,看图体会:生出的白云是什么样子的?
“生”这里是“产生,生出”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的种种
动态。
②看图体会:“人家”在什么地方?(白云生处)“人家”会让你想到什么?
(生气盎然)(板书:人家)
③尝试说一下诗句的意思。(在臼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④有感情地诵读,想象诗句的画面。
(3)品读:停车坐爱枫林晚
①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借助“坐”的注释“因为”,学生自由说说。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②诗人为什么要停下车来呢?(观看枫林)引导学生感悟“枫林晚”。看图
想象:夕阳照耀着枫林的景象。(板书:枫林晚景)
③诗人看到此景,心情如何?(愉悦)他会怎样说?(这秋景真美!)
④有感情地诵读,读出枫林晚景之美和作者对景色喜爱的心情。
(4)品读: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看图:霜叶是什么样子的?思考:二月开的花是什么样子的?
②诗人近观枫林,把机叶和二月的春花进行对比,展示了枫叶如火,生机盎
然的深秋景象。
③有感情地诵读,体会霜叶之红,读出喜爱与赞美之情。(板书:喜爱、赞
美)
(5)同桌合作,完整地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想象画面。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
住。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5.熟读成诵,积累悟情。
(1)说一说如何才能更好地朗读这首古诗。
在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
诗。
指导要点:前两句诗意境悠远,可以读得稍慢些;后两句诗应读得稍快些,
语调高昂,读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指名朗读,学生互评。师生对读,学生配乐朗读。
(3)背诵古诗。引导背诵方法:借助关键词语、想象画面等。
【设计意图】依据学情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读准古诗,读出节奏:理解诗意,
体会情感;最后熟读成诵。由浅入深地学习,重视方法的引导。
6.小结:《山行》描写了深秋时节的山中景致,表达了作者对深秋美景的喜
爱和赞美之情。
m总结提升,提炼方法
1.感情地朗读古诗,合作交流。
在《山行》中,诗人K是画家,却胜似画家,短短如四句诗,就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美妙的秋景图。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吧。(学生交流)
2.方法总结:我们首先读通了诗句,然后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
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还通过反攵诵读,读出了诗歌的韵味,
体会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IV辨析字形,规范书写
1.出示生字。归类观察,说说易错和难写字的关键笔画。
2.重点指导:
寒:中间三横要紧凑匀称,撇捺要舒展,三点应该在同一条直线上。
径:左窄右宽,不要和形近字“轻、经”混淆,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又”。
斜:左边的“余”,第二笔捺变为点,下横稍长;右边的“斗”的竖要长。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默写《山行》,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每句居中写,标点不要遗漏。
5.师生评议:书写是否正确、端正。
6.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
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来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
不仅体会到了古诗中的意蕴美,也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7.课后作业:背诵《山行》,尝试默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赠、戏”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赠、盖”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3.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
思,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I复习巩固,方法引导
1.学生背诵《山行》。
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3.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预设1: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句的基础上,读好停顿,读出节奏。
预设2:通过借助注粒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陆、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的
意思。
预设3: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
【设计意图】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方法
的引领。
4,过渡: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另外两首古诗。
II方法迁移,学习《赠刘景文》
1,了解诗题和诗人。
(1)结合注释,说说题目的意思。(板书:蟠刘景文)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赠”字,明确“赠刘景文”的意思就是送给刘景文的
诗。
(2)师生合作,了解诗人。课件出示苏轼简介。
(3)交流讨论:苏轼想送给好朋友刘景文什么呢?
2.朗读古诗,读好停顿。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残”是平舌音、前鼻•音;“橙”是翘舌音、后鼻音;“橘”读jih
(2)读古诗时不仅要将字读正确,还要读好停顿c
荷尽/巳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楂黄橘绿时。
3.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引导想象这首古诗展现的画面。
(1)引导学生借助“擎”的注释说说“擎雨盖”的意思;结合字面意思、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菊残、傲霜枝”,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
(板书:荷尽菊残秋末特征)并且运用这种方法想象“橙黄橘绿”描绘的画面,
感受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板书:楂黄橘绿丰收景象)指导“橙”的书写,
注意右上角是两个短撇。
(2)理解思考,通过注释来理解“君”字,知道“君”指的是刘景文。
(3)请学生说说整首诗的意思。(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
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霜斗寒。朋友,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
橘绿的秋天。)
(4)启发;诗人为什么说深秋时残菊傲霜、橙黄橘绿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
呢?联系“傲霜枝”,你觉得苏轼想告诉好友刘景文什么呢?
预设:深秋时节,虽荷冬菊残,但残菊傲霜,硕果累累,给人以昂扬之感。
苏轼想告诉好友刘景文遇到困难要像残菊傲霜那样勇于面对,积极向上。
诗人赞赏菊花的精神,也是对好友刘景文的一种勉励。(板书:赞赏、勉励)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请学生说说怎样才能将这首诗读好。
预设:读前两句诗时,可以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语调平直舒缓,声音稍
低,并适当强调“犹有、傲霜枝”,表现菊花的残枝傲霜斗寒的精神;读后两句
诗时,试着体会诗人对好友的感情,朗读时语调宜高亢,读出诗人勉励友人的感
情。
5.熟读成诵。
6.小结:前两句诗写景,“荷尽”“残菊”描绘出秋天的景象,突出了菊花傲
霜斗寒的精神。后两句诗议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
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
勉励。
【设计意图】以“读好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熟读成诵”为
学习路径,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化对已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m小组合作,学习《夜书所见》
1.理解诗题。(板书:夜书所见)
引导学生理解“书”的意思,即“书写”,进而理解诗题,即“在夜晚写下
自己看到的景物
2.先自主学习,再小组讨论交流。
(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组内朗读古诗,互相正音。读准多音字“挑”。
“挑”在文中读脸。,意思是用细长的东西拨弄。而“挑选”中的“挑”读
tiao<>
(3)借助注释交流理解“挑促织”的意思。
(4)小组展示,读好停顿。集体朗读。
3.合作学习,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小组交流诗句意思及看到的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运用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
思,并说说你由诗句想象到的画面。
(2)引导学生可以借助注释或插图理解“萧萧梧叶、篱落、一灯明”的意
思。如由插图可知“挑促织”是指孩子们拨弄蟋蟀。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说说诗
句的意思以及想象到的画面。(板书:近处:梧叶秋风远处:挑促织一灯明)
(3)引导学生思考:“客”指的是谁?(诗人自己)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深秋时节的夜晚,客居他乡的诗人看到
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到孩子们还在斗蟋蟀,此时,诗人怀着怎样的心情?(怀
念童年、思念家乡)(板书:思乡之情)
4.配乐有感情地齐读古诗。背诵古诗。
5.小结:《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篱笆下的灯火等景物的描写,抒发
了作者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情感。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结合合作学习,开放性更大,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内化学习古诗的方法。
IV回顾比较,同中寻异
I.本课的三首诗都是描写秋天的,再读一读,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1)自读感悟。(2)小组内交流。
2.小结:相同的季节,在不同的诗人眼中,呈现出不同的美,表达出不同的
情思,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以后在阅读同一主题的作品时,要去发现、比较作
家表达的独特之处。
V学写生字,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会写字,按结构归类。
2.选择生字,指出易错点。
残:左边要窄小,右边两横都稍向上提,下边是一撇。
盖:下半部分里面是两竖,最后一横要写长。横画、竖画较多,要注意间距
均匀。
橙:“登”字左上边的横撇上有一个小点,右上边的捺上有两短撇,位置都
要靠上。
3.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书写要点。学生练写。展示评价。
4.请学生完成古诗填空题。
(1)远上石径,白云有人家c
(2)荷尽已无擎雨盖,犹有傲霜枝。
(3)萧萧梧叶,江上秋风动客情。
【设计意图】重点指导易错字,并进行范写,随后进行诗句的填空练习,在
巩固书写的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诗句。
5.品读秋天的诗,运用本课所学方法想象画面,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积累
背诵。
6.课堂小结:《山行》和《赠刘景文》这两首古诗让我们沉醉于深秋的迷人
景色之中。秋天有一年中最好的景物,有春的希望、夏的守护、冬的憧憬,更有
人们收获的喜悦。而《夜书所见》则寓情于景,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
这含有深情的诗文把我们带进了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
惆怅满怀。
7.当堂检测:建议使月小册子的“随堂练”。
8.课后作业:(1)推荐阅读读书阁中的相关内容。
(2)建议完成的练工题。
板书设计
「寒山人家〕
山行>喜爱、赞美
X【枫林晚景」
荷尽菊残秋末特征.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赞赏、勉励
橙黄橘绿丰收景象
近处:梧叶秋风
卜思乡之情
远处:挑促织一灯明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想象诗句的画面,进入情境,充分感受诗人的情感。
成功之处:学习三首古诗时,我采用“教一首,带两首”的方式,迁移学习,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
际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加强了语文要素的学习。
不足之处:在教学《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时,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
够,没有重点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
发展。
第二单元
单元机述
号慧单元妙解导就
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篇习作和
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三首》中的三首诗都与秋天有关。《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张秋生
写的一篇优美散文,主要写一个孩子在一场秋风秋雨后见到落叶铺满水泥道时的美景。《秋
天的雨》把秋雨作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勾画出一个美丽、丰
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
言,赞美了秋天。木单元习作的主题是“写日记”,意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日记
的形式记录下来。语文园地共设有四个板块。
*«工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山行》。
3.引导学生一边读•边想象,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4.能留心观察生活,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写出自己看到的景色。
5.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积累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
6.学习使用钢笔,注意写钢笔字时要“横平螺直”.
7.在朗读、理解、背诵中,积累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8.学习写日记,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K/
址单元重、难点
重点
1.正确认读、书写木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山行》。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难点
学习写日记,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古诗三首》3课时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课时
《秋天的雨》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
习作:写日记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4古舟三百
<-.妙.—析教.材
本课中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秋景的。《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寒山
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
枯,菊败,橙黄,橘绿,突出了秋天景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概和秋天硕果
累累的丰收景象,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夜书所见》先是写诗人客游在外,
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逗蟋蟀,更加勾起诗
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三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三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学习本篇课文
时正好是深秋时节,而这三首诗又正好是抒写秋色乡情的千占绝唱。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小
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借助注释、结合图意和秋天的特点来理解诗意,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
化的热爱,丰富枳累。
W教学建议
X--------------------)
1.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教学本课,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的朗读,
深入诗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
2.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诗的侧面提供了一些词语的注释,可引导学生在
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提醒学生在使用注
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过程与方法】
以读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
”重点难点
X"------------------)
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冬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这三首古诗及诗人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W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
3.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蟀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京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
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窑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激情导入。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乍起,落叶
飘零。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眼中秋天是怎样的呢?(指名说)
2.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中,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是怎
样的。
3.师配乐读。
4.揭题解题。
板书:山行。谁能用“行”字组一个词语?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诗人?(指名说)
6.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
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唱。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到朗朗上口为止。
二、理解读一领略美
1.“扶”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的手段突破“远上”“寒山”“斜”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用“联
系实际,展开想象”法。寒山:用“借助注释”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的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2.“半扶半放”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的地方。用补充句
子的方式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合作学习第三、四句。
在学习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做上记录,请教老师和同学。
4.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师纠正补充)
三、反复读——品味美
1.想象意境。
(1)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却没有一个“秋”字。请同学们反
夏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说说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3)是啊,一首诗就是—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
觉读出来吗?
(4)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朗读古诗。
2.体会情感。
(1)我们常说,诗以言志。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心情好
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不得志的时候,笔下的景物就显得萧瑟
灰喑了。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就能更深地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地读懂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山行》的写作背景。学生自由朗读。
(3)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吗?用心读读。
(4)想象诗歌的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同桌之间尝试背诵、默写古诗。
四、指导写一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范写,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径”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霜”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上部略扁,盖住“相
4.学生练习书写。
5.小组内展示书写情况,欣赏评价。
套栋理板书;
山行
寒径斜霜
第二课时
鱼:漂时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难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过程
一、默写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山行》,现在让我们拿出听写本,默写这首诗。
2.学生默写后同桌互相检查。
3.《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对,秋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
《赠刘景文》这首诗,去寻找秋天的另一番景象。
4.出示诗人、题目,明确这苜诗是谁送给谁的。学习生字:赠、文人
5.介绍诗人。
苏轼(1037—1101),字了•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建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自学古诗。借助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
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出示插图,让学生由图理解“尽、擎雨盖”的意思。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那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些景物呢?
指导朗读: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现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
教师随机评价)
(2)菊残。
看图,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们仿佛石•到了什么?(全班交流)
出示“橙黄橘绿”的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只有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祁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
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起观赏这些美景一一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些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
是橙黄橘绿时。”你们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
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们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
赞美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们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们有哪些好的背诵方法?(学生交
流)
2.指名背诵。
五、书写指导
I.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赠、刘、盖、菊、残、君、橙。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重点指导“菊”与“残”的写法。
5.老师范写。(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栋理板书;
赠刘景文
荷尽、
菊残,爱秋天第二课时
橙黄橘绿.
>课时目标
1.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争虱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2个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面向2025年的在线游戏市场青少年保护策略与法律风险防范报告
- 互联网金融平台合规整改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快时尚品牌个性化定制服务与消费者满意度报告
- 2024安全主题班会方案(30篇)
- 农业物联网在2025年精准种植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报告
- 2023行政人事个人上半年工作总结
- 2023年电大专科个人与团队管理机考单项选择试题及答案
- 2023花城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总结
-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5版不锈钢护栏国际市场拓展与战略合作合同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试题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时事政治考试题及完整答案(全国)
- 常见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 电梯公司合伙合同协议书
- 中国智能安防出海深度解读报告
- 煤矿职工心理健康讲座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培训宣贯
- 宣讲入团活动方案
- 分析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2025修订
- 短视频传播机制-洞察及研究
- 浙江弘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高档面料、纱线绿色印染、智能化生产线兼并技改提升迁建项目环评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